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电源管理 > 设计一款12W板载电源,求变压器设计方案

设计一款12W板载电源,求变压器设计方案

来源:
2025-07-17
类别:电源管理
eye 1
文章创建人 拍明芯城

12W 板载电源变压器设计方案及关键元器件选型


设计一个12W的板载电源,其核心在于实现高效、稳定、紧凑且成本优化的电力转换。对于12W这类中低功率应用,通常会选择反激式(Flyback)或降压式(Buck)拓扑结构。考虑到板载应用的隔离需求、多路输出可能性以及相对较小的体积,反激式变换器往往是更优的选择,因为它能天然提供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隔离,且电路相对简单。本方案将围绕反激式拓扑进行变压器设计和关键元器件选型。

image.png

1. 电源拓扑选择与基本要求


选择反激式拓扑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固有的隔离特性,这对于许多板载应用至关重要,能有效防止共模噪声并提升安全性。此外,反激式变换器通过单个磁性元件(变压器)即可实现能量的储存与传输,且能方便地实现多路输出,这大大简化了电路设计。

设计目标及参数:

  • 输入电压范围: 宽输入电压,例如85VAC-265VAC(通用交流输入)或12VDC-48VDC(特定直流母线输入)。本方案以AC-DC为例。

  • 输出功率: 12W

  • 输出电压/电流: 例如5V/2.4A,或12V/1A,具体根据应用需求确定。本方案以5V/2.4A为例。

  • 效率: 高效率,例如大于80%,以减少发热。

  • 隔离电压: 满足UL/CE等安规标准,例如3000VAC。

  • 纹波噪声: 满足特定应用要求,例如小于50mV。

  • 保护功能: 过流保护(OCP)、过压保护(OVP)、短路保护(SCP)、过温保护(OTP)。

  • 尺寸: 紧凑,适应板载空间限制。


2. 反激变压器设计详解


变压器是反激电源的心脏,其设计直接影响电源的性能、效率和尺寸。反激变压器既是能量存储元件又是隔离变压器。


2.1 变压器设计原理与关键参数


反激变压器设计通常在**临界导通模式(CRM)不连续导通模式(DCM)**下进行,以简化次级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对于12W应用,DCM或CRM是常用选择。DCM模式下,磁芯在每个周期内完全复位,避免了磁芯饱和问题,且控制相对简单。

核心设计步骤:

  1. 确定工作模式: 通常选择DCM模式以简化设计。

  2. 选择开关频率 (fs): 高开关频率可以减小变压器和滤波电容的体积,但会增加开关损耗和EMI。对于12W应用,通常选择60kHz-150kHz。这里选择fs = 100kHz。

  3. 计算原边峰值电流 (Ipk):反激变换器的能量传输公式为:Pout=21LpIpk2fsη其中,$P_{out}$是输出功率,$eta$是效率(假设85%),Lp是原边电感, $I_{pk}$是原边峰值电流。 $I_{pk}$ 的计算也与输入电压和占空比有关: $I_{pk} = frac{sqrt{2} P_{out}}{V_{in(min)} eta D_{max}}$ (对于AC输入,需要考虑整流后的直流母线电压) 假设最低直流母线电压为$V_{dc\_min}$ = 85V * 2 - Vdiode_drop = 100V (考虑桥堆压降),最大占空比$D_{max}$一般控制在0.4-0.5,这里取0.45。 $I_{pk} = frac{2 P_{out}}{V_{dc\_min} D_{max} eta} approx frac{2 imes 12W}{100V imes 0.45 imes 0.85} approx 0.62A$ (注意这是平均电流,峰值电流会更高) 更精确的峰值电流计算需要考虑变压器的初级电感和开关周期,在DCM模式下,$P_{out} = frac{1}{2} L_p I_{pk}^2 f_s eta$ 则$I_{pk} = sqrt{frac{2 P_{out}}{L_p f_s eta}}$。由于Lp未知,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磁芯材料和尺寸,然后迭代。

  4. 选择磁芯材料和形状:

    • 材料: 铁氧体(Ferrite)是首选,因为其高磁导率和低损耗特性。常用材料有PC40、3F3、N87等。对于反激变压器,需要考虑磁芯的气隙以存储能量,因此应选择饱和磁通密度较高的材料。这里推荐TDK N87Ferroxcube 3C90/3C94

    • 形状: EE型、EI型或EP型。EE型磁芯(如EE13、EE16、EE19)因其易于绕线、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和散热性能而广泛用于低功率电源。对于12W,EE16EE19是合适的选择。EE16尺寸紧凑,EE19则有更大功率余量和更好的散热。这里选择EE16

  5. 计算原边电感 (Lp):在DCM模式下,根据能量守恒:21LpIpk2=fsηPout所以,Lp=Ipk2fsη2Pout。这个计算需要迭代,通常先估算Ipk,再计算Lp,然后检查是否合理。另一个方法是根据$V_{in(min)}$和$D_{max}$计算: $L_p = frac{V_{in(min)} imes D_{max}}{I_{pk} f_s}$ 这里我们使用一个更通用的设计方法,设定磁芯的磁通密度摆幅 $Delta B$。 选择EE16磁芯,有效截面积$A_e$约为21.5 mm2。最大磁通密度$B_{max}$通常取0.2T-0.3T,避免饱和。这里取$B_{max}$ = 0.25T。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V=NΔtΔΦ=NAeΔtΔB在原边导通时间DmaxTs内,Vin(min)=NpAeDmaxTsBmax所以,Np=AeBmaxfsVin(min)Dmax=21.5×10−6m2×0.25T×100×103Hz100V×0.4583 turns。取Np=85匝。现在可以计算Lp=RmagNp2,或者根据$I_{pk}$反推: $L_p = frac{V_{in(min)} D_{max}}{I_{pk} f_s}$。 考虑到原边峰值电流为$I_{pk} approx 0.62A / 0.45 imes 0.85 approx 1.17A$ (实际峰值电流会更高,因为DCM模式下电流波形是三角形)。Ipk=Lp2Pout/(ηfs)假设我们确定$I_{pk}$在全输入范围内的最大值,例如,设计使峰值电流在$1A$左右。则Lp=12A×100×103Hz×0.852×12W282μH。为了在DCM模式下工作,实际选择的电感值会略小,并配合控制器调整占空比。根据Np计算LpLp=IpkfsNp×Vin(min)Dmax 这个公式是针对CCM的。在DCM模式下,Lp=Ipk2fsηconv2Pout (这里$I_{pk}$是导通结束时的峰值电流)。 假设$I_{pk}$在满载时达到1.1A,则$L_p = frac{2 imes 12W}{1.1^2 A imes 100 imes 10^3 Hz imes 0.85} approx 233 mu H$。我们可以选择Lp为**250μH**左右。

  6. 计算原边匝数 (Np):根据Lp=ALNp2Bmax=NpAeLpIpk我们已经估算出Np=85匝。

  7. 计算次级匝数 (Ns):忽略二极管压降,Ns=NpVin(min)Dmax/(1−Dmax)Vout+Vdiode或者更常用的是在输出功率相等的情况下进行匝数比计算:Ns=NpVin(min)1−DmaxDmaxVout+Vf (此公式为DCM下计算) 或者根据伏秒积平衡:Vin(min)Dmax=(Vout+Vf)(1Dmax)NsNpNs=NpVin(min)Vout+VfDmax1−Dmax其中Vf为次级整流二极管正向压降(肖特基二极管约为0.5V)。Ns=85×100V5V+0.5V×0.451−0.4585×1005.5×0.450.555.75匝。取$N_s = mathbf{6}$匝。

  8. 计算辅助绕组匝数 (Naux):辅助绕组用于为PWM控制器供电,通常为12V-15V。Naux=NpVin(min)Vaux+Vdiode_auxDmax1−Dmax假设辅助绕组输出12V,二极管压降0.7V(普通快恢复二极管)。Naux=85×100V12V+0.7V×0.451−0.4585×10012.7×0.450.5513.1匝。取$N_{aux} = mathbf{13}$匝。

  9. 确定绕线线径:根据RMS电流计算线径,考虑趋肤效应和温升。

    • 原边RMS电流 (Ip_rms): 在DCM模式下,原边电流是三角形波形。Ip_rms=Ipk3Dmax假设Ipk=1.1A,则Ip_rms=1.1A30.450.45A。选择线径时,一般电流密度取3-5A/mm2。对于0.45A,所需截面积0.45/3=0.15mm2。对应线径$sqrt{0.15/pi} imes 2 approx 0.44mm$。考虑到高频趋肤效应,推荐使用多股漆包线(Litz wire)或将几根细线并绕,例如3根并绕0.2mm线,以降低交流电阻,降低损耗和温升。

    • 次级RMS电流 (Is_rms): 次级电流是反激脉冲,平均值为IoutIs_rms=Iout1−Dmin1Iout = 2.4A。在最低输入电压时,D_{max} 最大,在最高输入电压时Dmin 最小。 假设最高输入电压265VAC时,对应DC母线约350V,Dmin0.1 (估算)。Is_rms=2.4A1−0.112.4A×1.052.52A。 所需截面积2.52/3=0.84mm2。对应线径$sqrt{0.84/pi} imes 2 approx 1.03mm$。 考虑到大电流,次级通常采用铜箔(Copper Foil)绕制或多股粗漆包线并绕,例如4根并绕0.5mm线,以减小集肤效应影响,降低电阻和热损耗。

  10. 气隙设计:反激变压器需要开气隙以存储能量。气隙大小影响原边电感和磁芯饱和特性。 磁芯气隙的长度计算:lg=Lpμ0AeNp2lg=250×10−6H4π×10−7H/m×21.5×10−6m2×(85)20.39mm。 实际中,通常由磁芯供应商提供带气隙的磁芯,或者在中心柱上垫非磁性垫片实现气隙。

  11. 绕组排布与绝缘:为了降低漏感和提高效率,绕组排布至关重要。 通常采用三明治绕法:原边前半部分 – 辅助绕组 – 次级绕组 – 原边后半部分。这种绕法能有效耦合原边和次级,降低漏感。 绝缘等级需满足安规要求,通常采用**三重绝缘线(Triple Insulated Wire, TIW)用于次级绕组,或在绕组间使用麦拉胶带(Mylar Tape)**进行层间绝缘和匝间绝缘。隔离距离和绝缘层数应符合UL/IEC等标准。


3. 关键元器件选型与功能



3.1 PWM 控制器


PWM控制器是电源的核心大脑,负责驱动MOSFET,调节输出电压,并提供保护功能。

  • 优选型号: ON Semiconductor NCP1252 / NCP1271, Power Integrations TNY290PG / LNK6778V, STMicroelectronics STCH02

  • 选择原因与功能:

    • NCP1252/NCP1271: 这类芯片是准谐振(QR)或DCM反激控制器,集成启动电路、逐周期电流限制、过压/欠压保护、过温保护等功能。准谐振模式能实现谷底开关,降低开关损耗,提高效率,尤其适用于12W这种对效率有要求的应用。NCP1271具有更低的待机功耗和更好的EMI性能。

    • TNY290PG / LNK6778V: Power Integrations的TinySwitch或LinkSwitch系列芯片是高度集成的离线式开关电源IC,内部集成了MOSFET和控制器。它们简化了设计,减小了PCB面积,非常适合紧凑型板载电源。TNY290PG适合低功耗,LNK6778V则适用于稍高功率且有更高效率要求的应用。它们具有出色的轻载效率和完善的保护功能。

    • STCH02: STMicroelectronics的控制器也提供良好的性能和保护,可以作为NCP系列的替代。

本方案推荐使用NCP1271,它在性能、成本和易用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并且支持准谐振模式,有助于提升效率。


3.2 开关MOSFET


MOSFET是电源的功率开关元件,负责高频开关。

  • 优选型号: Infineon IPA60R380P7S / IPD60R600P7S, STMicroelectronics STL11N60DM2 / STF13N60DM2, ON Semiconductor FCH070N60F

  • 选择原因与功能:

    • 高压耐压: 对于85-265VAC输入,整流后的DC母线电压最高可达370VDC。考虑到漏感尖峰电压,MOSFET的耐压通常需要选择600V-700V。

    • 低导通电阻(Rds(on)): 降低导通损耗。12W应用通常选择$R_{ds(on)}$在0.3-0.8Ω之间。例如,IPA60R380P7S (TO-220FP封装) 或 IPD60R600P7S (TO-252封装) 提供了良好的导通电阻和开关特性。

    • 低栅极电荷(Qg): 降低开关损耗,特别是在高频应用中。

    • 封装: 对于板载应用,TO-220F或TO-252(D-Pak)封装是常见选择,兼顾散热和PCB面积。

本方案推荐使用Infineon IPD60R600P7S (TO-252封装),其600V耐压和较低的Rds(on) (0.6Ω) 能满足要求,且TO-252封装适合SMT生产。


3.3 整流桥


将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

  • 优选型号: Vishay KBL06 / KBL10, Littelfuse GBU6J / GBU8J

  • 选择原因与功能:

    • 耐压: 额定反向电压(VRRM)应大于输入交流峰值电压。265VAC峰值约375V,选择600V-1000V的整流桥。

    • 电流能力: 满足输入峰值电流需求。对于12W应用,通常选择1A-2A的整流桥。

    • 封装: KBL、GBU等直插式封装,方便安装和散热。

    • 散热: 低功耗应用可不加散热片,但需预留散热焊盘。

本方案推荐使用KBL10 (1000V/4A),提供足够裕量。


3.4 输入滤波电容


储存能量,平滑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并提供高频旁路。

  • 优选型号: Nichicon UVZ系列 / UHW系列, Rubycon YXG系列, EPCOS B43504系列

  • 选择原因与功能:

    • 耐压: 需承受整流后的峰值电压,通常选择400V-450V。

    • 容量: 决定纹波大小和保持时间。对于12W,通常根据每瓦1-2uF估算,即12-24uF。实际需要根据输入电压范围和所需的保持时间计算。例如,22uF/400V或27uF/400V。

    • ESR/ESL: 低ESR/ESL有助于降低纹波和损耗。

    • 寿命: 考虑高温下的寿命。

本方案推荐使用Nichicon UHW系列 22uF/400V电解电容,兼顾性能和寿命。


3.5 次级整流二极管


将变压器次级交流脉冲整流为直流。

  • 优选型号: STMicroelectronics STPS3045STV / STPS30L60CT, ON Semiconductor MBRB2045CT / MBRB2060CT

  • 选择原因与功能:

    • 肖特基二极管(Schottky Diode): 由于其低正向压降和快速恢复时间,是反激次级整流的首选,能显著降低损耗,提高效率。

    • 耐压: 应大于次级反向电压。次级反向电压峰值 Vrev=Vout+Vreflected=Vout+Ns/Np×Vin(max)Vrev=5V+6/85×375V5V+26.5V=31.5V。 选择耐压40V-60V的肖特基二极管即可。

    • 电流能力: 峰值电流是输出电流的几倍,选择额定电流大于输出电流的二极管。对于2.4A输出,选择3A-5A的双肖特基(中心抽头)或单肖特基。

    • 封装: TO-220AB或TO-263 (D2PAK)。

本方案推荐使用STPS30L60CT (60V/30A,TO-220AB双肖特基),其低压降和高电流能力能有效降低损耗。


3.6 输出滤波电容


平滑输出电压,降低纹波噪声。

  • 优选型号: Nichicon UHE系列 / UHV系列, Rubycon ZLH系列, Panasonic FC系列

  • 选择原因与功能:

    • 低ESR: 尤其重要,用于降低输出纹波。选择低ESR的电解电容,并可并联MLCC陶瓷电容进一步抑制高频噪声。

    • 容量: 根据纹波要求和动态响应需求确定。对于5V/2.4A,通常选择470uF-1000uF,耐压10V-16V。

    • ESR决定纹波: VrippleESR×Ipeak_ripple

    • MLCC: 0.1uF-1uF的X7R陶瓷电容并联在输出端,滤除高频噪声。

本方案推荐使用Nichicon UHE系列 680uF/10V低ESR电解电容,并联一个1uF/10V X7R MLCC


3.7 光耦和TL431(反馈环路)


提供输出电压的隔离反馈。

  • 光耦(Optocoupler): Vishay CNY17F-2 / Lite-On LTV-817C

    • 作用: 将次级侧的误差信号隔离传输到原边侧的PWM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

    • 选择原因: 工业标准,高隔离电压,合适的电流传输比(CTR)。

  • TL431(精密可调分流稳压器): ON Semiconductor TL431ACDR2G / Texas Instruments TL431AIDBG4

    • 作用: 与光耦配合,精确采样输出电压,并产生误差信号驱动光耦。

    • 选择原因: 精度高,温度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反馈。


3.8 输入共模/差模电感


用于抑制电源产生的传导EMI。

  • 共模电感(Common Mode Choke): Schaffner RN系列 / Wurth Elektronik WE-CMB系列

    • 作用: 抑制共模噪声,通常串联在AC输入线路上。

    • 选择原因: 高阻抗,低直流电阻,合适的电流容量。例如,RN204-1-02

  • 差模电感(Differential Mode Choke): 通常由输入电解电容和串联的电感构成,或单独的扼流圈。


3.9 X电容和Y电容


EMI滤波元件。

  • X电容(Cx): Vishay MKP1848系列 / Epcos B32922系列

    • 作用: 跨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Line-to-Line),抑制差模噪声。

    • 选择原因: 额定电压高,具有自愈能力,符合安规。通常选择0.1uF-0.47uF。

  • Y电容(Cy): Vishay VY1系列 / Kemet C901系列

    • 作用: 跨接在初级和次级之间,或初级到地、次级到地,抑制共模噪声,提供隔离旁路。

    • 选择原因: 安规要求高,必须是安全电容,失效模式是开路。通常选择2.2nF-4.7nF。


4. 总结与注意事项


一个12W的板载电源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效率、成本、尺寸、EMI和可靠性。反激式变换器凭借其隔离特性和相对简单的结构成为理想选择。变压器设计是关键,需要仔细计算匝数、线径、气隙,并优化绕组排布以降低漏感和提高耦合。

重要设计注意事项:

  • 散热: 尽管12W功率不大,但紧凑的板载环境可能导致散热挑战。需对MOSFET、整流二极管和变压器进行热分析,必要时增加散热焊盘或小型散热片。

  • EMI/EMC: 变压器的漏感、PCB布局(高频电流环路面积最小化)、共模/差模电感、X/Y电容的正确选择和布局对EMI性能至关重要。

  • 安规: 隔离距离、爬电距离、绝缘等级(变压器和PCB)必须严格符合UL、CE等安规标准。

  • 保护功能: 过流、过压、短路、过温保护是必需的,以确保电源和负载的安全。

  • 可靠性: 选择高质量、寿命长的元器件,并在设计中考虑降额使用,以提高产品可靠性。

通过以上详细的变压器设计和关键元器件选型,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稳定且满足12W板载应用需求的电源解决方案。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借助仿真工具(如LTspice、PSIM)进行验证,并进行严格的样机测试和调试,以优化性能。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资讯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