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注意事项,避免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连接出错


原标题:可编程控制器注意事项,避免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连接出错
在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时,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特别是在连接PLC与变频器时,为避免连接出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PLC使用注意事项
工作环境
温度:PLC的工作环境温度应在0~55℃之间,避免安装在发热量大的元件下方,确保有足够的通风散热空间。
湿度: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5%,防止凝露影响PLC的绝缘性能。
震动:PLC应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
空气:避免PLC暴露在腐蚀性和易燃气体中,如氯化氢、硫化氢等。对于空气中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应将PLC安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电源
电压与频率:PLC的供电电源应为50Hz、220V的交流电。
抗干扰措施:PLC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在可靠性要求很高或电源干扰特别严重的环境中,可以安装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
安装与布线
布线分离:动力线、控制线以及PLC的电源线和I/O线应分别配线,尽量减少相互干扰。
远离干扰源:PLC应远离强干扰源,如电焊机、大功率硅整流装置和大型动力设备。
屏蔽与接地:模拟量信号的传送应采用屏蔽线,屏蔽层应一端或两端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屏蔽层电阻的1/10。
I/O端接线
输入接线:一般不要超过30米,输入/输出线不能用同一根电缆,应分开敷设。尽可能采用常开触点形式连接到输入端。
输出接线:分为独立输出和公共输出,不同组中可采用不同类型和电压等级的输出电压,但在同一组中的输出必须使用相同类型、同一电压等级的电源。
接地
一点接地:PLC系统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接地线应与机器的接地端相接,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2mm²,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
专用地线:为了抑制电源及输入端、输出端的干扰,应给PLC接上专用地线,接地点应与动力设备(如电机)的接地点分开。
编程与调试
程序正确性:在编程时,要注意程序的逻辑正确性、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以及通信接口的可靠性。
调试检查:在调试时,要仔细检查程序的执行情况,包括输入输出状态、通信状态等,确保程序能够正确执行并满足实际需求。
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电缆连接质量,确保接线牢固、绝缘良好。
更换电池:定期更换电池,以防止电池老化导致数据丢失。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造成损失。
故障处理:如果PLC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需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二、PLC与变频器连接注意事项
开关指令信号输入
连接方式:变频器通常利用继电器接点或具有继电器接点开关特性的元器件(如晶体管)与PLC相连,得到运行状态指令。
避免误动作:使用继电器接点时,常因接触不良而带来误动作;使用晶体管进行连接时,需考虑晶体管本身的电压、电流容量等因素,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防止噪音干扰:设计变频器输入信号电路时,应避免使用继电器等感性负载,以防继电器开闭产生的浪涌电流带来的噪音引起变频器的误动作。正确的连接是利用PLC电源,将外部晶体管的集电极经过二极管接到PLC。
数值信号输入
信号类型:变频器中存在数值型(如频率、电压等)指令信号的输入,可分为数字输入和模拟输入两种。
数字输入:多采用变频器面板上的键盘操作和串行接口来给定。
模拟输入:通过接线端子由外部给定,通常通过010V/5V的电压信号或0/420mA的电流信号输入。必须根据变频器的输入阻抗选择PLC的输出模块。
信号匹配:当PLC和变频器电压信号范围不同时,如变频器输入信号为010V,而PLC输出电压信号范围为05V时,需用串联方式接入限流电阻及分压方式,以保证进行开闭时不超过PLC和变频器相应容量。
布线分离:连线时还应注意将布线分开,保证主电路一侧的噪音不传到控制电路。
抗干扰措施
接地处理:对PLC本身应按规定的接线标准和接地条件进行接地,且应避免和变频器使用共同的接地线,二者尽可能分开接地。
滤波与隔离:当电源条件不太好时,应在PLC的电源模块及输入/输出模块的电源线上接入噪音滤波器和降低噪音用的变压器等。若有必要,在变频器一侧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布线分离:当把变频器和PLC安装于同一操作柜中时,应尽可能使与变频器有关的电线和与PLC有关的电线分开。
屏蔽与双绞线:通过使用屏蔽线和双绞线达到提高噪音干扰的水平。
信号传输延迟
考虑延迟:由于PLC进行数据处理需要时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故在较精确的控制时应予以考虑。
三、总结
在使用PLC和连接PLC与变频器时,应充分考虑工作环境、电源质量、布线方式、接地处理、信号匹配以及抗干扰措施等因素。通过遵循上述注意事项,可以有效避免连接出错,确保PLC和变频器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效率和生产安全。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