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仪原理


原标题:红外测温仪原理
一、红外测温仪的基本概念
红外测温仪是一种非接触式温度测量设备,通过检测目标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计算其表面温度。其核心原理基于黑体辐射定律,无需直接接触目标即可快速、安全地测量温度,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医疗诊断、消防救援、家用电器等领域。
二、红外测温仪的核心工作原理
1. 红外辐射基础
黑体辐射定律: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其辐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红外辐射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为0.75~1000μm的部分,人眼不可见,但可通过传感器检测。
实际物体的辐射特性:
实际物体的辐射率(发射率)通常小于1(黑体发射率为1),且与材料、表面状态(如粗糙度、氧化层)和波长相关。
2. 红外测温仪的工作流程
光学系统收集辐射:
通过透镜或反射镜将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探测器上。
红外探测器转换信号:
热电堆探测器:适用于中低温测量(如人体测温枪)。
碲镉汞探测器:适用于高温或高精度测量(如工业炉温监测)。
探测器(如热电堆、热释电、碲镉汞(MCT)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量转换为电信号。
不同类型的探测器适用于不同波段和温度范围:
信号处理与温度计算:
电信号经放大、滤波后,由微处理器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温度:
其中: |
- $ T $:目标温度(℃) |
- $ V $:探测器输出电压 |
- $ varepsilon $:目标发射率(需预先设定或校准) |
- $ C $:与探测器特性相关的常数 |
4. 显示与输出:
温度值通过显示屏显示,或通过接口(如USB、蓝牙)传输到其他设备。
三、红外测温仪的关键技术
发射率调节:
不同材料的发射率不同(如金属发射率通常较低,非金属较高)。
用户需根据目标材料设置发射率(通常为0.1~1.0),否则测量误差较大。
环境补偿:
环境温度、湿度、空气中的水蒸气或CO₂会吸收部分红外辐射,导致测量误差。
高端测温仪内置环境补偿算法,或通过双波段技术减少干扰。
距离与光斑比(D:S):
距离与光斑比表示测温仪在特定距离下可测量的最小区域大小。
例如,D:S=12:1表示在12米距离下,光斑直径为1米。
响应时间:
从探测到显示温度的时间,通常为毫秒级,适用于动态测量。
四、红外测温仪的应用场景
工业检测:
测量机械设备(如轴承、电机)的表面温度,预防过热故障。
监测高温炉膛、熔炉的温度分布。
医疗诊断:
人体体温筛查(如耳温枪、额温枪),快速识别发热患者。
消防救援:
在浓烟或黑暗环境中定位火源或高温区域。
家用电器:
厨房温度计(如煎炸油温监测)、空调温度校准。
建筑与能源:
检测建筑外墙的隔热性能,查找漏热点。
五、红外测温仪的优势与局限性
1. 优势
非接触测量:无需接触目标,避免污染或危险。
快速响应:毫秒级测量速度,适合动态监测。
安全性高:适用于高温、高压或危险环境。
操作简便:一键测量,无需专业培训。
2. 局限性
受发射率影响:发射率设置不准确会导致测量误差。
环境干扰:水蒸气、灰尘、烟雾会吸收红外辐射。
穿透性差:无法测量透明材料(如玻璃)或深部温度。
测量范围有限:低温(< -50℃)或超高温(> 3000℃)需专用设备。
六、红外测温仪的分类与选型
分类依据 | 类型 | 特点 |
---|---|---|
测量范围 | 低温型(-50℃~300℃) | 适用于冷链、食品、医疗等领域。 |
高温型(300℃~3000℃) | 适用于冶金、陶瓷、玻璃等行业。 | |
探测器类型 | 热电堆型 | 成本低,适合中低温,但精度较低。 |
碲镉汞(MCT)型 | 高灵敏度,适合高温或高精度需求,但成本高。 | |
使用场景 | 手持式 | 便携灵活,适合现场检测。 |
在线式 | 固定安装,实时监测,适合工业自动化。 | |
功能 | 单点测温 | 测量单一区域温度。 |
红外热像仪 | 生成温度分布图像,适合大面积或复杂场景。 |
选型建议:
根据测量温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测温仪。
明确目标材料的发射率,或选择可调节发射率的设备。
考虑环境干扰因素(如烟雾、水蒸气),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型号。
七、红外测温仪的使用注意事项
发射率校准:
对未知发射率的目标,可通过对比接触式测温仪校准发射率。
避免强光干扰:
避免阳光直射或强光源照射目标,导致测量误差。
保持清洁:
定期清洁光学镜头,防止灰尘或污渍影响测量。
安全距离:
根据D:S比调整测量距离,确保光斑覆盖目标区域。
八、总结
红外测温仪通过检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结合发射率补偿和环境校准,实现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其核心优势在于快速、安全、便捷,但需注意发射率设置和环境干扰的影响。随着技术发展,红外测温仪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未来,红外测温仪将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提供更可靠的温度监测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