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资讯 >基础知识 > 什么是电脑芯片,电脑芯片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电脑芯片,电脑芯片的基础知识?

来源:
2025-06-16
类别:基础知识
eye 2
文章创建人 拍明芯城

电脑芯片,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奇迹,是所有电子设备,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到超级计算机、智能家居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是硅片上雕刻出的微型电路集合,承载着处理信息、执行指令的重任,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能够体验到如今高度数字化的生活。理解电脑芯片,就是理解现代信息技术运作的基础。

image.png

一、 什么是电脑芯片?

电脑芯片,通常被称为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或者更形象地称为“芯片”或“微芯片”,是一种将大量微型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集成在一小块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硅)上的电子器件。这些元件通过复杂的电路连接,共同完成特定的功能,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图形处理器(GPU)等。

从本质上讲,芯片是将复杂的电子电路“微缩化”并“集成化”的结果。在芯片诞生之前,电子设备是由分立的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独立元件通过导线连接起来的,这不仅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也较差。集成电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使得电子设备的体积大幅缩小,性能显著提升,功耗显著降低,并且可靠性也大大增强。

芯片的“大脑”部分是晶体管,它就像一个微小的开关,可以通过电信号控制电流的通断。数以亿计甚至万亿计的晶体管被极其精巧地排列和连接在一起,形成逻辑门、触发器等基本电路单元,进而构成更复杂的电路,最终实现各种复杂的计算和控制功能。晶体管的数量和密度是衡量芯片复杂度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我们所说的“摩尔定律”便是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

芯片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最常见且最为核心的电脑芯片是中央处理器(CPU),它被誉为电脑的“大脑”,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所有指令,进行算术运算、逻辑判断和数据传输等操作。除了CPU,还有图形处理器(GPU),它专门用于处理图像和视频数据,使得复杂的图形渲染成为可能;内存芯片(RAM),用于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供CPU快速访问;存储芯片(如闪存),用于长期保存数据;以及各种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它们为特定应用提供高度优化的解决方案。

这些微小的芯片,通过复杂的封装技术,被连接到电路板上,并通过针脚或焊球与外部世界进行电气连接,从而与其他电子元件协同工作,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芯片的制造过程极其复杂,涉及数百道精密的工序,需要在无尘环境中进行,并且对材料纯度、设备精度和工艺控制有着极高的要求。

二、 电脑芯片的基础知识

要深入理解电脑芯片,我们需要从其构成、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关键参数等方面入手。

1. 构成要素:硅与晶体管的奇迹

电脑芯片的核心是半导体材料,其中最常用的是硅(Silicon, Si)。硅是一种地球上储量丰富的元素,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且其导电性能可以通过掺杂(即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加入少量其他元素)来精确控制。

在硅片上构建芯片的关键元件是晶体管(Transistor)。晶体管是现代电子学的基石,也是芯片能够进行复杂计算的基础。最常见的晶体管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一个MOSFET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由三个端子(源极、漏极、栅极)构成的微型电开关。通过在栅极施加电压,可以控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导通或截止。这“通”和“断”的状态,在数字电路中便代表了二进制的“1”和“0”,从而构成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单位——比特(bit)。

想象一下,数以亿计甚至万万亿计的这种微小开关被极其精巧地排列和连接在一起。这些晶体管被设计成不同的基本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这些逻辑门是数字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对二进制输入进行逻辑运算。再将这些逻辑门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更复杂的电路,如触发器(用于存储一个比特的信息)、加法器、计数器,直到最终构建出CPU、GPU这样高度复杂的处理器。

除了晶体管,芯片中还包含微小的电阻、电容以及连接这些元件的金属导线。这些元件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电路网络,使得电流能够按照预设的路径流动,从而执行各种计算和控制功能。

2. 工作原理:从二进制到复杂运算

电脑芯片的核心工作原理是基于二进制(Binary System)。计算机处理的所有信息,无论是文本、图片、音频还是视频,最终都会被转换成一系列的二进制数字,即由0和1组成的代码。芯片中的晶体管通过其“通”和“断”的状态来表示这些0和1。

当一个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CPU会从内存中读取指令。这些指令也是一系列的二进制代码。CPU内部包含一个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它负责解码这些指令,并向其他部分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例如,如果指令是进行加法运算,控制单元就会指示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执行加法操作。

算术逻辑单元是CPU的核心部件之一,它负责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和逻辑运算(如与、或、非、比较)。ALU接收输入的二进制数据,并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进行运算,然后将运算结果以二进制形式输出。

数据在芯片内部是通过电信号传输的。这些电信号以极高的速度在微小的导线中传播,使得芯片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计算。芯片的“时钟频率”(Clock Speed),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芯片每秒可以执行多少个操作周期。时钟频率越高,芯片处理信息的速度越快。

此外,内存(Memory)在芯片的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CPU需要频繁地访问数据和指令,而内存就是用来临时存储这些信息的。内存的访问速度对芯片的整体性能有着显著影响。通常,CPU会包含一些高速缓存(Cache Memory),用于存储最常访问的数据和指令,以进一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弥补CPU与主内存之间的速度差异。

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指令和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进入芯片 -> 控制单元解码指令 -> 算术逻辑单元执行运算 -> 结果存储或输出。这个循环以极高的速度不断重复,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各种复杂的任务。

3. 主要分类:CPU、GPU、内存等

虽然我们统称“电脑芯片”,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成员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现代计算机系统。

  • 中央处理器(CPU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程序指令、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管理数据流。它是通用型处理器,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任务。CPU的性能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核心数量(多核心CPU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钟频率、缓存大小和指令集架构等。主流CPU制造商包括英特尔(Intel)和AMD。现代CPU通常采用多核设计,每个核心可以独立执行指令,从而显著提升了并行处理能力。

  • 图形处理器(GPU -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最初是为加速图形渲染而设计的,但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使其在科学计算、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也大放异彩。与CPU侧重于串行处理和通用计算不同,GPU拥有数千个甚至数万个小的处理单元,能够同时处理大量数据,非常适合图像渲染、视频编码解码以及深度学习训练等高度并行的任务。NVIDIA和AMD是主要的GPU制造商。

  • 内存芯片(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CPU正在使用的数据和程序。它的特点是读写速度快,但断电后数据会丢失。RAM是计算机运行程序和执行任务所必需的,内存容量越大,计算机可以同时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大。常见的RAM类型有DRAM(Dynamic RAM)和SRAM(Static RAM),其中DRAM主要用于主内存,SRAM则用于CPU内部的高速缓存。

  • 存储芯片(Storage Memory): 与RAM不同,存储芯片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即使断电数据也不会丢失。它们用于长期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

    • 闪存(Flash Memory):广泛应用于固态硬盘(SSD)、U盘、SD卡和智能手机等设备中。它的特点是读写速度相对较快,抗震性好,体积小。

    • NAND FlashNOR Flash 是两种常见的闪存技术。NAND Flash 主要用于大容量存储,而NOR Flash 则常用于存储启动代码或少量数据。

  • 专用集成电路(ASIC -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是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芯片,与通用处理器相比,它在特定功能上具有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尺寸。例如,比特币挖矿机中的芯片就是一种ASIC,专门为哈希计算进行优化。尽管ASIC开发成本高昂,但一旦投入生产,其在特定领域的效率优势是通用芯片无法比拟的。

  • 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 -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是一种可以通过编程来配置其内部逻辑功能的芯片。它不像ASIC那样是固定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重新配置其内部电路,实现不同的功能。FPGA在原型开发、小批量生产以及需要高度灵活性和可重构性的应用中非常有用,例如网络设备、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加速器等。

除了上述主要类型,还有许多其他专用芯片,如电源管理芯片(PMIC)、网络接口控制器(NIC)、音频编解码器(CODEC)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系统复杂的芯片生态系统。

4. 关键参数:衡量芯片性能的指标

衡量电脑芯片性能的指标有很多,理解这些参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和选择芯片。

  • 时钟频率(Clock Speed): 通常以赫兹(Hz)、兆赫兹(MHz)或吉赫兹(GHz)表示,它代表芯片每秒可以执行多少个时钟周期。时钟频率越高,理论上芯片处理指令的速度越快。然而,单纯的时钟频率并不能完全代表芯片的性能,因为指令集架构、核心数量、缓存大小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实际性能。

  • 核心数量(Number of Cores): 现代CPU和GPU通常包含多个处理核心。每个核心都可以独立执行指令。核心数量越多,芯片的并行处理能力越强,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任务或更复杂的工作负载。例如,双核、四核、八核甚至更多核心的处理器已经成为主流。

  • 线程数量(Number of Threads): 线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元。一些CPU支持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允许每个物理核心同时处理两个线程。这使得操作系统可以将更多的任务分配给CPU,从而提高利用率,尤其是在多任务处理环境中。

  • 缓存大小(Cache Size): 缓存是位于CPU内部或紧邻CPU的高速存储器,用于存储CPU最常访问的数据和指令。缓存通常分为多级(L1、L2、L3),L1缓存速度最快但容量最小,L3缓存速度相对较慢但容量最大。更大的缓存可以减少CPU访问主内存的次数,从而显著提高性能。

  • 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ISA): ISA定义了CPU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基本指令集。不同的ISA有不同的设计哲学和优化目标。最常见的ISA是x86(由Intel和AMD主导)和ARM(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ISA的选择会影响芯片的兼容性、性能和功耗。

  • 制程工艺(Process Node / Technology Node): 制程工艺是指芯片上晶体管的特征尺寸,通常以纳米(nm)为单位表示,例如7nm、5nm、3nm。数字越小,代表晶体管越小,能够在相同面积的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从而带来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和更低的成本。制程工艺的进步是推动芯片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 功耗(Power Consumption): 芯片在运行时会消耗电能并产生热量。功耗通常以瓦特(W)表示。高功耗意味着需要更强大的散热系统,并且在移动设备中会影响电池续航时间。低功功耗是芯片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目标。

  • 热设计功耗(TDP - Thermal Design Power): TDP是芯片在正常工作负载下发出的最大热量,单位为瓦特。它是一个指导散热系统设计的指标,确保芯片在运行时不会过热。TDP并不完全等于芯片的实际功耗,但它提供了一个衡量芯片散热需求的重要参考。

  • 总线宽度和速度(Bus Width and Speed): 总线是芯片内部以及芯片之间传输数据的通道。总线宽度(例如32位、64位)决定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总线速度则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率。更宽的总线和更高的总线速度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从而提升整体性能。

  • 集成度(Integration Level): 指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集成度越高,通常意味着芯片功能越强大,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这些参数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芯片的整体性能和适用性。例如,一个拥有多核心、高时钟频率、大缓存、先进制程工艺的CPU,通常会在性能上表现出色。

三、 电脑芯片的制造过程:微观世界的宏伟工程

电脑芯片的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精密且耗资巨大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晶圆制造”(Wafer Fabrication)或“半导体制造”。它涉及数百道工序,需要在高度洁净的无尘环境中进行,对精度、温度、湿度和化学品纯度都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

1. 硅锭的生长与切片

一切始于高纯度的硅。首先,通过特殊的提纯工艺(如西门子法或浮区熔炼法),将硅提炼到几乎100%的纯度,达到“半导体级”硅。然后,将熔融的纯硅在特定条件下缓慢冷却和旋转,通过提拉法(Czochralski method)生长出巨大的单晶硅棒,称为“硅锭”(Silicon Ingot)。这些硅锭通常呈圆柱形,长度可达数米,直径可达数十厘米。

接下来,这些硅锭会被高精度地切割成非常薄的圆形硅片,称为“晶圆”(Wafer)。晶圆的厚度通常只有几百微米,表面经过高度抛光,达到镜面般的光滑度,以确保后续光刻过程的精度。一片晶圆上可以同时制造出成百上千甚至数万颗相同的芯片。

2. 光刻:微观世界的雕刻艺术

光刻(Photolithography)是芯片制造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步骤,它决定了芯片上电路图案的精细程度。这个过程类似于制作照片,但精度要高得多。

  • 涂覆光刻胶(Photoresist Coating):首先,在高度抛光的晶圆表面均匀涂覆一层光敏材料,称为光刻胶。这种光刻胶在受到特定波长光照时会发生化学变化。

  • 曝光(Exposure):然后,通过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刻机”(Stepper或Scanner),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通过“掩模版”或“光罩”实现)曝光到光刻胶上。光刻机使用紫外线(UV)甚至极紫外线(EUV)作为光源,将图案缩小并投影到晶圆上。光的波长越短,能够刻画的特征尺寸就越小,从而实现更高的集成度。

  • 显影(Development):曝光后的晶圆经过显影液处理。根据光刻胶的类型(正胶或负胶),被曝光或未被曝光的光刻胶会被溶解掉,从而在晶圆表面留下与掩模版图案一致的微米或纳米级的图形。

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进行多次,每一层电路都需要独立的光刻步骤。

3. 刻蚀:塑造电路结构

在光刻之后,暴露出来的硅或绝缘层区域需要被去除,以形成电路的沟槽、孔洞或绝缘区域。这个过程称为刻蚀(Etching)。刻蚀可以分为湿法刻蚀(使用化学溶液)和干法刻蚀(使用等离子体)。干法刻蚀由于其更好的精度和各向异性(能够垂直刻蚀),在现代芯片制造中更为常用。

4. 离子注入:掺杂与电性控制

在某些区域刻蚀完成后,需要通过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工艺来改变硅的导电性,形成N型或P型半导体区域,从而构建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和沟道。离子注入是将特定离子(如磷、硼等)加速并轰击到硅晶格中,使硅原子被杂质原子取代,从而改变其电学特性。

5. 薄膜沉积与互连:构建多层电路

为了在晶圆上构建多层电路,需要进行薄膜沉积(Thin Film Deposition)。这包括沉积绝缘层(如二氧化硅)和导电层(如铜、钨或铝)。常用的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如溅射)。

在沉积导电层之后,还需要进行刻蚀,形成连接不同层电路的金属导线(互连线)。现代芯片通常有多达十多层甚至几十层的金属互连线,它们像城市里的立交桥一样,将数亿甚至万亿个晶体管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电路。

6. 晶圆测试与切割:筛选合格品

当所有制造步骤完成后,整片晶圆上的所有芯片会进行初步的电性测试,以识别出有缺陷的芯片(称为“死芯片”或“坏die”)。这些坏die会被标记出来。

然后,晶圆会被切割成单个的独立芯片(die)。这个过程使用高精度金刚石锯片或激光进行。

7. 封装:为芯片穿上“外衣”

单个的芯片(die)非常脆弱且难以直接使用。因此,它们需要被安装在封装体中,进行封装(Packaging)。封装的目的是:

  • 保护芯片:防止物理损坏和环境污染。

  • 提供电气连接:通过封装引脚或焊球,将芯片内部的微小连接点引出,以便与电路板或其他组件连接。

  • 散热:帮助芯片散发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封装类型多种多样,从传统的引脚栅格阵列(PGA)、球栅阵列(BGA)到更先进的倒装芯片(Flip-Chip)和2.5D/3D封装等。

8. 最终测试与出厂

封装好的芯片会再次进行严格的最终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确保其满足设计规格和质量标准。只有通过所有测试的芯片才能被包装并出厂,最终送到电子设备制造商手中。

整个芯片制造过程是一个跨学科的巨大工程,融合了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每一次制程工艺的进步,都代表着人类在微观世界控制能力上的巨大飞跃。

四、 电脑芯片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电脑芯片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现代科技进步史。

1. 发展历程:从集成到高度集成

  • 第一代(1958年):集成电路的诞生:由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在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发明,以及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在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独立开发。最初的集成电路只能集成少数几个晶体管。

  • 小型集成电路(SSI - Small-Scale Integration):包含1到10个晶体管。

  • 中型集成电路(MSI - Medium-Scale Integration):包含10到100个晶体管。

  • 大型集成电路(LSI - Large-Scale Integration):包含100到1000个晶体管。例如,早期的微处理器。

  • 超大型集成电路(VLSI - Very Large-Scale Integration):包含超过1000个晶体管。在1980年代,VLSI技术使得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器得以出现,例如Intel 8086。

  • 特大型集成电路(ULSI - Ultra-Large Scale Integration):包含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晶体管。现在我们使用的CPU和GPU都属于ULSI范畴。

摩尔定律(Moore's Law)是推动芯片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于1965年提出,他预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尽管摩尔定律近年来面临物理极限的挑战,但它在过去几十年中极大地促进了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通过缩小晶体管尺寸、改进材料和设计架构,芯片的性能不断提升,功耗不断降低。

2. 未来趋势:多元化与创新

尽管摩尔定律的物理极限日益临近,但芯片技术的发展远未停止,未来将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性的趋势:

  • 后摩尔时代的技术突破

    • 内存中心计算(Memory-Centric Computing):将计算单元更靠近内存,甚至集成到内存中,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和能耗,解决“内存墙”问题。

    • 类脑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模仿人脑的神经元结构和工作方式,设计出更高效、低功耗的处理器,特别适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任务。

    • 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计算,有望在某些特定问题上实现传统计算机无法比拟的计算能力。虽然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但潜力巨大。

    • 异构集成(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不再仅仅依靠缩小晶体管尺寸,而是将不同功能、不同制程的芯片通过先进封装技术(如2.5D/3D封装)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强大的系统。例如,将CPU、GPU、内存和专用加速器封装在一个芯片上,以提高性能和效率。

    • 新材料的应用:探索硅以外的新材料,如碳纳米管、二维材料(如石墨烯)等,以克服硅的物理极限。

    • 新计算架构

  • AI芯片的崛起: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AI芯片的专门化。除了传统的CPU和GPU,专门用于加速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如深度学习训练和推理)的AI加速器(如TPU, NPU)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通常针对矩阵乘法等AI核心运算进行优化,提供极高的计算效率和能效比。

  • 边缘计算与物联网(IoT):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和边缘计算的兴起,对低功耗、小尺寸、高能效的芯片需求不断增长。这些芯片需要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执行复杂的任务,并具备强大的连接能力。

  • 安全芯片与可信计算: 随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的增多,芯片层面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未来芯片将集成更多的硬件安全模块(如TPM - Trusted Platform Module),提供更强大的加密、身份验证和防篡改功能,构建更可信的计算环境。

  • 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 RISC-V是一个开放、免费的指令集架构,它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基于RISC-V的芯片。这打破了传统指令集架构(如x86和ARM)的垄断,促进了芯片设计的创新和多样性,尤其是在嵌入式系统和特定应用领域。

  • 可持续性与绿色计算: 随着全球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关注,芯片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能效和可持续性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的芯片将更加注重低功耗设计,并探索更环保的制造工艺。

五、 电脑芯片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电脑芯片是现代社会的驱动力,它们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

  • 推动信息革命: 芯片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革命的核心。它们使得个人电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成为可能,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知识的共享,将我们带入了数字时代。

  • 经济增长的引擎: 半导体产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巨大,并带动了下游电子产品、软件和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芯片技术创新是许多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发展的基石。

  • 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 高性能计算能力使得科学家能够处理海量数据,进行复杂的模拟和建模,推动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学等众多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芯片本身也是高科技的结晶,其制造技术本身就是尖端科技的体现。

  • 生活便利性提升: 从智能手机的便捷沟通、在线购物的无缝体验,到智能家居的自动化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导航,芯片无处不在,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生活的便利性和智能化水平。

  • 医疗健康领域的革新: 芯片技术在医疗器械、诊断设备、基因测序、药物研发以及远程医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改善人类健康。

  • 娱乐体验的升级: 高性能的CPU和GPU使得逼真的游戏、高清视频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体验成为可能,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 国家安全与战略地位: 芯片技术是国家战略竞争的关键领域。拥有自主可控的芯片技术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芯片产业也面临着全球供应链、技术壁垒、人才竞争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芯片技术将继续向着更小、更快、更强、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的趋势发展,持续赋能科技创新,重塑我们的世界。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标签: 电脑芯片

相关资讯

资讯推荐
云母电容公司_云母电容生产厂商

云母电容公司_云母电容生产厂商

开关三极管13007的规格参数、引脚图、开关电源电路图?三极管13007可以用什么型号替代?

开关三极管13007的规格参数、引脚图、开关电源电路图?三极管13007可以用什么型号替代?

74ls74中文资料汇总(74ls74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应用电路)

74ls74中文资料汇总(74ls74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应用电路)

芯片lm2596s开关电压调节器的中文资料_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原理图_电路图及封装

芯片lm2596s开关电压调节器的中文资料_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原理图_电路图及封装

芯片UA741运算放大器的资料及参数_引脚图及功能_电路原理图?ua741运算放大器的替代型号有哪些?

芯片UA741运算放大器的资料及参数_引脚图及功能_电路原理图?ua741运算放大器的替代型号有哪些?

28nm光刻机卡住“02专项”——对于督工部分观点的批判(睡前消息353期)

28nm光刻机卡住“02专项”——对于督工部分观点的批判(睡前消息353期)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