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电子百科词库 >机器视觉-镜头

机器视觉-镜头

[ 浏览次数:约143次 ] 发布日期:2024-09-06

  什么是机器视觉-镜头

  机器视觉中的镜头是光学系统的核心组件,其主要作用是将目标物体的光线聚焦在图像传感器(如CCD或CMOS)的光敏面上,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形成数字图像。镜头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机器视觉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选择合适的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镜头由多个透镜、光阑和可变光圈组成,常见的类型包括固定焦距镜头、变焦镜头、自动调焦镜头等。镜头的主要参数包括焦距、相对孔径、视场角度和光谱特性等,这些参数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的机器视觉应用需求来确定。此外,镜头的接口类型(如C型、CS型)也需要与相机相匹配。在机器视觉系统中,镜头的工作距离、分辨率、景深等特性也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总之,镜头在机器视觉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选型和配置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检测精度和效率。

image.png

目录
分类
工作原理
作用
特点
应用
如何选型

  机器视觉-镜头分类

  机器视觉系统中的镜头是影响成像质量的关键组件之一。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镜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首先,根据工作波长,镜头可以分为X-ray、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红外镜头。这些镜头在不同的波长范围内工作,适用于不同的成像需求。例如,紫外镜头常用于检测物体表面的细微缺陷,而红外镜头则适用于夜间或低光照环境下的成像。

  其次,按照变焦功能,镜头可以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定焦镜头的焦距固定,适用于不需要频繁改变视场的应用场景;变焦镜头的焦距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适用于需要灵活调整视场的应用场景。

  此外,根据工作距离,镜头还可以分为望远物镜、普通摄像镜头和显微镜头。望远物镜适用于拍摄远处的物体,普通摄像镜头则适用于一般的成像需求,显微镜头则主要用于高分辨率的显微成像。

  在特殊应用场合,还有一些特殊的镜头类型,如线阵镜头、微距镜头、远心镜头等。线阵镜头常用于需要高速扫描成像的场合,微距镜头则用于拍摄物体的细节特征,远心镜头则常用于纠正视差,提供高精度的测量和检测。

  总的来说,机器视觉镜头的分类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镜头类型对于确保成像质量和满足应用需求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成像需求、工作环境和系统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镜头类型。


  机器视觉-镜头工作原理

  机器视觉中的镜头是光学系统的核心组件,其主要作用是将目标物体的光线聚焦在图像传感器(如CCD或CMOS)的光敏面上,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形成数字图像。镜头的工作原理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光线汇聚:镜头通过其曲面设计(通常是凸透镜)将来自目标物体的散射光线汇聚在一起。这个过程遵循折射定律,即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焦距调整:镜头的焦距是指从镜头的主点到其聚焦点的距离。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可以改变镜头的放大倍率和工作距离,从而适应不同的成像需求。

  光圈控制:镜头中的光圈是一个可调节的孔径,用于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进光量和景深(即图像前后清晰的范围)。较大的光圈可以增加进光量,但会减小景深;较小的光圈则相反。

  聚焦:聚焦是指调整镜头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使得目标物体的光线能够精确地聚焦在传感器的光敏面上。这个过程通常通过移动镜头内部的透镜组来实现。

  像差校正:由于光学系统的局限性,光线在通过镜头时可能会产生像差,如色差、球差、彗差等。为了减少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现代镜头通常采用复杂的多透镜结构,并使用特殊材料和涂层技术来进行校正。

  光学滤波:在某些应用中,镜头可能还需要配备光学滤波器,以过滤掉不需要的光线成分,如红外线或紫外线,从而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接口连接:镜头通过特定的接口(如C型、CS型、F型等)与相机机身连接,确保光线能够准确地投射到图像传感器上。

  综上所述,机器视觉镜头的工作原理涉及光线汇聚、焦距调整、光圈控制、聚焦、像差校正、光学滤波和接口连接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优化都会对最终的成像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选择和使用镜头时,需要充分考虑应用场景的需求,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机器视觉-镜头作用

  机器视觉系统中的镜头是影响成像质量的关键组件之一,其主要作用如下:

  光线汇聚:镜头通过其曲面设计(通常是凸透镜)将来自目标物体的散射光线汇聚在一起,使其能够聚焦在图像传感器(如CCD或CMOS)的光敏面上。

  焦距调整:镜头的焦距是指从镜头的主点到其聚焦点的距离。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可以改变镜头的放大倍率和工作距离,从而适应不同的成像需求。

  光圈控制:镜头中的光圈是一个可调节的孔径,用于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进光量和景深(即图像前后清晰的范围)。较大的光圈可以增加进光量,但会减小景深;较小的光圈则相反。

  聚焦:聚焦是指调整镜头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使得目标物体的光线能够精确地聚焦在传感器的光敏面上。这个过程通常通过移动镜头内部的透镜组来实现。

  像差校正:由于光学系统的局限性,光线在通过镜头时可能会产生像差,如色差、球差、彗差等。为了减少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现代镜头通常采用复杂的多透镜结构,并使用特殊材料和涂层技术来进行校正。

  光学滤波:在某些应用中,镜头可能还需要配备光学滤波器,以过滤掉不需要的光线成分,如红外线或紫外线,从而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接口连接:镜头通过特定的接口(如C型、CS型、F型等)与相机机身连接,确保光线能够准确地投射到图像传感器上。

  综上所述,机器视觉镜头的作用涉及光线汇聚、焦距调整、光圈控制、聚焦、像差校正、光学滤波和接口连接等多个方面。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优化都会对最终的成像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选择和使用镜头时,需要充分考虑应用场景的需求,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机器视觉-镜头特点

  机器视觉中的镜头是系统的关键组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目标物体的图像成像在图像传感器的光敏面上。镜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机器视觉系统的性能,因此合理选择和安装镜头是设计机器视觉系统的重要环节。

  工业镜头由多个透镜、可变光圈和对焦环组成。镜头的接口尺寸有国际标准,常见的接口类型有C型、CS型等。C型接口的镜头与摄像机接触面至镜头焦平面的距离为17.526mm,而CS型接口的距离为12.5mm。镜头的基本参数包括焦距、目标高度、影像高度、放大倍数、影像至目标的距离、中心点/节点和畸变。

  镜头的视场(FOV)是指观测物体的可视范围,即充满相机采集芯片的物体部分。工作距离(WD)是指从镜头前部到受检验物体的距离,即清晰成像的表面距离。分辨率是图像系统可以测到的受检验物体上的最小可分辨特征尺寸。景深(DOF)是指物体离最佳焦点较近或较远时,镜头保持所需分辨率的能力。

  焦距是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镜头通光量的装置,通常是在镜头内。感光芯片尺寸是相机感光芯片的有效区域尺寸,一般指水平尺寸。光学放大倍数用于计算主要缩放比例的公式如下:PMAG=CCDSize/FOV。

  镜头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光学放大倍率及焦距划分,可分为显微镜、常规镜头和特殊镜头。远心镜头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镜头,主要用于纠正传统镜头的视差,它可以在一定的物距范围内,使得到的图像放大倍率不会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此外,远心镜头还具有低畸变、高景深和高分辨力等特性。

  总之,机器视觉中的镜头具有重复性、精确性、成本效益、速度和客观性等特点。合理选择和安装镜头,可以大大提高机器视觉系统的性能,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机器视觉-镜头应用

  机器视觉中的镜头应用是实现高效、精确视觉检测和识别的关键环节。镜头作为机器视觉系统的眼睛,其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镜头的选择和配置也有所不同。

  首先,在机械零件测量领域,镜头的应用极为广泛。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光学镜头常用于测量传动轴、汽门、活塞等精密机械组件。这些测量需要高精度和高重复性,镜头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对于较小的零件如弹簧、螺丝、螺帽等,光学镜头也是不可或缺的测量工具。

  其次,在塑料零件测量方面,镜头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塑料零件在拿取时容易因变形而改变形状,因此必须使用非接触光学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远心镜头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色,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在玻璃及药用容器测量领域,镜头的应用同样不可忽视。药用玻璃器皿如carpules、小玻璃瓶、胶囊等,需要避免在量测过程中因接触而产生破裂。因此,非接触式的远心镜头成为理想的选择。此外,罐装饮料工厂也常利用此类镜头来量测瓶盖螺纹。

  电子组件的测量是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连接器、电阻、晶体管及IC电路等电子元件的制造公差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公母接头的顺利连接。微型telecentric镜头常用于检测这些元件的尺寸和连接点位置。电路板则常被用来控制电子组件间的距离。

  此外,机器视觉镜头在其他特殊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半导体及电子行业中,镜头用于检测电路板线路及插孔位置,检测针剂液量,对药品包装喷印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文字检测;食品灌装线在线检测等。

  总的来说,机器视觉中的镜头应用广泛且多样,涵盖了从机械零件、塑料零件、玻璃及药用容器到电子组件等多个领域的测量和检测。镜头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机器视觉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和配置。


  机器视觉-镜头如何选型?

  机器视觉系统中的镜头选型是确保系统性能的关键环节。镜头不仅影响图像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以下是详细的机器视觉镜头选型指南。

  一、确定镜头接口和最大CCD尺寸

  镜头接口需要与相机接口相匹配。常用的镜头接口包括C、CS、F、V、T2、Leica、M42x1、M75x0.75等。C与CS接口是最常见的两种。C型接口的镜头与摄像机接触面至镜头焦平面的距离为17.5mm,而CS型接口的镜头与此距离为12.5mm。

  二、选择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是指透镜的光心到光聚焦之焦点的距离。焦距的大小决定了视角的大小。焦距数值小,视角大,观察范围也大;焦距数值大,视角小,观察范围小。常用的焦距规格有8mm、16mm、25mm、35mm、50mm等。

  三、确定工作距离和视野范围

  工作距离是指镜头第一个工作面到被测物体的距离。视野范围则是指相机实际拍到区域的尺寸。根据工作距离和视野范围的要求,可以计算出所需的镜头焦距。计算公式为:焦距f = WD(工作距离)×靶面尺寸(HorV)/ FOV(视野大小)。

  四、选择镜头光圈

  镜头光圈的大小决定了图像的亮度。在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曝光时间很短的应用中,应该选用大光圈镜头,以提高图像亮度。光圈的大小可以用F数来表示,F数越小,光圈越大;F数越大,光圈越小。

  五、考虑镜头的分辨率

  分辨率代表镜头记录物体细节的能力,以每毫米里面能够分辨黑白对线的数量为计量单位:“线对/毫米”(lp/mm)。分辨率越高的镜头成像越清晰。

  六、选择远心镜头

  远心镜头是为纠正传统镜头的视差而特殊设计的镜头,它可以在一定的物距范围内,使得到的图像放大倍率不会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远心镜头又分为物方远心和双侧远心两种。

  七、考虑镜头的后背焦

  后背焦是指相机接口平面到芯片的距离。不同的相机,哪怕接口一样也可能有不同的后背焦。在镜头选型时,后背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直接影响镜头的配置。

  八、镜头品牌和型号推荐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例如Computar、Edmund Optics、Fujinon、Nikon等。这些品牌的镜头在质量和性能上都有很好的保证。具体的型号选择可以根据上述的选型步骤和实际需求来确定。

  结论

  机器视觉系统的镜头选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镜头接口、焦距、工作距离、视野范围、光圈、分辨率、远心特性、后背焦等。通过合理的选型,可以确保机器视觉系统在应用中达到最佳的性能。希望本文的指南能够帮助工程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镜头选型。


标签:机器视觉-镜头

相关资讯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