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态抑制二极管作用可以用在可控硅上吗?


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可以用于可控硅的保护,其作用机制与可控硅的电路特性高度适配,以下为具体分析:
一、TVS二极管的核心保护机制
瞬态电压钳位
TVS二极管通过P-N结雪崩击穿特性,在瞬态过压达到击穿电压(VBR)时,其阻抗由高阻态(兆欧级)迅速降至低阻态(毫欧级),将电压钳位在最大箝位电压(VC)以下。例如,某型号TVS二极管在10/1000μs脉冲下,可将800V瞬态电压钳位至120V,保护后续电路免受高压冲击。快速响应能力
TVS二极管的响应时间通常小于1纳秒(ps级),远快于可控硅的关断时间(微秒级)。例如,在电源切换产生的纳秒级浪涌中,TVS二极管可在可控硅尚未受损前完成电压钳位。
二、可控硅的脆弱性与TVS保护必要性
电压应力损伤
可控硅的dv/dt耐量通常为100~1000V/μs,若电路中存在感性负载(如电机、变压器),关断时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可能超过其耐压值。例如,400V系统中的可控硅若遭遇1000V/μs的电压变化率,可能引发误导通或击穿。电流冲击风险
可控硅的di/dt耐量一般为20~200A/μs,浪涌电流可能通过布线电感或负载突变产生。例如,在直流电机启动时,瞬态电流峰值可达稳态值的5~10倍,若未加保护,可控硅可能因局部过热而失效。
三、TVS在可控硅电路中的典型应用
交流侧保护
应用场景: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中,可控硅承受线电压峰值(如380V系统为537V)。
保护方案:在每相可控硅两端并联双向TVS二极管,其击穿电压略高于峰值电压(如选600V型号),钳位电压低于可控硅重复峰值反向电压(VRRM)。
效果验证:某工业变频器案例显示,加装TVS后,因雷击导致的可控硅失效率从12%降至0.5%。
直流侧保护
应用场景:直流斩波电路中,可控硅关断时电感储能释放可能产生反向尖峰。
保护方案:在直流母线与地之间并联单向TVS二极管阵列(如8个二极管对地连接),吸收能量可达数kJ。
参数选择:钳位电压需低于直流母线电容耐压,同时大于正常工作电压的1.2倍。
四、关键参数匹配原则
击穿电压(VBR)
必须高于电路最高工作电压(如400V系统选440~480V TVS),低于可控硅VRRM的90%。
最大箝位电压(VC)
需小于可控硅转折电压(VBO)的80%,例如VBO=600V的可控硅应选VC≤480V的TVS。
峰值脉冲功率(PPP)
应大于电路最大瞬态能量。例如,100A/10μs脉冲下,TVS需承受500W以上功率。
五、工程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热设计
TVS二极管在吸收浪涌能量时会发热,需计算结温。例如,吸收1kJ能量后,TO-220封装的TVS结温可能上升60℃,需确保低于最大允许值(通常为150~175℃)。
布局优化
TVS应尽可能靠近可控硅安装,引线长度控制在5mm以内,以减小寄生电感。例如,某案例中引线从10mm缩短至3mm后,TVS响应速度提升40%。
冗余设计
对关键应用,可采用多TVS并联或TVS+压敏电阻(MOV)组合。例如,在高压直流输电中,常用3个TVS并联,将失效概率从0.1%/年降至0.003%/年。
责任编辑:Pan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