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TM32F103实现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设计方案


基于STM32F103的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UPS)设计方案
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UPS)是现代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电力保障系统,它能在市电中断或异常时,为负载提供稳定、纯净的交流电源,确保设备连续不间断运行。相较于后备式和互动式UPS,在线式UPS具有最高的供电质量,其逆变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隔离了市电的波动和噪声,为负载提供了真正的“零中断”保护。本设计方案将详细探讨如何利用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的STM32F103系列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实现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单相在线式UPS系统。我们将深入剖析系统的各个关键模块,并优选具体的元器件型号,解释其功能、选型理由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
1. 单相在线式UPS系统概述与工作原理
在线式UPS系统的核心特点是“双变换”:市电首先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为电池充电并同时为逆变器提供直流母线电压;然后,逆变器将此直流电逆变为纯净的正弦交流电,供负载使用。即使市电正常,负载也是由逆变器供电。当市电异常或中断时,整流器停止工作,电池立即通过直流母线向逆变器供电,实现无缝切换。当逆变器发生故障或过载时,系统将通过静态旁路开关切换到市电旁路供电,以保护负载。
主要工作模式:
正常工作模式(市电模式): 市电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一部分为电池充电,另一部分直接送入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逆变为稳定的交流电输出给负载。
电池模式: 当市电中断或超出设定范围时,整流器停止工作,电池组通过升压或降压电路(取决于电池电压与直流母线电压关系)向逆变器供电,逆变器继续输出交流电。此过程无中断时间。
旁路模式: 当逆变器发生故障、过载、过温或进行维护时,静态旁路开关将负载直接切换到市电供电,确保负载持续运行。旁路供电通常是不经过逆变器处理的市电,其质量不如逆变器输出。
维护旁路模式: 用于UPS系统进行维护或检修时,通过手动旁路开关将负载直接接到市电,完全隔离UPS设备。
2. STM32F103微控制器选型与优势
2.1 STM32F103C8T6:核心控制器
型号优选: STM32F103C8T6
选择理由: STM32F103C8T6是意法半导体STM32F1系列中一款性价比极高、功能完善的微控制器,非常适合中小型嵌入式控制系统,如本UPS设计。其主要优势在于:
高性能ARM Cortex-M3内核: 72MHz的主频足以处理复杂的PWM调制、AD采样、PID控制算法以及通信任务,满足UPS系统实时性要求。Cortex-M3架构提供了优异的代码密度和调试能力。
丰富的外设: 拥有多个定时器(包括高级控制定时器TIM1,非常适合生成互补PWM波形)、多个12位ADC(用于采集电压、电流、温度等模拟信号)、多种通信接口(USART、SPI、I2C),这些都是UPS系统必不可少的外设资源。
充足的存储空间: 64KB Flash和20KB SRAM,对于存储UPS的控制程序、参数和少量数据来说是足够的。
多达37个GPIO: 提供足够的IO口用于驱动MOSFET/IGBT栅极、控制继电器、读取按键、驱动LCD显示等。
低功耗与灵活的时钟系统: 有助于实现更节能的设计。
成熟的开发生态系统: ST公司提供HAL库、LL库以及CubeMX配置工具,配合Keil MDK或IAR Embedded Workbench等IDE,开发效率高,资料丰富。
成本效益: 相较于更高性能的MCU,STM32F103C8T6的成本更低,有助于降低整体BOM成本。
功能: 作为整个UPS系统的“大脑”,STM32F103C8T6负责:
PWM波形生成: 通过高级控制定时器TIM1生成SPWM(正弦脉宽调制)波形,驱动逆变器桥臂的功率器件,实现DC/AC逆变。
模拟信号采集: 通过多个ADC通道实时采集市电电压、输出电压、电池电压、逆变器输出电流、电池充放电电流、直流母线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
数字PID控制: 根据采集的电压、电流反馈,运行PID算法,精确调节PWM占空比,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压和波形整形。
状态监测与故障保护: 监测过压、欠压、过流、过载、短路、过温等异常情况,并触发相应的保护机制(如关断逆变器、切换旁路、发出警报等)。
通信管理: 通过USART或USB(如果配置)与上位机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和参数设置。
系统协调与模式切换: 根据市电状态、电池电量和负载情况,智能切换UPS的工作模式(市电模式、电池模式、旁路模式)。
人机交互: 控制LCD/LED显示屏,显示UPS状态、参数;处理按键输入。
3. UPS系统核心模块与优选元器件
3.1 输入整流与PFC模块
该模块将市电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为后续的逆变器提供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对于在线式UPS,为了提高输入功率因数并降低谐波污染,通常会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
3.1.1 整流桥
型号优选: GBJ2510
选择理由: GBJ2510是一款25A/1000V的单相整流桥,具有较高的电流和电压裕度,能够应对较大的输入功率和可能的电压瞬变。其TO-263封装(或TO-220)有助于良好的散热。
功能: 将交流市电转换为脉动直流。
3.1.2 APFC控制器
型号优选: UC3854B 或 FAN7529
选择理由:
UC3854B (Texas Instruments): 经典的连续导通模式(CRM)或不连续导通模式(DCM)APFC控制器,性能稳定,应用广泛。具有电压前馈、过流保护等功能。
FAN7529 (ON Semiconductor): 另一种常用的临界导通模式(CRM)APFC控制器,以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闻名。
功能: 控制升压型DC-DC变换器,使其输入电流波形与输入电压波形同相,从而提高输入功率因数,减少电网谐波污染。它通过检测输入电压和电流,并控制功率MOSFET的开关,实现DC母线电压的稳定。
3.1.3 APFC功率开关管(MOSFET)
型号优选: IPA60R190C6 (Infineon) 或 STW35N60DM2 (STMicroelectronics)
选择理由:
IPA60R190C6 (Infineon): 600V/190mΩ的CoolMOS™功率MOSFET,具有极低的导通电阻和栅极电荷,能够显著降低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提高APFC效率。
STW35N60DM2 (STMicroelectronics): 600V/190mΩ的MDmesh™DM2系列,具有快速恢复二极管和超低栅极电荷,同样非常适合高频开关应用。
功能: 在APFC控制器驱动下,作为高速开关元件,与电感、二极管和电容构成升压型斩波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和DC母线电压升压。
3.1.4 APFC输出二极管
型号优选: SCS110AGC (ROHM) 或 IDW40G65C5 (Infineon)
选择理由:
SCS110AGC (ROHM): 650V/10A的碳化硅(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具有极低的恢复电荷(Qrr)和超快的开关速度,在高频APFC应用中能大幅降低反向恢复损耗,提高效率并降低EMI。
IDW40G65C5 (Infineon): 650V/40A的SiC二极管,在更高功率APFC中表现更优。
功能: 作为升压电路的续流二极管,实现电流的单向导通。SiC二极管的超快恢复特性对于高频APFC至关重要。
3.1.5 APFC电感
选择理由: 铁硅铝磁环电感或高磁通磁环电感,根据APFC拓扑和功率计算其电感量和饱和电流。需要选择低损耗、高饱和电流、耐高温的电感。
功能: 储存能量,并在APFC开关管关闭时将能量释放到输出电容,实现升压和功率因数校正。
3.1.6 直流母线电容
型号优选: Kemet ALS30系列 或 Nichicon GU系列 (电解电容)
选择理由: 选用高纹波电流能力、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电解电容。根据功率等级,可能需要多个并联。
功能: 稳定APFC输出的直流电压,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并吸收逆变器侧的开关纹波。
3.2 电池管理与充电模块
该模块负责电池的充放电管理、电压监测和保护。
3.2.1 电池充电控制器
型号优选: UC3906 (Texas Instruments) 或 MP2617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选择理由:
UC3906: 专用的铅酸电池充电控制器,支持恒流/恒压充电模式,可实现精确的充电管理。
MP2617: 一款高度集成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IC,如果采用锂电池,则需要选择此类控制器,支持多种电池类型,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
功能: 根据电池类型和状态,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实现对电池的安全、高效充电。通常支持浮充、均充等模式。
3.2.2 充电MOSFET
型号优选: IRF3205 (Infineon) 或 NCEP01N10 (NCE Power)
选择理由: 低导通电阻的功率MOSFET,用于控制充电电流。
功能: 在充电控制器驱动下,控制充电电路的通断,调节充电电流。
3.2.3 电池组
型号优选: 铅酸蓄电池(如:松下、汤浅) 或 磷酸铁锂电池组(LiFePO4)
选择理由:
铅酸蓄电池: 成熟技术,成本较低,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循环寿命短。适合对成本敏感的入门级UPS。
磷酸铁锂电池组: 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2000+次),内阻低,充放电效率高,安全性好。是未来UPS电池的发展趋势,但成本较高。需要配备BMS(电池管理系统)。
功能: 在市电故障时,为逆变器提供能量。
3.2.4 电池管理系统(BMS)
型号优选: 如果使用锂电池,必须集成BMS。TI BQ系列(如BQ76940) 或 Analog Devices LTC68XX系列
选择理由:
TI BQ系列: 针对多串电池组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电压、电流、温度监测,均衡功能等。
Analog Devices LTC68XX系列: 高精度电池组监控器,适用于高性能BMS设计。
功能: 监测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总电压、总电流、温度,进行过充、过放、过流、过温保护,并实现电池均衡,延长电池寿命和确保安全。
3.3 DC-DC升压模块(可选,取决于电池电压与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关系)
如果电池组电压低于逆变器所需的直流母线电压,则需要一个DC-DC升压模块。
3.3.1 升压控制器
型号优选: LM5122 (Texas Instruments) 或 LT8390 (Analog Devices)
选择理由: 专用的同步升压控制器,效率高,控制精度好。
功能: 将电池电压提升到逆变器所需的直流母线电压。
3.3.2 升压MOSFET
型号优选: IRF1404 (Infineon) 或 CSD18534KCS (Texas Instruments)
选择理由: 低导通电阻、高电流能力的MOSFET,适用于低压大电流的升压应用。
功能: 作为升压电路的开关管。
3.4 全桥逆变器模块
这是在线式UPS的核心,负责将直流电逆变为纯净的正弦交流电。
3.4.1 逆变器功率模块(IGBT/MOSFET模块)
型号优选:
IGBT模块: Fuji Electric 1MBI系列 或 Infineon FSBB系列 (CIPOS™ Mini)
选择理由: 对于中高功率UPS(500VA以上),IGBT模块是优选,其具有更高的耐压和电流能力,以及更好的短路承受能力。集成模块(如CIPOS™ Mini)内部集成了栅极驱动、保护电路,简化了设计。
MOSFET模块: IRAM系列 (Infineon) 或 IPM系列 (STMicroelectronics)
选择理由: 对于低功率(几百VA)UPS,可以使用高压MOSFET模块,效率较高,开关频率可以更高。
功能: 构成H桥,在STM32F103的SPWM信号驱动下,将直流母线电压逆变为高频方波,再通过滤波形成正弦波。IGBT或MOSFET是实现这一转换的功率开关。
3.4.2 栅极驱动器
型号优选: IR2110 (Infineon) 或 UCC27211 (Texas Instruments)
选择理由:
IR2110: 经典的自举式高低侧栅极驱动器,驱动能力强,带有死区时间控制,广泛应用于半桥和全桥逆变器。
UCC27211: 更高性能的自举驱动器,具有更快的上升/下降时间,更低的传播延迟,适用于更高开关频率的逆变器。
功能: 提供强大的电流驱动能力,快速充放电功率器件(IGBT/MOSFET)的栅极电容,确保功率器件快速可靠地开关,减少开关损耗。同时,提供必要的死区时间,防止上下桥臂直通。
3.4.3 LC低通滤波器
选择理由: 根据输出功率、开关频率、允许的纹波率计算电感(L)和电容(C)值。电感选择铁粉芯或非晶磁环电感,要求低损耗、高饱和电流;电容选择MKP或CBB系列薄膜电容,要求低ESR、高纹波电流能力。
功能: 滤除逆变器输出的高频PWM载波成分,得到纯净的正弦交流波形。
3.5 静态旁路与输出切换模块
该模块在逆变器故障或过载时,将负载无缝切换到市电旁路供电。
3.5.1 静态开关(SCR或TRIAC)
型号优选: BT151系列 (NXP/WeEn Semiconductors) (SCR) 或 BTA41-600B (STMicroelectronics) (TRIAC)
选择理由:
SCR(可控硅): 单向导通,需要两个反并联构成交流开关,具有较高的耐压和电流能力,响应速度快,适合作为静态旁路开关。
TRIAC(双向可控硅): 双向导通,一个元件即可实现交流开关功能,但通常其电流和耐压能力略低于同等封装的SCR。
功能: 在STM32F103的控制下,实现负载在逆变器输出和市电旁路之间的快速、无缝切换。当逆变器出现故障或过载时,通过触发静态开关,将负载切换到市电旁路。
3.5.2 旁路继电器(或接触器)
型号优选: 继电器(如:欧姆龙G2R系列) 或 交流接触器(如:施耐德LC1D系列)
选择理由: 用于在长期旁路或维护旁路模式下,提供一个可靠的隔离通路,并可作为静态开关的辅助或冗余。
功能: 提供一个物理的隔离通道,在特定工作模式下直接连接市电到负载,或在UPS故障时作为备份旁路。
3.6 采样与隔离模块
为了确保控制电路的安全和精确性,需要对高压、大电流信号进行隔离和采样。
3.6.1 电压采样电路(分压电阻网络+光耦/线性光耦/隔离运放)
型号优选:
分压电阻: 选用高精度、低温漂的金属膜电阻。
隔离运放: AMC1200 (Texas Instruments) 或 AD210 (Analog Devices)
选择理由: 具有高共模抑制比和高隔离电压,能精确传输高压侧信号到低压侧MCU。
线性光耦: HCNR200 (Broadcom)
选择理由: 提供模拟信号的线性隔离传输。
功能: 将高电压(如市电电压、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母线电压)按比例衰减,并进行电气隔离,再送入STM32F103的ADC进行采集。隔离是确保MCU安全和可靠运行的关键。
3.6.2 电流采样电路(霍尔电流传感器/采样电阻+隔离运放)
型号优选:
霍尔电流传感器: LEM LAH系列 或 Allegro ACS712/ACS758系列
选择理由: LEM传感器精度高,响应快,但成本较高;Allegro传感器集成度高,成本低,适合中小功率。都提供电流隔离。
采样电阻+隔离运放: 精密大功率采样电阻(如:Vishay WSL系列)配合隔离运放。
功能: 实时监测输入电流、输出电流、电池充放电电流等。霍尔传感器提供电流隔离,避免高电流回路直接连接到MCU。采样电阻方案需要额外的隔离措施。
3.6.3 温度传感器
型号优选: NTC热敏电阻 或 LM35 (Texas Instruments)
选择理由:
NTC热敏电阻: 成本低,响应速度快,但需要查表法或拟合公式进行温度转换。
LM35: 线性输出,直接以mV/℃输出,使用方便。
功能: 监测IGBT/MOSFET、变压器、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温度,防止过热。
3.7 辅助电源模块
为STM32F103、栅极驱动器、传感器、LCD等提供稳定、隔离的低压直流电源。
3.7.1 隔离DC-DC电源模块
型号优选: MORNSUN B0505XT-1WR2 (5V转5V隔离) 或 Traco Power TMR系列
选择理由: 提供各个模块所需的低压直流电源,并确保不同电位地之间的隔离,避免干扰和损坏。
功能: 从主电源(如直流母线电压或电池电压)降压并隔离,为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供电。
3.8 人机交互与通信模块
3.8.1 LCD显示屏
型号优选: 1602 LCD模块 或 12864带背光LCD模块
选择理由: 成本低廉,易于驱动,足以显示UPS的工作状态、输入/输出参数、电池电量等信息。12864图形LCD可以显示更丰富的信息和图形界面。
功能: 显示UPS的实时运行状态、告警信息、输入输出电压/电流、电池电量等。
3.8.2 按键模块
型号优选: 普通轻触按键
功能: 实现用户对UPS的控制操作,如开/关机、模式切换、参数设置等。
3.8.3 串口通信模块(可选)
型号优选: CH340 (USB转串口) 或 SP3232 (RS232电平转换)
选择理由: 如果需要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远程监控或数据记录。
功能: 实现UPS与外部PC或其他设备的通信,通常用于远程监控、数据记录、故障诊断和固件升级。
4. 控制策略与软件实现
STM32F103的软件是UPS系统实现各项功能的核心,其复杂性在于对多个模拟信号的实时采集、复杂的数字控制算法以及多模式切换的逻辑处理。
4.1 SPWM控制算法
实现方法: 利用STM32F103的TIM1高级控制定时器,通过配置其通道为PWM模式,并启用互补输出和死区时间插入功能。软件中通过查表法或实时计算正弦值,更新PWM的占空比,从而生成正弦脉宽调制波形。
关键考量:
载波频率: 通常选择10kHz到20kHz之间,频率越高,输出波形越平滑,但开关损耗越大。
调制比: 决定输出电压有效值。
死区时间: 必须设置,以防止上下桥臂直通,保护功率器件。死区时间的选择需要在效率和波形失真之间进行权衡。
反馈控制: 结合输出电压的AD采样值,通过PID或其他先进控制算法(如滞环控制、重复控制等)实时调整SPWM波形,确保输出电压稳定、波形纯净、失真度低。
4.2 PID控制算法
实现方法: 对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进行实时采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到误差。将误差输入到数字PID控制器中,计算出修正量,用于调整SPWM的调制比。
Pout(t)=Kpe(t)+Ki∫e(t)dt+Kddtde(t)
其中,$e(t)$是误差,Kp, Ki, Kd是比例、积分、微分系数。
关键考量:
参数整定: PID参数的精确整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UPS的动态响应速度、稳态精度和稳定性。常用的整定方法有Ziegler-Nichols法、临界比例度法等。
抗积分饱和: 在系统大幅度偏离设定值时,积分项可能无限增大导致饱和,需要引入抗积分饱和策略。
微分项噪声抑制: 微分项对噪声敏感,可能需要加入低通滤波器。
4.3 交流参数采样与计算
实现方法:
电压/电流有效值(RMS)计算: 通过ADC对交流电压和电流波形进行连续采样,在一个或多个周期内进行平方、求和、平均、开方运算,得到有效值。VRMS=N1∑i=0N−1Vi2其中,N为一个周期的采样点数,Vi为第i个采样值。
过零检测: 利用比较器或ADC中断,精确检测市电或输出电压的过零点,用于同步旁路切换、频率测量和SPWM相位同步。
频率测量: 通过检测过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频率。
4.4 故障检测与保护逻辑
实现方法:
欠压/过压保护: 设定市电、电池、输出电压的上下限阈值,超出范围时触发报警或切换。
过流/短路保护: 实时监测输出电流,当超过设定值时,立即关断逆变器并切换到旁路,同时发出告警。
过载保护: 监测输出功率,当负载持续超过额定功率时,触发报警或切换到旁路。
过温保护: 监测关键元器件(如IGBT/MOSFET、变压器)的温度,超温时降载或关机。
电池过充/过放保护: 监测电池电压,确保电池安全。
软件看门狗与硬件看门狗: 防止程序死循环。
4.5 模式切换逻辑
实现方法: 根据市电状态(电压、频率是否正常)、电池电量、逆变器工作状态、负载情况等,编写复杂的决策逻辑,实现UPS在不同工作模式间的平滑切换。例如:
市电断开: 立即从市电模式切换到电池模式。
市电恢复: 延时一段时间(通常为稳定市电质量)后,从电池模式切换回市电模式,同时启动充电。
逆变器故障/过载: 立即切换到旁路模式。
电池低电量: 强制关机或切换到旁路(如果市电正常)。
4.6 软件模块化设计
建议: 将软件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如:
ADC采样模块: 负责所有模拟量的采集和初步处理。
PWM控制模块: 负责SPWM波形的生成和控制。
PID控制模块: 实现闭环控制算法。
保护与告警模块: 故障检测和告警处理。
电池管理模块: 电池状态监测和充电控制。
模式切换模块: 状态机管理。
人机交互模块: LCD显示和按键处理。
通信模块: 外部通信。
这种模块化设计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5. PCB设计与散热考虑
5.1 PCB设计原则
功率回路与控制回路分离: 功率回路应走线粗短,减少寄生电感和电阻;控制回路应远离功率回路,减少干扰。
地线规划: 采用星形接地或大面积铺地,减少共地阻抗耦合。模拟地和数字地要分离,并在单点连接。
信号完整性: 关键信号线(如PWM驱动线、ADC采样线)应尽量短,避免交叉,并进行包地处理,减少噪声。
EMC/EMI: 布局时考虑滤波电容、共模电感的位置,合理规划信号回流路径,减少辐射和传导干扰。
热设计: 散热面积大的元器件(功率器件、大功率电阻)应放置在散热器附近,并保持足够间距。
5.2 散热设计
散热器选择: 根据功率器件的发热量选择合适的散热器,通常使用铝型材散热器。
热界面材料: 功率器件与散热器之间涂抹导热硅脂或使用导热垫片,提高热传导效率。
风扇强制风冷: 对于中高功率UPS,需要配置温控风扇,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自动调节转速,实现高效散热并降低噪声。
PCB铜箔散热: 对于中小功率器件,可以通过加大PCB铜箔面积来辅助散热。
6. 总结与展望
基于STM32F103的单相在线式UPS设计方案,能够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力保障。STM32F103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使其成为UPS核心控制器的理想选择。通过精心的硬件选型和软件算法设计,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异的UPS系统。
未来可扩展性与改进方向:
更高性能的MCU: 对于更高功率、更复杂功能(如并联冗余、更多通信接口)的UPS,可以升级到STM32F4/F7系列,以获取更高的主频、更多的Flash/SRAM、浮点运算单元(FPU)以及更高级的外设。
先进控制算法: 引入更复杂的逆变器控制算法,如重复控制、PR(比例谐振)控制等,进一步提高输出波形质量和动态响应。
通信与物联网: 增加以太网、Wi-Fi、LoRa等通信模块,实现远程监控、云端管理和智能故障诊断。
图形化人机界面: 使用TFT彩色液晶屏,提供更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
模块化设计: 将APFC、逆变器、充电等模块设计为独立的子板,方便生产和维护。
效率优化: 深入研究LLC谐振变换器、交错并联技术等,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
通过上述详细的分析和元器件选型建议,相信您已经对基于STM32F103的单相在线式UPS设计有了全面的理解。这是一个复杂但充满挑战的项目,需要电力电子、嵌入式软件和系统集成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充分的理论分析、仿真验证、以及严格的测试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