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射极放大器参数


共射极放大器(Common Emitter Amplifier)是电子电路中最基础的晶体管放大器类型之一,其核心功能是对输入信号进行电压、电流和功率放大,同时具备反向相位特性。以下从关键参数、性能特点、影响因素、典型应用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核心参数及公式
1. 电压增益( )
定义:输出电压变化量与输入电压变化量之比。
公式:
符号:负号表示输出与输入相位相反(180°相位差)。
关键因素:
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 越大,增益越高。
集电极电阻(: ) 越大,增益越高。
发射极电阻(:负反馈作用, ) 越大,增益越低但稳定性提高。
小信号内阻(: ) ( 为发射极静态电流), 越大, 越小,增益越高。
2. 输入电阻( )
定义:从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公式:
特性:
输入电阻通常较低(几百欧姆至几千欧姆),限制前级电路负载能力。
可通过增加基极偏置电阻或使用射极跟随器提高输入阻抗。
3. 输出电阻( )
定义:从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公式:
特性:
输出电阻较高(通常几千欧姆),限制后级电路的驱动能力。
可通过增加发射极电阻或使用射极跟随器降低输出阻抗。
4. 带宽( )
定义:放大器能正常放大的频率范围。
关键因素:
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影响低频截止频率( )。
晶体管特征频率(:高频截止频率( ) )受 限制。
寄生电容:如集电极-基极电容( )在高频时降低增益。
公式:
f_H approx frac{f_T}{eta} quad ext{(高频增益下降至中频增益的70.7%时)}
5. 静态工作点( 点)
定义:无输入信号时晶体管的基极电流( )、集电极电流( )和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
作用:
确保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 线性变化)。避免截止(
)或饱和( )失真。调整方法:
通过基极偏置电阻(
)和集电极电阻( )分压设置 点。温度补偿:使用二极管或热敏电阻稳定
点。
二、性能特点
反向相位放大:输出与输入相位相反(180°)。
电压增益较高:通常可达几十至几百倍,适合小信号放大。
电流增益高:利用晶体管 实现电流放大。
功率增益高:电压增益与电流增益的乘积。
非线性失真:
截止失真: 点过低导致信号顶部被削平。
饱和失真: 点过高导致信号底部被削平。
交越失真(无发射极电阻时):小信号下晶体管部分截止。
三、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法
因素 | 影响 | 优化方法 |
---|---|---|
温度 | 和 变化, 点漂移 | 使用二极管补偿或热敏电阻分压 |
电源波动 | 输出信号幅值变化 | 增加稳压电路或电容滤波 |
负载电阻 | 输出电压和电流分配变化 | 调整 | 或使用射极跟随器隔离负载
耦合电容 | 低频响应受限 | 增大电容值或降低串联电阻 |
寄生电容 | 高频增益下降 | 减小电路走线长度,使用高频晶体管 |
四、典型应用
音频放大器前置级:放大麦克风或拾音器输出的微弱信号。
传感器信号调理:放大温度、压力等传感器输出的低电平信号。
射频放大器:高频信号放大(需优化带宽和稳定性)。
振荡器电路:作为正反馈放大器的一部分,产生特定频率信号。
五、设计注意事项
: 点稳定性
使用分压式偏置电路,确保温度变化时
稳定。避免直接耦合,减少温度对
点的影响。增益与带宽平衡:
高增益时需牺牲带宽,可通过多级放大实现。
高频应用时需选择
高的晶体管。失真控制:
发射极电阻(
)提供负反馈,降低非线性失真。确保输入信号幅度在晶体管线性区范围内。
输入输出匹配:
输入阻抗需与前级电路输出阻抗匹配。
输出阻抗需与后级电路输入阻抗匹配(或通过缓冲级隔离)。
六、示例电路分析
电路参数:
晶体管:
,电源电压:
偏置电阻:
, ,负载电阻:
计算步骤:
: 点计算
基极电流:
集电极电流:
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电压增益:
( )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共射极放大器具有高增益、反向相位、中低输入阻抗和高输出阻抗的特性,适用于小信号放大场景。设计时需重点关注
点稳定性、增益与带宽平衡、失真控制以及输入输出匹配。责任编辑:Pan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