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电源管理 > 基于AT89S52与SG3525的直流脉冲电源研制设计方案

基于AT89S52与SG3525的直流脉冲电源研制设计方案

来源:
2025-07-03
类别:电源管理
eye 1
文章创建人 拍明芯城

  基于AT89S52与SG3525的直流脉冲电源研制设计方案

  直流脉冲电源在现代工业、科研以及医疗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通过精确控制电压和电流的脉冲波形,实现对负载的精确能量传输与调控,广泛应用于电镀、焊接、等离子体发生器、激光驱动以及科研实验等多个领域。本设计方案旨在阐述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与SG3525脉宽调制(PWM)控制器相结合的直流脉冲电源的研制。该方案不仅着重于理论分析,更详细阐述了核心元器件的选型、功能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以期提供一个全面且具备实践指导意义的设计范例。

image.png

  1. 引言与系统概述

  直流脉冲电源相较于传统直流电源,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通过调节脉冲的宽度(占空比)、频率以及峰值电压/电流来灵活控制输出能量,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对能量传输方式的特殊需求。例如,在电镀过程中,脉冲电源可以显著改善镀层质量和均匀性;在激光驱动中,精确的脉冲控制是实现特定激光效应的关键。本设计选择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其强大的I/O能力、定时器/计数器资源以及串行通信接口为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和用户交互提供了便利。而SG3525则是一款高性能的PWM控制器,专为开关电源应用设计,具有内部振荡器、欠压锁定、软启动、输出短路保护等功能,能够高效稳定地产生所需的PWM信号,驱动功率开关管。通过二者的紧密协作,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越、可控性强的直流脉冲电源系统。

  整个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模块组成:主电源输入与整流滤波模块、AT89S52单片机控制模块、SG3525 PWM生成与驱动模块、功率输出模块(DC-DC变换器)、采样与反馈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各模块协同工作,共同实现对直流脉冲电源的精确控制和稳定输出。

  2. 整体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

  本直流脉冲电源的整体系统架构呈典型的闭环控制模式。交流市电经过整流滤波后,转换为未经稳压的直流高压,作为功率主回路的输入。AT89S52单片机接收用户设定(通过按键或串口)的脉冲频率、占空比、峰值电压/电流等参数,并结合采样反馈回来的实际输出值,通过内部算法计算出误差,进而调整SG3525的控制电压。SG3525根据此控制电压,生成相应占空比的高频PWM波形,驱动功率开关管(如MOSFET)。功率开关管在PWM信号的控制下周期性地导通与关断,将输入的直流高压斩波成高频脉冲电压。经过高频变压器(对于隔离型变换器)或储能电感(对于非隔离型变换器)的变换,再通过整流滤波,最终得到所需的直流脉冲输出。同时,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采样,反馈至AT89S52进行实时监测和闭环控制,确保输出的稳定性和精度。

  其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用户设定: 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如LCD显示和按键)设定所需的脉冲频率、占空比、峰值电压或电流。

  数据处理与控制: AT89S52接收用户设定值,并根据内部预设的控制策略(如PID算法)和实时采样数据,计算出SG3525所需的控制电压(通常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入或外部补偿网络的控制电压)。

  PWM生成: AT89S52将计算出的控制电压通过DAC(数模转换器,若无则通过PWM模拟DAC)或者直接控制SG3525的误差放大器输入端,SG3525内部振荡器产生三角波,与误差放大器输出的控制电压进行比较,从而生成可调占空比的PWM波形。

  功率变换: SG3525的PWM输出通过驱动电路,驱动功率开关管(如MOSFET)进行高速开关操作。高频开关使得能量通过电感、变压器等储能元件进行传递和变换。

  输出整流滤波: 经过功率变换后的高频脉冲电压/电流再经过整流和滤波,形成所需的直流脉冲输出。

  采样与反馈: 实时监测输出电压和电流,将模拟信号通过ADC(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反馈给AT89S52。

  闭环调节: AT89S52将反馈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调整控制算法,再次输出新的控制信号给SG3525,形成闭环,实现对输出参数的精确控制和稳定。

  3. 各模块详细设计与元器件选型

  3.1. 主电源输入与整流滤波模块

  该模块负责将交流市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为后续的功率变换模块提供能量。

  交流输入: 通常为220V AC或110V AC。

  保险丝(Fuse): 推荐型号:RXE065、RXE110等自恢复保险丝或F5AL250V等一次性保险丝。

  作用: 提供过流保护,防止电路在故障(如短路)时损坏更昂贵的元器件。

  选择原因: 自恢复保险丝在过流后冷却可恢复,减少维护;一次性保险丝熔断速度快,保护更彻底。根据应用场景和安全等级要求选择。例如,RXE系列聚合物正温度系数(PPTC)热敏电阻,在过流时电阻迅速增大,限制电流,待故障排除后自动复位。

  EMI滤波器:

  作用: 抑制电源线上的电磁干扰,防止系统产生的噪声传导回电网,也防止电网中的噪声进入系统,提高系统电磁兼容性(EMC)。

  选择原因: 开关电源固有的高频开关特性会产生丰富的谐波,EMI滤波器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由共模电感、差模电感和X/Y电容组成。

  整流桥(Rectifier Bridge): 推荐型号:KBPC5010 (50A, 1000V) 或 GBJ2510 (25A, 1000V)。

  作用: 将交流电转换为脉动直流电。

  选择原因: 根据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和输入电压选择合适的正向电流和反向耐压。KBPC5010能承受50A的平均正向电流和1000V的反向电压,适用于较大功率的电源设计。GBJ2510适用于中等功率。考虑到峰值电流和散热,留有足够的裕量至关重要。

  大容量滤波电容(Bulk Capacitor): 推荐型号:NCC KMR系列或Rubycon MXG系列电解电容,例如470uF/450V, 680uF/450V等。

  作用: 平滑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降低纹波,并作为能量存储元件,为DC-DC变换器提供稳定的直流输入。

  选择原因: 容量越大,纹波越小,但体积和成本也越大。耐压要远大于实际工作电压(例如,220V AC整流后峰值电压约为310V,应选择400V或450V耐压)。ESR(等效串联电阻)和ESL(等效串电感)也是重要参数,影响滤波效果和发热。选择低ESR、长寿命的电源专用电解电容。根据输出功率,一般每瓦输出功率需要0.5uF到1uF的滤波电容。

  3.2. AT89S52单片机控制模块

  AT89S52是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协调各模块工作,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和人机交互。

  AT89S52单片机:

  作用: 作为主控制器,执行用户指令,进行数据采集、处理、算法运算(如PID控制)、PWM参数设定、显示驱动以及通信管理。

  选择原因: AT89S52(或其兼容型号如STC89C52RC)是经典的8位MCU,性价比高,资源丰富(8KB Flash ROM,256字节RAM,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4个8位I/O口,UART),开发资料和工具成熟,易于上手。对于本应用,其处理速度和资源足以满足实时控制的需求。

  晶振(Crystal Oscillator): 推荐型号:11.0592 MHz 或 12 MHz。

  作用: 为AT89S52提供精确的时钟源,保证指令执行和定时器计时的准确性。

  选择原因: 11.0592 MHz方便串口通信设置标准波特率,减少波特率误差;12 MHz提供更高的运算速度。选择合适频率的晶振,并搭配合适的负载电容(通常为20-30pF),以确保振荡稳定。

  复位电路: 由电阻和电容组成,或使用专用复位芯片,如MAX811或SP708

  作用: 保证单片机上电时能够可靠复位,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选择原因: 专用复位芯片提供更稳定的复位信号,具有欠压复位等功能,提高系统可靠性。

  EEPROM(外部存储器): 推荐型号:24C02, 24C04等I2C接口EEPROM。

  作用: 存储用户设定的参数、校准数据等非易失性数据,即使掉电也能保存。

  选择原因: AT89S52内部Flash可存储程序,但非易失性RAM较少,外部EEPROM提供方便的参数存储。I2C接口的EEPROM只需两根线即可与单片机通信,简单易用。

  ADC(模数转换器): 推荐型号:ADC0809 (并行) 或 ADS1115 (I2C,16位)。

  作用: 将采样模块输出的模拟电压/电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AT89S52处理。

  选择原因: ADC0809是经典的8位并行ADC,与AT89S52接口方便,速度快,但占用I/O口多。ADS1115是16位高精度ADC,I2C接口占用I/O少,精度更高,适合对采样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根据所需精度和I/O口资源选择。

  DAC(数模转换器): 推荐型号:DAC0832 (并行) 或 MCP4725 (I2C,12位)。

  作用: 如果SG3525的控制电压需要单片机直接提供,则需要DAC将单片机计算出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电压。

  选择原因: DAC0832是8位并行DAC,与AT89S52接口方便。MCP4725是12位高精度I2C DAC,体积小,精度高。如果SG3525的误差放大器可以直接由单片机的PWM通过RC滤波提供控制电压,则可以省去独立的DAC芯片。

  3.3. SG3525 PWM生成与驱动模块

  SG3525是本设计的核心PWM控制器,负责产生高精度、可调占空比的PWM波形,并驱动功率管。

  SG3525 PWM控制器:

  作用: 集成了振荡器、误差放大器、PWM比较器、脉冲分发器、软启动、欠压锁定、输出驱动级等功能,能够高效稳定地生成两路互补的PWM信号,驱动半桥或全桥功率级。

  选择原因: SG3525是业界广泛使用的PWM控制器,其功能完善、性能稳定、易于使用,且价格适中。其内部误差放大器可以直接用于电压或电流环路控制。其软启动功能可以有效抑制上电冲击电流。

  振荡器R/C元件: 推荐型号:电阻R_T (例如10kΩ-100kΩ) 和电容C_T (例如1nF-100nF),电位器用于微调频率。

  作用: 决定SG3525的振荡频率,从而决定功率变换器的工作频率。

  选择原因: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功率器件的开关特性,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通常在20kHz到200kHz之间。高频可以减小变压器和电感体积,但会增加开关损耗。

  死区时间设置电阻(R_D): 推荐型号:10Ω-100Ω。

  作用: 设置互补输出PWM波形的死区时间,防止功率开关管同时导通造成直通短路。

  选择原因: 死区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必须大于功率管的开关延迟时间,但也不宜过大,否则会降低效率。

  软启动电容(C_SS): 推荐型号:0.1uF-10uF。

  作用: 控制SG3525输出PWM脉冲的上升速度,实现软启动功能,限制上电冲击电流。

  选择原因: 软启动是开关电源的重要功能,可以有效保护功率器件,降低对输入电源的冲击。

  门极驱动芯片(Gate Driver IC): 推荐型号:IR2110 (半桥驱动) 或 HCPL-3120 (光耦隔离驱动)。

  作用: SG3525的输出驱动能力有限,不足以直接驱动大功率MOSFET。门极驱动芯片提供大电流、高速度的驱动信号,快速充放电MOSFET的栅极电容,确保MOSFET快速导通和关断,减小开关损耗。

  选择原因: IR2110是常用的高低压侧浮动驱动器,适用于半桥或全桥结构。HCPL-3120是光耦隔离驱动器,提供高电压隔离,适用于要求输入输出隔离的应用。选择时需考虑驱动电流能力、开关速度、耐压、隔离电压等参数。

  3.4. 功率输出模块(DC-DC变换器)

  该模块是能量变换的核心部分,根据应用需求,可以是反激、正激、半桥或全桥等拓扑结构。考虑到较高功率输出和效率,以及对输出脉冲的控制,全桥拓扑是较优选择。

  功率开关管(Power MOSFET): 推荐型号:IRFP460 (500V, 20A) 或 FQA11N90 (900V, 11A)。

  作用: 在高频PWM信号驱动下,实现对输入直流高压的斩波。

  选择原因: 需根据输入电压(整流后的直流电压)、最大输出电流、开关频率、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导通电阻Rds(on)小、栅极电荷Qg小、耐压Vds高的MOSFET。例如,IRFP460适用于中高功率应用,具有较低的Rds(on)。对于高压应用,可能需要更高耐压的器件。MOSFET的数量取决于选择的拓扑(全桥需要4个)。

  高频变压器(High-Frequency Transformer):

  作用: 实现电压变换、隔离以及能量传输。

  选择原因: 变压器的设计是关键,涉及磁芯材料(如铁氧体PC40或PC95,工作频率越高,所需磁芯体积越小)、匝数比、绕组结构(Litz线可减少趋肤效应)、气隙(对于单向磁化的拓扑)。需根据工作频率、输入/输出电压、输出功率计算。

  输出整流二极管: 推荐型号:MUR3060PT (超快恢复,30A, 600V) 或 SBL3060PT (肖特基,30A, 60V)。

  作用: 对高频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交流方波进行整流。

  选择原因: 必须使用快恢复二极管或肖特基二极管,以适应高频开关。肖特基二极管正向压降小,损耗低,但耐压通常较低,适用于低压大电流输出。快恢复二极管耐压高,但正向压降和反向恢复时间略大。根据输出电压选择。

  输出滤波电感(Output Inductor): 推荐型号:基于铁硅铝(Sendust)或铁镍钼(MPP)磁粉芯的功率电感。

  作用: 与输出滤波电容配合,平滑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流,降低输出纹波。

  选择原因: 储能元件,决定输出纹波和动态响应。磁芯材料需具备高饱和磁通密度、低损耗、软饱和特性。电感值根据输出电流、纹波要求和开关频率计算。

  输出滤波电容(Output Capacitor): 推荐型号:低ESR高频电解电容(如NCC KY系列、Rubycon ZLH系列)或MLCC陶瓷电容阵列。

  作用: 进一步降低输出电压纹波,提供负载瞬态响应所需的能量。

  选择原因: 必须是低ESR、高纹波电流能力的电容,以应对高频纹波电流和减小发热。MLCC提供极低的ESR和ESL,但容量有限,通常与电解电容并联使用。

  3.5. 采样与反馈模块

  精确的采样与反馈是实现闭环控制,保证输出稳定性的关键。

  电压采样: 推荐型号:电阻分压网络 + 精密运放(如LM358、TL082)或隔离放大器(如ADUM3190)。

  作用: 实时监测输出电压,将高压转换为单片机ADC可识别的小信号电压。

  选择原因: 电阻分压是最常用的方法,注意电阻的精度、温度系数和功率。精密运放用于电压跟随或信号放大,提高精度和驱动能力。对于高压隔离要求,可使用隔离放大器。

  电流采样: 推荐型号:霍尔电流传感器(如ACS712、ACS758)或采样电阻(Shunt Resistor)+ 精密电流检测放大器(如INA240)。

  作用: 实时监测输出电流,并转换为电压信号。

  选择原因: 霍尔传感器具有电气隔离性好、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的优点。采样电阻精度高,成本低,但会引入小部分功耗,且通常需要与高共模抑制比的电流检测放大器配合使用。根据电流范围和隔离需求选择。

  反馈环路设计: 误差放大器(SG3525内部或外部运放)结合RC补偿网络。

  作用: 比较设定值与反馈值,产生误差信号,并通过补偿网络(Type I, Type II或Type III)来调整闭环系统的增益和相位裕度,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快速响应。

  选择原因: 补偿网络的设计是开关电源稳定性的关键,需要根据变换器拓扑、元件参数和控制目标进行精确计算和仿真。

  3.6. 人机交互模块

  该模块提供用户与电源系统进行沟通的接口。

  LCD显示屏: 推荐型号:1602 LCD (16x2字符) 或 12864 LCD (图形点阵)。

  作用: 显示电源的工作状态、输出参数(电压、电流、频率、占空比)以及用户设定值。

  选择原因: 1602 LCD简单易用,成本低,适合显示少量字符信息。12864 LCD可以显示更多内容,包括图形,提供更丰富的用户界面。

  按键(Keypad):

  作用: 供用户输入控制指令、设定参数、切换显示模式等。

  选择原因: 通常采用矩阵键盘或独立按键,通过AT89S52的I/O口扫描读取。考虑按键的可靠性和寿命。

  串口通信(可选): 推荐型号:MAX232 (TTL转RS232)。

  作用: 实现电源与PC或其他上位机之间的通信,方便远程控制、数据记录和参数配置。

  选择原因: MAX232是常用的RS232电平转换芯片,将TTL电平转换为标准的RS232电平。通过串口可以扩展电源的功能,例如自动化测试。

  4. 软件设计与控制算法

  软件设计是实现电源功能和性能的关键。AT89S52的固件程序主要包括初始化、数据显示、按键扫描、AD采集、PID控制算法、PWM参数输出、以及故障保护等模块。

  4.1. 主程序流程

  系统初始化: 配置AT89S52的端口、定时器、串口等,初始化SG3525的控制引脚,初始化LCD。

  参数设定: 从EEPROM读取上次保存的设定参数,或等待用户通过按键输入新参数。

  循环控制: 进入主循环。

  P(比例)项: 立即响应当前误差,误差越大,输出控制量越大。

  I(积分)项: 消除稳态误差,但可能引入超调和振荡。

  D(微分)项: 预测误差变化趋势,抑制超调,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PID参数整定: 是一个经验性和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可以通过Ziegler-Nichols法或试凑法进行。通常需要反复调试以达到最佳效果。

  按键扫描: 检测用户按键输入,更新设定参数。

  AD采集: 周期性地采集输出电压和电流的AD值。

  数据处理: 将AD值转换为实际的电压和电流物理量。

  PID控制: 根据用户设定值与反馈值之间的误差,运行PID算法,计算出新的PWM占空比控制量。

  PWM输出: 将PID算法计算出的控制量转化为SG3525的控制电压(例如,通过AT89S52的PWM输出经过RC滤波模拟模拟电压,或者直接作为SG3525误差放大器的参考输入)。

  LCD显示: 更新显示屏上的实时参数和工作状态。

  故障检测与保护: 监测过压、过流、过热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生,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如关断PWM输出,报警)。

  参数保存: 用户设定或系统关键参数可定时或在关机前保存到EEPROM。

  4.2. 脉冲特性控制

  频率控制: 通过控制SG3525振荡器部分的RT/CT参数(通常通过数字电位器或DAC+外部可调电阻网络实现,或直接在SG3525外部引脚修改电阻值),或在AT89S52中通过软件控制SG3525的使能/关闭周期来实现低频脉冲输出。

  占空比控制: AT89S52通过改变SG3525误差放大器的输入参考电压来调节PWM输出的占空比。这是闭环控制的核心。

  峰值电压/电流控制: 这是闭环控制的主要目标。通过PID算法,将实际输出的峰值电压或电流与用户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调整PWM占空比,使其保持在设定值。这需要准确的采样电路和快速响应的控制环路。

  5. 保护与安全性设计

  电源设计中,保护电路至关重要,它能确保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并延长设备寿命。

  过流保护(OCP):

  原理: 通过电流采样模块监测输出电流,当电流超过设定阈值时,AT89S52立即关断SG3525的PWM输出(拉低其Shutdown引脚或调整其控制电压到最小),并发出报警。

  实现: 结合霍尔传感器或采样电阻和ADC来实现。

  过压保护(OVP):

  原理: 通过电压采样模块监测输出电压,当电压超过设定阈值时,立即关断PWM输出。

  实现: 结合电阻分压和ADC来实现。

  短路保护(SCP):

  原理: 短路是过流的极端情况。优秀的过流保护应能处理短路情况。SG3525本身也具备输出电流限制功能,通过内部或外部电流互感器实现。

  实现: 结合OCP,并确保保护响应速度足够快,以防止功率器件损坏。

  过温保护(OTP):

  原理: 在大功率器件(如MOSFET、整流二极管、变压器)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如NTC热敏电阻或数字温度传感器LM75)。当温度超过安全阈值时,关断电源并报警。

  实现: NTC热敏电阻分压后送入ADC采集;LM75等数字传感器通过I2C与AT89S52通信。

  欠压锁定(UVLO):

  原理: 确保输入电压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输入电压过低,SG3525内部的UVLO功能会阻止PWM输出,防止功率器件在电压不足时误操作或损坏。

  实现: SG3525自带此功能。

  软启动:

  原理: 在电源上电时,逐步增加PWM占空比,限制启动电流,避免对器件造成冲击。

  实现: SG3525通过软启动电容实现。

  防反接保护(对于电池充电应用):

  原理: 防止电池反接导致电源或电池损坏。

  实现: 可采用P沟道MOSFET或二极管来实现。

  隔离:

  原理: 功率主回路与控制回路之间需要进行电气隔离,以提高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实现: 通过高频变压器实现主回路隔离,控制信号可通过光耦(如PC817)或数字隔离器(如ADUM系列)进行隔离。门极驱动芯片IR2110也提供了高低侧浮动驱动功能。

  6. PCB设计考量

  高质量的PCB设计对于电源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电源地和信号地: 严格区分,采用星形接地或单点接地,避免地环路噪声。大电流回路的地线应尽量粗短。

  大电流回路: 功率回路(输入、开关管、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的走线应尽量宽、短,并使用大面积铜箔,以减小寄生电阻和电感,降低损耗和发热。

  高频回路: SG3525驱动MOSFET的栅极驱动回路应尽量短,减小寄生电感,保证驱动信号的完整性。高频滤波电容应靠近器件引脚放置。

  散热: 功率器件(MOSFET、整流二极管、变压器、大功率电阻)应放置在易于散热的位置,并留有足够的散热器安装空间。必要时添加散热风扇。

  噪声抑制: 敏感信号线(如AD采样线、控制信号线)应远离高频开关噪声源,必要时进行屏蔽或采用差分走线。去耦电容应紧邻芯片电源引脚放置。

  布局: 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分区布局,如输入整流区、控制区、功率变换区、输出滤波区,减少相互干扰。

  绝缘距离: 对于高压部分,需要满足安规要求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7. 调试与测试

  电源的调试是一个迭代过程,需要专业的测试设备。

  静态调试:

  上电前检查: 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安装正确、有无虚焊、短路。

  分模块测试: 逐步上电,先测试控制板(单片机、显示、按键),再测试SG3525输出PWM波形是否正常,驱动波形是否正常。

  稳压电源供电: 初期调试可使用可调稳压电源给主回路供电,限制电流,避免意外损坏。

  动态调试:

  空载测试: 检查输出电压是否正常,波形是否稳定。

  带载测试: 逐步增加负载,观察输出电压/电流的稳定性、纹波大小、动态响应。

  波形测量: 使用示波器测量关键点的电压电流波形,如MOSFET的Vds/Vgs波形、变压器原副边波形、输出纹波等。

  效率测试: 测量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效率。

  保护功能测试: 模拟过压、过流、短路、过温等故障,验证保护电路是否能及时可靠动作。

  EMC测试:

  传导辐射: 检查电源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抗干扰性: 测试电源在外部电磁干扰下的稳定性。

  8. 结论

  基于AT89S52单片机与SG3525 PWM控制器的直流脉冲电源设计方案,结合了微控制器的智能控制能力与专用PWM芯片的高效驱动特性,能够实现对输出脉冲的频率、占空比和峰值参数的精确控制。通过对各模块的详细阐述和元器件的优选,本设计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指导。在实际研制过程中,仍需通过严谨的计算、仿真、PCB布局以及反复的调试和测试,才能最终打造出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直流脉冲电源。该设计方案不仅适用于入门级的电源开发,也为进一步优化和扩展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加入数字通信接口(RS485、CAN、以太网)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或者集成更高级的DSP/ARM处理器以实现更复杂的控制算法和更高精度的输出。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资讯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