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效应管和恒流二极管组成恒流源电路


一、核心功能分工与底层逻辑
1. CRD的角色:恒流基准+抗扰基石
恒流基准:
CRD通过雪崩击穿或隧道效应提供绝对稳定的电流(如600μA),其动态阻抗(15~30Ω)天然抑制电源电压波动对电流的影响。抗扰能力:
CRD的电流稳定性优于分立元件(如BJT+电阻组合),温漂可控(±0.3%~±0.5%/℃),适合作为高精度恒流源的“压舱石”。
2. FET的角色:电流微调+动态补偿
电流微调:
FET通过栅极电压调节漏极电流,补偿CRD的初始离散性(±5%~±10%),使输出电流精度逼近CRD标称值。动态补偿:
FET的高跨导(g_m>100mS)可快速响应负载变化,避免CRD动态响应不足导致的电流波动(如大动态音频场景)。
二、参数匹配的“黄金三角”法则
1. 电流一致性:CRD与FET的“接力赛”
CRD选型:
选择电流标称值略高于目标输出的CRD(如需1mA输出,选1.05mA标称CRD),预留FET调节余量。FET选型:
确保FET的饱和区电流调节范围覆盖CRD离散性(如CRD±10%,则FET需支持±20%电流调节能力)。
2. 温度互补性:CRD与FET的“冰火对冲”
温漂抵消:
CRD电流随温度升高(正温漂),而JFET电流随温度降低(负温漂),两者组合可实现总温漂<±0.1%/℃。器件配对:
优先选择温漂系数互补的器件(如CRD+0.4%/℃ + JFET-0.3%/℃),避免正向叠加。
3. 动态阻抗协同:CRD与FET的“阻抗接力”
CRD动态阻抗:
15~30Ω的阻抗可抑制电源电压波动,但对负载变化敏感(如负载电阻翻倍,电流波动约5%)。FET输出阻抗:
JFET的输出阻抗>1MΩ,MOSFET>10kΩ,可隔离负载变化对CRD的影响,确保电流稳定。
三、工程化设计的关键经验法则
1. 启动稳定性:避免“死区”与“过冲”
栅极偏置:
JFET:栅极电压需略低于夹断电压(如2N5457的V_P=-1.5V,则栅极电压设为-0.8V)。
MOSFET:栅极电压需高于阈值电压(如IRF540N的V_GS(th)=4V,则栅极电压设为5V)。
启动保护:
增加栅极下拉电阻(100kΩ~1MΩ),防止浮空导致FET误导通或截止。
2. 噪声抑制:CRD与FET的“静音组合”
CRD噪声:
优先选择低噪声CRD(如散粒噪声<10pA/√Hz),避免高频噪声通过FET放大。FET噪声:
JFET的1/f噪声远低于MOSFET,适合低频场景(如音频偏置);MOSFET的闪烁噪声可忽略,适合高频场景(如射频)。
3. 保护机制:防浪涌与防击穿
浪涌抑制:
在CRD与FET间串联限流电阻(10~100Ω),抑制启动时的电流冲击。电压钳位:
在FET栅极并联齐纳二极管(如5.1V),防止栅极过压击穿。
四、典型应用场景的选型优先级
1. 精密仪表:电流精度为王
核心需求:
电流精度<±1%,温漂<±50ppm/℃,长期稳定性>10年。器件推荐:
CRD:HCR-100(100μA,±0.5%精度,±0.3%/℃温漂)。
FET:2N5485(JFET,0.5~2mA电流范围,-0.3%/℃温漂)。
经验总结:
需激光分选CRD电流值,并通过老化测试剔除早期失效器件。
2. LED驱动:大电流与效率的平衡
核心需求:
输出电流1A,电压范围10~30V,效率>90%。器件推荐:
CRD:LM334Z(可调CRD,外接电阻设置1.05A)。
FET:IRF540N(MOSFET,0.044Ω导通电阻,雪崩能量100mJ)。
经验总结:
需优化PCB布局(如CRD与FET靠近放置),减少走线电感导致的振荡。
3. 电池均衡:多路一致性与安全性
核心需求:
均衡电流10mA,反向击穿电压>25V,多路并联一致性>95%。器件推荐:
CRD:2DH6(600μA,需并联17只实现10mA)。
FET:BSS138(MOSFET,用于电流分配控制)。
经验总结:
需通过分选CRD电流值(±3%以内),并增加熔断器防止单路失效扩散。
五、避坑指南:从失败案例中提炼的5条铁律
“温漂不匹配,精度全白费”
某HIFI设备因CRD(+0.5%/℃)与MOSFET(+0.2%/℃)同向温漂,导致夏季电流超标20%。
对策:始终选择温漂方向相反的器件组合。
“栅极偏置错,启动就翻车”
某工业仪表因未加栅极下拉电阻,导致批量生产中10%产品启动失败。
对策:栅极偏置电路必须包含下拉电阻(100kΩ~1MΩ)。
“动态阻抗低,负载一变就跪”
某激光驱动电路因CRD动态阻抗仅10Ω,负载电阻从10Ω突变至100Ω时电流波动达15%。
对策:CRD动态阻抗需≥负载电阻变化的1/3。
“噪声不控制,底噪毁所有”
某音频前级因CRD噪声未滤波,导致本底噪声从-90dBu升至-80dBu。
对策:CRD后必须接LC滤波器(L=10μH,C=100μF)。
“保护不到位,浪涌秒报废”
某LED驱动板因未加限流电阻,导致上电瞬间CRD烧毁率30%。
对策:CRD与FET间必须串联限流电阻(10~100Ω)。
六、终极结论:选型与设计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精准定位需求
精度优先?选CRD+JFET(如仪表偏置)。
大电流优先?选CRD+MOSFET(如LED驱动)。
成本优先?选分立CRD+通用FET(如电池均衡)。
第二板斧:死磕参数匹配
电流一致性:CRD标称值>目标值5%~10%。
温漂互补性:CRD正温漂+FET负温漂。
动态阻抗:CRD阻抗≥负载变化的1/3。
第三板斧:验证闭环设计
启动测试:确保栅极电压在-10V~+20V范围内可正常启动。
温漂测试:高温(+70℃)与低温(-40℃)下电流变化<±0.1%。
负载调整率测试:负载电阻变化10倍时电流波动<±1%。
核心原则:“以应用场景倒推器件选型,以极限测试验证设计鲁棒性”,避免因参数模糊或测试缺失导致批量失效。
责任编辑:Pan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