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原标题: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又称激光二极管)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通过电注入方式实现粒子数反转,进而产生受激辐射并输出激光。其核心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能带结构、谐振腔反馈机制及增益条件,具体如下:
1. 半导体能带结构与粒子数反转
能带结构:半导体材料由价带(低能级)和导带(高能级)组成,两者之间为禁带。电子需吸收能量(如电能)从价带跃迁至导带,形成非平衡载流子。
粒子数反转:通过正向偏压向半导体有源区注入载流子(电子和空穴),使导带底部的电子数超过价带顶部的空穴数,实现高能级粒子数大于低能级粒子数的非平衡分布。
2. 受激辐射与光放大
受激辐射:当高能级电子与低能级空穴复合时,释放出与入射光子能量相同、相位一致的光子。
光放大:在谐振腔内,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在两端反射镜间多次反射,不断激励更多电子-空穴对复合,形成光子增殖,实现光放大。
3. 谐振腔与光反馈
谐振腔结构:
法布里-珀罗(F-P)腔:利用半导体晶体的自然解理面作为反射镜,一端镀高反膜,另一端镀减反膜。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谐振腔垂直于芯片表面,输出光束为圆形,适用于高密度集成。
光反馈:谐振腔使光子在两端反射镜间来回振荡,满足相长干涉条件时形成稳定激光输出。
4. 阈值条件与激光输出
阈值电流:当注入电流达到阈值时,光增益等于光损耗,激光器开始振荡。
激光输出:特定波长的光在谐振腔内谐振并被放大,最终从输出端面发射出相干性好的激光束。
5. 典型结构与材料
双异质结结构:通过不同禁带宽度的半导体材料形成势垒,限制载流子扩散,提高增益。
材料体系:
砷化镓(GaAs):工作波长在近红外(850 nm)。
磷化铟(InP):适用于1.3 μm和1.55 μm通信波段。
氮化镓(GaN):用于蓝光和紫外激光器。
6. 关键参数与特性
输出功率:从毫瓦级(如VCSEL)到瓦级(如边发射激光器)。
波长范围:覆盖紫外到红外波段(375 nm - 2 μm)。
调制速率:可达数十GHz,适用于高速光通信。
寿命:典型寿命超过10万小时,可靠性高。
7. 应用领域
光通信:光纤传输、数据中心互联。
光存储:CD/DVD/蓝光光驱。
激光打印:高分辨率打印头。
医疗:激光手术、光疗。
工业:激光切割、焊接。
消费电子:3D传感(如人脸识别)、激光雷达(LiDAR)。
8. 优势与挑战
优势:
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
可直接电调制,响应速度快。
与半导体工艺兼容,易于集成。
挑战:
散热问题限制高功率输出。
波长随温度变化(温度调谐系数约0.3 nm/℃)。
光学灾变损伤(COMD)影响可靠性。
总结:半导体激光器通过电注入实现粒子数反转,利用谐振腔的反馈机制和受激辐射放大光信号,最终输出相干性好的激光束。其小型化、高效率、可集成性使其成为现代光电子技术的核心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医疗和工业领域。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