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恩云飞:国产芯片在质量可靠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原标题:工信部恩云飞:国产芯片在质量可靠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工信部恩云飞关于国产芯片在质量可靠性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一、国产芯片质量现状
高进口率:以汽车芯片为例,国内汽车芯片进口率高达95%,动力系统、底盘控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芯片也主要被国外厂商垄断。这反映出国产芯片在关键领域的技术和质量尚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质量问题严峻:国产芯片在质量可靠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部分芯片甚至没有经过充分验证就上市,尤其是在对质量要求相对不那么严格的消费级领域。这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国产芯片可能面临较高的故障率和不稳定性。
二、车规级芯片的高标准要求
车规级芯片对质量可靠性的要求远高于消费级和工业级芯片。具体表现在:
实验温度范围:车规级芯片需要适应-45℃150℃的宽温范围,而消费级芯片仅要求0℃40℃。
使用寿命:车规级芯片要求满足1520年的无故障应用,而消费级芯片仅要求13年。
失效率等级:车规级芯片要求PPB级失效率,而消费级和工业级芯片要求的是PPM级,严格性不在一个量级上。
此外,车规级芯片还拥有一套完整的认证体系,如可靠性认证标准AEC-Q100、质量管理认证标准IATF16949、功能安全认证标准ISO26262等,且认证周期长、认证成本高。
三、国产芯片质量提升的挑战
技术难度:车规级芯片的高标准要求对国产芯片厂商的技术实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研发、制造、测试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达到极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认证体系:国产芯片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认证才能进入市场,而这一过程不仅耗时长、成本高,还需要厂商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市场需求:尽管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但国产芯片在质量和可靠性上的不足导致市场接受度较低。这进一步加剧了国产芯片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
四、提升国产芯片质量可靠性的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加大在芯片设计、制造、测试等环节的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国产芯片的整体技术水平。
完善认证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的国产芯片认证体系,确保芯片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市场要求。
加强产业链协同: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共同推动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
提高市场接受度:通过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高国产芯片的市场接受度和知名度,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国产芯片在质量可靠性上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实现。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