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资讯 >基础知识 > MAX2022高动态范围、直接上/下变频、1500MHz至3000MHz正交调制器/解调器

MAX2022高动态范围、直接上/下变频、1500MHz至3000MHz正交调制器/解调器

来源:
2025-04-16
类别:基础知识
eye 18
文章创建人 拍明芯城

  一、引言

  MAX2022 系列产品是一款专为射频通信系统设计的高性能正交调制器/解调器,其工作频率覆盖 1500MHz 至 3000MHz 频段,具备高动态范围和直接上/下变频功能。这款产品在无线通信、雷达、电子对抗以及卫星通信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现代无线通信对频谱资源利用率与信号处理速度要求不断提升,传统中频链路逐步向直接变频方案转变。MAX2022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引入正交技术与数字校正算法,实现了对高频信号高精度、低失真的调制和解调,为系统实现更高信噪比、更低功耗以及小型化集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image.png

  本文将深入介绍 MAX2022 的基本原理、架构设计、关键技术、性能指标、设计难点、测试方法、实际应用与未来趋势,内容涵盖理论分析、硬件设计、电路实现以及系统级集成等多个维度,力求为专业人士和工程师提供一篇详尽的技术指导文档。

  产品详情

  MAX2022低噪声、高线性度、直接变换正交调制器/解调器,设计用于单路和多路载波的1500MHz至3000MHz UMTS/WCDMA、LTE/TD-LTE、cdma2000®和DCS/PCS基站应用。与传统的基于IF的双变频系统相比,直接变换结构具有很好的特性,可以显著地降低发射机或接收机成本、元件数量以及功耗。

  除具有优异的线性度和噪声性能之外,MAX2022还具有非常高的集成度。该器件包括两个用于调制或解调同相正交信号的匹配无源混频器、三个LO混频放大驱动器以及一个LO正交分频器。片内集成不平衡变压器,支持单端RF与LO连接。此外,器件还具有基带输入匹配特性,可直接与发送DAC接口,无需昂贵的I/Q缓冲放大器。

  MAX2022工作于+5V单电源,采用紧凑的、带有裸焊盘的、36引脚TQFN封装(6mm x 6mm)。在-40°C至+85°C扩展级温度范围内,器件的电气性能可有效保证。

  应用

  数字与扩频通信系统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微波链路

  军用系统

  PHS/PAS基站

  预校正发送器

  个人移动无线装置(PMR)

  单载波与多载波cdmaOne™和cdma2000基站

  单载波与多载波DCS 1800/PCS 1900 EDGE基站

  单载波与多载波WCDMA/UMTS和LTE/TDLTE基站

  无线本地环路(WLL)

  特性

  1500MHz至3000MHz RF频率范围

  1500MHz至3000MHz LO频率范围

  功率可调:通过外部电流设置电阻选择工作在低功耗/低性能模式

  36引脚、6mm x 6mm TQFN封装,在小尺寸封装中提供较高隔离度

  调制器工作(2140MHz):

  符合四载频WCDMA 65dBc ACLR

  23.3dBm典型OIP3

  51.5dBm典型OIP2

  45.7dBc典型边带抑制

  -40dBm典型LO泄漏

  -173.2dBm/Hz典型输出噪声,无需RF输出滤波器

  宽带基带输入

  具有DC耦合输入,可直接与发射DAC接口,无需昂贵的I/Q缓冲放大器

  解调器工作(1890MHz):

  39dBm典型IIP3

  58dBm典型IIP2

  9.2dB典型转换损耗

  9.4dB典型NF

  二、产品背景与研发动机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对频率精度、相位匹配以及信号干扰容忍度要求极高。传统的射频前端一般需要多级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既增加了系统复杂度,也使得集成度受限。为满足新一代无线通信设备对高速率、大带宽、低功耗、小体积以及高集成度的要求,科研人员与工程师们开始探索将直接上/下变频技术应用于 RF 集成电路设计中。

  MAX2022 正交调制器/解调器的诞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催生的。其主要研发动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简化系统架构:通过直接上/下变频技术,去除传统中频环节,降低了系统中滤波、放大、混频等模块数量,进而简化了总体架构。

  提升动态范围:采用高动态范围设计,使得系统在信号弱小或强大情况下均能保持良好性能,从而大幅度提升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

  减少信号干扰:利用正交调制技术,在 I/Q 两路信号中分别传输信息,使得相互之间干扰极小,减少了由于非理想特性带来的混淆和相位误差。

  实现宽频带覆盖:从1500MHz到3000MHz的工作范围,涵盖了当前主流的通信频段,为系统灵活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持。

  推动无线通信技术进步:新一代通信系统对速率、延迟、能耗等各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MAX2022 通过创新的硬件设计与数字补偿技术,为未来 5G、卫星通信、物联网等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基本原理与工作机制

  MAX2022 正交调制器/解调器的工作原理可归纳为四个主要模块:输入信号预处理、正交分路、直接变频与数字补偿、信号重构。下面分别介绍各个模块的工作机制和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

  输入信号预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射频信号往往会受到噪声、干扰以及非线性失真的影响。MAX2022 在输入端首先采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LNA)对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同时利用带通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信号成分,保证输入信号具有良好的信噪比和稳定性。这一过程对后续的直接变频处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混频带来的交叉失真和非线性效应。

  正交分路技术

  正交分路是 MAX2022 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在于利用正交相位信号(通常为90度相位差)将待处理信号均分为 I 路和 Q 路。在调制过程中,数字基带信号先经过数模转换器(DAC),然后分别与 LO(本振)信号进行混合,分别生成正交的高频信号。解调时,输入的高频信号同样通过正交下变频得到基带 I/Q 信号。正交技术确保了信号在数字域中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即使在高动态范围下也能实现精确的相位匹配和幅度平衡。

  直接上/下变频设计

  直接上/下变频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取消中频处理环节,直接将 RF 信号变换到基带或中间频段进行处理。传统混频技术的局限在于多级频率转换过程中会引入不必要的噪声和失真。通过精密的电路设计以及集成化射频电路,MAX2022 能够在直接变频过程中保持信号的线性特性和动态范围,从而提供更高的频率精度与相位稳定性。直接变频对 LO 信号的纯净性要求非常高,通常通过低相位噪声振荡器来实现高稳定度,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性能输出。

  数字补偿与信号重构

  在实际系统中,由于器件非理想性、制造工艺差异以及温度漂移等原因,实际获得的 I/Q 信号会存在幅度不平衡、相位偏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MAX2022 引入了先进的数字校正算法,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帮助下,对采集的基带信号进行实时校正与补偿。校正算法一般包括幅度不平衡补偿、相位偏移校正以及直流偏置消除等步骤,经过数字处理后恢复出高保真度的原始信号。此部分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在硬件设计时考虑系统延时、数字计算复杂度与热噪声等问题,保证在高速率条件下数字补偿能实时响应并精确修正。

  四、系统架构与模块设计

  MAX2022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体架构包括射频前端模块、正交混频模块、低噪声放大器模块、滤波器模块、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控制接口模块。下面将详细介绍各模块的设计思路、关键参数与实现方法。

  射频前端模块设计

  射频前端作为整个系统的第一层,承担着信号采集、放大和滤波的任务。设计要求在保证高信噪比的前提下,还需要实现低功耗、小体积以及宽带匹配。为了适应 1500MHz 至 3000MHz 的宽频带,通常采用多段低噪声放大器,并配合可调节的滤波器实现对不同频段信号的切换与控制。在该部分设计中,器件匹配和射频布局设计是核心,必须严密控制寄生参数和干扰耦合,确保后续直接变频模块的信号质量。

  正交混频模块

  正交混频模块主要负责将基带信号与 LO 信号进行混合,形成正交的高频信号。该模块核心在于保持 I/Q 两路信号在幅度和相位上的高度一致。设计中一般采用双路平衡混频器,并结合低失真的分配网络,将 LO 信号以精确 90 度的相位差分送至混频器的两个输入端。为了实现高动态范围,必须保证混频器在大信号幅度下依然保持线性,这对器件的匹配、温度漂移补偿以及失真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器件布局、匹配网络以及 PCB 走线均有严格要求,需要通过多次仿真和样品测试进行优化。

  LO 信号生成模块

  作为正交混频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LO 信号生成模块的设计目标是产生相位噪声极低、频率稳定且输出功率可控的本振信号。为此,设计中通常采用高质量石英振荡器或锁相环电路(PLL),结合分频和倍频电路,确保在目标频段内输出纯净的正弦波。同时,模块中还包含自动校正电路,可实时监控并补偿由温度变化或电源波动引起的频率漂移,保证整个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低噪声放大器与滤波器设计

  低噪声放大器(LNA)在 MAX2022 系统中起着前级信号预放大的作用,其关键指标包括增益、噪声系数和线性范围。设计时不仅要满足放大器在射频前段对微弱信号的捕捉能力,还要防止因过饱和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滤波器作为信号净化的重要组件,其设计参数需要根据目标频段带宽、抑制带外噪声以及相位响应等指标进行优化。滤波器的实现通常采用微带线技术或集成有源滤波器,既要保证高选择性,也要实现较低插入损耗,确保后续数字处理阶段输入信号的高纯度、高质量。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是 MAX2022 产品实现高精度校正与补偿的关键部分。在此模块中,首先通过高速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将基带 I/Q 信号采样转为数字信号,随后利用 DSP 或 FPGA 对信号进行实时校正,补偿 I/Q 幅度与相位误差。数字补偿算法包括幅度校正、相位补偿、直流抑制以及数字滤波等,要求在数据采集、处理及反馈之间实现极低延时。为了满足多变信号环境下的自适应处理要求,系统还具备动态校准功能,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自动选择最佳补偿策略,从而实现全自动的校正闭环控制。

  控制接口与通信协议

  为实现系统内部各模块的高效通信与外部接口的无缝连接,MAX2022 在设计时采用了标准化的控制接口与通信协议。控制接口既可以支持 SPI、I²C 等串行通信协议,也可根据实际应用采用更高速的 LVDS 接口,实现与基带处理器及上层系统的无缝对接。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协同设计,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实时监控,还可以远程升级和参数调节,确保在各种复杂工作环境下都能保持优异性能。

  五、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

  MAX2022 产品在设计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在高频信号精度控制、线性放大以及数字校正算法实现等方面。以下将详细讨论几个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

  高动态范围设计

  高动态范围设计要求系统能够在极宽的信号幅度范围内保持高线性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中采用了多级信号放大与数字校正双管齐下的方法。在放大器设计中,选择低噪声、宽频带的射频芯片,并通过精细匹配和布局设计最大限度地降低器件间的不匹配和耦合干扰。同时,数字补偿算法通过校正非理想性参数,进一步提高系统整体动态范围。采用这种双重补偿机制,即使在输入信号强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也能确保输出信号的高保真性和稳定性。

  直接变频电路的非理想性补偿

  直接上/下变频电路在理想情况下能够实现完美的频率转换,但在实际电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器件延时、寄生参数及温漂等问题,导致混频器输出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失真和相位噪声。针对这一问题,MAX2022 针对混频器的非理想特性设计了一整套补偿电路和数字校正方案,通过自适应校正算法进行实时调节,使输出信号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该技术不仅依赖于前级的硬件设计,还依靠后级数字处理器精确测量并反馈误差信号,从而进行动态补偿。

  正交信号生成与处理的精密控制

  正交调制要求 I 路和 Q 路信号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实现这一要求的过程中,需要对分配网络、混频器以及 LO 信号源进行整体优化。优化的具体方法包括采用匹配调谐电路减少信号反射、使用精密分路器保证信号幅度均衡以及采用数字校正对相位误差进行实时补偿。通过这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使得最终获得的 I/Q 信号在调制与解调过程中具有高精度和低失真的优势,满足各种高端无线通信应用的要求。

  数字补偿算法与实时处理技术

  数字补偿算法在 MAX2022 系统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利用高性能 DSP 或 FPGA 模块,对采集到的基带信号进行高速计算和实时校正,确保补偿过程延时极低,不影响系统整体响应速度。补偿算法包括自适应滤波、傅里叶变换及最小二乘拟合等数学工具,通过对比理想与实际信号参数,计算出最优补偿系数,实现幅度、相位及直流偏差的全自动矫正。为保证数字补偿的效率,系统还采用了并行计算和流水线处理技术,有效减少了算法执行时间,为大带宽下的高速信号处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温度漂移及非线性失真的补偿技术

  在射频系统中,温度波动是影响系统稳定性和精度的重要因素。MAX2022 在设计时,通过在关键节点布置温度传感器,对芯片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采用数字补偿手段对温漂影响进行校正。同时,针对放大器与混频器的非线性失真,通过设计预失真电路以及数字后补偿算法,将误差降至最低。该技术不仅保证了在恶劣环境下系统性能的稳定性,也为长期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六、系统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

  在射频通信应用中,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通信链路的可靠性与传输质量。MAX2022 在设计中设定了严格的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信号噪声比、带宽、灵敏度、失真度、相位噪声以及幅度不平衡等方面。为了验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通常采用多种测试方法进行验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频谱测试

  通过频谱分析仪对输出信号进行测试,观察其谐波分量、旁瓣泄漏以及杂散噪声,确保系统在整个工作频段内具有平滑、稳定的频谱特性。测试过程中,设计人员特别关注正交混频前后的信号对比,验证数字补偿对噪声和失真的抑制效果。

  时域测试

  利用示波器捕捉正交信号的时域波形,分析信号的上升时间、延时以及抖动情况,重点测试 I/Q 两路信号的一致性。时域测试能够直观呈现数字补偿前后信号的改善效果,是评估系统整体性能的重要手段。

  校正算法验证

  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注入已知失真信号,验证数字校正算法对各类误差补偿的能力。利用专用测试平台进行软硬件联合调试,观察系统自适应校正曲线,确保算法在不同条件下均能实现动态补偿,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环境适应性测试

  将系统置于不同温度、湿度以及电磁干扰条件下进行测试,确保在极端环境下 MAX2022 能够保持高动态范围和低失真特性。此项测试对评估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期大规模应用前的重要实验环节。

  七、实际应用案例与市场前景

  MAX2022 高动态范围正交调制器/解调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其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在 5G 网络建设中,高速数据传输及宽带覆盖是核心需求。MAX2022 的直接上/下变频技术和高动态范围特性,使其能在高频段下保持信号完整性和低失真,为数据中心、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高速传输提供了坚实的射频前端支持。结合数字补偿算法,即使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也能保持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与稳定性。

  雷达系统与电子对抗应用

  雷达信号对动态范围、相位和频率精度要求极高。采用 MAX2022 可以实现正交信号的高精度处理,有效提升探测距离和目标分辨率。同时,在电子对抗领域,高动态范围正交调制/解调技术能够在混杂电磁干扰环境中稳定工作,为侦察、反制等作战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实际应用中,雷达系统通过与高速 ADC、DSP 模块联合使用,形成全数字化信号链路,极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实时响应性能。

  卫星通信与空间应用

  卫星通信系统对射频前端要求严苛,包括高频稳定性、低功耗和宽频带覆盖。MAX2022 的设计既满足了信号直接变频处理的要求,又通过精密的数字校正算法保证了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从而使其在卫星链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高动态范围正交调制器/解调器的集成方案有助于减小整体卫星通信系统的体积,提高信号链路的抗辐射能力和长期可靠性。

  物联网与低功耗无线网络

  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激增,对于低功耗、高集成度的射频解决方案需求不断增长。MAX2022 除了在高端通信系统中展现出色性能外,其集成化设计和低功耗特性使其也适用于物联网网关、传感器节点等领域。通过优化功率管理和动态频率选择机制,产品能够在确保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较长的工作寿命,迎合了物联网应用对能效的严格要求。

  八、设计挑战与优化策略

  尽管 MAX2022 在技术上具备诸多优势,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依然面临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挑战,需要设计团队从多个层面入手优化改进。下文将详细讨论这些挑战及相应解决方案:

  器件匹配与集成问题

  多个射频模块在高频应用中对匹配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不匹配都会导致信号反射、失真以及交叉干扰。因此,在器件选型和 PCB 布局设计时,需要采用精密的匹配电路与仿真工具,对器件寄生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同时,通过多次样品测试与批量试产,找到最优匹配方案,为产品性能提供稳定保障。

  相位噪声与频率漂移控制

  高质量 LO 信号是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正交混频的前提。为了降低 LO 信号的相位噪声,设计者需要采用低相位噪声振荡器,结合温度补偿和锁相环调节技术,实现频率和相位的稳定输出。此外,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数字校正手段对因温度、湿度及电源波动引起的频率漂移进行及时修正,确保实时补偿的准确性。

  数字补偿算法的实时性与精度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实时性直接影响到系统在高速率信号处理中补偿精度。为了达到实时校正要求,补偿算法设计者不仅要优化算法结构、降低复杂度,还需要采用硬件并行处理和流水线技术。通过实现 FPGA 和 DSP 的协同工作,将复杂计算任务拆分到多个并行通道中,高效地完成数据采集、误差计算和补偿系数的实时更新。

  功耗管理与散热设计

  高速率、大带宽的射频信号处理必然会带来较高功耗,而高功耗又可能引起器件温度过高,影响系统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团队需要从芯片内部采用低功耗电路设计,同时在 PCB 布局中引入散热设计,如加装散热片、优化散热通道和采用热仿真技术,保证产品在长时间高负载工作下维持良好的温度状态。各级电源管理模块也需要做到噪声最小化与能效最大化,确保在降低功耗的同时不影响射频信号质量。

  系统集成与封装技术

  高集成度是当前射频模块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MAX2022 在实现直接上/下变频技术时,需要把多个高精度射频、数字信号处理及接口模块集成到一个紧凑的封装内。为此,设计团队需深入研究封装工艺、芯片间干扰抑制以及天线布局问题,利用先进的微电子封装技术和混合集成方案,实现小型化设计的同时保证系统性能。多层 PCB 与芯片间高速互连技术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各模块之间数据传输准确、延时极低。

  九、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展望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一代网络(如 5G、6G)的逐步商用,对射频模块提出了更高要求。MAX2022 产品不仅在现有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其技术理念也为未来射频前端设计指明了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更高的集成度

  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将更多的功能模块集成到单芯片内成为必然趋势。未来产品在集成化设计上会追求更高的集成度,降低系统体积和功耗,同时增强产品在多模、多频段无线通信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提升将推动补偿算法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化。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动态补偿进行实时优化,降低人工校准成本,提高系统整体稳定性。

  低功耗与绿色节能设计

  在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背景下,低功耗设计将成为研发重点。未来产品将结合先进的功耗管理技术,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实现更低功耗与更高能效的目标,为移动终端和大规模物联网设备提供技术保障。

  宽频段与多制式兼容性

  随着无线通信制式的多样化和频谱资源的紧张,未来射频模块将趋向于宽带与多标准兼容设计,能够同时支持多种频段和通信协议。MAX2022 的技术平台为这一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模块化设计与灵活调配,各类应用场景都能实现精准对接。

  智能自适应与远程升级功能

  随着 IoT 和智能终端的发展,设备要求具备远程管理和自适应校正功能。未来产品将集成更多智能传感器与通信接口,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在线升级,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补偿算法和工作模式。

  十、市场竞争与产品应用前景

  在全球无线通信与射频领域,传统模拟混频器、数字混频器以及直接变频技术各有优劣。MAX2022 通过采用先进的正交调制技术与数字校正算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高动态范围与高线性度:确保系统在强信号和弱信号环境下均能稳定运行;

  小型化与低功耗:满足便携式移动通信、物联网终端以及卫星设备对体积和能耗的严格要求;

  宽频带覆盖与多模兼容:适应未来无线通信频段不断扩展的市场需求;

  智能自适应与便捷维护:通过远程升级和智能校正,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在应用领域,MAX2022 可广泛应用于基站前端、雷达探测、卫星通信、无线传输设备以及物联网网关等多个领域。随着市场对高动态、高集成化以及高性能射频解决方案需求不断提升,未来相关产品将迎来更大市场空间与技术突破。

  十一、总结与展望

  本文详细阐述了 MAX2022 高动态范围、直接上/下变频、1500MHz 至 3000MHz 正交调制器/解调器的设计原理、系统架构、关键技术、设计挑战及市场应用前景。从技术背景、基本原理到具体实现,每个环节均展示了产品在满足现代无线通信需求方面的优势。通过射频前端、正交混频、直接变频、数字补偿、温漂控制以及封装集成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设计,MAX2022 成功实现了高动态范围与低失真的高性能通信性能。

  未来,随着射频集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MAX2022 所代表的正交调制器/解调器设计理念将不断拓展,推动无线通信系统向更高集成度、更多功能、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而言,掌握这一技术体系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的设计难题,更为迎接未来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储备和发展思路。

  MAX2022 不仅在技术指标上取得突破,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凭借其高动态范围、稳定的正交信号处理能力以及灵活的系统扩展性,未来将在高端无线通信、雷达探测、卫星链接以及物联网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资讯

资讯推荐
云母电容公司_云母电容生产厂商

云母电容公司_云母电容生产厂商

开关三极管13007的规格参数、引脚图、开关电源电路图?三极管13007可以用什么型号替代?

开关三极管13007的规格参数、引脚图、开关电源电路图?三极管13007可以用什么型号替代?

74ls74中文资料汇总(74ls74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应用电路)

74ls74中文资料汇总(74ls74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应用电路)

芯片lm2596s开关电压调节器的中文资料_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原理图_电路图及封装

芯片lm2596s开关电压调节器的中文资料_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原理图_电路图及封装

芯片UA741运算放大器的资料及参数_引脚图及功能_电路原理图?ua741运算放大器的替代型号有哪些?

芯片UA741运算放大器的资料及参数_引脚图及功能_电路原理图?ua741运算放大器的替代型号有哪些?

28nm光刻机卡住“02专项”——对于督工部分观点的批判(睡前消息353期)

28nm光刻机卡住“02专项”——对于督工部分观点的批判(睡前消息353期)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