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工业控制 > 基于单芯片光伏逆变器+PLC的光伏逆变系统的设计方案

基于单芯片光伏逆变器+PLC的光伏逆变系统的设计方案

来源:
2025-06-25
类别:工业控制
eye 1
文章创建人 拍明芯城

基于单芯片光伏逆变器+PLC的光伏逆变系统的设计方案

光伏逆变系统作为太阳能发电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光伏电站的效率、稳定性和经济性。随着技术的发展,集成化、智能化、高效化的逆变器成为主流趋势。本文将深入探讨一种基于单芯片光伏逆变器结合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的光伏逆变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高度集成化的硬件设计和可靠的通信方式,提升系统整体性能,降低成本,并简化运维。

image.png

1. 系统概述与设计目标

本设计方案的核心在于将光伏逆变器的核心控制功能集成在单芯片微控制器(MCU)上,并通过集成或外接的电力线通信(PLC)模块实现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这种设计方案具有以下显著优势:首先,单芯片解决方案能大幅度减少元器件数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并简化PCBA布局。其次,PLC技术的应用,利用现有的电力线作为通信介质,避免了额外布线的麻烦,降低了安装成本,并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包括:

  • 高效率: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实现高转换效率,最大化光能利用率。

  • 高可靠性:系统设计应具备过压、欠压、过流、过温、短路等全面的保护功能,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 低成本:通过优化硬件设计和元器件选型,降低整体系统成本。

  • 智能化:支持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固件升级,提升运维效率。

  • 高集成度:将尽可能多的功能集成到单个MCU中,减少外部元件。

  • 友好人机交互: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和简洁的通信接口。

2. 系统架构

基于单芯片光伏逆变器+PLC的光伏逆变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模块组成:

  • 直流输入部分(DC Input):负责接收光伏组件的直流电能。

  •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模块:持续追踪光伏组件的最佳工作点,最大化输出功率。

  • 直流/交流逆变(DC/AC Inversion)模块:将直流电转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

  • 滤波与隔离模块:确保输出交流电的质量和系统的安全性。

  • 单芯片微控制器(MCU):作为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所有控制、管理和通信任务。

  • 电力线通信(PLC)模块:负责通过电力线传输数据。

  • 辅助电源模块:为系统内部各模块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 保护与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并提供故障保护。

3. 核心元器件选型与功能详解

3.1 单芯片微控制器(MCU)

作用与选择理由: MCU是整个逆变系统的核心控制器,负责MPPT算法、PWM生成、电网同步、系统保护、通信接口管理以及人机界面控制等所有关键功能。选择高性能、集成度高、外设丰富的MCU是实现单芯片解决方案的关键。考虑到光伏逆变器对实时性、计算能力和高精度PWM输出的要求,通常会选择带浮点运算单元(FPU)和丰富定时器资源的32位MCU。

优选元器件型号:

  • STM32H7系列 (STMicroelectronics):例如 STM32H743ZI

    • 选择理由与功能: 该系列MCU基于ARM Cortex-M7内核,主频高达480MHz,具备强大的浮点运算能力,非常适合复杂的MPPT算法和高级控制策略。它集成了大量的定时器(用于高精度PWM生成)、高速ADC(用于电压电流采样)、DAC、多种通信接口(如CAN、SPI、I2C、UART)以及丰富的GPIO。其内置大容量Flash和SRAM,足以存储复杂的固件和运行时数据。此外,部分型号还集成了以太网MAC或USB OTG,方便高级网络通信或调试。其多达20个的定时器/计数器资源能提供足够的高精度PWM通道用于多相逆变控制。

  • C2000系列 (Texas Instruments):例如 TMS320F28379D

    • 选择理由与功能: TI的C2000系列DSP/MCU专门为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具有非常强大的实时控制能力。TMS320F28379D是双核处理器,包含两个C28x CPU,主频高达200MHz,并集成浮点单元和CLA(Control Law Accelerator)协处理器,特别适合高速、高精度的闭环控制。其增强型PWM(ePWM)模块功能强大,支持多种调制模式和死区控制,是逆变器波形生成的理想选择。高精度ADC(16位)和大量的外设使其成为复杂逆变器系统的理想平台。

3.2 功率器件(Power Devices)

作用与选择理由: 功率器件(如MOSFET或IGBT)是直流/交流逆变模块的核心,负责在高频下开关,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它们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逆变器的效率和损耗。选择具有低导通电阻、低开关损耗、高耐压和高电流能力的功率器件至关重要。对于小型和中型光伏逆变器,通常选择MOSFET;对于更高功率的应用,IGBT可能更合适。

优选元器件型号:

  • 碳化硅MOSFET (SiC MOSFET) - Wolfspeed C3M系列 / Infineon CoolSiC™ MOSFET:例如 Wolfspeed C3M0030065K (650V, 30mΩ)。

    • 选择理由与功能: SiC MOSFET相比传统硅基MOSFET和IGBT具有显著优势。它们具有更低的导通电阻和开关损耗,尤其是在高频工作时。这使得逆变器能够以更高的开关频率运行,从而减小磁性元件(电感、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并提高整体效率。SiC MOSFET还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和热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系统可靠性。它们在高频下的优异表现减少了对散热器的需求。

  •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IGBT) - Infineon IKW50N65H5 / STMicroelectronics STGW60H65DFB (650V, 60A)。

    • 选择理由与功能: IGBT在处理大电流和高电压方面表现优异,尤其适用于较高功率等级的逆变器。H5系列和DFB系列IGBT具有低饱和压降和快速开关特性,平衡了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它们通常用于需要承受较高电压和电流冲击的场合,其鲁棒性较好。

3.3 栅极驱动器(Gate Driver)

作用与选择理由: 栅极驱动器用于在MCU和功率器件之间提供高电平、大电流的驱动信号,以快速有效地开通和关断功率器件。良好的栅极驱动器能够确保功率器件工作在最佳状态,减少开关损耗,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功能,如欠压锁定(UVLO)、过流保护(OCP)和米勒平台效应抑制。

优选元器件型号:

  • 隔离型栅极驱动器 - Broadcom ACPL-339J / Texas Instruments UCC21520

    • 选择理由与功能: 这些驱动器通常采用光学隔离或电容隔离技术,提供强大的隔离能力,保护低压控制电路免受高压功率级的干扰。它们具有高共模瞬态抗扰度(CMTI),能有效抑制高压瞬态干扰。它们提供高输出电流能力(通常为几安培),以快速充放电功率器件的栅极电容。集成的保护功能,如短路保护、欠压锁定等,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UCC21520是一款双通道隔离式栅极驱动器,可简化半桥拓扑的设计。

3.4 电感器与电容器(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作用与选择理由: 电感器和电容器是逆变器中关键的储能和滤波元件。电感器用于平滑电流,限制电流上升速率,并与电容器组成LC滤波器,滤除PWM开关频率的谐波,确保输出交流电的质量。电容器用于提供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吸收开关瞬态,并作为滤波元件。选择低ESR(等效串联电阻)、高纹波电流能力、高可靠性的电感和电容至关重要。

优选元器件型号:

  • 直流母线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 EPCOS B43501系列 / Rubycon MXG系列

    • 选择理由与功能: 这些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和成本效益,用于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吸收来自光伏板的纹波电流,并为功率级提供瞬时大电流。选择时需考虑其耐压、容量、纹波电流能力和寿命。

  • 薄膜电容器 (Film Capacitors) - KEMET C4AE系列 / TDK B3267X系列

    • 选择理由与功能: 薄膜电容器具有更低的ESR和ESL(等效串联电感),以及优异的高频特性和自愈能力。它们通常用于高频滤波、谐振电路以及作为IGBT/MOSFET的缓冲电容,吸收开关尖峰,降低电压过冲。

  • 输出交流滤波器电感:铁硅铝磁环电感 (MPP/Sendust Core Inductors) - Coilcraft / Wurth Elektronik

    • 选择理由与功能: 铁硅铝磁芯具有高饱和磁通密度、低损耗和良好的直流偏置特性,在高频开关应用中表现优异。电感器尺寸和感值需要根据逆变器的功率、开关频率和输出纹波要求进行精确计算。

3.5 电力线通信(PLC)模块

作用与选择理由: PLC模块是实现通过电力线进行数据传输的核心。它允许逆变器与监控系统、其他逆变器或智能电网设备进行通信,无需额外布线。这对于分布式光伏系统和智能电网集成至关重要。

优选元器件型号:

  • STMicroelectronics ST75xx系列 (如 ST7538Q)

    • 选择理由与功能: ST75xx系列是专门为电力线通信设计的单芯片解决方案,集成了PHY层(物理层)和MAC层(介质访问控制层)。ST7538Q支持S-FSK(Spread-Frequency Shift Keying)调制,具有高抗噪声能力和鲁棒性,适用于嘈杂的电力线环境。它提供灵活的接口(如SPI、UART)与主MCU通信,并内置了过压、过流保护等功能。其高度集成性简化了外部电路设计,降低了物料成本。

  • Texas Instruments TMDSPLCKITV3 (PLC Development Kit with F28PLC80)

    • 选择理由与功能: 虽然这是一个开发套件,但其核心芯片如TMS320F28PLC80是TI专门为PLC应用设计的C2000系列MCU。它将C2000系列MCU的强大控制能力与集成PLC物理层和MAC层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更灵活、更可编程的PLC解决方案。这对于需要高度定制化或集成更复杂通信协议的应用非常有利。

  • Qualcomm QCA7000系列 / MaxLinear G.hn芯片组

    • 选择理由与功能: 如果需要更高带宽或遵循更高级的PLC标准(如G.hn),这些芯片组是更好的选择。它们通常提供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适用于需要传输大量数据或实现复杂智能家居/电网互联的应用。然而,其成本和复杂性可能高于ST75xx系列,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权衡。

3.6 传感器(Sensors)

作用与选择理由: 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逆变器内部的各种电气参数(电压、电流、温度等),为MCU提供反馈信号,以便进行精确控制和故障保护。

优选元器件型号:

  • 霍尔电流传感器 (Hall-Effect Current Sensors) - Allegro ACS712 / LEM HAS系列

    • 选择理由与功能: 霍尔效应电流传感器提供非接触式电流测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宽带响和电气隔离。ACS712是低成本、集成式的霍尔电流传感器,适合低功率应用。LEM HAS系列提供更高精度和更宽的电流测量范围,适用于更精确的监测和控制。

  • 高精度分压电阻/电压传感器

    • 选择理由与功能: 用于测量直流母线电压和交流输出电压。通过高精度的分压电阻将高电压降至MCU ADC可接受的范围。选择低温度漂移、高稳定性的精密电阻至关重要。

  • 温度传感器 - NTC热敏电阻 / 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 (如TMP102)

    • 选择理由与功能: 用于监测功率器件、变压器和散热器等关键点的温度,防止过热。NTC热敏电阻成本低廉,但需要MCU进行线性化处理。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如TMP102,通过I2C通信)提供更精确和直接的数字温度读数。

3.7 辅助电源模块

作用与选择理由: 辅助电源模块为MCU、栅极驱动器、传感器和其他低压控制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通常采用隔离式DC/DC转换器或反激式电源设计,以确保与高压功率级的电气隔离。

优选元器件型号:

  • 隔离型DC/DC转换器 - Murata MGJ系列 / RECOM RxxP2xx系列

    • 选择理由与功能: 提供高效率和可靠的隔离电源,将主电源电压降至MCU和其他控制电路所需的5V、3.3V或12V等电压。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和过流/短路保护功能。

  • PWM控制器IC (用于反激电源) - Texas Instruments UCC28C4x系列 / ON Semiconductor NCP12xx系列

    • 选择理由与功能: 如果自行设计反激式辅助电源,这些PWM控制器IC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功能,如电流模式控制、频率抖动、软启动和各种保护功能,以实现高效稳定的辅助电源。

3.8 继电器/接触器

作用与选择理由: 继电器或接触器用于在系统故障或维护时安全地断开逆变器与电网或光伏阵列的连接,提供物理隔离。

优选元器件型号:

  • 高压直流继电器 (High Voltage DC Relays) - TE Connectivity FV系列 / Omron G7L系列

    • 选择理由与功能: 选择能够承受光伏阵列最大开路电压和电流的直流继电器。这些继电器需要具备高绝缘强度和可靠的触点材料,以应对直流高压拉弧问题。

  • 交流接触器 (AC Contactors) - Siemens SIRIUS 3RT系列 / Schneider Electric TeSys D系列

    • 选择理由与功能: 用于断开与电网的交流连接。选择时需考虑其额定电流、线圈电压以及在故障情况下快速断开的能力。

3.9 光耦隔离器(Optocouplers)

作用与选择理由: 光耦隔离器用于在不同电压域(特别是高压功率侧和低压控制侧)之间提供电气隔离,传输信号,防止高压损坏低压控制电路。

优选元器件型号:

  • 高速数字光耦 - Broadcom HCPL-06xx系列 / Vishay VOM1271

    • 选择理由与功能: 这些光耦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高共模瞬态抗扰度(CMTI)和高绝缘电压,非常适合在PWM信号和故障指示信号传输中使用。VOM1271是一种光伏继电器,可用于代替传统机械继电器,实现无触点开关。

4. 关键设计考虑

4.1 MPPT算法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是光伏逆变器的核心功能之一。常用的MPPT算法包括扰动观察法(P&O)、**增量电导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等。单芯片MCU需要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来实时执行这些算法,并根据光伏组件的电压和电流变化动态调整占空比,确保系统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选择支持浮点运算的MCU可以提高MPPT算法的精度和收敛速度。

4.2 PWM调制与电网同步

MCU需要生成高精度的**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来控制功率器件的开关。对于并网逆变器,还需要实现与电网电压和频率的精确同步。这通常通过锁相环(PLL)**算法实现。MCU的定时器资源和PWM模块的灵活性至关重要,以支持空间矢量调制(SVPWM)或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PWM)等先进的调制技术。

4.3 保护策略

完善的保护策略是确保逆变器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保护功能:

  • 过压/欠压保护:直流输入过压/欠压,交流输出过压/欠压。

  • 过流保护:交流输出过流,直流输入过流。

  • 过温保护:功率器件、电感、散热器等关键部件温度过高。

  • 孤岛效应保护:当电网断电时,逆变器必须快速停止向电网供电,防止对检修人员造成危险。这通常通过有功/无功功率扰动、频率漂移等方式实现。

  • 短路保护:输出短路。

  • 防雷保护:交流和直流侧的浪涌保护。

  • 漏电流保护:监测系统中的漏电流,防止电击危险。

4.4 散热设计

功率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良好的散热设计对于维持其性能和延长寿命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功率器件的损耗、环境温度和允许的结温来选择合适的散热器散热风扇。在紧凑的单芯片方案中,散热设计尤其关键,可能需要考虑更高效的散热材料和结构。

4.5 EMC/EMI设计

光伏逆变器是一个高频开关电源,会产生电磁干扰(EMI)。良好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对于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符合法规要求至关重要。这包括:

  • 布局与布线:优化PCB布局,缩短高频电流回路,减小寄生电感和电容。

  • 滤波:在输入和输出端增加EMI滤波器,抑制传导和辐射干扰。

  • 屏蔽:对敏感电路进行屏蔽。

  • 接地: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

4.6 软件架构

单芯片MCU的软件架构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

  • 主循环/实时操作系统(RTOS):管理不同任务的调度和优先级(如MPPT、PWM更新、通信)。

  • MPPT模块:实现各种MPPT算法。

  • PWM控制模块:生成和控制PWM波形。

  • ADC采样与数据处理模块:实时采集电压电流数据并进行滤波和校准。

  • 通信模块:处理PLC通信协议栈。

  • 保护与故障处理模块:实时监测各种参数并触发保护动作。

  • 人机界面(HMI)模块:如果集成LCD/LED显示屏和按键。

4.7 PLC通信协议

选择合适的PLC通信协议对于确保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可靠性至关重要。常见的PLC协议包括:

  • 低频窄带PLC(如S-FSK):适用于传输速率要求不高,但对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要求较高的场景。ST75xx系列常采用此类协议。

  • 宽带PLC(如G.hn、HomePlug AV):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适用于需要传输更多数据(如详细的系统日志、远程视频监控)的场景。但通常成本更高,对电力线质量要求也更高。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传输数据量来选择最合适的PLC芯片和协议。MCU将负责处理PLC芯片的上层通信协议,如Modbus over PLC或其他自定义协议。

5. 总结与展望

基于单芯片MCU和PLC的光伏逆变系统设计方案,通过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这种方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硬件成本和安装复杂性,还能提升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选择合适的MCU、高性能功率器件、高效栅极驱动器以及稳定可靠的PLC模块是实现该方案的关键。

未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强大、更集成的MCU将问世,有望将更多功能(如电网故障检测、高级诊断)集成到单个芯片中。同时,PLC技术也将不断演进,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为光伏逆变器实现更复杂的智能电网互动和更精细化的能源管理奠定基础。这种设计思路将继续推动光伏逆变器向更小、更轻、更智能、更经济的方向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下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相关资讯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