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资讯 >业界动态 > 京东方和华星光电10.5代线面板厂商瞄准43英寸和65英寸电视市场

京东方和华星光电10.5代线面板厂商瞄准43英寸和65英寸电视市场

2016-12-19
类别:业界动态
eye 1050
文章创建人 拍明


多年来,液晶面板厂商一直将投资集中在8.5代线或8.6代线工厂,但近年来,京东方科技集团(BOE)和华星光电(CSOT)相继公布了建造10.5代线工厂(2940×3370mm)的计划。

CSOT声称它的T6是11代线工厂,BOE已经将其使用和10.5代线相同尺寸母玻璃的工厂命名为B9(T6在文中亦称为10.5代线工厂)。

目前,全球除了夏普的10代线工厂(2880×3130mm),还没有10代线及以上液晶面板工厂处于量产中。BOE的B9线将于2018年上半年开始量产,当其完全投产后,其产能将达到每月120000片。

CSOT的T6将于2019年上半年量产,其第一阶段每月产能为60000片。日后会再扩建到每月140000片玻璃基板投入产能,这两家10.5代线工厂的第一阶段产能总和将是目前夏普10代线工厂产能的2.7倍。

中国新建的10.5代液晶面板工厂势必瞄准65英寸、75英寸甚至更大的超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市场,然而,在43英寸和65英寸电视面板需求正迅速增长,但是现有面板工厂供应不足的狀況之下,10.5代线工厂主要针对这两种面板进行生产,而非完全将产能投注在65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尺寸市场。

10.5代线面板.png


43英寸面板已供不应求

根据IHS科技所分析在不同世代(8.5代、10代与10.5代)的不同尺寸经济切割以及玻璃基板利用率,可以看到43英寸面板目前主要在7.5代线工厂(1950×2250mm)生产。但由于7.5代线产能有限,43英寸已经供不应求。产能迅速扩张的8.5代线工厂(2200×2500mm)也通过使用玻璃混切基板技术(MMG,Multi-Model Glass)或十片切割技术(10cuts)生产43英寸面板,而MMG技术乃是在8.5代线玻璃基板上同時生产8片43英寸与8片18.5英寸或21.5英寸。

然而面板厂商通常较不愿选择这种做法,因为它难以提高良率,且必须进行特別的曝光设备配置,因此生产线的生产时间(TACT time)将会拉长,而使有效产能降低。

65英寸面板在6代线工厂(1500×1850mm)通过两片切割技术(two cuts)生产,但是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且产出较少, 6代线工厂中65英寸面板的生产份额正在下降。目前主要由8.5代线工厂通过MMG技术生产65英寸面板。特別是韩国的面板厂商。

三星显示与LG显示正逐渐加大在8.5代玻璃基板上同時生产65英寸与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混切技术。不过这MMG技术由于面板尺寸较大因此难度较高,根据 IHS科技报告LargeArea Display Production Strategy Tracker(大尺寸面板生产战略报告)目前也只有韩国面板厂能成熟大量量产在8.5代利用MMG方式生产65英寸电视面板。

然而,根据IHS科技的经济切割计算,10.5代线工厂可以通过18片切割(玻璃效率=93%)生产43英寸面板,8片切割(玻璃效率=94%)生产65英寸面板,而不必使用MMG技术。如果面板厂商可以稳定控制比8.5代线工厂大1.8倍的母玻璃,那么和8.5代线或以下工厂相比,10.5代线工厂可以更有效地大量生产出65英寸面板。

更多供给有其必要性

为了预测10.5代线工厂对其目标面板的影响,IHS科技比较了全球10.5代线和7.5代线液晶面板工厂中43英寸电视面板的产能,发现到2019年年底,7.5代线工厂的月度产能总和将达525000片玻璃基板。

如果这些产能都用于生产43英寸电视面板(假设良率为100%),那么7.5代线工厂将每月生产420万片43英寸电视面板。如果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10.5代线工厂(月度产能总和为180000片)都用于生产43英寸电视面板,它们每月将生产324万片43英寸电视面板,这已达到所有7.5代线工厂43英寸产能的77%。

换言之,43英寸市场需求持续是因为32英寸降低且40英寸供给減少的影响之下持续维持强劲的力道,因此更多的供给有其必要性,终究以10.5代液晶面板工厂生产43英寸将比7.5代更具生产效率。

此外,到2020年,当两座10.5代线均完全投产时,65英寸电视面板的平均月度需求将达110万片左右。如果2020年所有的10.5代线工厂都用于生产65英寸面板(假设良率为100%),那么10.5代线中78%的产能便可满足所有65英寸面板需求。

因此,IHS科技分析认为,10.5代线工厂主要目标将可能是43英寸和65英寸面板,且这两个尺寸段面板的需求也在增长。10.5代线工厂产能在2019年虽然在全球总面板产能中只占5%,但它们将对其目标产品的供需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京东方全球首条TFT-LCD10.5代线面板开建


4月15日,合肥新站区,京东方10.5代线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这是全球首条TFT-LCD10.5代线,将使京东方跃升全球显示行业三甲之列,引领大尺寸超高清显示新时代,同时也助推合肥市向打造世界级显示产业集群迈出坚实一步。2012年,合肥新站区被工信部正式授予电子信息(新型平板显示类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2015年,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又被定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合肥新站已经形成了以京东方、乐凯、彩虹、康宁等龙头企业为核心,汇聚上下游产业链从业企业40余家,已投资项目超50个、累计完成投资超820亿元的基地。

10.5代线生产65英寸以上大屏

京东方将建设一条全球最高世代线——第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00亿元,2015年12月开工,预计2018年二季度量产,设计产能为月投入玻璃基板(2940mm×3370mm)9万片,主要生产65英寸以上大尺寸超高清液晶显示屏,满产后可实现年均产值220亿元。

从6代线到8.5代线到10.5代线,通俗地说,京东方生产线的技术越来越强大,可能切割的面板尺寸也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高。

自主创新技术的进步,推动的是整个领域和国家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日韩等国家的垄断,中国“缺芯少屏”,一台电脑液晶显示屏的价格可高达3000多元。京东方的出现,将显示器从“奢 侈品”变成了“必需品”。

2015年,京东方专利申请量突破了6000件,生产规模在世界排名第五、出货量排名第四。按照市场占有率来说,世界上每3台平板电脑(苹果除外),就有1台用的是京东方的显示屏,每5台手机(苹果除外)就有1台是用京东方的显示屏。 2015年,京东方实现了全球业内专利申请量、产品首发覆盖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占有率、高性能超大尺寸产品市场占有率、毛利率五个“世界第一”。

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在京东方10.5代线的工地上,康宁公司10.5代线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安装、基板玻璃生产制造项目也在建设中。这代表着产业集聚的力量。

康宁在2015年福布斯全球2000强企业中排名第441位,是世界上应用于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显示器的领导供应商。如果说京东方的液晶面板是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的核心项目,那么康宁的材料和设备就是京东方的上游。康宁将提供10.5代线玻璃基板生产线生产工艺所需厂房、厂务系统等工程及部分工艺辅助系统。

目前,基地的龙头企业有专注于面板的京东方、提供核心材料的康宁、彩虹液晶、乐凯、三利谱、提供关键零部件的翰博高新、江丰,提供基础装备的欣奕华、致力于终端生产的惠科、长虹、京东方整机等。

其中,京东方在全球行业排名前5,康宁是全球行业业内第一,彩虹液晶、乐凯、欣奕华、惠科、长虹等都是国内行业前10。

从最上游的玻璃基板到下游终端应用,从原辅材料到装备制造,基地以京东方等企业为核心,涵盖面板、模组、装备、基板玻璃、光学膜、显示光源等于一体,打通了全产业链。目前,新站平板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产值从2010年的100亿元增至2015年的800亿元,五年翻了三番,总体规模居国内之首、国际前列。

多项创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产业集聚带来的还有技术的进步。基地内,京东方、彩虹、乐凯、三利谱等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比如,京东方6代线是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8.5代线是国内首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液晶面板生产线,研制成功全球最大尺寸超高清氧化物显示屏——65英寸金属氧化物Oxide-TFT UD产品,中国大陆最大尺寸55英寸超高清AMOLED显示屏,填补国内空白。合肥彩虹建成国内第一条6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正在筹建国内自主建设第一条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合肥乐凯建成国内第一条光学级聚酯薄膜以及功能膜生产线,产品实现替代进口;PG5型光学聚酯薄膜、RG型白色反射膜、光学扩散膜性能都填补国内空白。

基地重点建设项目达37个

2015年10月20日,合肥晶合晶圆制造项目(一期)开工仪式在合肥新站综合保税区举行,这个项目是安徽省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项目。

据介绍,这是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环节之一,投资巨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吸附能力强,将快速带动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落户,形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链条。项目计划2017年10月底前开始投产。

除此之外,目前基地还有重点建设项目37个,总投资1428.41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0个,总投资1149.22亿元。省、市、区三级都拿出了配套政策来支持基地发展。据了解,2015年,除了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之外,市区两级财政共拿出4.23亿元资金针对基地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研发平台建设予以支持。

利用新技术寻求横纵双向发展

下一步,基地将建设一批新型显示研发平台,围绕京东方上下游横向延伸,同时围绕显示技术纵向拓展。“我们目前积极跟踪引进培养激光显示、柔性显示、量子点等新的先进技术。”新站区经贸局综合处处长范宏介绍,通俗来说,基地会围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显示等复合型产业努力,同时还将聚焦台湾地区,跟踪奕力、联咏等设计公司和汇成等封装测试企业,打造为新型显示产业高度配套的特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2015年:基地实现产值361.4亿元,同比增长57.8%,完成目标进步的120.5%;税收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25%,超额完成了省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2016年:第一季度,基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210%;实现产值93.1亿元,同比增长12.2%。 2016年,基地新型显示产业力争实现产值400亿元,税收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


华星光电或上马11代线 挑战京东方10.5代线


中国面板业由大变强,今后更应着眼于技术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产能的扩张。  继京东方今年决定投资10.5代液晶面板线后,华星光电也正在研讨上马第11代液晶面板线的可行性。TCL集团助理总裁、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启春10月21日上午向《第一财经日报》确认,“华星光电确实在研究上马11代线的可行性,但目前没有时间表”。

中国液晶面板业近年快速发展,甚至有望于2018年产能超越韩国,问鼎全球。不过,液晶面板今年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针对国内面板企业继续扩产的冲动,行业专家提醒,中国面板业由大变强,今后更应着眼于技术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产能的扩张。

华星会上11代线吗?

上周,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在韩国最大电子展“KES”中的“国际信息显示展览会”(IMID2015)上参展。其间,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首席顾问孙政民告诉本报记者,总部在深圳的华星光电正研究是否要上马第11代液晶面板线。

调研公司IHS的分析师吴荣兵分析说,京东方(BOE)10.5代线的液晶玻璃基板的尺寸为2940×3370mm,华星光电11代线的玻璃基板尺寸有可能比这个尺寸更大,但是具体规格并没有确定,因此暂时无法判断其经济切割的面板尺寸,可以肯定的是11代线仍以电视面板的产品为主。

之前,日本夏普公司拥有世界上最高世代的一条10代线,但产能一直消化不良,直至后来将部分股权卖给鸿海,并由鸿海分摊一半产能,业绩才有所好转。即使这样,中国面板业龙头BOE今年仍决定上马第10.5代线,将切割61、65、70、75英寸的液晶电视面板,总投资400亿元。

吴荣兵认为,华星光电研讨上马11代线的可行性,不只考虑当前面板业的供需情况,而着眼于华星光电自身及合作方的意愿。“电视、手机等显示产品的平均尺寸在不断扩大,因此全球面板的面积需求仍会不断增长。华星光电需要更多产能,适应现在的竞争环境。”

“华星光电上马11代线的可能性,目前还无法判断”。吴荣兵说,因为目前只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国内面板业扩张冲动

据群智咨询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国面板业自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5年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从产能看,2015年中国大陆4.5代以上面板(含液晶和AMOLED)产能面积达6867万平方米,占全球25%,仅次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居全球第三。考虑产能爬坡的实际产能面积达5380万平方米,比2014年增长36%,主要受益于8.5代线增加和5.5代线产能爬坡。

2015年中国内地实现量产的8.5代生产线达到8条,比2014年产能面积增加55%。其中,京东方重庆8.5代线规划产能每月12万片玻璃基板,有望在2015年底实现满产;华星光电新的8.5代线也将于2015年底满产,有望实现月产6万片玻璃基板;中电熊猫的8.5代线预计2015年三季度量产。这三条新的8.5代线陆续量产,保障了大尺寸电视面板供应。

5.5代线产能增长也非常明显,以生产高端智能手机显示屏的LTPS(低温多晶硅)和AMOLED技术生产线为主。天马在厦门布局的中国内地首条5.5代LTPS生产线,2015年基本实现满产;京东方在鄂尔多斯(7.81, -0.42, -5.10%)投资的LTPS和AMOLED混合生产线,2014年三季度实现量产;昆山国显的5.5代AMOLED项目2015年三季度也开始量产。2015年宣布要建或在建的生产线有6条,其中含3条AMOLED生产线,3条LTPS生产线。到2016年中国内地LTPS和AMOLED产能将会出现非常大的增长,同比增长将达到210%。其中,京东方成都和天马武汉的AMOLED项目将布局先进的柔性显示技术产品。

今年京东方宣布将再上马一条8.5代线和一条全球最高世代的10.5代线。目前,华星光电也在研究是否要上马11代线。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预测,随着产能不断扩张,到2018年,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产能将有望超过韩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

上游材料和设备仍需突破

不过,孙政民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冷静地指出,与韩国面板业相比,中国面板业还需要在上游材料、设备领域突破,否则产能再大,核心部件仍然受制于人。

2015年,国内的液晶材料、基板玻璃、偏光片等面板上游部件领域都有新进展。其中,基板玻璃的国产化成绩最为突出。群智咨询的数据显示,以彩虹和东旭为代表的国产基板玻璃企业已建成投产了1条4.5代、13条5代、8条6代基板玻璃生产线。至2015年上半年,京东方4.5代线、天马4.5代线的国产基板玻璃采购率已分别达到了80%、10%,京东方5代、6代生产线的国产玻璃采购率也分别达到了38%和46%。

但是,8.5代线的玻璃仍主要靠进口。群智咨询预计,到2017年,中国大陆将会有8.5代面板线11条以上,8.5代基板玻璃年需求量将高达11000万平方米以上。

这吸引了国际大鳄,2015年上半年,旭硝子、电气硝子、康宁分别宣布在惠州、南京、重庆上马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彩虹今年上半年也宣布在合肥投资8.5代基板玻璃项目,东旭亦有相关规划。“如不能在8.5代线的玻璃上占有一定地位,只是偏安于低世代线,中国基板玻璃企业将无缘主流市场,处境将十分尴尬和艰难。”群智咨询分析师李雷广提醒说。

国产液晶材料也面临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2014年中国内地液晶材料需求量约116吨,诚志永华、江苏和成、八亿液晶、南京晶美晟等中国本土液晶材料企业2015年上半年出货量约10吨,预计全年可超20吨,较2014年的16吨有较大增长,但是满足需求的缺口仍然明显。

创新应用才能消化巨大产能

创新应用,是中国面板业另一个需要认真投入资源的领域。

在电视、手机需求增长放缓、面板产能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全球面板业产能过剩的隐忧已经显现。李亚琴举例说,55英寸4K电视面板的价格,从今年年初270~280美元,降到现在的220~230美元,每块下降了50~60美元,产能过剩的形势可能会延续到明年。

据了解,目前韩国仍是全球最大的面板生产基地,占了全球产能的四成;中国内地大约占了全球产能的两成。中国政府提出国内面板自给率的目标是80%。李亚琴估计,国内产能对比需求来算,国内面板的自给率已达60%;但是,京东方、华星光电有一半的出货量是出口的,所以国内面板实际的自给率只有约40%。

所以,继续扩大高端手机屏所需的LTPS、AMOLED生产线的产能,对中国来说是需要的。但在弥补结构性缺口的同时,李亚琴提醒说,下一步中国面板业由大到强,应把着眼点放在技术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地扩大产能。

三星也在考虑是否上马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但考虑快一年了还没有最终决定,相比之下它在柔性显示上的投资则爽快得多;而LGD除了在中国广州设厂外,没有新增液晶生产线。所以,李亚琴认为,韩国两大面板企业会更着眼于O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投入。

群智咨询预测,2015年全球AMOLED产能面积约990万平方米,TFT-LCD(液晶)产能面积约26000万平方米;到2018年,预计AMOLED产能面积将增至1860万平方米,液晶的产能面积为32000万平方米。未来五年内,AMOLED都不能达到目前液晶的产能,因此近十年内液晶、AMOLED将共存发展,AMOLED将首先会在手机、可穿戴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对中国面板企业来说,也要切合物联网应用的走势,加快技术布局。”李亚琴建议说,以往手机屏、电视屏会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链,但是未来物联网时代,万物相互连接,会派生出许多整合的新功能,因此中国面板企业也应在3Dtouch、传感器等新技术上布局。只有创新应用,才能顺利消化未来巨大的面板产能,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此,华星光电最终是否会上11代线,“我觉得他们还需要时间(论证)”。


京东方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目前,BOE(京东方)正由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向物联网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转型。核心事业包括显示器件、智慧系统和健康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数字信息显示、健康医疗、金融应用、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京东方


2015年,BOE(京东方)年新增专利申请量6156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80%,累计可使用专利超过40000件,位居全球业内前列。2016年上半年,BOE(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突破4000件,同比增长25%,继续保持业内第一。全球创新活动的领先指标——汤森路透《2016全球创新报告》显示,BOE(京东方)已跻身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二大创新公司 。

2014、2015年,BOE(京东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屏市占率连续两年全球第一。2016年上半年,BOE(京东方)智能手机显示屏和平板电脑显示屏出货稳定增长,市占率保持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和电视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2。


华星光电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星光电)是200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一家高新科技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83.4亿元,投资总额达443亿元 ,是深圳市建市以来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深圳市政府重点推动的项目。2012年初,华星光电被认定为“广东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深圳Ÿ液晶平板显示)”。

华星光电


华星光电的产品

55寸四倍全高清液晶显示屏是继今年2月成功研发全球最大110寸四倍全高清3D液晶显示屏“中华之星”以来,华星光电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所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该产品集成了华星光电自主知识产权的HVA技术、4K2K 超高解析度、绿色节能LED背光设计、高穿透率等先进工艺。在相同尺寸下,华星光电55寸四倍全高清液晶显示屏以4K2K的超高解析度优于目前业界FHD产品4倍,在画面微观、细节上具有更强的表现力,画质更加细腻,更加逼近立体真实效果。

华星光电的新产品

2012年3月,华星光电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款110吋四倍全高清3D液晶显示屏“中华之星”,于3月9日在北京正式发布。2012年10月,华星自主研发的全球最高规格的55吋4倍高清液晶显示屏在日本横滨国际平板显示器展上对全球发布。2013年8月成功点亮国内首款最大尺寸、TV用全彩色显示的全高清31吋AMOLED显示面板。2014年3月,在上海FPD展上,首家推出全球最大尺寸的110吋曲面4K2K显示面板。



责任编辑:Davia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