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存在哪些缺点?毫米波频段之争未结束


原标题:毫米波存在哪些缺点?毫米波频段之争未结束
毫米波存在一些显著的缺点,这些缺点限制了其在某些场景下的应用。以下是对毫米波缺点的详细分析:
高自由空间路径损耗:
毫米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自由空间路径损耗的影响,这种损耗与波长的平方成反比。由于毫米波的波长较短,因此其自由空间路径损耗会比传统的通信频率(如FM无线电或Wi-Fi)高许多数量级。
这意味着在传输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毫米波信号需要更高的发射功率或更灵敏的接收设备来克服这种损耗。
大气衰减:
毫米波信号在大气中传播时,会受到氧气和水蒸气分子的吸收和散射,导致信号衰减。
特别是在某些频段,如5毫米(60GHz)处的氧吸收峰值,会导致信号衰减尤为严重。
此外,雨水也会增加毫米波信号的衰减,使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传输效果变差。
易受障碍物影响:
毫米波的传输非常容易受到障碍物的影响,因为其波长较短,不能深入或穿透大多数材料。
例如,树叶、砖墙等常见障碍物都会阻挡毫米波信号的传播,导致信号覆盖范围受限。
因此,毫米波通信通常仅限于视线范围内的传输,这限制了其在某些场景下的应用。
穿透力差:
毫米波信号的穿透力较差,难以穿过建筑物、人体等障碍物。
这意味着在建筑物内部或人口密集的区域,毫米波信号的覆盖范围会受到严重限制。
为了确保信号的连续覆盖,需要部署更多的基站或中继设备,这增加了网络建设的成本。
覆盖范围小:
由于上述原因的综合影响,毫米波信号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这限制了其在广域覆盖场景下的应用,如农村、山区等地区的通信网络建设。
在毫米波频段之争方面,目前全球5G网络频段主要分为Sub-6GHz和毫米波(mmWave)两大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在5G技术路线选择上存在差异,这主要受到各自国情、产业差异性以及频谱资源分配等因素的影响。然而,需要指出的是,Sub-6GHz和毫米波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两者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因此,在5G网络建设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频段和技术方案,以实现最佳的网络性能和覆盖效果。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