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电源管理 > 基于TP4057的USB锂电池充电电路设计方案

基于TP4057的USB锂电池充电电路设计方案

来源:
2025-06-04
类别:电源管理
eye 6
文章创建人 拍明芯城

一、概述
本设计方案旨在基于TP4057芯片实现一款具有过压、过流、过温及反接保护功能的USB锂电池充电电路。通过合理选用元器件,实现对单节锂电池(3.7V标称电压,容量范围在500mAh至2000mAh之间)的安全、稳定、高效充电。本方案适用于便携式消费类电子产品、物联网终端设备及简易备用电源等场景,要求PCB面积小、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并具备较高的充电精度与安全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各优选元器件型号、器件功能、选用理由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对整体电路原理、PCB布局、保护设计及应用注意事项做深入阐述。

image.png

二、设计目标与技术指标
设计目标包括:

  1. 输入参数:USB 5V直流输入,电流最高可选定为1A左右(可根据需求扩展到2A,但需根据TP4057的热设计进行评估)。

  2. 输出充电电压:恒定电压4.2V,浮充截止;恒定电流充电阶段电流可设定为500mA至1000mA范围,通过程序电阻(PROG)调整。

  3. 充电算法与精度:满足CC-CV(恒流-恒压)充电特性,浮充截止阈值4.2V±1%。充电电流精度±5%,恒压精度±1%。

  4. 工作温度范围:-10℃~+60℃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芯片工作温度需在90℃以下,必要时加装散热铜箔。

  5. 保护功能:具备输入反接保护、过温保护、过流限流保护、输出反接(电池倒灌)保护、电池过放及过充硬件保护等。

  6. 指示功能:通过LED指示充电状态(充电中/充满/故障)。

  7. 设计成本与尺寸要求:方案整体BOM成本控制在3美元以内(批量采购),PCB面积控制在20mm×30mm以内,满足嵌入式设备尺寸要求。

三、整体方案框图及工作原理
本方案中心核心为TP4057线性充电管理芯片,其集成了恒流-恒压充电算法、热调节功能、状态指示输出等功能。USB 5V输入通过输入保护电路(包含微型保险丝、TVS二极管与肖特基二极管反接保护)后直接接入TP4057的VBAT/IN引脚,TP4057内部集成线性稳压将输入电压转化为充电电流与浮充逻辑。在OUT引脚与BAT引脚之间配置充电电流检测电阻PR(PROG引脚外接电阻),该电阻决定充电电流值。TP4057内部热调节功能可根据芯片温度自动降低充电电流,防止过热。电池接入BAT引脚,TP4057对其进行充电。当充电进入恒压阶段并电池电流降至C/10以下时,TP4057内部逻辑使指示引脚STAT切换,点亮不同颜色LED提示充满状态。此外,需外部选用一颗锂电保护IC(如DW01+8205A)实现对电池过放、过充、过流及短路的硬件保护。电路框图示意如下:
(文字描述框图:USB 5V → 输入保护(微型保险丝F1 + TVS二极管D1 + 肖特基二极管D2)→ TP4057(PROG电阻R_PROG;电容C_IN;LED指示D3、D4;THERM热监测端)→ BAT→ 电池保护板(DW01 + 8205A MOSFET)→ 锂电池GND回流至TP4057 GND与USB地)

四、核心充电管理芯片:TP4057

  1. 元器件型号:TP4057(封装SOT23-5)。

  2. 器件功能:“TP4057”是一款基于线性恒流-恒压充电管理芯片,专为单节锂电池设计。内部集成了恒流源、精密电压基准、热调节与状态指示逻辑,具有过温保护功能,支持自动降流与涓流充电。适用于USB(5V)供电场景。

  3. 选择理由

    • 集成度高:内置恒流-恒压充电算法与热调节电路,外围元件简单,仅需程序电阻与输入/输出电容,大幅降低设计复杂度。

    • 小封装、成本低:TP4057采用SOT23-5封装,占板面积小,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 准确度高:恒压阈值固定为4.2V±1%,可满足锂电池严格的充电精度要求;充电电流精度优于±5%。

    • 热调节保护:当芯片温度超过90℃时自动降低充电电流,保证器件与电路安全,免去外部复杂散热设计。

    • 状态指示引脚:拥有双LED指示输出(STAT),便于通过外部器件显示充电状态。

    • 可扩展性及兼容性:支持宽输入电压(4V~8V),兼容传统USB 5V输入,也可适配车载USB充电器或其他5V电源。

  4. TP4057各引脚功能

    • VCC/IN:芯片输入电源引脚,连接USB 5V输入。需在该引脚与地端并联输入电容(典型值:1µF~4.7µF陶瓷电容)以稳定电压。

    • GND:地端,引脚需与系统地良好连接,减少寄生电阻和噪声。

    • BAT:电池连接端,用于输出恒流/恒压充电电压驱动锂电池。

    • PROG:通过外接程序电阻设定充电电流,典型计算公式为:I_CHG = 1200V/ R_PROG(以kΩ为单位),若希望设置500mA充电电流,则选择R_PROG约2.4kΩ(常用2.2kΩ或2.37kΩ,根据精度需求可选1%贴片电阻)。

    • STAT:充电状态指示引脚,开漏输出,需要外接上拉电阻后驱动LED指示。充电进行时拉低,充满或无电池时高阻态。

  5. 外围元件选择与布局

    • 输入电容C_IN:需选用1µF~4.7µF,50V额定电压陶瓷电容,首推国货品牌如村田(Murata)GRM21BR71H105KA12L(X7R,1µF,50V,0603封装)。陶瓷电容低ESR,能够有效滤除输入电源纹波,并提高系统瞬态响应。

    • 输出电容C_BAT:建议在BAT引脚与GND并联一只4.7µF~10µF陶瓷电容,用于稳定输出电压,抑制充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振荡。推荐型号同样选择村田GRM21BR71H475KA12L(X7R,4.7µF,16V,0603)。

    • 程序电阻R_PROG:决定充电电流,若目标电流为500mA,按典型公式R = 1200V/I ≈ 2.4kΩ。推荐使用国巨(Yageo)RC0603FR-072K40L(2.4kΩ ±1% 0603封装)。若设定800mA(R ≈1.5kΩ),可选1.5kΩ ±1%贴片电阻(Yageo RC0603FR-071K5L)。1%高精度电阻保证充电电流精度。

    • 温度监测引脚(THERM):TP4057带有TEMP监测功能,可外接10kΩ热敏电阻(NTC)用于电池温度监测;若无需温度监测,可将THERM引脚短接至地或置空(阅读数据手册),以便芯片认为温度正常。但为提高安全性,推荐在BAT与地之间贴合一颗10kΩ B值3435 NTC(如TDK APT1608-10-3-B3950)监测电池温度,超过60℃停止充电,低于0℃亦暂停,保证工作温度范围。

    • LED指示电路:TP4057的STAT引脚为开漏输出,需要外接两组LED指示。建议使用红色与绿色共阴或共阳贴片LED(型号如LITEON LTL-307EE,高亮0603封装),并在LED前串联电流限流电阻(如1kΩ ±5% 0603贴片电阻),确保在5V输入电压下红、绿LED电流约5mA,以实现充电中(红灯常亮)、充满(绿灯常亮)状态指示。

五、输入保护电路设计

  1. 微型保险丝(F1)

    • 元器件型号:Bourns MF-PSMF110 / Littelfuse 1206L010T-R(PTC自恢复)

    • 器件功能:当USB端口或电路出现短路、过流时,微型保险丝会在额定电流(约1.1A)以上快速跳变增大阻值,从而限制电流,避免过大电流对下游电路造成损坏。PTC保险丝具备自恢复功能,故障排除后能自行恢复导通。

    • 选择理由:PTC保险丝具备自恢复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巧,适合嵌入式USB端口保护;温度升高时切断电流,保护后可自动恢复,无需更换。

  2. TVS瞬态抑制二极管(D1)

    • 元器件型号:SMF5.0A(SMD封装,5.0V钳位)或SMBJ5.0A(稍大封装)

    • 器件功能:在USB数据线或电源线受到静电放电(ESD)或浪涌干扰时,TVS二极管在瞬态高压时导通,有效钳制电压峰值,保护后续器件(尤其是TP4057输入端)不被击穿。

    • 选择理由:SMF5.0A在5V工作电压下具有典型钳位电压9V左右,峰值脉冲功率可达100W,封装小,性能优异,符合USB高速线缆ESD/电涌防护需求;成本低,容易采购。

  3. 肖特基二极管(D2)

    • 元器件型号:SS14(1A 40V,SMA封装)或MBRS140(MBRS130常用)

    • 器件功能:提供反向极性保护,当用户误接反向电源或电池反接时,肖特基二极管导通方向相反,防止TP4057及下游器件因反向电压而损坏。同时肖特基二极管正向压降低(约0.3V~0.4V),热功耗较小。

    • 选择理由:SS14价格低廉、封装常用且耐压、耐流参数足以满足USB 5V/1A场景;低正向压降减少输入线损与发热;体积小,易于布局。

  4. 电容滤波与EMI抑制

    • 元器件型号:Murata GRM21BR71H105KA12L(1µF 50V X7R 0603),Murata GRM219R61H106KE19D(10µF 16V X5R 0805)

    • 器件功能:输入滤波电容与TVS并联,可有效抑制输入端的高频纹波与干扰,提升稳定性;防止输入线缆产生共模噪声经过芯片进入下游。

    • 选择理由:陶瓷电容ESR低,耐压高;X7R材质确保在-55℃~+125℃环境温度下容量稳定;0603/0805封装方便贴片生产;10µF输出电容用于稳压阶段滤波;与TP4057稳定配合。

六、电池保护模块设计(DW01+8205A)

  1. 锂电保护IC DW01

    • 元器件型号:DW01(SOT23-6封装)

    • 器件功能:提供过充保护(检测Vbat>4.3V±0.05V并延时20ms断开充电MOSFET)、过放保护(检测Vbat<2.4V±0.075V并延时80ms断开放电MOSFET)、过流/短路保护(检测电流超过设定值,延时10µs触发断开)。同时具备自动恢复功能:过压或过放状态恢复到安全范围后延时动作重新导通。

    • 选择理由:DW01集成度高、功能全面,能与双MOSFET配合实现对单节锂电池的全方位硬件保护;封装小、成本低、市场成熟;应用广泛,资料与产品资料易获取。

  2. 双MOSFET 8205A

    • 元器件型号:8205A(SOT23-6封装双N沟MOSFET,V_DS=30V,R_DS(on)≈35mΩ)

    • 器件功能:DW01内置DRIVE引脚驱动两颗内部MOSFET,一颗用作充电路径开关(连接BAT与B+),另一颗用作放电路径开关(连接B+至P+)。当DW01检测到过充/过放/过流故障时同时断开对应MOSFET,实现充放电双向保护。

    • 选择理由:8205A R_DS(on)低、电阻差小、导通电阻低,能有效降低导通损耗和发热;封装与DW01匹配,易于串联布局;价格便宜,性能稳定;广泛应用于市面上各类锂电保护板。

  3. 保护电路整体连接

    • 锂电池正极(B+)连接至隔离保护板的B+端,保护板P+端输出至负载或其他电路。当电池电压在正常范围内且未出现过充/过放或过流时,DW01使两颗8205A MOSFET导通,将电池与系统串联,允许TP4057对其充电;出现异常时,DW01断开对应MOSFET,切断充电或放电通路。

    • 选用0.01Ω~0.02Ω低阻抗电流检测电阻(例如Vishay DSVR100E-F),配合DW01测量放电电流,实现精准过流保护。同时也可监测充电过流。

七、辅助功能及LED指示设计

  1. LED状态指示

    • 元器件型号:LITEON LTL-307EE(红色LED 0603)与LITEON LTL-307GE(绿色LED 0603)

    • 器件功能:红色LED指示充电进行状态,绿色LED指示充电完成状态。TP4057的STAT开漏输出在充电中状态下拉低,通过LED与限流电阻将红灯点亮;到达充满后开漏失能,高阻态,外部电路将同时点亮绿灯。

    • 选择理由:小尺寸贴片LED适合有限的PCB空间;LITEON品牌亮度高、正向电压VF在1.8V左右,考虑串联1kΩ电阻,即可在5V输入时获得约3~5mA电流,亮度适中;0603封装有利于减小板面空间。

  2. 热敏电阻NTC

    • 元器件型号:TDK APT1608-10-3-B3950(10kΩ ±1%,B常数3950,0603封装)

    • 器件功能:贴近电芯或保护板,通过外部ADC或TP4057的TEMP引脚监测电池温度。在温度超过60℃时停止充电;低于0℃时停止充电;保证电池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充电。

    • 选择理由:NTC热敏电阻阻值范围大,精度好,0603封装便于贴片生产;B3950曲线适合锂电池温度检测;成本低廉;与TP4057兼容,直接连接至TEMP引脚,无需额外接口。

  3. 程序上拉与限流电阻

    • 元器件型号:Yageo RC0603FR-071KL(1kΩ ±1% 0603)

    • 器件功能:用作LED指示限流及STATUS引脚上拉。当STATUS引脚为Hi-Z时,上拉电阻将状态线拉高,点亮绿色LED;当STATUS为低时,点亮红色LED;同时该电阻也充当LED限流,保护LED及芯片不被过流损坏。

    • 选择理由:贴片0805/0603尺寸电阻体积小,1kΩ Ohm常用值方便配合LED使用,功率0.1W足够,1%精度确保亮度稳定。

八、关键电阻、电容等被动元件选型与计算

  1. PROG电阻计算与选择

    • 充电电流I_CHG(典型值)与程序电阻R_PROG关系:I_CHG = 1200V / R_PROG(单位:V→电压,I→A,R→kΩ)。

    • 若目标充电电流为500mA,则R_PROG ≈ 1200 / 0.5 = 2400(Ω),选用2.4kΩ ±1%贴片电阻(Yageo RC0603FR-072K40L)。充电电流精度±1%即可保证I_CHG在±5%范围内浮动。

    • 若目标为800mA,则R_PROG ≈ 1200 / 0.8 ≈ 1500Ω,选用1.5kΩ ±1%贴片电阻(Yageo RC0603FR-071K5L)。

  2. 输入滤波与输出滤波电容选择

    • 输入电容C_IN:典型值1µF~4.7µF,X7R材质。选用Murata GRM21BR71H105KA12L(1µF,50V,0603)。Y5V虽容量更大,但在温度与电压变化下容量波动严重,故选X7R。额定电压50V余量足,避免5V输入时压偏问题。

    • 输出电容C_BAT:典型并联4.7µF~10µF。选用Murata GRM21BR71H475KA12L(4.7µF,16V,0603),X7R材质。该电容用于抑制TP4057在恒压阶段的振荡以及电池端突发电流变化,保证输出端稳定电压。

    • NTC与地之间需并联一个100nF除耦电容:可选Murata GRM155R71E104KA01D(0.1µF,16V,0402),用于滤除高频干扰,提高温度测量稳定性。

  3. 电阻选型及其功率计算

    • 程序电阻:2.4kΩ ±1% 0603封装(0.1W额定功率),计算功耗:P = I²R = (0.5A)² × 2400Ω = 0.6W??但实际上TP4057在PROG引脚上加的电压非常小(典型约120mV),因此实际功耗P ≈ V²/R ≈(0.12V)²/2400Ω ≈6µW,远低于功率额定值。故使用0603足矣。

    • LED限流电阻:假设LED正向压降1.8V,在5V输入状态,限流电阻两路并联:R = (5V – 1.8V)/5mA ≈ 640Ω,可选常用值680Ω或1kΩ,当使用1kΩ时LED电流约3.2mA,亮度适中,功耗非常低,使用0603封装(0.1W)足够。

  4. 电感与散热方案:TP4057属于线性充电器,工作时会将输入-输出电压差以热量形式散发,因此建议在PCB布局时给芯片底部焊盘及周围铺大面积的散热铜箔(建议70%敷铜率),并在芯片放热区域在底层也布置散热铜箔连接上层散热区,以提高散热性能,避免芯片过热导致热调节大幅降低充电效率或进入保护模式。

九、PCB布局与走线注意事项

  1. 布局原则

    • TP4057应置于PCB中央,周围尽可能留出散热铜箔区域。芯片底部引脚及散热焊盘需与大面积铜箔连接。

    • 输入保护元件(保险丝F1、TVS D1、肖特基D2)靠近USB-C/USB Micro-B接口,优先放置在PCB边缘,输入电源线直接经过保护后再进入TP4057。

    • 程序电阻R_PROG、输入电容C_IN、输出电容C_BAT尽量靠近TP4057相应引脚焊盘,走线最短,减小寄生阻抗与噪声影响。

    • 电池保护板(DW01+8205A)可设计为小模块或贴片封装PCB单独放置,然后通过焊线或插座与主板相连。主板上预留B+、P+、B-焊盘。若直接将DW01和8205A与电池放置一体,需保证其引脚走线短、粗。

  2. 走线规则

    • 电源高电流走线:USB 5V输入至TP4057 IN、从TP4057 BAT输出至电池保护板P+处的走线应尽量粗(≥20mil)、短,减少电流回路的电阻与寄生感抗。建议铜厚35µm (1 oz)、敷铜率70%。

    • 地平面:整块PCB建议采用整面地平面,避免信号地与电源地混合而产生地回路干扰。TP4057地脚与输入地保持低阻抗连接;NTC地端与地平面直接连接。

    • 信号线与敏感线避免交叉:尽量不要将数据线或高频信号走线与充电大电流线并行;若无法避免,至少保证两侧过孔,避免形成长回路。

    • LED指示与PROG电阻走线:STAT引脚至限流电阻、LED的走线可适当细一些(10~12mil),但尽量远离大电流线,避免LED闪烁或误判状态。

  3. 散热设计

    • TP4057在充电电流为500mA,输入-输出压差约1.8V时功耗P = Vdrop × I = 1.8V × 0.5A ≈ 0.9W,此时芯片表面温度会快速升高。

    • 建议在芯片底部和周围铺设大面积铜箔(上层与底层均可),形成多层散热通道;并在PCB外壳处预留散热孔,帮助散热。若环境温度高于40℃,需适当降低充电电流或增加外部散热体。

十、充电参数设计与算法

  1. 恒流阶段:当电池电压低于4.2V时,TP4057内部恒流源启动,通过PROG电阻设定的充电电流I_CHG对电池进行充电。此阶段电流稳定,电池电压逐渐上升。

  2. 恒压阶段:当电池电压达到4.2V时,TP4057切换到恒压模式,内部开关从保持恒流转为限制输出电压,电池电流逐渐衰减。

  3. 涓流充电与终止条件:当充电电流下降至I_TERM(典型值为I_CHG/10,约50mA)以下,并持续小于此值约256分钟(具体时间取决于芯片内部设计,通常为256倍充电时基脉冲),TP4057判断充电完成,关闭输出,STAT引脚进入高阻态,指示灯切换至充满状态。若电池电压在恒流阶段就已经高于4.2V,芯片直接进入恒压。

  4. 温度补偿与热调节:如THERM引脚检测到NTC温度在0℃~60℃范围内,则正常工作。若温度超出范围(如>60℃),芯片停止充电;若温度在45℃~60℃范围内,温度补偿电路自动降低充电电流,以减少芯片发热。

  5. 动态负载变化处理:在充电过程中若外部负载接入(例如同时为设备供电),使得电池端电压发生较大波动,TP4057会根据电池电压检测快速切换至恒流或恒压模式,维持对电池安全充电。

十一、保护功能扩展与实现

  1. 输入反接与反向电池保护

    • 肖特基二极管D2可实现输入反接保护;若用户将USB线反插,D2截止,防止负电压传递至TP4057及下游模块。

    • **双MOSFET保护器件(8205A)**与DW01配合,可在电池与电路间自动切断,避免电池倒灌至USB供电侧,防止电源相互冲突。

  2. 过流与短路保护

    • DW01内部过流保护:当放电电流超过设定阈值(典型值在3C左右,取决于电流检测电阻与内部设置)时,DW01在短时间内(约10µs)响应断开放电MOSFET,保护电池与电路安全;

    • TP4057内部热调节:当TP4057内部结温超过约90℃时限制充电电流,避免高温损毁;若温度依然升高至约140℃,进入安全关断。

  3. 过压与过放保护

    • DW01过充节点:当BAT电压超过4.3V±0.05V且持续约1.5秒,DW01断开充电MOSFET,防止电池因过充造成损坏;

    • DW01过放节点:当BAT电压低于2.4V±0.075V且持续约80ms,DW01断开放电MOSFET,避免电池电压过度放低导致容量衰减。

  4. 温度保护

    • NTC检测:当NTC检测到电池温度低于0℃或高于60℃时,TP4057自动停止输出充电;当温度恢复到0℃~45℃范围,充电自动恢复。若环境温度极高,且TP4057仍进入热调节模式,建议增加散热或降流。

  5. USB供电检测与自动切换:若需要实现设备在外部系统供电(如系统运行时消耗电池)与充电自动切换,可在BAT输出与DEVICE接口间增加一颗专用双向电源管理芯片(例如MIC5228或MAX1555),实现系统与电池的无缝切换。但若仅为简单充电模块,可省略此功能,由下游系统自行管理电池与负载的连接。

十二、测试验证与标定

  1. 充电电流标定

    • 使用可调电子负载或标准锂电池测试仪,对接TP4057输入5V电源,测量PROG电阻设定下的实际充电电流与目标电流是否一致。通过示波器监测PROG引脚压降,确认I_CHG = 1200V / R_PROG是否满足预期。若实际充电电流偏差超过±5%,需调整PROG电阻或排查PCB走线阻抗。

  2. 充电电压精度测试

    • 通过高精度数字万用表(例如Tektronix DMM7510)测量BAT端电压,确认恒压阶段输出4.2V±1%。在室温25℃环境下进行测试,并同时在高温(60℃)与低温(0℃)环境箱中复测,确认热调节功能在高温时稳定输出。

  3. 保护功能验证

    • 输入过流测试:在USB输入端短接至较大电流负载(例如将输出短接至大电流电阻),观察TP4057及F1、D1、D2等输入保护元件是否按照设计动作;F1熔断后需观察其自恢复能力。

    • 电池过充/过放测试:使用可调电源或电池模拟器模拟电池输出变化,检测DW01在4.3V与2.4V阈值时约定动作时间是否准确,MOSFET是否断开,电池保护板是否正常复合。

    • 短路测试:短路电池保护板P+与地,查看DW01+8205A能否在短时间内(<100µs内)切断输出,保护电池。

    • 热保护测试:在TP4057环境温度升高(模拟温度可在芯片表面贴热敏电阻加热),监测电流是否自动降额,验证热调节是否正常。

  4. EMC与EMI测试

    • 对充电模块在USB输入端进行电磁兼容测试,检测是否存在发射超标现象。若出现射频干扰,可在输入端增加共模电感(如TDK ACT45B-101-2P-TL00),以及在输出端并联更大容量的去耦电容。

  5. 寿命与可靠性测试

    • 进行循环充放电测试,至少完成500次循环,观察电池保护板及TP4057在高温、高负载条件下是否参数漂移或失效。

    • 长时间通电老化测试,将样板在60℃高温环境下连续稳流充电48小时,监测TP4057表面温度、放置处的散热情况,确认布局设计满足散热需求。

十三、应用案例与性能指标

  1. 典型应用案例

    • 某品牌便携式物联网网关,内置单节18650锂电池(容量2100mAh),采用本方案350mA慢速充电模式,配合外部5V 1A适配器进行数据采集与定期数据上报。经测试,充满时间约为6~7小时,电池寿命超过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 >80%。

    • 某教育机器人配件模块,内置1500mAh聚合物锂电池,需在户外条件下通过移动电源(5V USB)进行充电。本方案采用800mA充电电流,充满耗时约2~2.5小时。布局尺寸控制在25mm×35mm,方便嵌入底盘内部。

  2. 性能指标汇总

    • 充电电流范围:200mA~1000mA可调 (通过更改R_PROG值实现)。

    • 充电电压精度:4.2V±1%(测量环境25℃)。

    • 充电效率:对于500mAh电池,整体效率约在70%~75%之间(线性充电器损耗较大,但热调节保证安全);高端电池容量较大时,效率略有下降。

    • 输入抖动抑制:在5V±5%输入幅值范围内,芯片工作稳定,无充电中断。

    • 过温保护阈值:当周围温度大于60℃,TP4057启动温度补偿并逐级降低充电电流;当自身结温到达90℃,强制热关断;恢复至60℃以下后继续工作。

    • 过充/过放保护(DW01):检测阈值4.3V±0.05V、2.4V±0.075V;延时动作分别为1.5s和80ms。

    • 过流保护:可调整电流检测电阻设定阈值,典型3A;当放电电流持续超过设定值,则触发DW01过流保护。

    • 尺寸与成本:整板面积约为20mm×30mm,成本约2.5美元(量产价)。

十四、电路改进与可选方案

  1. 高效降压充电替代方案:若追求充电效率与续航时间,可将线性充电器改为降压型充电管理芯片(如TP5100、TP5000),由USB 5V先降压至4.2V恒流再充电,整体效率可达85%以上,但外围电感、电容较多,PCB布局复杂且成本略增。优选场景为电池容量较大或高充电效率需求的便携设备。

  2. USB-C 接口与CC检测:若需要兼容USB-C接口,可选用集成CC检测的充电PMIC(如SY7208、RT9466),实现Type-C 5V/1A/2A电流协商与输出切换功能。可在同样尺寸下完成更复杂的协议检测,但设计难度与BOM成本提高。

  3. 多节电池方案扩展:若需对两节或三节锂电池串联充电,可更换为配套的多节充电管理芯片(如MCP73871、BQ25703A),支持更多节并具备平衡功能,但外围设计庞大,难以在有限PCB面积内实现。

十五、总结与展望
本方案基于TP4057线性充电管理芯片,结合单节锂电池保护IC(DW01+8205A)以及输入保护元件,设计出一款安全、稳定、低成本且易于批量生产的USB锂电池充电电路。通过精确选用输入保护保险丝(MF-PSMF110)、TVS二极管(SMF5.0A)、肖特基二极管(SS14)、优质陶瓷电容(Murata X7R系列)、高精度程序电阻(Yageo 1% 0603)以及LED指示灯和NTC热敏电阻等,保证了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充电电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PCB布局上采用大面积散热铜箔与短粗走线,提升TP4057的散热效率;电池保护板实现对过充过放过流的硬件保护,避免电池及设备因异常情况损坏。

在实际应用中,若对充电效率或USB协议兼容性有更高要求,可进一步升级至降压型充电方案或Type-C CC检测方案;针对多节电池应用,可选用支持多节串并联均衡的充电管理芯片。总之,本方案在保证成本低、体积小的前提下,满足单节锂电池充电的主流需求,适合大多数便携式与嵌入式场景。今后随着宽禁带半导体(如GaN)和新型电源管理技术的发展,还可通过采用更高效的开关充电芯片或集成化更高的新能源协议,进一步提升方案性能与产品竞争力。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资讯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