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16f57引脚图


PIC16F57微控制器引脚图及功能详解
PIC16F57是Microchip公司推出的一款8位高性能、低功耗、基于闪存的CMOS微控制器。它属于PIC16F系列,以其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丰富的片上外设和高性价比而广受欢迎。该芯片通常采用18引脚PDIP、SOIC等封装形式,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尤其适合那些对成本、功耗和尺寸有严格要求的应用。
PIC16F57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易于学习的指令集、强大的I/O能力以及内置的看门狗定时器(WDT)和多种振荡器选项。尽管它是一款相对简单的微控制器,但其稳定的性能和灵活的配置使其成为许多小型到中型嵌入式项目的理想选择。理解其引脚图是充分发挥其潜力的关键。
PIC16F57引脚概览
PIC16F57通常采用18引脚封装。以下是其引脚的概览,后续将对每个引脚进行详细阐述。
引脚号 | 引脚名称 | 类型 | 功能描述 |
---|---|---|---|
1 | RA2 | I/O | 端口A的第二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2 | RA1 | I/O | 端口A的第一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3 | RA0 | I/O | 端口A的第零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4 | VSS | 电源 | 接地引脚,电源负极。 |
5 | RB0 | I/O | 端口B的第零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6 | RB1 | I/O | 端口B的第一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7 | RB2 | I/O | 端口B的第二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8 | RB3 | I/O | 端口B的第三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9 | RC0 | I/O | 端口C的第零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10 | RC1 | I/O | 端口C的第一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11 | RC2 | I/O | 端口C的第二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12 | RC3 | I/O | 端口C的第三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13 | RC4 | I/O | 端口C的第四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14 | RC5 | I/O | 端口C的第五位,通用输入/输出引脚。 |
15 | OSC2/CLKOUT | I/O | 振荡器输出引脚;在外部时钟模式下作为时钟输出。 |
16 | OSC1/CLKIN | I/O | 振荡器输入引脚;在外部时钟模式下作为时钟输入。 |
17 | MCLR/VPP | 输入 | 主清除(复位)输入引脚;编程电压输入引脚。 |
18 | VDD | 电源 | 电源正极引脚。 |
PIC16F57引脚功能详细介绍
1. 电源引脚 (VDD, VSS)
VDD (引脚18):VDD是PIC16F57的正电源输入引脚。微控制器内部的所有数字逻辑电路、存储器以及外设模块的正常运行都需要稳定的电源电压。PIC16F57通常支持较宽的电源电压范围,例如2.0V至5.5V,这使得它能够适应多种供电环境,无论是电池供电的低功耗应用,还是标准5V电源的系统。在实际电路设计中,为了确保电源的纯净和稳定,通常会在VDD引脚附近并联一个0.1μF(100nF)的去耦电容,这个电容应尽可能靠近芯片的VDD和VSS引脚放置。它的作用是滤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并为芯片在瞬时电流需求变化时提供快速的能量补充,从而避免因电源波动引起的芯片工作异常或复位。一个稳定的电源是微控制器可靠运行的基石,任何电源上的毛刺或电压跌落都可能导致程序跑飞或数据错误。
VSS (引脚4):VSS是PIC16F57的接地引脚,即电源的负极。它是整个微控制器电路的参考地。所有信号电压都相对于VSS进行测量。在电路板设计中,VSS通常连接到系统的公共地平面。与VDD类似,VSS的连接质量也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有效抑制噪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确保VDD和VSS之间有足够的去耦电容,并提供低阻抗的接地路径,是保证芯片稳定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多层PCB设计中,通常会使用专门的地平面来提供最佳的接地效果。
2. 振荡器引脚 (OSC1/CLKIN, OSC2/CLKOUT)
OSC1/CLKIN (引脚16):OSC1是PIC16F57的振荡器输入引脚,同时也可以作为外部时钟输入引脚(CLKIN)。这个引脚是微控制器内部时钟源的核心。PIC16F57支持多种振荡器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RC振荡器模式(RC Oscillator): 在这种模式下,OSC1引脚连接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容(C),构成一个简单的RC振荡电路。这种模式成本低、功耗低,但频率精度和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受温度和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它适用于对时序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在这种模式下,OSC2引脚通常不连接任何外部元件,或者悬空。
LP振荡器模式(Low-Power Crystal Oscillator): 适用于低频晶体振荡器(如32.768kHz),以实现极低的功耗。OSC1和OSC2引脚连接一个晶体谐振器,并在晶体两端各并联一个负载电容(通常为15pF-33pF)。这种模式常用于实时时钟(RTC)或电池供电的长时间运行设备。
XT振荡器模式(Crystal/Resonator Oscillator): 适用于中频晶体振荡器(如1MHz-4MHz)。与LP模式类似,OSC1和OSC2连接晶体和负载电容。提供比RC模式更高的频率精度和稳定性。
HS振荡器模式(High-Speed Crystal Oscillator): 适用于高频晶体振荡器(如4MHz-20MHz)。同样,OSC1和OSC2连接晶体和负载电容。提供最高的运行速度和最佳的频率稳定性,但功耗相对较高。
外部时钟模式(External Clock Input): 在这种模式下,OSC1引脚直接接收来自外部的时钟信号(如方波或正弦波),而OSC2引脚则作为时钟输出(CLKOUT)或悬空。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与外部系统同步时钟,或者外部已经有高精度时钟源的场合。外部时钟源通常直接连接到OSC1引脚,不需要额外的RC或晶体元件。
在选择振荡器模式时,需要根据应用的具体需求(如速度、功耗、精度、成本)进行权衡。配置位(Configuration Bits)用于选择所需的振荡器类型。
OSC2/CLKOUT (引脚15):OSC2是PIC16F57的振荡器输出引脚,同时也可以作为时钟输出引脚(CLKOUT)。
当PIC16F57使用内部RC振荡器、LP、XT或HS晶体振荡器模式时,OSC2引脚会输出一个与内部时钟频率相关的方波信号。这个输出信号可以用于调试,或者作为其他外部设备的同步时钟源。输出频率通常是内部振荡器频率的四分之一(Fosc/4),这对应于指令周期频率。
当PIC16F57配置为外部时钟输入模式时(即CLKIN模式),OSC2引脚可以被配置为时钟输出(CLKOUT)。在这种情况下,OSC2引脚会输出一个与输入时钟频率相同的信号,或者一个经过分频的信号,具体取决于配置。这对于需要将微控制器内部时钟提供给其他外设或芯片的系统非常有用。
在晶体振荡器模式下,OSC1和OSC2引脚之间连接晶体,并且每个引脚到地之间连接一个负载电容。这些负载电容的值对于晶体的稳定起振和频率精度至关重要,通常根据晶体制造商的推荐值来选择,范围通常在15pF到33pF之间。不正确的负载电容可能导致晶体无法起振或频率偏差。
3. 复位引脚 (MCLR/VPP)
MCLR/VPP (引脚17):MCLR是“Master Clear”的缩写,意为主清除,它是一个低电平有效的主复位输入引脚。当MCLR引脚被拉低时,微控制器会立即停止当前操作,所有内部寄存器被复位到默认状态(通常是上电复位状态),程序计数器归零,然后从程序存储器的0000h地址开始执行程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引脚,用于在系统出现异常或需要重新启动时对微控制器进行硬复位。
MCLR引脚通常需要通过一个上拉电阻连接到VDD。上拉电阻的作用是在没有外部信号驱动时,将MCLR引脚保持在高电平,从而防止芯片意外复位。典型的上拉电阻值在4.7kΩ到10kΩ之间。此外,为了增强抗干扰能力,通常会在MCLR引脚和地之间并联一个小容量的去耦电容(例如0.1μF),这个电容可以滤除MCLR线上的高频噪声,并提供一个短暂的复位脉冲,确保芯片在电源上电时能够可靠复位。
除了作为复位输入,MCLR引脚还具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VPP(编程电压输入)。在对PIC16F57进行**在线串行编程(ICSP)**时,编程器会通过MCLR引脚施加一个高于VDD的编程电压(通常是12V到13V左右)。这个高电压信号会使芯片进入编程模式,允许编程器写入或读取闪存程序和数据。因此,在设计电路时,必须确保MCLR引脚的外部电路不会干扰编程电压的施加,例如,不应直接连接到地或通过过大的电容连接到地,否则可能导致编程失败。如果MCLR引脚直接连接到按钮进行手动复位,需要确保按钮在按下时能将MCLR拉低,松开时能通过上拉电阻恢复高电平,并且在编程时,编程器能够覆盖按钮的连接。
4. 通用输入/输出端口 (RA, RB, RC)
PIC16F57拥有三个独立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端口A (RA)、端口B (RB)和端口C (RC)。每个端口都由多个独立的引脚组成,这些引脚可以被软件配置为输入或输出模式。这是微控制器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的主要途径。
每个GPIO引脚都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双向性: 每个引脚都可以独立地配置为输入或输出。当配置为输入时,它可以读取外部信号的电平(高电平或低电平);当配置为输出时,它可以输出高电平(VDD)或低电平(VSS),从而驱动外部设备,如LED、继电器、蜂鸣器等。
数字输入/输出: 这些引脚主要用于处理数字信号,即高电平或低电平。
弱上拉电阻(可选): 某些PIC微控制器的端口引脚(通常是PORTB)具有可编程的内部弱上拉电阻。这意味着当引脚配置为输入时,可以通过软件启用一个内部电阻将其拉高。这对于连接按钮或开关等需要上拉的应用非常方便,可以省去外部上拉电阻。PIC16F57的具体端口是否支持弱上拉需要查阅其详细数据手册,但这是PIC系列常见的特性。
高灌/拉电流能力: PIC微控制器的GPIO引脚通常具有一定的电流驱动能力,可以直接驱动小电流负载(如LED)。然而,对于需要较大电流的负载(如电机、大功率LED),则需要通过外部驱动电路(如晶体管、MOSFET)进行驱动,以避免损坏芯片。
以下是PIC16F57的各个端口引脚的详细介绍:
端口A (PORTA):PIC16F57的端口A通常包含3个引脚:RA0 (引脚3)、RA1 (引脚2)、RA2 (引脚1)。 这些引脚是通用的数字输入/输出引脚。它们可以通过TRISA寄存器进行配置:
如果TRISA寄存器的相应位设置为'1',则该引脚被配置为输入。此时,程序可以通过PORTA寄存器读取该引脚的电平状态。例如,可以连接一个按钮,当按钮按下时,引脚电平变化,微控制器检测到这一变化。
如果TRISA寄存器的相应位设置为'0',则该引脚被配置为输出。此时,程序可以通过向PORTA寄存器的相应位写入'1'或'0'来控制该引脚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例如,可以连接一个LED,通过控制引脚的输出电平来点亮或熄灭LED。
端口B (PORTB):PIC16F57的端口B通常包含4个引脚:RB0 (引脚5)、RB1 (引脚6)、RB2 (引脚7)、RB3 (引脚8)。 这些引脚也是通用的数字输入/输出引脚,功能与端口A类似。它们通过TRISB寄存器进行配置。PORTB的一些引脚可能具有额外的功能,例如外部中断(RB0/INT)或弱上拉功能,这需要查阅具体的PIC16F57数据手册来确认。如果RB0支持外部中断,那么它可以在外部信号变化时触发中断,从而响应外部事件而无需CPU不断轮询。
端口C (PORTC):PIC16F57的端口C通常包含6个引脚:RC0 (引脚9)、RC1 (引脚10)、RC2 (引脚11)、RC3 (引脚12)、RC4 (引脚13)、RC5 (引脚14)。 端口C是PIC16F57上引脚数量最多的一个端口,提供了更多的通用I/O资源。它们通过TRISC寄存器进行配置。与PORTA和PORTB一样,这些引脚可以作为简单的数字输入或输出。在某些PIC型号中,PORTC的引脚也可能复用为其他外设功能,如SPI、I2C、UART等通信接口,或PWM输出、定时器输入等。对于PIC16F57这种较简单的型号,其主要功能是通用I/O,但查阅数据手册确认是否存在复用功能仍然是最佳实践。
I/O引脚的使用注意事项:
方向寄存器(TRISx): 在使用任何I/O引脚之前,必须先配置其对应的方向寄存器(TRISA、TRISB、TRISC)。将位设置为'1'表示输入,'0'表示输出。如果忘记配置或配置错误,可能导致引脚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可能在输入和输出之间产生冲突,损坏芯片。
输入/输出电平: PIC16F57的I/O引脚通常是CMOS兼容的,这意味着其输入高电平阈值接近VDD,低电平阈值接近VSS。输出高电平接近VDD,低电平接近VSS。在连接外部设备时,需要确保外部设备的信号电平与PIC16F57的I/O电平兼容。
灌电流与拉电流: 每个I/O引脚都有最大允许的灌电流(Sink Current)和拉电流(Source Current)限制。灌电流是指引脚输出低电平时,从外部流入引脚的电流;拉电流是指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从引脚流向外部的电流。这些电流限制在数据手册中有明确规定。如果超过这些限制,可能会永久性损坏芯片。因此,在驱动LED或其他负载时,通常需要串联合适的限流电阻。
静电防护(ESD): 所有的I/O引脚都容易受到静电放电(ESD)的损害。在操作微控制器或包含微控制器的电路板时,应采取适当的ESD防护措施,如佩戴防静电腕带,在防静电工作台上操作。
PIC16F57典型应用电路中的引脚连接
为了让PIC16F57正常工作,除了电源和振荡器外,还需要对MCLR引脚进行正确的连接。以下是一个非常基础的PIC16F57应用电路中关键引脚的连接示例:
1. 基本电源连接:
VDD (引脚18): 连接到稳定的正电源(例如+5V或+3.3V)。
VSS (引脚4): 连接到系统地。
去耦电容: 在VDD和VSS之间并联一个0.1μF的陶瓷电容,并尽可能靠近芯片。
2. 复位电路连接:
MCLR/VPP (引脚17):
通过一个4.7kΩ到10kΩ的上拉电阻连接到VDD,以保持MCLR引脚在高电平,防止意外复位。
可以并联一个0.1μF的电容到地,以增强抗干扰能力和提供上电复位延迟。
如果需要手动复位按钮,可以将一个常开按钮连接在MCLR引脚和地之间,按下按钮时MCLR被拉低。但请注意,在编程时,这个按钮可能会干扰编程电压的施加,需要确保编程器能够克服这一点,或者在编程时断开按钮连接。
3. 振荡器电路连接 (以HS晶体振荡器为例):
OSC1/CLKIN (引脚16): 连接到晶体谐振器的一端。
OSC2/CLKOUT (引脚15): 连接到晶体谐振器的另一端。
负载电容: 在OSC1到地和OSC2到地之间各并联一个负载电容(例如22pF),这些电容的值应根据所选晶体的规格书来确定。
晶体谐振器: 选择合适的频率(例如4MHz、8MHz、20MHz等),并将其连接在OSC1和OSC2之间。晶体通常需要放置在靠近芯片的位置,并尽量远离噪声源,以保证振荡的稳定性。
4. 通用I/O引脚的使用:
连接输入设备(如按钮): 将按钮的一端连接到I/O引脚,另一端连接到地。为了确保引脚在按钮未按下时有确定的电平,通常需要通过一个上拉电阻将引脚连接到VDD(如果芯片内部没有弱上拉功能)。当按钮按下时,引脚被拉低;松开时,通过上拉电阻恢复高电平。
连接输出设备(如LED): 将LED的阳极通过一个限流电阻连接到I/O引脚,阴极连接到地。当I/O引脚输出高电平时,LED点亮;输出低电平时,LED熄灭。限流电阻的阻值应根据LED的正向电压和额定电流以及PIC的输出电压来计算,以保护LED和芯片。
编程与调试中的引脚使用
PIC16F57的编程通常通过**在线串行编程(ICSP)**接口完成。ICSP接口利用了芯片的几个现有引脚来传输编程数据和控制信号,而无需将芯片从电路板上取下。这大大简化了开发和生产过程。
ICSP通常需要以下几个引脚:
VPP/MCLR (引脚17): 用于施加编程电压,使芯片进入编程模式。
VDD (引脚18): 提供芯片工作电源。
VSS (引脚4): 接地。
PGD (Program Data) / ICSPDAT: 通常是某个I/O引脚复用,用于传输编程数据。对于PIC16F57,这通常是RB0或RC0等引脚,具体取决于数据手册。
PGC (Program Clock) / ICSPCLK: 同样是某个I/O引脚复用,用于提供编程时钟信号。
在进行ICSP编程时,编程器会通过这些引脚与PIC16F57进行通信。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需要确保这些ICSP引脚上的外部电路不会干扰编程器的正常工作。例如,如果PGD和PGC引脚连接了LED或其他负载,它们可能会在编程时产生干扰,导致编程失败。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在这些引脚上串联小电阻(如100Ω-470Ω)或使用跳线帽,以便在编程时断开外部负载。
PIC16F57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成本效益高: PIC16F57是一款价格非常亲民的微控制器,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的成本敏感型应用。
低功耗: 采用CMOS技术,具有多种低功耗模式(如睡眠模式),适合电池供电的应用。
易于学习和使用: 采用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指令数量少,易于理解和编程。Microchip提供了完善的开发工具链(MPLAB IDE、MPLAB X IDE、XC8编译器等)和丰富的应用笔记。
稳定性高: PIC微控制器以其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而闻名,内置看门狗定时器(WDT)可以有效防止程序跑飞。
闪存程序存储器: 闪存允许在系统内进行多次擦写和编程,方便程序的开发和更新。
内置振荡器选项: 提供了多种内部和外部振荡器选项,简化了外部电路设计。
丰富的通用I/O: 尽管引脚数量不多,但其提供的I/O引脚足以满足许多小型嵌入式项目的需求。
局限性:
资源有限: 相对于更高级的PIC或ARM微控制器,PIC16F57的程序存储器(闪存)和数据存储器(RAM)容量较小,外设功能也相对简单。这限制了它在复杂应用中的使用。
速度相对较低: 最高时钟频率通常在20MHz左右,对于需要高速数据处理或复杂算法的应用可能不够。
没有硬件乘法器/除法器: 对于需要大量数学运算的应用,可能需要通过软件模拟,这将消耗更多的CPU时间和程序空间。
外设功能简单: 缺乏高级通信接口(如USB、以太网)、高精度ADC/DAC、DMA控制器等。如果项目需要这些功能,则需要选择更高级的PIC型号或其他系列的微控制器。
引脚复用: 某些引脚具有多重功能,这意味着在设计时需要仔细规划,避免功能冲突。例如,如果某个引脚被用作通用I/O,就不能同时用作ICSP编程引脚的特殊功能,除非在编程时断开通用I/O的连接。
总结
PIC16F57是一款经典的8位微控制器,以其简单、可靠和高性价比的特点,在许多嵌入式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理解其引脚图,包括电源、振荡器、复位以及通用I/O端口的每一个引脚的功能和特性,是成功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的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正确的引脚连接、合理的去耦、稳定的时钟源以及对ICSP编程接口的兼容性考量,都是确保PIC16F57能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尽管其资源和功能相对有限,但对于许多对成本和功耗敏感的简单控制任务而言,PIC16F57仍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Microchip也推出了更多功能更强大、性能更高的PIC系列微控制器,但PIC16F57作为入门级和特定简单应用的优选,其价值依然存在。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