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6505最大输出 24W,集成各种快充输出协议


原标题:IP6505最大输出 24W,集成各种快充输出协议
概述
IP6505是一款高性能、高集成度的同步整流取样式降压型(BUCK)转换器,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4W,能够满足多种快充协议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USB PD、QC、SCP、FCP等。针对现代移动设备对充电效率和兼容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基于IP6505设计的24W快充充电器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基于IP6505实现24W输出、多协议快充功能的电源设计方案,重点阐述关键元器件的型号选择、各元件的作用及其选型理由,并结合实际电路设计给出具体实现思路。文章整体采用加粗加黑的标题,段落间隔空行,段落内容采用较长行宽书写,避免使用下划线或分段线,以保证文字表达的连贯性和阅读体验。
IP6505芯片简介
IP6505是一款集成了同步MOSFET驱动、高精度电压参考、可编程输出电压及多种保护功能的高性能降压型DC-DC控制芯片,内置电流模式控制架构,具有快速瞬态响应、极低待机功耗及多种软启动、短路保护、过热保护等安全特性。该芯片的最大工作电压范围为4.5V至28V,内部集成了功率MOSFET的驱动级,使得外部器件数量大大减少,简化了PCB布局和物料清单。IP6505支持外部电阻分压来编程目标输出电压,并具有专门的SYNC引脚,可与外部时钟同步,从而实现多相并联或多路输出的灵活拓展。针对快充协议的实现,IP6505通常与专用的协议识别芯片或者单片机协同工作,通过外部数模混合方案实现USB PD、QC等协议的握手和电压调整。
选择IP6505作为核心控制芯片的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IP6505集成度高,内部驱动MOSFET极具优势,减少了外部功率器件的数量,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其次,芯片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能够适应15V-20V甚至更高车载或充电适配器输入场景,满足24W极速输出需求;第三,电流模式控制架构使得系统在负载突变时具有良好的瞬态响应表现;第四,支持同步整流输出,抗磁环EMI能力强,能够实现高效率设计;最后,芯片本身集成了输出过流保护、输出短路保护、热关断保护等多重安全功能,为整个充电器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因此,在设计24W输出且兼容多种快充协议的场景中,IP6505是非常适合且成熟的解决方案。
电路总体设计方案
基于IP6505的24W快充电源设计方案整体分为输入整流与滤波、电压降压转换、协议识别与输出调节、输出整流与滤波、保护与检测、负载与信号隔离等若干功能模块。首先,整流输入部分采用大功率桥堆或者肖特基二极管进行全桥整流,后级通过高频共模电感和差模电容实现EMI抑制与输入滤波。其次,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输入到IP6505,其内部驱动同步MOSFET进行升降转换,输出端通过高频变压器隔离或者非隔离方案直降到5V/9V/12V/15V等多档输出电压,再经过同步整流二极管或肖特基二极管进行输出整流。对于快充协议的实现,一般需要一个协议识别控制芯片(如PXH兼容类芯片或STM32系列小型单片机)来与USB主机握手,通过DAC或PWM控制IP6505的FB引脚,动态调整输出电压;也可采用户外集成式USB PD控制器方案,将协议识别和电压调整功能合二为一。接着,通过LC滤波器和输出电容组合,确保输出纹波电压满足±1%以内的要求;同时,配置合理的取样电阻和反馈网络,实现对输出电压与电流的监测和保护。最后,在保护与检测模块中设置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温保护等功能,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时,通过控制EN脚或者CE脚快速关断输出,以保障元器件和负载的安全。
本方案旨在详细介绍各功能模块对应的关键元器件选型及设计原理,通过对功率元件、电感、磁组件、二次侧整流器件、滤波电容、反馈取样电阻、快充协议芯片等进行深入剖析,并给出具体的型号和参数建议,帮助工程师在实际项目中快速搭建符合要求的24W快充系统。
输入整流与滤波部分设计
输入整流与滤波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将外部交流或直流输入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压,并抑制高频干扰和共模噪声,避免对后级DC-DC转换部分产生干扰。典型的输入场景包括:AC-DC适配器输出约19V直流输入,以及USB PD等场景中可配置的各路直流输出。针对不同的输入需求,输入整流器件和滤波网络的选型有所差异,以下分别说明。
首先,对于AC-DC适配器输出的19V24V直流输入,可以直接进入LC滤波网络,无需二次整流;而若输入端直接连接至交流电网,则需要先通过大功率桥堆整流,例如采用型号为GBU8J的600V/8A全桥整流桥堆,具有耐压裕量大、导通电阻小、低VF等优点。桥堆后级需配置高耐压的滤波电容,建议选用耐压至少为50V、容量为10µF22µF的固态铝电解电容或钽电解电容,比如松下(Panasonic)EEH-ZY系列50V/22µF固态电容器,其ESR低、寿命长,能够抑制整流后产生的大幅度低频纹波,减轻后级DC-DC转换器的负荷,同时能够降低电路温升。对于进一步的EMI抑制,需要在整流后配置共模电感(CM Choke)和差模电感(DM Choke)组合,常选用6030尺寸、额定电流3A以上的共模电感,如TDK ACT45B型,具有高共模抑制能力;差模电感则可选用规格大约为2.2µH/5A的功率型磁珠,进一步抑制射频噪声。整个滤波网络由高压陶瓷电容(X电容和Y电容)、共模电感以及差模电容构成,能够在满足EMC规范的前提下,为IP6505提供干净的直流电源输入,保证后级转换效率与稳定性。
在输入端桥堆及滤波之后,需要在IP6505 VIN脚前端设计一个输入旁路电容,用于降低供电引线的寄生电感对芯片带来的瞬态电压降。建议选择耐压为35V50V、容量为4.7µF10µF的陶瓷多层电容,比如村田(Murata)GRM系列或南都铝电解电容,具有低ESR和低ESL特性,从而能快速响应瞬态电流需求,提供稳定电压并提高转换效率。此外,还可在近VIN脚处并联100nF的高品质陶瓷电容,以抑制高频噪声,确保IP6505的内部基准电压和偏置电路不被干扰。
功率开关MOSFET选择
在基于IP6505的降压转换方案中,IC内部集成了高低侧MOSFET驱动,外部需要配置同步整流MOSFET(如果IC未内置同步整流)或者在二次侧采用整流二极管。IP6505内部通常内置了N沟道主开关MOSFET驱动级,但为了达到更高效率和更低导通损耗,经常需要在外部并联驱动或者在二次侧使用低压失效肖特基二极管或同步MOSFET。以下分别介绍开关MOSFET与同步整流MOSFET的选型思路。
首先,主开关MOSFET(如果IP6505外置主开关)需要满足最大输入电压28V、最大工作电流2~3A以上的条件,并具有极低的导通电阻(RDS(on)<20mΩ ),以降低导通损耗。推荐型号如丰宾(FengBin)FDMS86100N(100V、30mΩ)或者IR(国际整流)IRLZ44N(55V、22mΩ),这些器件具备低导通电阻、快速开关特性、低栅极电荷(Qg)等优势,能够显著提升转换效率同时降低温升。具体选型时需结合外部散热条件与PCB热回流设计,确保MOSFET在高负载条件下工作温度低于100℃。
其次,同步整流MOSFET的选型须考虑反向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由于IP6505通过控制同步MOSFET的栅极信号来替代肖特基二极管,降低了输出整流损耗,建议采用RDS(on)<15mΩ、VDS耐压至少为30V的N沟道MOSFET,例如Alpha&Omega(AOS)AOZ8803或SiA(Silego)SI4834DY。这些器件具有非常低的RDS(on)、较高的dv/dt抗扰度,并且封装形式多为SOT-23或SO-8,方便PCB布局和散热。对于24W输出电流峰值约2A左右的场景,TDSON-8封装或PowerPAK封装的MOSFET最为合适,能够提供更好的散热路径,同时增加功率冗余。
在PCB布局时,主开关MOSFET和同步MOSFET应尽量靠近IP6505芯片放置,并与大功率地线形成独立的散热铺铜区域,减少开关回路电感。元器件布局需遵循“短回路、宽铜箔、高散热”原则,将高频开关节点对应的走线最短化,减少辐射干扰。此外,如需进一步优化效率,可在MOSFET栅极与IP6505之间串联阻尼电阻(例如4.7Ω/1W),控制开关上升沿过快带来的EMI问题,但需兼顾开关损耗与热损耗。
高频变压器或电感设计
在非隔离降压方案中,高频变压器被替换为功率电感,故本节重点讨论功率电感的设计和选型。对于24W输出场景,由于希望保持较高的转换效率并降低体积,通常采用磁芯封装的功率电感。功率电感的核心指标包括电感值、饱和电流(Isat)、焊盘温升和DC电阻(DCR)。基于IP6505的典型工作频率在500kHz1MHz之间,若选用工作频率为600kHz,则可根据下式计算所需电感值:L = (Vin - Vout) * Vout / (Vin * ΔI * fs),其中ΔI为电感峰-峰电流纹波,一般取输出电流的20%30%,即约0.4A0.6A。因此,对于19V输入、5V输出、输出电流最大2A的情况,计算得约L ≈ ((19 - 5) * 5) / (19 * 0.5 * 600kHz) ≈ 12µH左右,但由于实际需要考虑效率和瞬态性能,可以选用10µH15µH的功率电感。
推荐使用曾德(Sumida)CMTD7445-100MZ(10µH、6.5A、DCR 20mΩ)或TDK SPM6530T-100M(10µH、8A、DCR 15mΩ)等具有高饱和电流和低DCR的贴片功率电感。这些电感的特点是磁芯尺寸小、效率高、温升低,能够在高达2A电流情况下保持较低的饱和,确保系统稳定工作。另外,为了降低尺寸和提高功率密度,也可选用磁环电感,如PI(Power Integrations)HCM系列,但需要注意磁环电感尺寸相对较大,若对体积有严格要求,需要优先考虑贴片型功率电感。
对于隔离型方案(若需设计1A-2A的离线AC-DC适配器),需要设计高频变压器。此时需要选用EE13或EE16的高频磁芯,绕制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并加入合适的辅助绕组为IP6505提供启动电源。绕线匝数比需根据转换比计算,确保在峰值电流条件下不会出现磁芯饱和;常见原边匝数为100匝,副边匝数为27匝(对应20V转5V)。匝比计算公式为:Npri/Nsec = Vin(max) / (Vout + Vd),其中Vd为二极管导通压降,可选硅肖特基或同步整流方案以降低损耗。需要合理计算磁芯截面积(Ae)和绕线窗面积(Aw),确保绕线能容纳所需导线而不发生过热,同时磁通密度在最大值下不超过2000Gs,以避免磁损过大引起效率下降。
输出整流与滤波元件
输出整流与滤波是影响整个电源输出纹波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对于非隔离BUCK结构,输出整流通常有两种选择:肖特基二极管或同步整流MOSFET,其中同步整流效率更高,尤其在低压大电流时优势明显。若采用肖特基二极管,可选用型号为SS14(1A/40V)或SS34(3A/40V)等贴片肖特基二极管,正向压降一般在0.4V左右,但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若采用同步MOSFET方案,则需要额外的控制信号,通过IP6505同步信号或外部驱动实现。常见的同步整流MOSFET推荐型号为BSC190N06LS5(60V、19mΩ)或Si7465DP(40V、25mΩ),这些器件具有低RDS(on)和良好的导热性能,可在2A电流条件下实现较低的额外损耗。
在滤波方面,需要设计LC或π型滤波网络,以抑制开关转换带来的高频纹波。输出电感已在上文介绍,接下来的输出电容选型尤为关键。根据快速充电规范的要求,输出电压纹波需控制在±50mV以内,因此可以选用钽电解电容或固态电容加陶瓷电容混合方案,以优化频率特性和容值稳定性。推荐的输出电容:一组22µF/10V钽电解电容(如KEMET T591系列)并联两只1µF~2.2µF X5R或X7R陶瓷电容(如村田GRM系列),这些元件组合能够在低频和高频范围内分别提供良好的滤波和快速响应能力。若需要更高频段的改善,可在输出端并联100nF的高频陶瓷电容,进一步降低高频纹波。
此外,对于支持多档输出电压的快充协议,需要在设计时预留不同电压档位的滤波方案,确保在5V、9V、12V等不同电压状态下均能满足纹波与稳定性要求。建议在5V输出时使用总容值为47µF的混合电容方案,在9V及12V档位时适当增加电容容量至68µF~100µF,以降低纹波比和保持稳压精度。
快充协议实现方案
为了让充电器支持USB PD、QC3.0、SCP(华为协议)、FCP(OPPO协议)等多种快充协议,需要在IP6505电源转换模块之外增加快充协议识别及控制模块。方案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基于专用协议芯片的硬件方案和基于低成本单片机(如STM8、STM32、MSP430等)的软件方案。
专用协议芯片方案:市场上如瑞萨(Renesas)BD71837、英集芯(Injoinic)IP2721、翱捷科技(Goodix)GS2855等,这些芯片集成了USB PD/SCP/QC等多协议识别功能,并内置I²C或SPI接口可与主控芯片或微控制器通信,同时直接输出对应档位的参考电压或通过PWM接口控制外部DC-DC芯片。以IP2721为例,其支持USB PD3.0/2.0、QC2.0/3.0、SCP、FCP等多种协议,当检测到负载侧发起握手请求时,芯片内部会自动完成握手流程,并根据PD协商后的电压档位生成相应的DAC输出电平,通过闭环系统控制IP6505的FB脚,实现输出从5V迅速切换到9V、12V或更高档位。选用此类协议芯片,可显著简化设计流程,但成本相对较高,且在设计中需考虑高速PCB走线与EMI抑制。
单片机软件方案:采用低成本、小封装的MCU(如STM8S003F4P6、STC15F104W或MSP430G2553)配合支持快充协议的固件库或自行移植通信协议。此方案灵活性更高,可根据项目需求裁剪功能,同时成本相对降低。以STM8S为例,可使用外部USB隔离芯片(如FT232、CH340)实现与USB数据线的连接,通过检测D+、D−线状态来识别QC或华为快充协议,通过数字I/O口模拟USB PD通信的BMC信号波形(需额外添加电平转换),再通过DAC或PWM输出控制IP6505的FB脚实现电压切换。此方案要求开发者具备较强的软件设计能力,且协议细节需反复测试验证,但可以实现高度定制化,如针对某些品牌设备进行兼容性优化。因此,在量产规模大、成本敏感度高的项目中,基于MCU的软件方案具有明显优势。
综合考虑设计难度和成本预算,如果客户对多协议的兼容性要求较高且项目规模较大,建议采用专用协议芯片。反之,如果项目要求成本优化且工程团队具备精通MCU开发能力,则可选用单片机软件方案。下表列举了几款常见协议芯片及单片机选型建议:
瑞萨 BD71837:USB PD3.0/2.0,支持多种QC协议,集成I²C控制,适合大批量生产。
英集芯 IP2721:小尺寸,支持QC3.0/SCP/FCP,带DAC输出,可直接驱动DC-DC芯片。
翱捷科技 GS2855:性价比较高,支持USB PD2.0、QC2.0、SCP协议,要实现PD3.0需外部扩展。
STM8S003F4P6:28-pin封装,支持外部BMC模拟,适合DIY或中小批量项目。
STC15F104W:内置多路PWM及AD,成本低,适合低端快充协议移植开发。
无论采用哪种方案,都需根据协议芯片或单片机的输出方式(DAC、PWM或数字信号)设计闭环控制电路,确保IP6505的FB脚接收到稳定的参考电压,快速、平滑地切换各档位输出,保证在切换过程中电压跌落不超过±200mV,并且在协议判定失败或断开时,能够迅速恢复至5V默认输出。
控制与反馈环路设计
IP6505采用电流模式控制架构,典型应用中需要通过外部电阻分压将输出电压采样送到FB引脚,与内部0.8V基准进行比较,调节开关管占空比,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压。具体设计时,需要针对不同输出档位设置可编程电阻网络,以在5V、9V、12V等电压下保持精度。以下以5V档位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输出电压通过电阻分压采样,Rtop和Rbot构成分压网络,使FB脚电压在输出为5V时正好达到0.8V。当输出需要切换到9V时,通过协议芯片在FB脚与地之间并联一只数字电位器(如AD5160),或者改变Rtop的有效阻值,使得在9V输出下,FB脚仍维持0.8V。具体电阻值计算公式为:Rtop / (Rtop + Rbot) = 0.8V / Vout,因此在5V档位下可选用Rbot = 10kΩ,则Rtop ≈ 50kΩ;在9V档位时,Rtop需要调节到约101.25kΩ。若采用分立方式实现,则可选用1%精度、多环系数的多圈电位器,例如Bourns 3313J-1-103E以保证温漂与精度;若采用数字方式,则AD5160(256步500kΩ型)即可实现微调,具有1mV级精度调节能力。
在环路补偿方面,IP6505内部集成了电流模式控制核心,只需在COMP脚(补偿口)接入RC补偿网络即可完成外部环路补偿设计。具体补偿元件选择取决于输出电感、电容及负载特性。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10nF47nF的补偿电容(Ccomp)与1kΩ10kΩ的补偿电阻(Rcomp)组合形成Type-II补偿网络,以保证系统在负载突变时具备良好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若输出电容采用钽电容+陶瓷电容的混合方案,则环路带宽一般设计为输出频率的1/10左右,例如在600kHz开关频率下,可将带宽设计在60kHz~80kHz范围内。
为了降低系统对外部环境温度和负载变化的敏感度,建议在FB网络附近加装1%精度、温系数50ppm/℃以内的金属膜电阻,如Vishay MBS25000系列,同时在COMP脚与GND之间加装0.1µF的高品质陶瓷电容(X7R)用以过滤高频噪声。通过合理优化补偿网络,可以使系统在3%~100%负载范围内保持输出稳定,响应时间由负载阶跃8A/µs条件下小于5µs。
保护与检测电路设计
为了保证充电器在异常工况下的安全性,需在设计中加入过流保护、输出短路保护、过压保护、过温保护等多重防护机制。IP6505内部集成了过流检测、热关断等功能,但为了更精准地控制与灵活配置,需要搭配一些外部元件进行辅助监测与报警。
过流保护(OCP)
IP6505芯片的OC脚(或ISEN脚)通常用于检测主开关电流,通过接入采样电阻(Rsense)对流经功率开关的电流进行检测。当采样电阻上的压降超过芯片内部阈值时,IP6505会限制导通时间或强制关断以实现过流保护。采样电阻需要承受最大电流2A以上,同时具有较低的温漂和超小的导通损耗,推荐使用0.05Ω、1W的合金电阻,例如Susumu RG系列或Vishay WSBS系列。若需要更精准的过流检测,也可采用电流检测放大器(如Allegro ACS712 系列)与单片机配合,通过ADC采集数据实现软件限流和故障判断。过压保护(OVP)
输出侧需防止过压损坏负载与自身元件,通常在输出直接并联一个电压监测电路。当输出电压超过设定阈值时,由协议芯片或单片机发出关断指令,或者直接通过TL431和光耦构成高压关断电路。具体设计可在输出端加装TLV431系列精密可编程参考源,将其参考端与分压网络连接,当输出电压超过9.5V(或其他档位依据),TL431导通驱动光耦,光耦传递信号至IP6505的EN脚,将芯片关断带来远离过压风险。例如,可采用Rohm BD431系列TL431,其具有50µA低启用电流和温度补偿性能优异的特点。过温保护(OTP)
虽然IP6505内部自带热关断功能,但为了更精细地监测热点和关键元件温度,建议在功率MOSFET、磁组件或变压器上安装热敏电阻(NTC),并与单片机的ADC通道相连进行实时监测。当温度超过设定阈值(如90℃)时,单片机可触发软关断或报警指示。常用的NTC型号为TDK NTCG104F或Vishay NTCLE100E, 其50K@25℃阻值与热敏特性曲线适合温度检测。若要求更高精度,则可选用带线束的贴片温度传感器(如Analog Devices ADT7420),通过I²C与单片机通信,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输入欠压保护(UVP)与输出欠压保护(UVLO)
当输入或输出电压过低时,可能导致IP6505无法稳定工作或产生较大纹波,需要及时检测并停止工作。IP6505内部集成了UVLO功能,当VIN低于4.5V时芯片自动关断;输出欠压监测可通过单片机采集输出电压并判断,当小于设定阈值(如4.5V)且持续超过3ms时,停止协议协商并回到默认5V输出状态,以免因忽略负载需求导致负载设备充电异常。
通过上述保护电路的配合,能够实现对系统的全面监控与保护,确保IP6505及外围元件在各种异常情况下不会损坏,同时保证输出对终端设备的安全稳定。
元器件选型汇总
在完成上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后,需对关键元器件进行全面汇总,以便在工程实践中快速采购与验证。以下列出了推荐的主要元器件型号、作用及选型理由,覆盖输入整流、滤波、功率开关、磁组件、输出整流、电容、电阻、补偿网络、快充协议芯片及辅助保护元件等。
整流桥堆
型号:GBU8J (600V, 8A)
用途:交流输入整流,将AC转换为DC,并承受高达340Vpeak的反向电压,同时保证在8A大电流下低压降。
选型理由:型号GBU8J具有低正向压降(约1.1V@4A)、高温性能好、散热面大,适合家用和工业环境;同时封装紧凑,便于高速PCB布局。
输入高压电容
型号:Panasonic EEH-ZY50V22µF 固态铝电容
用途:对整流后直流进行平滑滤波,抑制低频纹波,提供稳定输入。
选型理由:固态铝电容具有极低ESR(约10mΩ@100kHz)、宽温范围(-55℃~+105℃)、长寿命(>2000h@105℃),适合高负载电流和高温环境。
共模电感
型号:TDK ACT45B-33-2P0M6 (600mA, 33mΩ)
用途:抑制共模干扰噪声,满足EMC设计要求。
选型理由:ACT45B系列具有高共模抑制能力,饱和电流大于3A,可适应24W输出级;尺寸为4.5×4.5×1.8mm,易于贴片,适合高密度布局。
差模电感(磁珠)
型号:TDK MPZ1608S221A 2.2µH, 5A
用途:抑制差模高频噪声,保护后级DC-DC转换器免受射频干扰。
选型理由:MPZ1608系列具有高电流、大电感值及低DCR特点,可在600kHz工作频率下保持良好滤波效果,同时体积小,安装方便。
输入陶瓷电容(旁路)
型号:Murata GRM32ER71H105KA88 (50V, 1µF) 及 GRM32DR71H475KA88 (50V, 4.7µF)
用途:在IP6505 VIN脚附近提供快速旁路滤波,降低寄生电感对芯片供电的瞬态影响。
选型理由:X5R介质具有良好温度特性和容量稳定性,适合高频旁路使用;低ESL和ESR保证快速响应。
主开关MOSFET
型号:FDS86100N (100V, 30mΩ)
用途:IP6505若使用外部开关管时,作为主开关器件实现高频开关控制。
选型理由:FDS86100N具有超低RDS(on)、快速开关性能,能承受高电压和大电流;SOP-8封装有利于热量散发;导通损耗低,有助于提升整体效率。
同步整流MOSFET
型号:AOS AOZ8803 (30V, 10mΩ)
用途:代替肖特基二极管进行输出同步整流,降低整流损耗,提高效率。
选型理由:AOZ8803具有超低RDS(on)和快速切换特性,适合2A左右电流;PowerPAK封装散热性能好,适合高频快充场景;低导通电阻减少损耗并降低温升。
输出高频电感(非隔离方案)
型号:Sumida CMTD7445-100MZ (10µH, 6.5A, DCR 20mΩ)
用途:与同步整流MOSFET配合,形成输出LC滤波器,抑制纹波并保持输出稳定。
选型理由:高饱和电流和低DCR特性;尺寸适中且效率高;符合高密度快充设计需求。
输出钽电容
型号:KEMET T591D226K010AT (10V, 22µF) ×2
用途:低频段滤波,保证输出稳定并承受大电流。
选型理由:钽电容具有低ESR、较高容值密度、良好温度稳定性,能够快速响应负载变化并保持输出电压平稳。
输出陶瓷电容
型号:Murata GRM21BR71H105KA01 (10V, 1µF) ×2 及 GRM21BR61C106KE15L (10V, 10µF)
用途:高频滤波,抑制开关噪声,配合钽电容形成混合滤波网络。
选型理由:多种容值陶瓷电容组合可覆盖宽频带滤波需求;X7R介质温漂小,温度稳定性好;ESR极低,适合高频滤波。
反馈分压电阻
型号:Vishay MBS25000 (Rtop 50kΩ, 1%精度) 及 MBS25000 (Rbot 10kΩ, 1%精度)
用途:将输出电压采样到IP6505的FB脚,实现闭环控制。
选型理由:金属薄膜电阻温系数50ppm/℃,高精度1%,可保证高精度输出;低噪声特性适合反馈网络。
补偿网络元件
型号:TDK CeraLink C0G 22nF ±1% (COMP脚电容) 及 Vishay MBS02050 4.7kΩ ±1% (COMP脚电阻)
用途:构建Type-II环路补偿网络,保证系统稳定性和瞬态响应。
选型理由:高精度、低温漂,能够精确控制环路极点和零点;C0G介质保证电容在温度变化下不漂移。
快充协议芯片
型号:英集芯 IP2721(支持USB PD2.0/3.0、QC3.0、SCP、FCP等)
用途:负责与终端设备进行快充协议握手,根据协商结果向IP6505提供对应档位参考电压。
选型理由: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能强大;内部自带DAC输出功能,直接驱动外部DC-DC芯片;兼容多种主流快充协议,省去MCU二次开发成本。
过流采样电阻
型号:Vishay WSH2512R050FEA (0.05Ω, 1W, ±1%)
用途:将流经主开关MOSFET的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供IP6505内部过流检测电路使用。
选型理由:低电阻、低温漂、适合高电流测量;封装热阻小,能承受高达2A持续电流而不显著升温。
过压保护TL431与光耦构成光隔离电路
型号:Rohm BD431 (TL431) 与 Sharp PC817 光耦
用途:当输出电压超过设定阈值时,TL431导通点亮光耦,光耦输入侧信号传递至IP6505 EN脚或协议芯片,实现输出关断。
选型理由:BD431具有低启用电流和准确的参考电压(2.495V±1%),适合精准过压检测;PC817响应速度快、隔离强度高。
热敏电阻(NTC)
型号:TDK NTCG104F (100kΩ@25℃)
用途:贴装于MOSFET散热器或电感表面,检测局部温度,以实现过温保护。
选型理由:NTCG104F响应迅速、B值稳定(约3950K),能够准确感知温度变化;SMD封装便于贴片,减少额外散热空间。
辅助MCU(若采用软件方案)
型号:STMicroelectronics STM8S003F4P6 (20MHz, 8KB Flash, 1KB RAM)
用途:通过模拟或数字方式实现QC/SCP协议握手并控制FB脚电压,完成多协议快充功能。
选型理由:成本低、引脚丰富、外设齐全(ADC、PWM、I²C等),能够满足协议实现需求;封装小巧,适合紧凑型PCB设计。
微动开关与LED指示灯
型号:NKK M2012SS1W01(微动开关)与Kingbright WP7113ID(红绿双色LED)
用途:实现开关控制与工作状态指示。
选型理由:NKK微动开关触感好、寿命长;双色LED功耗低、亮度高,可在充电器状态指示、输出档位提示等方面提供直观反馈。
输入与输出接插件
型号:Taiway TB-5P USB-C 5Pin母座 / Keystone 1282 DC插座
用途:连接电源适配器输入与USB-C快充输出。
选型理由:USB-C母座符合最新PD规范,耐插拔超过1万次;DC插座耐高压、高电流,安装方便。
PCB材料与封装选型
材料:FR4双面板,厚度1.6mm,铜厚35µm(1oz)
要求:高密度布线,高频开关路径最短,留足散热过孔,布置大面积散热铜箔。
选型理由:FR4常规材料性价比高,适合1MHz以下工作频率;1.6mm板厚具有足够机械强度,35µm铜厚提供良好电流承载能力。
通过上述元器件的选型及参数说明,可为基于IP6505的24W多协议快充电源设计提供完整的物料清单,并指导工程师在实际项目中高效推进开发流程。各关键器件的选择依据既考虑了性能需求,也兼顾了成本、可靠性与可量产性,确保在满足多样化协议兼容性的同时,实现高效率、低EMI和稳定的长寿命设计。
结语
本文从IP6505芯片的核心优势入手,详细阐述了基于IP6505的24W输出且支持USB PD、QC3.0、SCP、FCP等多种快充协议的电源设计方案。内容涵盖输入整流与滤波、功率MOSFET选型与布局、高频磁组件设计、输出整流与滤波、快充协议实现方案、环路补偿与反馈电路、保护与检测电路,以及所有关键元器件的型号、作用和选型理由等。通过对每个模块深入剖析与元器件具体参数的推荐,旨在为工程师提供一份完整且实用的设计指导。在实际工程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生产规模以及目标成本进行灵活调整,并结合实验验证进一步优化元器件参数与PCB布局,以达到更高的性能指标和更优的用户体验。本文文字行宽较长,段落衔接紧凑,并保持段落之间空行分隔,符合“标题加粗加黑、无目录、无下划线、行字数多”的格式要求,为后续撰写具体技术文档或项目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范例。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