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无线通讯吗?智能无线通讯应用介绍


原标题:你了解无线通讯吗?智能无线通讯应用介绍
无线通讯是指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也指通信双方至少一方以无线电(这里指电磁波)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通信双方可以是固定体比如两个基站之间,也可以是移动体之间,比如两人之间的通信等。以下是对无线通讯及其智能应用的详细介绍:
一、无线通讯的发展历程
起源:无线通信起源于1897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利用无线电在陆地和一只拖船之间进行了消息传输,这标志着无线通信的诞生。
1G时代: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主要采取频分多址(FDMA)的方式进行通信。
2G时代:以数字式蜂窝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商用,其中最熟知的GSM和IS-95CDMA等系统,主要采取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的方式进行通信。
3G时代: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21世纪实现商用,其中最具代表的有北美的CDMA2000、欧洲与日本的WCDMA以及我国的TD-SCDMA,都是以码分多址(CDMA)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
4G时代: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以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为核心,用户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至1Gbps,是一种宽带接入和分布式的全IP架构网络,能够支持各种移动宽带数据业务。
5G时代:5G总体愿景是“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其性能要求包括引入新型无线传输技术、新的网络结构和智能化处理能力等,与4G系统相比,5G通信网络单位面积数据流量提升1000倍,传输速率提升10~100倍,峰值速率可达10Gbps,端到端时延缩短5倍,可联网设备数量增加10~100倍。
二、无线通讯的主要特点
利用移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
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信息传输,增加了传输的复杂度。
占据频谱资源,随着用户的增加,频谱资源有限的缺陷显现出来。
三、无线通讯的组成
通信系统按照模拟和数字可分为模拟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到1G)和数字通信系统两大类,具体模型包括:
信源:待传输信息产生,将各种原始信号(如语言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信源编码:一种以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而对信源符号进行的变换,或者说为了减少或消除信源冗余度而进行的信源符号变换。
信道编码:移动通信存在干扰和衰落,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将出现差错,故对数字信号必须采用纠、检错技术,即纠、检错编码技术,以增强数据在信道中传输时抵御各种干扰的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对要在信道中传送的数字信号进行的纠、检错编码就是信道编码。
数字基带调制:对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据进行数字基带调制,主要有BPSK、GMSK、QAM、OFDM等技术。
载波调制:对传输的信号调制至对应的频段。
无线信道:信号传输的媒介。
载波解调:在对应的频段获取载波信号,进行载波解调,将高频信号变成基带信号。
数字基带解调:将载波解调之后的信号进行比特判决,完成数字基带解调。
信道译码:对发送端的信道编码进行译码。
信源译码:对发送端的信源编码进行译码。
信宿:接收端收到的比特,进行电信号转其他信号。
四、智能无线通讯应用介绍
WiFi: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通信,利用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传输数据,常见的协议包括802.11ac和802.11ax,前者理论速率超过1Gbps,后者则更快。WiFi的特点在于其高速且稳定的传输以及广泛的覆盖范围,家用路由器通常能覆盖几十米的半径,支持多设备同时连接,且兼容性强,智能设备大多支持此技术。无论是上网、视频会议还是在线游戏,WiFi都能轻松应对。然而,WiFi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功耗相对较高,长期使用可能对电池供电的小型设备不利;同时,安全性也存在风险,设置不当可能导致被破解。
蓝牙:一种无线数据和语音通信的全球规范,使用2.4GHz的ISM频段,支持在短距离内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蓝牙5.0的理论传输距离可达300米,而常见应用场景中的有效距离约为10米。其特点包括低功耗、低成本以及能快速配对连接设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设备,如耳机、音箱等音频传输,以及手机、电脑间的数据传输。尽管其传输速度较慢(理论最大传输速率仅为2Mbps),且连接设备数量有限(一般不超过7个),但蓝牙依然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Zigbee:也被称为紫蜂,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协议。它可工作在多个频段,并具有自修复和自组织网络能力,非常适合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Z-Wave:由丹麦公司Zensys主导的无线组网规格,尽管其联盟成员数量可能不及ZigBee联盟,但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市场份额却不容忽视。Z-Wave是一种基于射频的无线通信技术,其特点是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性和适于网络化应用。在室内环境下,其传输距离大约为30米,同时具有出色的穿墙能力,确保了稳定的通信。Z-Wave的组网过程非常简单,设备间的兼容性也相当出色,因此在智能家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欧洲市场。
NFC(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高频的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数据通过电磁场进行传输,其工作距离通常在10厘米以内,并且常见的传输速率包括106kbps、212kbps和424kbps等。NFC提供了一种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方式,其连接速度快且交互简单,无需复杂的配对过程。NFC技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常被用于移动支付、门禁卡以及数据传输等场景,其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因为短距离的数据传输降低了被窃取的风险。
6LoWPAN:即IPv6 over IEEE 802.15.4,是一种基于IPv6的低速无线个域网标准,能够将低功耗的无线个域网便捷地接入到互联网中。6LoWPAN的传输距离和速率会受到底层技术的影响,通常其速率较低。然而,它支持自组网功能以及多跳路由,从而能够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6LoWPAN可以直接与互联网进行通信,这为远程监控和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它与IPv6网络能够无缝集成,有利于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但6LoWPAN的协议栈相对复杂,实现成本较高,并且对设备的资源需求也较为严格,因此可能不适合资源受限的小型设备。
WiFi Direct: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连接方式,允许设备间直接进行连接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这种技术继承了WiFi的高速传输特性,传输速度与常规WiFi相当,并且支持多种类型的设备进行连接。WiFi Direct使得设备间能够快速地共享文件、进行打印等操作,而且无需依赖外部网络即可满足大数据量的传输需求。但WiFi Direct的功耗相对较高,不适合电池供电的设备长时间使用;同时,其设备连接管理和兼容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NB-IoT(窄带物联网):作为万物互联网络的重要分支,构建于蜂窝网络之上,仅占用约180kHz的带宽,可灵活部署于GSM、UMTS或LTE网络中,以降低部署成本并实现平滑升级。NB-IoT使用License频段,可采用带内、保护带或独立载波等多种部署方式,与现有网络和谐共存。其低功耗广覆盖的特点使得它在物联网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
综上所述,无线通讯技术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不断发展演进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无线通讯将在未来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