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Intel欲出售内存芯片业务:SK海力士100亿美元接手


原标题:消息称Intel欲出售内存芯片业务:SK海力士100亿美元接手
一、交易背景与核心信息
交易主体
卖方:Intel 内存与存储事业部(NSG),涵盖 NAND 闪存(如固态硬盘 SSD)和 傲腾(Optane)持久内存 业务。
买方:SK海力士(SK hynix),全球第二大 DRAM 厂商、第四大 NAND 厂商,隶属韩国 SK 集团。
交易金额:90 亿美元(现金)+ 10 亿美元“或有价值权”(CVR,根据未来业绩调整)。
交易时间线
2020 年 10 月:双方达成初步协议。
2021 年 12 月:完成第一阶段交易(大连 NAND 工厂转让)。
2025 年 3 月:预计完成全部资产交割(需通过全球监管审批)。
二、Intel 出售内存业务的深层原因
战略聚焦
类似三星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时剥离非核心业务(如汽车、建筑),聚焦半导体与电子,最终成为全球存储龙头。
剥离非核心业务:Intel 计划将资源集中于 CPU/GPU 芯片设计(如 IDM 2.0 战略)及 代工服务(IFS),内存业务利润率低(约 15%-20%,远低于 CPU 的 60%+),且竞争激烈。
类比说明:
财务压力
内存市场周期性波动:NAND 价格受供需影响剧烈(如 2018-2019 年价格暴跌 50%),Intel 内存业务连续多年亏损(2019 年亏损 15 亿美元)。
对比数据:
年份 Intel 内存业务营收(亿美元) 利润率 2018 41 -5% 2019 32 -12% 2020 28 -8% 技术竞争劣势
3D NAND 堆叠落后:Intel 仅实现 144 层 3D NAND,而三星、SK海力士已量产 176 层,美光达 232 层,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傲腾业务萎缩:Optane 虽性能卓越,但因成本高、生态支持不足(如仅适配 Intel 平台),市场份额不足 1%。
三、SK海力士的收购动机与战略价值
扩大市场份额
NAND 产能跃升:收购后 SK海力士 NAND 全球份额将从 11.7% 升至 23.2%,超越铠侠(Kioxia)成为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
技术协同:整合 Intel 大连工厂的 96 层 3D NAND 技术,加速 200+ 层 NAND 研发。
优化成本结构
规模效应:合并后 NAND 晶圆产能提升 40%,单位成本下降 15%-20%。
供应链整合:共享 Intel 的大连工厂(成本较韩国低 30%)与 SK海力士的韩国/中国无锡工厂,降低地缘风险。
布局未来技术
傲腾技术储备:尽管 Optane 短期亏损,但其低延迟、高耐久性(DWPD 达 60)适合数据中心,SK海力士可结合自身 HBM(高带宽内存)技术,开发下一代存储方案。
四、交易对行业的影响
市场格局重塑
NAND 竞争加剧:三星、SK海力士、铠侠三足鼎立,美光、西部数据(WD)压力增大,可能引发新一轮价格战。
DRAM 垄断加剧:SK海力士收购后,全球 DRAM 市场份额(CR3)将达 95%(三星 44%、SK海力士 29%、美光 22%),或引发反垄断审查。
技术路线分化
QLC NAND 普及:SK海力士可能加速 QLC(四层单元)NAND 推广(成本较 TLC 低 30%),主打消费级 SSD 市场。
CXL 内存扩展:结合 Optane 与 CXL(Compute Express Link)技术,开发可组合内存池,满足 AI/HPC 需求。
地缘政治风险
美国审查:交易需通过美国 CFIUS(外资投资委员会)审批,因大连工厂涉及先进制程(如 128 层 3D NAND),可能被要求技术隔离或中国本土运营。
中国反制:若交易获批,中国可能加速长江存储(YMTC)扩产,推动 232 层 NAND 国产化。
五、对 Intel 与 SK海力士的长期影响
Intel:轻装上阵,聚焦核心
财务改善:出售内存业务后,Intel 2021 年净利润提升 25%,2022 年资本支出减少 30 亿美元。
技术路线:集中资源研发 7nm 以下制程(如 Meteor Lake CPU)、先进封装(Foveros)及代工服务(与高通、亚马逊合作)。
SK海力士:跻身全球半导体前三
营收增长:2025 年 NAND 业务营收预计达 150 亿美元,占总收入 40%。
技术突破:2026 年量产 300+ 层 3D NAND,2028 年推出 PCIe 6.0 SSD。
六、交易风险与挑战
监管障碍
美国 CFIUS 审查:可能要求 SK海力士剥离大连工厂部分技术或限制对华出口。
中国商务部备案:需满足《反垄断法》要求,可能附加“技术转让”或“产能保留”条件。
整合难题
文化冲突:Intel 大连工厂以美式管理为主,SK海力士为韩资企业,需解决沟通与效率问题。
技术迁移:Optane 知识产权归属复杂,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市场波动
NAND 价格下跌:若 2023 年 NAND 价格再跌 20%,SK海力士可能面临资产减值风险。
技术替代:若存算一体芯片(如 AMD XDNA、特斯拉 Dojo)普及,传统 NAND 需求或萎缩。
七、总结与行业启示
核心结论
Intel:通过剥离低利润业务,加速向“系统级芯片供应商”转型,但需警惕代工业务与台积电的差距。
SK海力士:跻身全球存储龙头,但需平衡规模扩张与技术创新,避免重蹈东芝存储(现铠侠)亏损覆辙。
行业趋势
存储分层化:DRAM(高速缓存)、NAND(主存)、Optane(持久内存)将长期共存,针对不同场景(如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优化。
中国崛起:长江存储若突破 200 层 3D NAND,可能打破日韩垄断,重塑全球供应链。
投资建议
短期:关注 SK海力士股价波动(交易获批后或上涨 10%-15%)。
长期:布局存储产业链上游(设备、材料),如 ASML(光刻机)、泛林集团(刻蚀机)、中微公司(国产刻蚀机)。
最终观点:
此次交易是半导体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典型案例,Intel 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高端芯片,SK海力士则通过并购扩大规模与技术储备。未来,存储市场将呈现“寡头垄断+区域竞争”格局,技术迭代与地缘政治将成为关键变量。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