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 “卡脖子”问题,首款全面国产化电力专用主控芯片 “伏羲”实现量产


原标题:解决 “卡脖子”问题,首款全面国产化电力专用主控芯片 “伏羲”实现量产
首款全面国产化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的量产,标志着我国在解决电力工控领域“卡脖子”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下是对该芯片及其量产意义的详细阐述:
一、芯片介绍
“伏羲”是我国首款基于国产指令架构和国产内核的电力专用主控芯片。该芯片的研发和量产,历经了南方电网公司多年的努力和多场景验证。它不仅完全基于国产指令架构和国产内核,从设计到封装的全过程也均在国内完成,实现了真正的自主可控。
二、量产意义
解决“卡脖子”问题:
主控芯片作为电网二次装备的核心器件,涉及千万量级的电网关键装置,是电力工业控制的大脑。此前,主控芯片长期为国外生产厂商垄断,严重制约我国电网核心技术的发展。而“伏羲”芯片的量产,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解决了我国在电力工控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提高电力能源和信息安全:
电力主控芯片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若有不法分子通过芯片发起网络攻击,将会造成电源系统瘫痪,进而引发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后果。“伏羲”芯片的自主可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电力能源和信息安全水平,避免了被国外技术“卡脖子”或被国外操控的风险。
推动电力工控领域科技自主可控:
“伏羲”芯片的量产,标志着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的转变,电力二次设备核心元器件实现了自主可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电力工控领域的科技水平,也为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产业链发展:
“伏羲”芯片的量产,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随着该芯片在电网控制保护、自动化、新能源等多个电网关键场景的应用推广,将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三、应用前景
“伏羲”芯片的成功研发及量产,对于国家电力能源和信息安全、工控领域科技自主可控具有重大意义。未来,该芯片有望在更多电力工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向更加智能化、自主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首款全面国产化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的量产,是我国在电力工控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它不仅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提高了电力能源和信息安全水平,还推动了电力工控领域科技自主可控和产业链的发展。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