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保护电路该如何设计?


原标题:开关电源保护电路该如何设计?
开关电源保护电路的设计是确保电源在异常工况下安全运行的核心,需综合考虑可靠性、响应速度、成本及可维护性。以下是针对开关电源保护电路的详细设计方案、关键技术和实践建议,结合具体场景和案例说明。
一、开关电源保护需求分析
开关电源需防护以下典型故障:
保护类型 | 触发条件 | 危害 | 设计优先级 |
---|---|---|---|
过压保护(OVP) | 输出电压超过阈值(如±10%) | 击穿负载、引发火灾 | ★★★★★ |
过流保护(OCP) | 输出电流超过额定值(如120%) | 烧毁功率器件、PCB走线熔断 | ★★★★★ |
短路保护(SCP) | 输出端直接短路 | 瞬间大电流损坏器件 | ★★★★☆ |
过热保护(OTP) | 器件温度超过安全阈值(如125℃) | 加速老化、热失控 | ★★★★☆ |
欠压锁定(UVLO) | 输入电压低于启动阈值 | 电源无法启动或工作不稳定 | ★★★☆☆ |
二、保护电路设计方法
1. 过压保护(OVP)
硬件实现:
分压监测+比较器:通过电阻分压(如输出24V,阈值26.4V,分压比10:1)将电压信号送入比较器(如LM393),与基准电压(如2.4V)比较,触发关断。
专用IC:如TL431(可调基准)+光耦隔离,或集成OVP的电源IC(如LM5069)。
响应时间:<1μs(硬件触发)。
恢复方式:
锁存型:需手动复位(如保险丝熔断)。
自恢复型:电压恢复正常后自动重启(如MOSFET栅极驱动复位)。
2. 过流保护(OCP)
硬件实现:
采样电阻法:在输出端串联低阻值电阻(如10mΩ),通过运放放大压降信号(如10A电流对应0.1V压降,放大10倍后与1V基准比较)。
电流互感器:非接触式检测,适合大电流(如>50A)。
响应时间:<100ns(硬件触发)。
恢复方式:
打嗝模式:关断后延迟100ms~1s再重启,避免频繁触发。
逐周期限流:通过PWM控制器(如UC3843)动态调节占空比。
3. 短路保护(SCP)
实现方式:
快速OCP:将OCP阈值降低(如额定电流的200%~300%),触发后进入打嗝模式。
折返限流:短路时动态降低电流(如从10A降至2A),减少功率损耗。
关键点:
区分短路和重载(可通过电流上升速率判断)。
避免频繁重启导致器件热应力过大。
4. 过热保护(OTP)
硬件实现:
热敏电阻(NTC):监测关键器件温度(如MOSFET),通过分压电路触发保护(如NTC在125℃时阻值降至1kΩ,分压后触发比较器)。
电源IC内置OTP:如LM5116的TEMP引脚。
恢复方式:温度降至阈值以下后自动重启。
5. 欠压锁定(UVLO)
硬件实现:
分压监测+比较器:输入电压低于阈值(如8V)时关断电源,高于阈值(如9V)时启动,回差1V防止振荡。
电源IC内置UVLO:如LM2596的ENABLE引脚。
三、保护电路设计要点
1. 可靠性设计
冗余保护:关键保护(如OVP、SCP)采用硬件+软件双重触发。
抗干扰:
增加滤波电容(如10nF)抑制比较器输入噪声。
使用迟滞比较器(如LM393的迟滞功能)避免振荡。
器件选型:
比较器选高速、低失调电压型(如LM393,带宽1MHz,失调电压<2mV)。
采样电阻选高精度、低温度系数型(如0.1%精度,±50ppm/℃)。
2. 响应速度优化
分级保护:
一级保护(硬件触发):<1μs,直接关断功率器件。
二级保护(软件触发):<10ms,记录故障并上报。
快速关断:
使用高速MOSFET驱动器(如UCC27524,驱动速度<25ns)。
3. 故障恢复策略
打嗝模式:
关断时间:10ms~1s(根据故障类型调整)。
重启次数限制:如连续5次重启失败后永久关断。
软启动:重启时缓慢增加输出电压,避免浪涌电流。
4. 安全性设计
绝缘与隔离:
高压侧保护电路(如OVP)需与低压侧隔离(如光耦ACPL-332J)。
故障指示:
通过LED或GPIO引脚输出故障状态。
四、典型应用案例
案例1:反激式开关电源保护设计
需求:输入24V±20%,输出12V/5A,需OVP、OCP、SCP、OTP。
方案:
OVP:TL431+光耦,阈值13.2V(10%过压)。
OCP:采样电阻10mΩ+运放(如LM358),阈值5.5A(110%过流),打嗝模式。
SCP:OCP阈值降至15A(300%额定电流),折返限流至2A。
OTP:NTC监测MOSFET温度,阈值125℃。
效果:
短路时输出电流限制在2A,MOSFET温度稳定在80℃以下。
案例2:同步整流Buck电路保护设计
需求:输入48V,输出5V/20A,需OVP、OCP、UVLO。
方案:
OVP:电源IC(如LM5148)内置,阈值5.5V。
OCP:采样电阻1mΩ+运放,阈值22A(110%过流),逐周期限流。
UVLO:电源IC内置,阈值36V(关断)和38V(启动)。
效果:
过流时PWM占空比动态调节,输出电压稳定在5V±2%。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案 |
---|---|---|
保护电路误触发 | 噪声干扰或比较器阈值设置不当 | 增加滤波电容、使用迟滞比较器 |
保护后无法恢复 | 锁存型保护未设计复位电路 | 改用自恢复型或增加手动复位按钮 |
短路时温度过高 | 限流值设置过高或散热不足 | 降低限流值、增加散热片或风扇 |
保护响应时间过长 | 比较器带宽不足或驱动器延迟 | 选用高速比较器和驱动器 |
六、总结与推荐方案
1. 设计原则
快速响应:硬件触发优先,<1μs关断功率器件。
分级保护:区分轻微过载和严重故障。
自恢复能力:避免永久性损坏,降低维护成本。
2. 推荐方案
低成本方案:硬件比较器+采样电阻,适合简单应用。
高集成度方案:选用带保护功能的电源IC(如LM5164、UCC28740),减少外围电路。
高可靠性方案:硬件+软件双重保护,分级响应,故障记录。
3. 关键器件推荐
保护类型 | 推荐器件 | 特点 |
---|---|---|
OVP | LM5069(TI) | 集成OVP、OCP、SCP,支持锁存/自恢复 |
OCP | INA226(TI) | 高精度电流检测(0.1%精度) |
OTP | TMP75(TI) | 数字温度传感器,I2C接口 |
UVLO | LM431(TI) | 可调基准电压,低成本 |
通过以上设计方法和实践案例,可显著提升开关电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工业、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严苛要求。保护电路的设计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平衡成本与性能,确保电源在异常工况下可靠运行。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