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11171.8引脚图


AMS1117-1.8引脚图及详细功能解析
引言
AMS1117系列稳压芯片作为电子工程领域最常用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之一,以其高稳定性、低功耗和宽电压输出范围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AMS1117-1.8作为固定输出1.8V电压的版本,凭借其精准的电压调节能力和过载保护机制,广泛应用于需要低电压供电的微处理器、传感器和无线模块。本文将通过AMS1117-1.8的引脚定义、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典型应用电路及设计注意事项,全面解析这一核心器件的技术特性。
一、AMS1117-1.8芯片概述
AMS1117-1.8是AMS1117系列中的固定输出电压版本,专为提供1.8V稳定电压而设计。其核心参数包括:
输出电压精度:±2%(典型值),确保在负载变化和温度波动下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最大输出电流:1A,可满足中小功率设备的供电需求;
输入电压范围:4.6V至18V,推荐工作电压为6V至12V,以保障压差和效率;
低压差特性:在1A负载下压差仅为1.2V,显著低于传统78系列稳压器的2V至3V,适用于电池供电和低功耗场景;
封装形式:SOT-223和TO-252,前者适用于贴片工艺,后者适用于大电流需求。
该芯片采用三引脚设计,通过内部反馈电路和误差放大器实现电压调节,同时集成过热保护和限流功能,确保在异常工况下的安全性。其高精度和低功耗特性使其成为低电压电子设备的理想选择。
二、AMS1117-1.8引脚图及定义
AMS1117-1.8的引脚定义如下:
引脚号 | 符号 | 定义 | 功能说明 |
---|---|---|---|
1 | GND | 接地端 | 芯片的公共接地参考点,连接系统地线,形成电流回路。 |
2 | VOUT | 输出端 | 提供稳定的1.8V电压输出,连接负载电路。 |
3 | VIN | 输入端 | 接收外部电源输入,电压范围为4.6V至18V。 |
引脚图说明:
SOT-223封装:引脚1位于芯片左侧,引脚2位于右侧中间,引脚3位于右侧底部;
TO-252封装:引脚1位于芯片左侧,引脚2位于右侧中间,引脚3位于右侧底部,与SOT-223一致。
注意事项:
输入端需连接至少10μF的钽电容或电解电容,以滤除高频噪声和瞬态响应;
输出端需连接22μF的低ESR电容,确保稳定性并避免振荡;
接地端需与系统地线可靠连接,避免因接地不良导致电压波动。
三、AMS1117-1.8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AMS1117-1.8的内部结构由以下核心模块组成:
带隙基准源:
生成1.25V的稳定参考电压,通过温度补偿设计使输出电压的温度漂移系数小于100ppm/℃;
采用正负温度系数电压抵消技术,确保参考电压的长期稳定性。
误差放大器:
将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生成控制信号;
通过调整输出晶体管的导通状态,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输出晶体管:
由PNP驱动的NPN管组成,通过调整导通程度实现电压调节;
在大电流负载下压差较小,确保低压差状态下的稳定性。
保护电路:
过热保护:当芯片温度超过140℃时,自动关闭输出以防止损坏;
限流保护:当输出电流超过1.2A时,限制电流以保护负载和芯片;
短路保护:在输出端短路时自动切断输出,避免过流损坏。
工作原理:
输入电压通过VIN引脚进入芯片,经内部滤波和稳压处理后输出1.8V稳定电压;
误差放大器实时监测输出电压,通过调整输出晶体管的导通状态维持电压稳定;
当负载变化或输入电压波动时,芯片通过反馈机制快速调整输出,确保电压精度在±2%以内。
四、AMS1117-1.8典型应用电路
1. 基础应用电路
电路组成:
输入电容:10μF钽电容,滤除高频噪声;
输出电容:22μF低ESR电容,确保稳定性;
负载:连接需要1.8V供电的电路模块。
电路解析:
输入电容C1连接在VIN和GND之间,抑制电源噪声;
输出电容C2连接在VOUT和GND之间,减小输出电压纹波;
负载通过VOUT引脚获取稳定电压,GND引脚连接系统地线。
应用场景:
为微处理器、传感器和无线模块提供1.8V稳定电压;
适用于电池供电设备,如便携式医疗仪器和智能穿戴设备。
2. 反接保护电路
电路组成:
二极管D1:反向并联在输入端,防止电源反接;
输入电容C1和输出电容C2:维持电压稳定性。
电路解析:
当电源反接时,二极管D1导通,将电流旁路至GND,避免芯片损坏;
正常工作时,二极管D1截止,不影响电路功能。
应用场景:
需要高可靠性的工业控制系统和消费电子产品。
3. 多电压输出电路
电路组成:
两颗AMS1117-1.8芯片:分别输出1.8V和3.3V电压;
输入电容C1和C3:滤除高频噪声;
输出电容C2和C4:确保电压稳定性。
电路解析:
第一颗AMS1117-1.8将输入电压转换为1.8V,为低功耗模块供电;
第二颗AMS1117-3.3将输入电压转换为3.3V,为高功耗模块供电;
两颗芯片的GND引脚共地,形成统一的地线参考。
应用场景:
需要多电压供电的复杂电子系统,如无人机飞控系统和智能摄像头。
五、AMS1117-1.8设计注意事项
1. 输入电压选择
输入电压需高于输出电压至少1.3V,以确保稳压效果;
推荐输入电压为6V至12V,避免因压差过小导致效率降低或过热。
2. 电容选型
输入电容:选用10μF钽电容或电解电容,ESR需小于1Ω;
输出电容:选用22μF低ESR电容,如钽电容或陶瓷电容,ESR需小于0.5Ω;
电容布局:输入电容靠近VIN引脚,输出电容靠近VOUT引脚,以减小寄生电感。
3. 散热设计
在大电流负载下,芯片会产生热量,需通过PCB铜箔或散热片散热;
SOT-223封装的热阻为60℃/W,TO-252封装的热阻为40℃/W,需根据负载电流计算温升。
4. 负载调整率
当负载电流变化时,输出电压会发生波动,需通过反馈电路或电容滤波抑制;
推荐负载电流范围为10mA至1A,避免过载或轻载导致的不稳定。
5. 假货识别
假货芯片的耐压通常为6V至7V,电流仅为500mA左右,存在安全隐患;
真品芯片的耐压可达18V,电流为1.2A,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六、AMS1117-1.8应用案例分析
1. 智能传感器模块供电
需求:
为温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模块提供1.8V稳定电压;
传感器模块功耗低,需高精度和低噪声的电源。
解决方案:
采用AMS1117-1.8将5V输入电压转换为1.8V;
输入电容选用10μF钽电容,输出电容选用22μF陶瓷电容;
通过PCB铜箔散热,确保芯片在-40℃至125℃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效果:
传感器模块输出信号稳定,误码率降低;
电源噪声小于10mV,满足高精度测量需求。
2. 无线通信模块供电
需求:
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无线通信模块提供1.8V稳定电压;
无线模块对电压波动敏感,需快速响应的稳压器。
解决方案:
采用AMS1117-1.8将3.3V输入电压转换为1.8V;
输入电容选用10μF钽电容,输出电容选用22μF低ESR电容;
通过反馈电路抑制负载突变导致的电压波动。
效果:
无线模块通信距离增加,误码率降低;
电源效率提高,电池续航时间延长。
3. 便携式医疗设备供电
需求:
为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等便携式医疗设备提供1.8V稳定电压;
设备需满足医疗级安全标准,对电源可靠性要求高。
解决方案:
采用AMS1117-1.8将电池电压转换为1.8V;
输入电容选用10μF钽电容,输出电容选用22μF陶瓷电容;
通过限流保护和过热保护功能,确保设备在异常工况下的安全性。
效果:
设备测量精度提高,误诊率降低;
电源可靠性提升,满足医疗级安全标准。
七、AMS1117-1.8与同类芯片对比
1. 与LM1117对比
输出电压精度:AMS1117-1.8为±2%,LM1117为±1%;
压差特性:AMS1117-1.8在1A负载下压差为1.2V,LM1117为1.3V;
保护功能:AMS1117-1.8集成限流保护和短路保护,LM1117需外接保护电路;
价格:AMS1117-1.8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
2. 与TLV1117LV对比
压差特性:TLV1117LV在800mA负载下压差为500mV,AMS1117-1.8为1.2V;
输出电流:TLV1117LV最大输出电流为800mA,AMS1117-1.8为1A;
应用场景:TLV1117LV适用于超低功耗场景,AMS1117-1.8适用于中小功率场景。
3. 与AP1117对比
封装形式:AP1117仅提供TO-252封装,AMS1117-1.8提供SOT-223和TO-252封装;
温度范围:AP1117工作温度范围为-20℃至85℃,AMS1117-1.8为-40℃至125℃;
可靠性:AMS1117-1.8通过更严格的质量控制,适用于工业级应用。
八、AMS1117-1.8未来发展趋势
1. 高集成度与小型化
随着电子设备向小型化发展,AMS1117-1.8将采用更小的封装形式,如WLCSP和QFN;
通过集成更多保护功能,减少外接元件数量,降低PCB面积。
2. 低功耗与高效率
优化内部电路设计,降低静态电流和压差,提高电源效率;
采用新型功率晶体管,减少导通损耗,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3. 智能化与可编程性
开发可编程版本,通过外接电阻或数字接口调整输出电压;
集成电压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4. 绿色环保与高可靠性
采用无铅工艺和环保材料,满足RoHS和REACH标准;
通过AEC-Q100认证,适用于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高可靠性场景。
九、结论
AMS1117-1.8作为一款高性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以其精准的电压调节能力、低功耗特性和完善的保护功能,在电子工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文的详细解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引脚定义、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典型应用电路及设计注意事项。未来,随着电子设备向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AMS1117-1.8将不断优化性能,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对于电子工程师而言,掌握AMS1117-1.8的技术特性,合理设计应用电路,是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