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工业控制 > 基于PIC16C72A+μPD16311芯片在汽车电子智能仪表中的应用方案

基于PIC16C72A+μPD16311芯片在汽车电子智能仪表中的应用方案

来源: elecfans
2021-12-02
类别:工业控制
eye 15
文章创建人 拍明

原标题:基于PIC16C72A在汽车电子智能仪表中的应用方案

基于PIC16C72A+μPD16311芯片在汽车电子智能仪表中的应用方案

摘要

本方案旨在为汽车电子智能仪表设计一套高可靠、高性能且经济的解决方案。方案采用Microchip公司PIC16C72A 8位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由NEC/东芝系列推出的μPD16311显示驱动芯片配合,实现仪表数据采集、处理、显示以及通信功能。文中详细论述了系统总体需求、硬件电路设计、关键元器件选型、软件架构、调试测试与未来改进方向,同时给出详细的器件型号、作用说明、选型依据以及完整的电路框图设计。本方案不仅满足汽车电子仪表对实时性、抗干扰性与低功耗的要求,还具备较强的扩展性和模块化设计思路,适合大批量生产应用。

image.png

1. 引言

1.1 行业背景与发展需求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传统的仪表盘正向电子智能仪表转型。新一代智能仪表不仅需要显示基本的车速、转速、里程等信息,还要具备多功能显示、实时数据采集、环境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智能化功能。与此同时,汽车仪表对可靠性、低功耗、抗振动及抗干扰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方案设计目的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基于PIC16C72A和μPD16311芯片的汽车电子智能仪表系统,主要目标包括:

  • 实现车速、转速、油温、水温、里程等多路数据采集与显示;

  • 保证系统在高温、低温、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 实现简单而高效的实时操作系统调度,满足仪表数据的实时刷新需求;

  • 提供丰富的接口(如CAN、RS232、PWM调光等),以便与整车其它控制单元无缝连接;

  • 通过模块化设计,便于后续功能扩展和系统升级。

2. 系统需求与总体设计

2.1 系统功能需求

为满足汽车电子智能仪表的实际需求,系统主要应具备以下功能:

  • 数据采集与处理: 采集车速、转速、油温、水温、油压、里程等传感器数据,经由A/D转换后进行数字化处理。

  • 显示功能: 利用μPD16311芯片对液晶或LED显示屏进行驱动,实现动态仪表显示,包括数字、图形、符号等多种显示模式。

  • 通信功能: 提供CAN总线、RS232/RS485接口,实现与整车网络及诊断系统的数据交互。

  • 用户交互: 配置物理按键、旋钮或触摸屏,用于菜单选择、设置参数及仪表模式切换。

  • 故障自诊断: 内置自检程序和故障报警模块,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并在异常时给予提示或执行保护措施。

2.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总体采用“分布式模块+集中控制”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分为主控模块、显示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接口通信模块以及辅助功能模块。总体框图如下:

image.png

上述框图体现了本系统的层次化设计思路,每个模块均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接口标准,便于系统的集成、调试与后期维护。

2.3 系统性能指标

为满足汽车仪表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需求,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指标:

  • 实时性: 数据采集及显示刷新速率满足每秒30次以上,确保信息实时更新;

  • 稳定性: 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对抗汽车发动机和电磁环境的干扰;

  • 功耗控制: 在待机状态下尽量降低功耗,保证车辆电瓶长期供电;

  • 接口兼容性: 多种通信接口满足不同车型的网络通信标准;

  • 抗振性与抗干扰性: 采用防振、防电磁干扰设计,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3. 关键器件选型及设计依据

在本方案中,主控芯片选用了PIC16C72A,而显示驱动则选用了μPD16311。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电源、时钟、存储、接口、传感器及驱动电路等多项器件进行优选设计。以下详细介绍各关键元器件的型号、作用及选型理由。

3.1 PIC16C72A芯片

3.1.1 型号介绍与基本参数

PIC16C72A是Microchip公司推出的8位单片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 核心架构: 基于RISC指令集,具有高速执行、低功耗优势;

  • 内存容量: 内置Flash程序存储器及EEPROM数据存储器,方便存放程序代码和参数数据;

  • I/O口资源: 提供丰富的通用I/O端口,可满足多路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接口通信要求;

  • 定时器/计数器: 内置定时器模块,为实时任务调度提供可靠时钟源;

  • A/D转换器: 部分型号集成了模数转换模块,便于直接连接模拟传感器;

  • 抗干扰性: 针对汽车电子环境进行过优化,具备较好的EMI/EMC特性。

3.1.2 器件作用与应用场景

在本系统中,PIC16C72A主要承担:

  • 数据处理: 采集各路传感器数据后进行信号处理、滤波、计算及逻辑判断;

  • 系统控制: 协调各模块间的工作顺序与信息传递,包括显示数据更新、通信接口数据调度等;

  • 通信管理: 负责与整车总线、诊断系统的通信,传递仪表信息及接收上位机指令;

  • 系统自检: 定期执行系统自检、故障检测,并控制报警信号输出。

3.1.3 选型依据与优势

选择PIC16C72A的理由主要包括:

  • 成熟稳定: PIC系列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和成熟的开发生态,技术支持及资料丰富;

  • 低功耗设计: 在待机和工作模式下均可实现低功耗运行,符合汽车仪表对节能的要求;

  • 丰富的外设接口: 内部集成多种外设模块,能大幅降低外部电路设计复杂度和成本;

  • 抗干扰性优越: 适用于汽车恶劣工作环境,具备一定的抗振动及抗电磁干扰能力;

  • 开发工具支持: 支持多种编程工具、仿真器及调试平台,缩短开发周期。

常用的参考型号:PIC16C72A-XX(具体封装和温度范围可根据项目要求选择)。

3.2 μPD16311芯片

3.2.1 型号介绍与基本参数

μPD16311是由日本NEC(现Renesas)或东芝推出的显示驱动芯片,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及智能仪表的驱动控制。其主要特点包括:

  • 专用显示控制: 内置针对数字、字形及图形显示的驱动电路,能同时驱动多路段式显示;

  • 并行/串行接口: 支持灵活的数据输入方式,便于与主控单元进行数据传输;

  • 低功耗: 专为低功耗应用设计,满足汽车仪表对电源管理的严格要求;

  • 抗干扰设计: 具备较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确保在车载环境中稳定显示。

3.2.2 器件作用与应用场景

在本系统中,μPD16311主要用于:

  • 显示驱动: 直接控制仪表盘上的液晶或LED显示模块,完成数字、图形、符号等多种显示模式的刷新;

  • 数据解析: 根据主控单元PIC16C72A传来的数据,对显示内容进行译码与驱动电平调节;

  • 背光控制: 部分型号集成背光调节功能,实现仪表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自动亮度调节。

3.2.3 选型依据与优势

选择μPD16311的主要依据在于:

  • 专用性强: 针对仪表显示优化,能完美适应汽车仪表的多样显示需求;

  • 接口灵活: 与主控芯片间数据传输简单、高效,缩短数据处理延时;

  • 低功耗与高可靠性: 设计符合车载电子设备要求,能够长期稳定工作;

  • 驱动能力优秀: 支持多种显示模式,具有较高的显示分辨率和对比度,确保仪表信息清晰可见。

常用参考型号:μPD16311A(具体封装、显示路数及接口形式根据实际设计确定)。

3.3 其他关键元器件选型

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稳定的仪表系统,除了主控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外,其他辅助器件的优选同样至关重要。

3.3.1 电源管理器件

  • 稳压芯片:

    • 常选型号:LM7812、LM7805、LM1117系列等。

    • 作用: 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为主控单元、显示模块及其它外设供电。

    • 选型理由: 稳压芯片具备输入宽范围、过流保护、温度补偿等功能,能在汽车电源波动较大的环境中保持电压稳定,确保各模块稳定运行。

  • 电源滤波器件:

    • 常用元件:多级LC滤波器、电解电容、陶瓷电容等。

    • 作用: 滤除电源噪声与脉冲干扰,防止电磁辐射影响信号采集与处理。

    • 选型理由: 在汽车高振动与强干扰环境下,优质滤波设计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3.3.2 时钟电路与晶振

  • 晶振元件:

    • 常选型号:20MHz或8MHz晶体振荡器,视系统要求而定。

    • 作用: 提供单片机及其他时钟要求模块的稳定时钟信号。

    • 选型理由: 高精度晶振能保证定时准确性,满足仪表刷新及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同时具备较高的温度稳定性。

  • 振荡电路模块:

    • 可采用专用振荡器IC(如SiTime系列),增强系统抗干扰性能。

3.3.3 存储器与数据保存

  • EEPROM/Flash存储器:

    • 常用型号:AT24Cxx系列I²C EEPROM、Microchip自身集成EEPROM。

    • 作用: 存储系统参数、用户设置、故障码及自检记录。

    • 选型理由: 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断电情况下仍能保存数据,具备低功耗和长寿命的特点,且通信接口简单、成本低廉。

  • RAM/SRAM:

    • 用于系统运行时的数据缓存,要求高速读写和低延时特性。

3.3.4 接口与通信器件

  • CAN/LIN接口芯片:

    • 常选型号:MCP2551(CAN收发器)、TJA1040等。

    • 作用: 实现与整车网络或其他模块的数字通信。

    • 选型理由: 这些芯片符合汽车网络标准,具备抗干扰、稳定传输、低功耗等优点。

  • RS232/RS485转换芯片:

    • 如MAX232、SP485等,用于与外部诊断设备或上位机进行通信。

  • USB转串口模块:

    • 如CH340系列,在系统升级或调试中提供便捷接口。

3.3.5 信号采集与传感器接口

  • 传感器:

    • 车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如热敏电阻、热电偶)、电压电流采样模块等。

    • 作用: 实时采集汽车运行状态参数,为仪表显示提供数据依据。

    • 选型理由: 高精度、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数据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 信号调理电路:

    • 包括滤波放大电路、抗干扰保护电路、隔离放大器等,确保传感器信号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干扰和失真。

3.3.6 驱动电路与显示模块

  • 显示模块:

    • 液晶显示屏(LCD)或LED数码管,型号如常见的16段显示模块。

    • 作用: 最终实现仪表数据直观显示。

    • 选型理由: 根据汽车仪表实际要求选择合适尺寸、对比度、亮度与响应速度的显示屏,并与μPD16311驱动匹配。

  • 背光与调光电路:

    • 采用PWM调光方案或专用LED驱动芯片,确保显示模块在不同环境光下均有良好显示效果。

3.3.7 辅助器件

  • 按键与旋转编码器:

    • 用于用户交互、参数设置及菜单切换。采用防抖设计电路确保操作响应准确。

  • 蜂鸣器/报警器:

    • 用于系统故障提示或警报输出,要求音量适中且能在高噪声环境下仍易被听见。

  • 连接器与排针:

    • 保证各模块间的可靠连接,要求接触稳定、抗振动。

  • 滤波、保护与隔离元件:

    • 包括TVS二极管、共模扼流圈、ESD保护器件等,保护主控芯片及显示电路不受瞬态电压冲击和静电干扰。

综上,整个系统中各个器件的选型均基于“高可靠性、低功耗、抗干扰、成熟稳定、易于调试与维护”原则,既兼顾了技术指标,又考虑了经济性和生产成本,确保仪表在汽车恶劣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

4. 系统硬件设计

在对关键元器件进行优选之后,下面详细说明各子模块的硬件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

4.1 电源管理设计

4.1.1 电源供电方案

汽车供电电压通常为12V直流,但在启动瞬间和负载变化时可能出现电压波动。因此本方案采用多级稳压方案:

  • 输入保护:

    • 在12V供电端加入TVS二极管和滤波电感,吸收浪涌电压和瞬间干扰,保护后续电路;

  • 一级稳压:

    • 使用LM7812稳压芯片将输入电压稳定在12V,为中间电路提供备用电压;

  • 二级稳压:

    • 根据主控芯片要求采用LM7805/LM1117系列稳压芯片提供5V直流电源;

    • 针对PIC16C72A和其他模拟电路可采用低压差稳压器(LDO),确保在低输入压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供电;

  • 滤波设计:

    • 在稳压输出端加入电解电容和陶瓷电容,形成低通滤波网络,有效滤除高频干扰和纹波。

4.1.2 保护措施

  • 过流保护: 在电源输出端设计保险丝及PTC自恢复保险元件;

  • 过温保护: 在稳压芯片附近加装温度传感器,及时监测温升并在必要时触发保护措施。

4.2 主控电路设计(PIC16C72A部分)

4.2.1 系统电路框图

主控电路设计核心模块包括:

  • 电源接口: 经过稳压后提供给PIC16C72A的电源;

  • 时钟电路: 采用20MHz晶振及旁路电容构成晶体振荡电路;

  • 复位电路: 外部复位按钮与RC延时电路,确保系统上电后稳定复位;

  • I/O接口: 设计多路模拟输入通道(用于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数字I/O口(用于控制显示、通信及按键输入);

  • 编程接口: 预留ICSP编程接口便于固件更新。

4.2.2 电路设计细节

  • 去耦电容布局: 在各个电源引脚附近布置适当容量的陶瓷电容(0.1μF)与电解电容(10μF-100μF)以降低噪声;

  • 抗干扰设计: PCB走线采用屏蔽设计与合理分区,确保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分离;

  • 温度补偿: 在一些对温度敏感的模拟信号通路中增加温补电路。

4.3 显示驱动电路设计(μPD16311部分)

4.3.1 驱动原理

μPD16311芯片主要负责将主控单元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后驱动液晶或LED显示屏,其内部包含扫描电路、数据锁存器和背光控制模块。设计时需要注意:

  • 接口电平匹配: PIC16C72A与μPD16311之间的通信电平需匹配,通常采用TTL/CMOS电平转换;

  • 时序匹配: 依据μPD16311数据手册设计数据传输时序,确保数据正确刷新;

  • 背光调控: 根据外部环境光感信号,调整背光驱动电路的PWM参数。

4.3.2 电路实现方案

  • 数据线设计: 利用8位并行总线或串行接口传送显示数据,采用专用驱动芯片缓冲;

  • 驱动电源: 为μPD16311提供独立的5V/3.3V驱动电源,确保稳定工作;

  • 接口保护: 在数据线及控制线前加入限流电阻及ESD保护元件,防止静电冲击。

4.4 通信与接口设计

4.4.1 CAN/RS232接口电路

  • CAN接口:

    • 采用MCP2551作为CAN收发器,通过CAN总线实现与整车控制单元的实时数据交换。

    • 电路中设置总线终端电阻(通常为120Ω)以抑制信号反射。

  • RS232/RS485接口:

    • 利用MAX232实现RS232电平转换,保证与上位机或诊断设备之间的稳定通信。

4.4.2 其他接口电路

  • I²C/SPI接口: 为EEPROM或其他外部模块预留通信接口,采用标准总线设计并加入必要上拉电阻;

  • 触摸/按键接口: 设计去抖电路和中断检测,确保用户输入响应灵敏、稳定。

4.5 辅助功能模块设计

4.5.1 用户交互模块

  • 按键及旋钮电路:

    • 采用微动开关或金属触点设计,配合RC去抖电路,确保按键输入准确无误;

    • 可结合LED指示灯实现状态反馈。

  • 蜂鸣器/报警器:

    • 设计简单的驱动电路,利用PWM或脉冲调制实现不同报警音效,同时在硬件上加入过流保护。

4.5.2 扩展模块

  • 存储扩展: 预留SD卡接口或扩展EEPROM模块,用于记录历史数据与故障日志;

  • 调试接口: 预留JTAG/ICSP调试端口,方便系统调试与维护;

  • 外部通信模块: 如蓝牙或GSM模块接口,便于后续远程诊断和数据上传。

5. 软件系统设计

5.1 软件架构

软件系统总体采用分层设计思想,主要包括:

  • 底层驱动层: 负责对各外设(A/D转换、通信、显示、按键等)的初始化与驱动;

  • 中间服务层: 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信号调度与错误处理;

  • 上层应用层: 处理数据解析、界面显示、用户交互以及故障报警等功能。

5.2 任务调度与实时操作系统

由于汽车仪表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可采用以下方案:

  • 轮询调度: 适用于简单应用,通过定时中断对各模块进行轮询;

  • RTOS方案: 若系统较复杂,可采用轻量级实时操作系统(如FreeRTOS)实现任务分离与优先级调度。

5.3 软件模块划分

  • 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

    • 采集并滤波车速、转速、温度等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处理模块;

  • 显示控制模块:

    • 根据采集数据及用户设置调用μPD16311驱动显示,实现动态仪表刷新;

  • 通信处理模块:

    • 解析来自CAN、RS232的数据包,完成诊断、命令及数据上报功能;

  • 用户交互模块:

    • 处理按键输入、菜单导航以及触摸屏操作,并反馈系统状态;

  • 故障检测与自检模块:

    • 定期执行系统自检,监控各模块状态,必要时启动保护措施。

5.4 软件调试与升级

  • 调试接口: 利用预留的ICSP/JTAG接口进行在线调试;

  • 固件升级: 设计基于通信接口的远程升级机制,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地进行版本更新。

6. 电路框图设计

6.1 系统总体电路框图

为直观展示各模块间的联系,下面给出一份系统总体框图示意:

image.png

6.2 子模块电路框图说明

  • 主控模块子框图: 包括PIC16C72A的核心、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和各个I/O接口;

  • 显示驱动子模块: 主要包含μPD16311与显示屏接口电路、数据缓存及PWM背光调控电路;

  • 通信接口子模块: 包括CAN总线收发器、RS232电平转换模块及其终端电阻与滤波设计;

  • 数据采集子模块: 连接多路传感器,经由模拟前端处理后通过ADC送入PIC16C72A。

6.3 框图绘制方法

  • 利用专业电路设计工具(如Altium Designer、PADS、Eagle等)进行原理图绘制;

  • 分模块绘制后合并成系统总图,标注各模块电源、信号接口及调试端口;

  • 图中每个模块均注明具体器件型号及关键参数,为后续PCB布板提供依据。

7. 系统调试与测试

7.1 硬件调试方法

  • 原型板测试: 在实验室环境中搭建原型板,先分别测试各模块(电源、主控、显示、通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环境模拟: 模拟汽车工作环境(高温、低温、震动、干扰)进行测试,确保仪表在各种工况下稳定工作;

  • EMC/EMI测试: 使用专业仪器检测系统电磁辐射及抗干扰能力,并对电路进行必要的屏蔽和滤波优化。

7.2 软件调试方法

  • 分层调试: 分别对底层驱动、中间数据处理、上层应用进行单元测试,利用仿真器验证各模块接口逻辑;

  • 现场调试: 在整车测试中,利用诊断接口收集数据,进行实时调试,定位系统瓶颈;

  • 容错机制测试: 模拟各种异常情况(断电、通信中断、传感器故障)测试系统的自恢复及报警功能。

7.3 故障分析与改进方案

  • 故障日志记录: 系统内置日志记录机制,对异常事件进行记录,便于后续故障分析;

  • 热设计优化: 针对部分模块出现温升问题,优化散热设计或调整器件布局;

  • 软件升级: 根据现场反馈不断优化软件算法,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与系统稳定性。

8. 系统优化与未来展望

8.1 系统优点总结

  • 稳定性高: 采用成熟的PIC16C72A及专用显示驱动芯片μPD16311,确保系统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 低功耗设计: 多级稳压与功耗控制策略,延长车辆电源使用寿命;

  • 扩展性好: 模块化设计为未来功能扩展(如联网、远程升级)提供便利;

  • 实时性强: 高速数据采集与显示刷新,满足驾驶安全信息实时传输要求。

8.2 不足与改进方向

  • 显示分辨率限制: μPD16311在某些高分辨率需求下可能受限,后续可考虑升级更高端的显示驱动芯片;

  • 软件响应延时: 在多任务高负荷情况下,需进一步优化任务调度算法或引入更轻量RTOS;

  • 接口兼容性: 随着车载网络标准不断演进,未来可能需要增加更多兼容接口(如以太网、LIN等)。

8.3 未来发展展望

  • 智能化升级: 结合车载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更智能的仪表信息预测和安全预警;

  • 网络互联: 利用车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OTA固件升级;

  • 人机交互: 增加触摸屏、多点触控等先进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 集成化设计: 随着IC集成技术的进步,未来可实现仪表功能的高度集成与小型化设计。

9. 总结与结论

本方案基于PIC16C72A与μPD16311芯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汽车电子智能仪表系统,详细论述了系统需求、关键元器件选型、硬件电路设计、软件架构、调试测试及未来展望。各模块均以高可靠性、低功耗、抗干扰为设计原则,确保系统在复杂汽车环境中的长期稳定运行。通过详细的电路框图和模块说明,设计人员能够直观了解各子系统的功能与相互关系,为后续的PCB设计和样机调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团队可根据汽车厂家的具体要求,对部分器件参数和接口标准做相应调整,并在样机测试中不断优化设计,最终实现高性价比、高性能的智能仪表产品,满足未来汽车电子发展趋势的需求。

附录

附录A:主要器件数据手册参考

  • PIC16C72A数据手册:提供详细的指令集、I/O接口、电源要求、工作温度等信息;

  • μPD16311数据手册:详细介绍了显示驱动原理、接口时序、功能描述及应用电路建议;

  • 稳压芯片LM7812/LM7805/LM1117系列数据手册

  • MCP2551及MAX232等接口芯片数据手册

附录B:程序代码样例

以下为PIC16C72A部分初始化代码样例(伪代码形式),用于展示如何初始化时钟、I/O及中断服务程序:

// 系统初始化
void SystemInit(void)
{
   // 配置I/O端口
   TRISA = 0xFF;   // 设置PORTA为输入,用于传感器采集
   TRISB = 0x00;   // 设置PORTB为输出,用于驱动显示
   // 初始化时钟电路及复位模块
   Init_Clock();
   // 初始化中断
   Init_Interrupt();
   // 初始化ADC模块
   ADC_Init();
}

// 主循环
void main(void)
{
   SystemInit();
   while(1)
   {
       // 采集传感器数据
       SensorData = ADC_Read();
       // 数据处理与显示更新
       ProcessData(SensorData);
       UpdateDisplay();
       // 处理通信任务
       Comm_Process();
   }
}

附录C:PCB布局与原理图建议

  • 主控与显示驱动模块应尽量靠近布置,缩短信号传输距离;

  • 电源模块应单独隔离,并与敏感模拟电路采用屏蔽设计;

  • 各接口模块预留调试端口,方便生产调试和后续维护。

结语

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PIC16C72A和μPD16311芯片的汽车电子智能仪表应用方案,从系统需求、硬件与软件设计、关键器件选型、调试测试到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通过对每个模块的详细设计描述与选型依据分析,本方案不仅能够满足现阶段汽车智能仪表的应用要求,还为后续系统升级和功能扩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希望本方案能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推动汽车仪表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资讯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