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信的高压升压和反相转换器


原标题:用于通信的高压升压和反相转换器
在通信系统中,高压升压(Boost)和反相(Inverting)转换器是关键电源管理模块,广泛应用于射频(RF)功率放大器、激光二极管驱动、高压偏置电路等场景。这些转换器需满足高效率、低噪声、快速动态响应等严苛要求,同时兼顾小型化与成本优化。本文将从工作原理、拓扑选择、设计要点、典型应用及器件推荐五个维度,系统解析通信领域高压转换器的技术实现。
一、高压升压与反相转换器的核心需求
1. 通信系统的电源挑战
高压需求:
RF功率放大器(PA):需提供28V~48V偏置电压以支持高功率输出(如5G基站PA)。
激光二极管(LD):驱动电压可达50V~100V(如光纤通信中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
低噪声要求:
电源噪声会直接耦合到信号链路,导致相位噪声恶化、误码率上升(尤其在相控阵雷达、卫星通信中)。动态响应:
需快速响应负载突变(如RF PA的突发传输模式),避免电压跌落(<1% Vout)和过冲。
2. 升压与反相转换器的功能定义
升压转换器(Boost Converter):
将输入电压(如12V/24V电池)提升至更高输出电压(如48V),适用于正压供电场景。反相转换器(Inverting Converter):
将正输入电压转换为负输出电压(如+12V → -48V),常用于偏置电路或双极性供电系统。
二、关键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
1. 升压转换器拓扑
(1)传统Boost拓扑
电路组成:
输入电容(Cin)、电感(L)、开关管(MOSFET)、二极管(D)、输出电容(Cout)。工作模式:
电感储能阶段:MOSFET导通,电感电流线性上升,储存能量。
能量释放阶段:MOSFET关断,电感电流通过二极管向输出电容充电,电压抬升。
关键公式:
其中,
为占空比, 为开关周期。(2)多相Boost拓扑
适用场景:
高电流(>10A)应用(如5G基站PA供电),通过并联多相降低电感电流纹波。优势:
输出纹波频率提升为
( 为相数),简化滤波设计。均流控制可自动平衡各相电流,提高可靠性。
2. 反相转换器拓扑
(1)传统Buck-Boost拓扑(反相模式)
电路组成:
与Boost类似,但输出电压极性相反。工作模式:
储能阶段:MOSFET导通,电感电流上升,能量储存在电感中。
释放阶段:MOSFET关断,电感电流通过二极管向输出电容充电,形成负电压。
关键公式:
(2)电荷泵反相拓扑
适用场景:
低功率(<1W)、低噪声场景(如光模块偏置电路)。优势:
无电感设计,体积小、EMI低。
通过飞电容(Flying Capacitor)实现电压反相,效率可达90%以上。
典型器件:
TI的LM27762(支持-12V输出,噪声<10μVrms)。
三、通信系统中的设计要点
1. 高效率设计
同步整流(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用MOSFET替代二极管,降低导通损耗(如ADI的LTC3895支持同步Boost,效率>95%)。软开关技术:
采用零电压开关(ZVS)或零电流开关(ZCS),减少开关损耗(适用于MHz级高频应用)。
2. 低噪声与低EMI
开关频率选择:
避开AM广播频段(535kHz~1.7MHz)和通信关键频段(如2.4GHz Wi-Fi)。
推荐频率范围:300kHz~1MHz(平衡效率与滤波难度)。
滤波设计:
输入/输出端添加π型滤波器(L-C-L结构),抑制开关噪声。
使用陶瓷电容(X7R/X5R)替代电解电容,降低ESR和体积。
3. 动态响应优化
补偿网络设计:
采用Type III补偿(双极点-双零点),提升相位裕度至60°以上,避免振荡。预调节技术:
在负载突变前提前调整占空比(如ADI的Power by Linear™技术),将电压跌落控制在<50mV。
4. 保护功能集成
过压保护(OVP):
通过比较器监测输出电压,触发MOSFET关断(如TI的TPS61090内置OVP)。过流保护(OCP):
采用谷底电流检测(Valley Current Sensing),避免电感饱和损坏。热关断(TSD):
当结温超过阈值(如150℃)时自动停机,防止器件损坏。
四、典型应用场景与器件推荐
1. 5G基站射频功率放大器(PA)供电
需求:
输入:24V(来自DC-DC模块)
输出:48V/5A(支持GaN PA)
效率:>92%
动态响应:负载阶跃1A时,Vout跌落<100mV
推荐方案:
Infineon IRS2505L:
集成MOSFET驱动和保护功能,支持48V输出,效率94%。TI LM5143-Q1:
双相Boost控制器,支持10A/相,相位间自动均流。
2. 光纤通信激光二极管(LD)驱动
需求:
输入:12V(电池供电)
输出:-50V/200mA(偏置电流)
噪声:<5μVrms(10Hz~100kHz)
体积:<1cm³
推荐方案:
Analog Devices ADP1614:
电荷泵反相转换器,支持-12V~-60V输出,噪声仅3μVrms。Maxim MAX17596:
集成LDO后级稳压,进一步降低输出纹波。
3. 卫星通信相控阵天线偏置
需求:
输入:28V(太阳能电池阵)
输出:±48V/1A(双极性供电)
轻量化:重量<50g
抗辐射:满足MIL-STD-883标准
推荐方案:
Intersil ISL78268:
双路Buck-Boost控制器,支持正负电压同步调节,辐射加固设计。Vicor PRM™模块:
集成磁性元件,功率密度达2000W/in³,适合空间受限场景。
五、未来趋势:高压转换器的技术演进
集成化与模块化:
将控制器、功率器件、磁性元件集成到单芯片或SiP模块(如TI的TPS62913-Q1),缩小PCB面积。高频化与GaN/SiC应用:
采用GaN FET(如EPC的EPC2054)将开关频率提升至10MHz以上,减小电感/电容体积。数字化控制:
通过PMBus/I2C接口实现远程监控与参数动态调整(如ADI的LTC3888),提升系统灵活性。
总结:高压升压与反相转换器的选型指南
设计目标 | 推荐拓扑 | 关键器件 | 注意事项 |
---|---|---|---|
高效率(>95%) | 同步Boost/多相Boost | ADI LTC3895, TI LM5143-Q1 | 需优化布局以降低寄生电感 |
低噪声(<10μVrms) | 电荷泵反相 | ADI ADP1614, TI LM27762 | 避免长走线引入耦合噪声 |
快速动态响应 | 预调节+Type III补偿 | Infineon IRS2505L, Maxim MAX17596 | 需精确建模补偿网络 |
小型化 | 集成模块/SiP | Vicor PRM™, TI TPS62913-Q1 | 评估热设计是否满足降额要求 |
通过合理选择拓扑、优化补偿网络、集成保护功能,并结合GaN等新材料技术,可设计出满足通信系统严苛需求的高压转换器,为5G、光纤、卫星等领域的电源管理提供可靠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