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半导体推出90纳米超低漏电嵌入式闪存工艺平台 助力大容量MCU解决方案


原标题:虹半导体推出90纳米超低漏电嵌入式闪存工艺平台 助力大容量MCU解决方案
近日,虹半导体宣布成功研发90纳米(nm)超低漏电嵌入式闪存(eFlash)工艺平台,该平台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显著降低了嵌入式闪存的静态功耗,同时提升了存储密度与可靠性,为大容量微控制器单元(MCU)解决方案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这一突破标志着国产半导体工艺在低功耗、高集成度领域迈入新阶段,有望加速物联网(IoT)、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场景的智能化升级。
技术突破:超低漏电与高密度存储的平衡
90纳米工艺节点优化
虹半导体采用90纳米制程,在成本与性能间实现最佳平衡。相比传统130纳米工艺,90纳米可缩小芯片面积约40%,同时通过优化光刻、蚀刻等关键步骤,减少晶体管漏电路径,为低功耗设计奠定基础。超低漏电技术革新
材料创新:引入高介电常数(High-k)栅介质材料替代传统二氧化硅,降低栅极漏电流;采用金属栅极(Metal Gate)替代多晶硅,减少界面缺陷导致的漏电。
结构优化:通过浅沟槽隔离(STI)与超薄栅氧化层设计,进一步抑制寄生电容和漏电通道,使静态功耗降低至行业领先水平(具体数据需参考官方发布)。
工艺控制:精准调控离子注入剂量与退火温度,减少晶圆缺陷密度,提升闪存单元的耐久性(可达10万次擦写循环)与数据保持能力(25℃下20年数据保留)。
嵌入式闪存集成方案
该平台支持单芯片集成大容量eFlash与逻辑电路,存储密度较上一代提升30%,可实现4Mb至64Mb嵌入式闪存的灵活配置。这一特性使MCU无需外接独立存储芯片,显著降低系统成本与PCB面积,同时提升数据读写速度与抗干扰能力。
应用场景:赋能低功耗高可靠MCU需求
物联网(IoT)设备
超长续航:超低漏电设计使MCU在待机模式下功耗降至微瓦级,延长电池寿命至10年以上(如智能水表、燃气表)。
安全存储:集成硬件加密引擎与高可靠性eFlash,保障设备固件与敏感数据的安全存储,抵御侧信道攻击。
工业控制与自动化
高温稳定性:工艺平台支持-40℃至125℃宽温工作范围,满足工业电机驱动、PLC等严苛环境需求。
实时响应:大容量eFlash可存储复杂控制算法,配合低延迟读写性能,提升系统实时性与控制精度。
汽车电子
功能安全:符合AEC-Q100 Grade 1标准,通过ECC纠错、冗余存储等技术提升数据可靠性,适用于车身控制模块(BCM)、电池管理系统(BMS)等安全关键应用。
成本优化:单芯片集成方案减少汽车电子BOM成本,助力车企应对缺芯挑战与降本压力。
行业影响:推动国产MCU生态升级
技术自主可控
虹半导体90纳米eFlash工艺平台的推出,填补了国内在超低漏电嵌入式存储领域的技术空白,减少对国际厂商的依赖,为国产MCU厂商提供差异化竞争利器。生态协同效应
该平台已与多家主流MCU设计公司完成适配,支持ARM Cortex-M系列、RISC-V内核的快速移植,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同时,虹半导体提供完整的IP库与设计服务,降低客户研发门槛。市场拓展空间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低功耗MCU市场规模将超200亿美元,其中物联网与汽车电子占比超60%。虹半导体的技术突破有望助力国产MCU在这一高增长赛道抢占份额。
未来展望:迈向更先进制程与智能化
虹半导体表示,下一步将基于90纳米平台开发AI加速单元集成方案,通过在MCU中嵌入轻量化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实现边缘端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智能功能。同时,公司正研发55纳米超低漏电工艺,目标将嵌入式闪存密度提升至128Mb以上,进一步满足自动驾驶、AR/VR等高端应用需求。
结语
虹半导体90纳米超低漏电嵌入式闪存工艺平台的发布,不仅是国产半导体工艺的一次重要跃迁,更为低功耗、高可靠MCU的普及提供了核心支撑。随着物联网与智能化浪潮的持续推进,这一技术突破将加速推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