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时序


原标题:正确的时序
关于“小米透明电视”的时序(技术发展、量产与市场推进的时间线),以下是清晰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梳理,帮助理解其技术演进与市场定位:
一、技术萌芽与概念验证(2010-2018年)
透明显示技术起源
2010年:三星首次展示透明OLED概念原型机(尺寸较小,仅用于实验室研究)。
2012年:LG Display开始研发透明OLED面板,初期透光率仅10%,主要用于商业展示(如橱窗广告)。
小米的早期布局
2016年:小米成立“未来显示实验室”,探索透明显示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
2018年:小米与LG Display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55英寸民用级透明OLED面板。
二、技术突破与量产准备(2019-2020年)
关键技术突破
2019年:LG Display实现透明OLED透光率提升至38%(通过优化像素排列和透明电极材料)。
2020年:小米攻克透明电路隐藏、散热优化等难题,完成首款工程样机测试。
量产落地
2020年8月:小米透明电视正式发布,定价49,999元,成为全球首款量产的民用透明电视。
2020年10月:首批量产机型开售,初期产能有限(月产量约2000台),主要面向科技爱好者与高端商用客户。
三、市场反馈与技术迭代(2021-2023年)
市场表现
2021年:小米透明电视全球销量突破1万台,主要用户为科技极客、高端零售商(如she侈品店)和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
2022年:受供应链限制(LG Display面板产能不足),年销量维持在1.5万台左右。
技术迭代
2022年:小米推出第二代透明电视概念机(未量产),透光率提升至42%,支持8K分辨率(但因成本过高未商业化)。
2023年:LG Display宣布扩大透明OLED产能,计划将年产能从20万片提升至50万片(2024年落地),为小米下一代产品铺路。
四、未来展望(2024年及以后)
成本下降与普及
2024年:随着LG Display产能提升,透明OLED面板成本预计下降30%-40%,小米或推出更亲民的透明电视(如65英寸,售价或降至3万元以内)。
2025年:透明显示技术或向车载、智能家居等领域渗透(如透明车窗、透明冰箱门)。
技术竞争加剧
三星:计划2025年量产QD-OLED透明屏(透光率目标50%),挑战LG Display的市场地位。
京东方:2023年展示透明Micro LED原型机,透光率超60%,但量产时间待定。
五、关键时间节点总结
时间 | 事件 |
---|---|
2010年 | 三星展示首款透明OLED概念机 |
2018年 | 小米与LG Display合作开发55英寸透明OLED面板 |
2020年8月 | 小米透明电视正式发布,定价49,999元 |
2021年 | 全球销量突破1万台 |
2023年 | LG Display宣布扩大透明OLED产能 |
2024年 | 透明OLED面板成本预计下降30%-40% |
2025年 | 三星计划量产QD-OLED透明屏,京东方展示透明Micro LED原型机 |
六、用户决策建议(基于时序)
当前(2023年)
适合人群:科技尝鲜者、高端商用客户(如she侈品店、汽车展厅)。
风险提示:价格高昂、内容适配少、技术迭代快。
未来(2024-2025年)
观望理由:成本下降后性价比提升,可能推出更大尺寸或更高分辨率机型。
替代方案:若追求性价比,可关注LG Display的商用透明屏(如橱窗广告机)或等待其他品牌入局。
总结:透明电视的时序逻辑
技术驱动:从实验室概念到量产,核心在于透明OLED面板的透光率提升与成本下降。
市场定位:初期主打“黑科技”溢价,未来向高端商用与家庭场景渗透。
竞争格局:小米目前领先,但三星、京东方等厂商的入局将加速技术迭代。
一句话总结:小米透明电视的时序是“技术突破-量产落地-成本优化”的三部曲,当前处于“高价尝鲜”阶段,未来或向“普及化”发展。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