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二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下降20%至2.95亿部


原标题:Gartner:二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下降20%至2.95亿部
根据全球权威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最新报告,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2.95亿部,较去年同期下降20%,延续了自2022年以来的低迷态势。这一数据反映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以及新兴市场饱和等多重因素对行业的冲击。然而,在整体下滑中,高端市场(售价600美元以上)表现相对稳健,成为厂商争夺的关键赛道。
核心数据解析:销量下滑背后的结构性分化
区域市场表现差异显著
亚太地区(除中国):销量同比下滑25%,印度、东南亚等市场受通胀压力和库存积压影响最为严重;
中国:销量下降15%,但618促销期间高端机型(如华为Mate 60、iPhone 14系列)销量逆势增长,显示消费升级趋势;
北美/欧洲:销量分别下滑12%和18%,但折叠屏手机份额提升至5%(同比+3pct),成为高端市场主要增长点;
拉美/中东非洲:销量下滑22%,但非洲市场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渗透率仍不足50%,长期潜力待释放。
价格段分化加剧
入门级(<300美元):销量占比从2022年的55%降至48%,印度、印尼等市场低价机型库存积压严重;
中高端(300-600美元):销量下滑25%,中国厂商通过性价比策略(如Redmi Note系列)维持份额;
高端(>600美元):销量仅下滑8%,苹果、三星、华为占据全球超90%份额,折叠屏机型(如Galaxy Z Fold5)均价超1500美元仍供不应求。
下滑主因:多重挑战叠加,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宏观经济压力
全球通胀率居高不下(2023年Q2平均CPI达6.8%),消费者非必需品支出收缩,智能手机换机周期延长至41个月(较2019年增加10个月);
欧元区、英国等地区能源危机导致家庭可支配收入下降,中低端机型需求首当其冲。
供应链与库存调整
2022年渠道商过度备货导致2023年上半年库存周转天数达90天(健康水平为60-70天),厂商被迫降价清库,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半导体短缺缓解后,部分零部件(如显示驱动IC)价格暴跌30%,但厂商仍面临物流成本上涨(海运价格同比+15%)和汇率波动风险。
创新瓶颈与换机动力不足
折叠屏、影像升级等创新未能触发大规模换机,消费者对“微创新”敏感度下降;
AI大模型、卫星通信等新兴技术尚未落地终端,5G渗透率超60%后缺乏新应用场景驱动。
高端市场逆势增长:厂商战略聚焦“利润池”
苹果“一枝独秀”
iPhone 14系列在600美元以上市场占比达58%,通过自研芯片(A16)、iOS生态和品牌溢价构建护城河;
印度、越南等地生产占比提升至15%,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并优化成本结构。
安卓阵营“折叠屏+影像”双轮驱动
三星:Galaxy S23 Ultra和Z Fold5/Flip5系列推动高端份额回升至22%,通过屏幕自研(Dynamic AMOLED 2X)和铰链技术巩固领先地位;
华为:Mate 60系列搭载麒麟9000s芯片和卫星通信功能,在6000元以上市场占比达12%,重塑高端品牌形象;
小米/OPPO/vivo:通过徕卡/哈苏影像联名、自研芯片(如马里亚纳X)提升产品溢价,但海外高端市场突破仍需时间。
折叠屏手机成“新战场”
2023年Q2全球折叠屏手机销量达250万部,同比增长72%,预计全年出货量将突破1800万部;
荣耀Magic V2、华为Mate X5等机型将厚度降至10mm以内,接近直板机手感,推动消费级普及;
面板厂商(三星Display、京东方)加速UTG(超薄玻璃)和柔性OLED产能扩张,成本有望在2025年下降40%。
未来展望:2024年或迎温和复苏,高端化与AI成关键变量
市场触底反弹预期
新兴市场4G向5G切换加速(印度、印尼5G用户占比不足10%);
苹果iPhone 15系列换机周期启动(预计带动2024年Q1销量环比增长15%);
生成式AI(如端侧大模型)落地终端,提升用户体验差异化。
Gartner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同比下降8%至11.5亿部,但2024年有望恢复5%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厂商战略调整方向
控制成本与提升效率:通过自研芯片(如OPPO马里亚纳、vivo V3)、垂直整合供应链(如小米智能工厂)降低BOM成本;
聚焦高端与生态绑定:强化手机+平板+穿戴设备+汽车的多端协同(如华为鸿蒙生态、三星Galaxy AI),提升用户粘性;
探索新兴市场:非洲、拉美等地区智能手机渗透率仍不足50%,厂商通过本地化生产(如传音在尼日利亚建厂)和定制化功能(如超长续航、多卡多待)抢占份额。
结语
2023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的深度下滑,标志着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阶段。在宏观经济压力与创新瓶颈的双重挑战下,厂商需通过高端化突破、生态协同与成本控制构建核心竞争力。折叠屏手机的崛起和AI技术的落地,或将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变量,而能否精准把握这些趋势,将决定厂商在未来三年市场格局中的地位。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