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电源管理 > 电源和电机驱动应用中两种MOS冗余驱动方案分析

电源和电机驱动应用中两种MOS冗余驱动方案分析

来源: 维库电子网
2021-11-24
类别:电源管理
eye 33
文章创建人 拍明

原标题:电源和电机驱动应用中两种MOS冗余驱动方案分析

电源和电机驱动应用中两种MOS冗余驱动方案分析

在电源和电机驱动领域,功率MOS作为核心开关元件,其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性能。然而,在过压、过流、过载等极端工况下,单个MOS管极易因热失控、击穿或机械应力导致失效,进而引发驱动板失效甚至起火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深入剖析双管冗余驱动与四管冗余驱动两种方案,结合典型元器件选型与电路设计,揭示其故障隔离机制、性能优化路径及适用场景,为高可靠性驱动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image.png

一、冗余驱动方案的核心需求与失效模式分析

1.1 冗余驱动的必要性

在电机驱动系统中,功率MOS管需承受高电压、大电流及高频开关应力,其失效模式主要包括:

  • 短路失效:DS极间击穿、GS极间击穿或GDS极间击穿,导致功率回路直接导通,高压传导至低压侧;

  • 开路失效:GS极开路或DS极开路,导致功率回路断开,系统失去控制能力。

传统单MOS驱动方案在单点失效时,无法实现故障隔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冗余驱动通过多MOS并联与独立驱动通道设计,确保在单MOS失效时,系统仍能维持正常功能,避免灾难性故障。

1.2 典型失效模式与影响

以双管冗余驱动为例,不同失效模式对系统的影响如下:

  • DS短路:若MOS管DS极短路,由于驱动通道隔离设计,高压不会传导至低压侧,系统功能正常;

  • GS短路:若上桥臂MOS管GS极短路,高压可能损坏对应驱动模块,但自举二极管可阻断高压传导,系统其他部分仍能正常工作;

  • GS/DS开路:若MOS管GS或DS极开路,功率回路断开,系统进入安全关断状态,避免进一步损坏。

四管冗余驱动方案通过加倍MOS管与驱动通道数量,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对开路失效的容错能力,确保在任意单MOS失效时,系统功能不受影响。

二、双管冗余驱动方案详解

2.1 电路架构与关键元器件选型

双管冗余驱动方案的核心在于两个独立驱动通道与并联MOS管的设计。典型元器件选型如下:

2.1.1 驱动IC:UCC21225A

  • 型号:UCC21225A(TI公司)

  • 关键参数

    • 原边供电电压:3V-18V

    • 副边供电电压:6.5V-25V

    • 驱动延迟时间:18ns

    • CMTI(共模瞬态抗扰度):100V/ns

    • 驱动能力:4A/6A

    • 隔离等级:2500Vrms(UL1577标准)

  • 功能与优势

    • 支持两通道低边驱动、两通道高边驱动及半桥驱动,通过配置DT引脚可工作在overlap模式;

    • 输入与输出隔离,驱动通道间隔离,确保在单通道失效时,故障不会传导至其他通道;

    • 高CMTI能力,有效抵抗高频开关噪声干扰。

2.1.2 MOS管:IPW70R190CF(英飞凌)

  • 型号:IPW70R190CF

  • 关键参数

    • 最大漏-源电压(VDSS):75V

    • 导通电阻(RDS(on)):19mΩ(@VGS=10V)

    • 封装类型:TO-263-3L(表面贴装式塑料封装)

  • 功能与优势

    • 低导通电阻,降低开关损耗,提升系统效率;

    • 高压耐受能力,适用于中小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器;

    • 表面贴装封装,便于紧凑型PCB布局。

2.2 电路设计与工作原理

双管冗余驱动方案的典型电路设计如下:

  • 驱动供电:输入通道供电通过电阻和二极管连接到驱动供电轨,确保在单通道失效时,其他通道仍能正常工作;

  • 自举电路:当下管导通时,驱动电压轨通过自举二极管为自举电容充电,自举电容上的电压为上桥臂驱动模块供电,自举二极管击穿电压需大于母线电压;

  • PWM信号滤波:PWM输入信号经过RC滤波网络,避免输入干扰信号影响驱动稳定性。

2.3 性能优化与局限性

双管冗余驱动方案在提升系统可靠性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局限性:

  • 控制逻辑复杂:上桥臂驱动供电对最小同占空比和上电时序有严格要求,需精确设计时序控制电路;

  • 信号延迟差异:由于MOS管本身特性不对称,驱动IC的两个通道信号传输延迟存在差异,可能导致MOS开通/关断特性不一致,引发震荡,降低PWM频率上限,增加开关损耗;

  • 导通损耗加倍:MOS管数量加倍,导致导通损耗加倍,需通过优化散热设计或选用更低RDS(on)的MOS管来缓解;

  • 无故障诊断:方案缺乏故障诊断功能,无法定位具体失效MOS管,增加维护难度。

三、四管冗余驱动方案详解

3.1 电路架构与关键元器件选型

四管冗余驱动方案在双管冗余驱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倍MOS管与驱动通道数量,实现更高的故障容错能力。典型元器件选型如下:

3.1.1 驱动IC:UCC21225A(扩展应用)

UCC21225A在四管冗余驱动方案中,仍作为核心驱动IC,通过扩展外围电路实现四通道独立驱动。其优势在于:

  • 高隔离等级与CMTI能力,确保在多通道并行工作时,故障隔离效果显著;

  • 支持多种驱动模式,便于灵活设计电路。

3.1.2 MOS管:IPW70R190CF(扩展应用)

IPW70R190CF在四管冗余驱动方案中,通过并联四颗MOS管实现功率冗余。其优势在于:

  • 低导通电阻与高压耐受能力,确保在多MOS管并联时,系统效率与可靠性不受影响;

  • 表面贴装封装,便于紧凑型PCB布局,降低系统体积。

3.2 电路设计与工作原理

四管冗余驱动方案的典型电路设计如下:

  • 驱动供电:采用独立驱动供电轨,确保在单通道失效时,其他通道仍能正常工作;

  • 自举电路:通过扩展自举二极管与自举电容数量,实现上桥臂驱动模块的独立供电;

  • PWM信号滤波:采用多级RC滤波网络,确保在多通道并行工作时,PWM信号稳定性。

3.3 性能优化与优势

四管冗余驱动方案在提升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具有以下优势:

  • 故障容错能力更强:在任意单MOS管失效时,系统功能不受影响,确保电机驱动的连续性;

  • 故障隔离效果显著:通过独立驱动通道与隔离设计,确保在单通道失效时,故障不会传导至其他通道;

  • 系统效率更高:通过优化MOS管并联数量与驱动IC选型,降低导通损耗与开关损耗,提升系统效率。

四、冗余驱动方案的比较与选型建议

4.1 双管冗余驱动与四管冗余驱动的比较


比较项双管冗余驱动方案四管冗余驱动方案
故障容错能力在单MOS管失效时,系统功能正常,但开路失效时,系统功能异常在任意单MOS管失效时,系统功能正常,故障容错能力更强
控制逻辑复杂度较高,需精确设计时序控制电路更高,需扩展驱动通道与外围电路
信号延迟差异存在,可能导致震荡,降低PWM频率上限更显著,需通过优化驱动IC选型与电路设计来缓解
导通损耗加倍,需通过优化散热设计或选用更低RDS(on)的MOS管来缓解更高,需通过优化MOS管并联数量与驱动IC选型来降低
故障诊断能力无,无法定位具体失效MOS管仍无,但可通过扩展外围电路实现故障诊断功能
系统成本较低,适用于对成本敏感的应用场景较高,适用于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


4.2 选型建议

  • 对成本敏感的应用场景:推荐选用双管冗余驱动方案,通过优化驱动IC选型与电路设计,实现成本与可靠性的平衡;

  • 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推荐选用四管冗余驱动方案,通过加倍MOS管与驱动通道数量,实现更高的故障容错能力;

  • 需故障诊断功能的应用场景:可通过扩展外围电路,如增加电流传感器与故障诊断芯片,实现故障定位与报警功能。

五、冗余驱动方案的应用案例与优化方向

5.1 应用案例: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在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中,冗余驱动方案可显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四管冗余驱动方案为例,通过并联四颗IPW70R190CF MOS管与选用UCC21225A驱动IC,实现电机驱动的高效与可靠。在单MOS管失效时,系统仍能维持正常功能,避免因驱动失效导致的车辆失控风险。

5.2 优化方向

  • 驱动IC选型优化:选用更高隔离等级、更低驱动延迟与更高CMTI能力的驱动IC,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与故障隔离效果;

  • MOS管并联数量优化:通过仿真与实验,确定最优MOS管并联数量,平衡系统效率、成本与可靠性;

  • 散热设计优化:采用高效散热材料与散热结构,降低MOS管与驱动IC的工作温度,提升系统寿命与可靠性;

  • 故障诊断功能扩展:通过增加电流传感器与故障诊断芯片,实现故障定位与报警功能,提升系统维护效率。

六、结论

本文深入剖析了电源和电机驱动应用中双管冗余驱动与四管冗余驱动两种方案,结合典型元器件选型与电路设计,揭示了其故障隔离机制、性能优化路径及适用场景。双管冗余驱动方案通过两个独立驱动通道与并联MOS管的设计,实现了在单MOS管失效时的系统功能正常;四管冗余驱动方案则通过加倍MOS管与驱动通道数量,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对开路失效的容错能力。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系统对成本、可靠性、故障诊断功能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冗余驱动方案,并通过优化驱动IC选型、MOS管并联数量、散热设计及故障诊断功能,实现系统性能与可靠性的最大化。未来,随着半导体技术与电路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冗余驱动方案将在电源和电机驱动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高可靠性驱动系统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资讯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