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毫米波?5G毫米波仍存四方面认知误区


原标题:什么是毫米波?5G毫米波仍存四方面认知误区
毫米波是指波长在1至10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之间的频率范围内,因此毫米波兼具微波与光波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传统射频通信与光纤通信的桥梁。在通信领域,毫米波可用于实现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其频谱范围宽广,能提供大量的未使用频谱资源,有助于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现状。
关于5G毫米波,尽管它具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在公众和产学界中仍存在一些认知误区,这些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毫米波覆盖范围有限且成本昂贵:
误区解析:毫米波的确存在覆盖范围相对较小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其高频特性导致的传播损耗较大。然而,这一问题并非无法解决。通过将Sub-6GHz和毫米波结合起来,利用Sub-6GHz的低频段做全国范围内的5G覆盖,在需要大容量、高速率的场景中使用毫米波实现热点覆盖,可以有效解决覆盖范围的问题。此外,在重点应用场景中部署毫米波网络,如奥林匹克场馆、音乐厅、商场、交通枢纽等,不仅成本相对低很多,而且能达到比较好的覆盖效果。
毫米波只支持视距传输:
误区解析:实际上,毫米波并非只能进行视距传输。支持信道快速切换是毫米波的一个关键解决方案。当一个传输路径被遮挡时,通过激活另一个模块或路径,毫米波可以快速找到新的传输路径。这种转换不仅可以在基站内实现,还可以扩展到不同基站之间,从而实现毫米波传输在不同基站之间的快速切换。
毫米波只用于固定场景:
误区解析:毫米波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固定场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波束管理算法的改进,毫米波已经能够在移动场景中实现稳定的网络连接。例如,高通等公司的实验已经证明,即使在人流量大且有人群阻挡的场景下,或者将搭载毫米波调制解调器的手机固定在无人机上进行移动测试时,毫米波仍然能够保持高速网络连接。
毫米波终端外形尺寸较大:
误区解析:实际上,毫米波终端的外形尺寸并不一定较大。以高通率先商用的毫米波模组为例,该模组在非常紧凑的尺寸中集成了天线、射频前端、收发器等组件,使得一部手机可以采用多个这样的毫米波模组,不仅满足智能手机紧凑纤薄的设计需求,同时满足功耗需求并提供最大化的性能。
综上所述,5G毫米波在覆盖范围、传输方式、应用场景以及终端尺寸等方面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推广,这些误区正在逐渐被打破。毫米波作为5G及未来6G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将在高速数据传输、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