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ls244的功能和用法


74LS244:高性能八路三态缓冲器/线路驱动器详解
74LS244是一款广泛应用于数字逻辑电路中的高性能八路三态缓冲器/线路驱动器。它属于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家族的低功耗肖特基(LS)系列,以其优异的速度、低功耗以及强大的驱动能力而著称。在各种数字系统中,特别是在微处理器、存储器接口和数据通信等领域,74LS244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用于数据隔离、电平转换、总线驱动以及阻抗匹配等。理解其功能、特性和应用对于设计和调试数字电路至关重要。
1. 74LS244 概述与基本功能
74LS244本质上是一个非反相的三态缓冲器,它包含八个独立的缓冲器通道,这些通道被分成两组,每组四个。每组缓冲器都有一个独立的使能(G)输入端,允许设计者独立控制这两组缓冲器的输出状态。三态输出是其核心特性,这意味着输出可以处于高电平(High)、低电平(Low)或高阻态(High-impedance)这三种状态之一。
高阻态是一种独特的特性,在这种状态下,缓冲器的输出表现为一个开路,即它既不输出高电平也不输出低电平,而是呈现出非常高的阻抗。这使得多个三态器件可以连接到同一条数据总线上,而不会相互干扰。当某个器件被使能时,它的输出会驱动总线;当它被禁用(处于高阻态)时,它就会从总线上“脱离”,允许其他被使能的器件来驱动总线。这种能力对于构建共享总线的系统(例如微处理器系统中的数据总线或地址总线)至关重要。
74LS244的封装形式通常是DIP-20(双列直插20引脚)或SOIC-20(小外形集成电路20引脚),这使得它易于在原型板和PCB上进行安装和焊接。其电源电压通常为5V,与大多数TTL和CMOS数字逻辑器件兼容。
2. 内部结构与引脚定义
了解74LS244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定义是正确使用它的前提。
2.1 内部结构
74LS244内部集成了八个独立的非反相缓冲器。这些缓冲器并非完全独立,而是被组织成两组,每组四个缓冲器共享一个使能控制引脚。
缓冲器通道: 每个缓冲器通道都包含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例如,1A1对应1Y1,2A1对应2Y1,依此类推。
使能控制:
引脚1 (1G) 控制第一组四个缓冲器(1A1-1A4对应的1Y1-1Y4)。这个使能引脚是低电平有效的,即当$overline{1G}为低电平(逻辑0)时,这组缓冲器被使能,其输出会跟随输入;当overline{1G}$为高电平(逻辑1)时,这组缓冲器的输出将进入高阻态。
引脚19 (2G) 控制第二组四个缓冲器(2A1-2A4对应的2Y1-2Y4)。与$overline{1G}类似,overline{2G}$也是低电平有效。
非反相特性: “非反相”意味着当缓冲器被使能时,输出端的逻辑状态与输入端的逻辑状态相同。如果输入为高电平,输出也为高电平;如果输入为低电平,输出也为低电平。
这种分组设计提供了灵活性,允许在不同的时间或根据不同的条件控制总线上的不同部分。
2.2 引脚定义
以下是74LS244常见的20引脚DIP/SOIC封装的引脚功能描述:
引脚号 | 名称 | 类型 | 功能描述 |
1 | 1G | 输入 | 第一组缓冲器使能输入:低电平有效。当此引脚为低电平时,引脚2, 4, 6, 8的输入数据将出现在引脚18, 16, 14, 12的输出端;当此引脚为高电平时,引脚18, 16, 14, 12的输出将进入高阻态。 |
2 | 1A1 | 输入 | 第一组缓冲器输入1。 |
3 | 1Y1 | 输出 | 第一组缓冲器输出1(对应1A1)。 |
4 | 1A2 | 输入 | 第一组缓冲器输入2。 |
5 | 1Y2 | 输出 | 第一组缓冲器输出2(对应1A2)。 |
6 | 1A3 | 输入 | 第一组缓冲器输入3。 |
7 | 1Y3 | 输出 | 第一组缓冲器输出3(对应1A3)。 |
8 | 1A4 | 输入 | 第一组缓冲器输入4。 |
9 | 1Y4 | 输出 | 第一组缓冲器输出4(对应1A4)。 |
10 | GND | 电源 | 地线:连接到电路的公共地。 |
11 | 2Y1 | 输出 | 第二组缓冲器输出1(对应2A1)。 |
12 | 2Y2 | 输出 | 第二组缓冲器输出2(对应2A2)。 |
13 | 2Y3 | 输出 | 第二组缓冲器输出3(对应2A3)。 |
14 | 2Y4 | 输出 | 第二组缓冲器输出4(对应2A4)。 |
15 | 2A4 | 输入 | 第二组缓冲器输入4。 |
16 | 2A3 | 输入 | 第二组缓冲器输入3。 |
17 | 2A2 | 输入 | 第二组缓冲器输入2。 |
18 | 2A1 | 输入 | 第二组缓冲器输入1。 |
19 | 2G | 输入 | 第二组缓冲器使能输入:低电平有效。当此引脚为低电平时,引脚18, 17, 16, 15的输入数据将出现在引脚11, 12, 13, 14的输出端;当此引脚为高电平时,引脚11, 12, 13, 14的输出将进入高阻态。 |
20 | VCC | 电源 | 电源电压:连接到+5V电源。 |
注意,引脚的布局通常是输入和输出成对出现,且引脚号从左上角(通常是引脚1)开始逆时针排列,直到右下角(通常是引脚10),然后从右上角(通常是引脚11)开始逆时针排列,直到左下角(通常是引脚20)。
3. 逻辑功能与真值表
74LS244的逻辑功能可以通过真值表清晰地表示。由于其两组缓冲器是独立的,我们可以为每一组缓冲器构建一个真值表。
3.1 单个缓冲器的逻辑功能
对于任何一个单路的缓冲器(例如1A1和1Y1),其行为由其对应的使能引脚(例如$overline{1G}$)控制。
G (使能) | A (输入) | Y (输出) | 状态 |
低电平 (L) | 低电平 (L) | 低电平 (L) | 缓冲 |
低电平 (L) | 高电平 (H) | 高电平 (H) | 缓冲 |
高电平 (H) | X (无关) | 高阻态 (Z) | 禁用(高阻) |
L: 低电平
H: 高电平
X: 任意输入(Don't care)
Z: 高阻态
从真值表可以看出,只有当使能引脚为低电平(激活状态)时,输入信号A才能被传递到输出Y。当使能引脚为高电平(禁用状态)时,无论输入A是什么,输出Y都处于高阻态。
3.2 两组缓冲器的工作模式
由于74LS244有两组独立的缓冲器使能控制,它可以实现多种工作模式:
全通模式: 当$overline{1G}和overline{2G}$都为低电平时,所有八个缓冲器都被使能,输入数据直接传递到输出端。这适用于需要同时驱动或隔离所有八路数据的情况。
半通模式: 当其中一个使能引脚为低电平而另一个为高电平时,只有一半的缓冲器被使能。例如,如果$overline{1G}为低电平且overline{2G}$为高电平,则只有第一组缓冲器工作,而第二组缓冲器处于高阻态。这在分时复用或选择性数据传输中很有用。
全高阻模式: 当$overline{1G}和overline{2G}$都为高电平时,所有八个缓冲器都处于高阻态。这使得74LS244完全脱离总线,不影响总线上的其他器件。这在多主设备总线系统中非常关键。
4. 电气特性与工作参数
了解74LS244的电气特性对于确保其在电路中的稳定可靠运行至关重要。这些参数通常在数据手册中详细列出,并应在设计时予以考虑。
4.1 电源电压(VCC)
典型值: +5V。
工作范围: 74LS系列器件通常在4.75V到5.25V之间工作,以确保TTL电平的正确识别。超出此范围可能会导致功能异常或器件损坏。
4.2 输入电压与电流
高电平输入电压(VIH): 逻辑高电平的最小输入电压。对于TTL器件,通常为2V。
低电平输入电压(VIL): 逻辑低电平的最大输入电压。对于TTL器件,通常为0.8V。
高电平输入电流(IIH): 输入为高电平时的电流。74LS244的输入通常是上拉的,所以此电流很小。
低电平输入电流(IIL): 输入为低电平时的电流。这是由于输入晶体管的基极电流。74LS器件的IIL相对较小,有助于降低功耗。
4.3 输出电压与电流(驱动能力)
高电平输出电压(VOH): 逻辑高电平的最小输出电压。通常接近VCC,例如2.7V或更高。
低电平输出电压(VOL): 逻辑低电平的最大输出电压。通常接近GND,例如0.5V或更低。
高电平输出电流(IOH): 输出为高电平时,器件可以提供的最大灌电流(source current)。这个参数决定了器件能够驱动多少个TTL或CMOS输入。对于74LS244,IOH通常在-3mA到-15mA之间,这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驱动能力。
低电平输出电流(IOL): 输出为低电平时,器件可以吸收的最大拉电流(sink current)。这个参数是衡量其驱动能力的另一个关键指标。74LS244的IOL通常在12mA到24mA之间,使其能够驱动多个标准TTL负载或某些LED。
74LS244常被称为“驱动器”或“线路驱动器”,正是因为其输出电流能力比一般逻辑门要强,能够驱动更长的导线或更多的并行负载。
4.4 传播延迟时间(Propagation Delay Time)
tPLH: 从输入从低电平到高电平变化,到输出从低电平到高电平变化的延迟时间。
tPHL: 从输入从高电平到低电平变化,到输出从高电平到低电平变化的延迟时间。
tPZH: 从使能从低电平到高电平变化(禁用),到输出从高阻态到高电平变化的延迟时间。
tPZL: 从使能从低电平到高电平变化(禁用),到输出从高阻态到低电平变化的延迟时间。
tPHZ: 从使能从高电平到低电平变化(使能),到输出从高电平到高阻态变化的延迟时间。
tPLZ: 从使能从高电平到低电平变化(使能),到输出从低电平到高阻态变化的延迟时间。
这些延迟时间是衡量器件速度的重要指标。对于74LS244,典型的传播延迟时间通常在10ns到20ns之间,这对于大多数中速数字系统来说是足够的。在高速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这些延迟,以避免时序问题。
4.5 功耗
ICC(静态电源电流): 器件在静态(输入不变化)时的电源电流。74LS系列以低功耗著称,ICC通常较低。
功耗(Power Dissipation): 总的功耗取决于静态电流和动态电流(当输入信号变化时)。在设计时,需要计算总功耗以确保电源供应充足并考虑散热。
5. 典型应用场景
74LS244的三态输出和强大的驱动能力使其成为多种数字系统设计的理想选择。
5.1 总线驱动与隔离
这是74LS244最主要的应用。在微处理器系统中,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通常是多主设备共享的。例如,微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和DMA控制器可能都需要访问同一条总线。74LS244可以作为总线驱动器,连接到不同的设备。当某个设备需要驱动总线时,其对应的74LS244被使能;当该设备不需要驱动总线时,74LS244进入高阻态,从而避免与其他设备的输出发生冲突(总线竞争)。
数据总线驱动: 74LS244可以作为微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缓冲器。当CPU从存储器读取数据时,存储器的数据输出通过74LS244缓冲后送到CPU;当CPU向存储器写入数据时,CPU的数据输出也可以通过另一个74LS244(或74LS245等双向总线收发器)缓冲后送到存储器。74LS244的单向特性使其特别适合于需要严格控制数据流向的场合。
地址总线驱动: 类似地,地址总线也可能需要驱动器来增加其驱动能力,尤其是在连接大量存储器芯片或外设时。74LS244可以用于驱动地址总线,确保地址信号的完整性。
5.2 电平转换
虽然74LS244本身是TTL器件,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于简单的电平转换。例如,当驱动一个需要更大电流的器件,或者当信号需要从一个逻辑系列转换到另一个(虽然不太理想)时,其强大的驱动能力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更复杂的电平转换通常需要专门的电平转换芯片。然而,在TTL到TTL或TTL到某些CMOS器件的接口中,74LS244可以用于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
5.3 信号缓冲与扇出增加
每个逻辑门都有其“扇出能力”,即它能够驱动的后续门的数量。当一个信号需要驱动多个负载时,原始信号源的驱动能力可能不足。74LS244可以作为缓冲器,接收一个信号,然后用更强的电流驱动多个相同的信号副本。这可以增加信号的扇出能力,确保信号的完整性,并避免信号衰减。
例如,一个时钟信号可能需要同时发送到多个同步电路。如果直接连接,可能会因为负载过重导致时钟信号波形失真或下降沿变缓。通过将时钟信号输入到74LS244,然后利用其多个输出端来驱动不同的电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5.4 阻抗匹配与线路驱动
在高速信号传输中,信号完整性非常重要。线路驱动器如74LS244可以用于匹配传输线的阻抗,减少信号反射,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和传输距离。通过在输出端添加适当的串联或并联电阻,可以更好地匹配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尤其是在长距离或高频数据传输中。
5.5 外设控制与扩展
在微控制器或单片机系统中,由于GPIO引脚数量有限或驱动能力不足,可能需要使用74LS244来扩展控制能力或增强驱动电流。例如,一个微控制器可能需要控制多个LED灯、继电器或其他高电流负载。将微控制器的GPIO引脚连接到74LS244的输入端,然后利用74LS244的输出端去驱动这些负载,可以有效解决驱动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通过控制74LS244的使能引脚,可以实现对多组外设的片选控制或分时访问。
5.6 逻辑电平隔离
在某些应用中,为了防止噪声干扰或隔离不同的逻辑区域,可以使用74LS244作为隔离器。当使能引脚处于高阻态时,输入和输出之间实际上是断开的,从而提供了电气隔离。这在一些需要保护敏感电路免受总线瞬态或噪声影响的场合很有用。
6. 设计考虑与注意事项
在使用74LS244进行电路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其稳定可靠地工作。
6.1 去耦电容
重要性: 任何高速数字集成电路(包括74LS244)在电源引脚(VCC和GND)之间都需要并联去耦电容。
原因: 当芯片的输出状态发生快速变化时(例如从低电平到高电平或反之),会产生瞬态电流尖峰。这些电流尖峰会导致电源线上产生电压跌落或噪声。去耦电容(通常是0.1μF的陶瓷电容)能够提供一个本地的电荷储藏库,在瞬态电流发生时迅速提供电流,从而平滑电源电压,抑制噪声,并确保芯片内部逻辑的稳定运行。
放置位置: 去耦电容应尽可能靠近74LS244的VCC和GND引脚放置,引线应尽量短。通常在每个芯片的电源引脚旁放置一个0.1μF的陶瓷电容,并可能在电路板的电源入口处放置一个较大的电解电容(如10μF或100μF)进行整体滤波。
6.2 输入引脚处理
未连接的输入引脚: TTL器件的输入引脚如果悬空(不连接任何信号),它们通常会被识别为逻辑高电平。然而,悬空引脚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导致不稳定的逻辑状态。因此,强烈建议所有未使用的输入引脚都应连接到确定的逻辑电平。
连接方式:
对于不需要使用的输入端,通常将其直接连接到VCC(对于高电平输入,如使能引脚)或通过1kΩ到10kΩ的电阻连接到VCC。直接连接到VCC是安全的,因为TTL输入有内部上拉电阻,但为了减少电流消耗或处理更复杂的逻辑,有时会通过电阻连接。
对于使能引脚,如果希望某组缓冲器始终被使能,应将其连接到GND;如果希望某组缓冲器始终处于高阻态,应将其连接到VCC。
6.3 输出负载与电流限制
最大输出电流: 仔细查阅数据手册中关于高电平输出电流(IOH)和低电平输出电流(IOL)的最大额定值。确保所连接的负载不会超过这些限制。超过额定电流可能会导致器件损坏或输出电压偏差。
LED驱动: 如果用74LS244驱动LED,必须在LED串联一个限流电阻,以限制通过LED的电流,防止LED和74LS244输出端损坏。限流电阻的值应根据LED的正向电压和期望的电流来计算。
6.4 传输线效应与端接
在高速数字系统中,当信号传输距离较长(例如超过15-30厘米)时,需要考虑传输线效应。这可能导致信号反射、振铃和过冲,从而影响信号完整性。
阻抗匹配: 74LS244作为线路驱动器,可以通过在输出端串联一个小电阻(如22Ω到47Ω)来进行简单的源端串联端接,以匹配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减少反射。
接收端端接: 在信号的接收端,也可以采用并联端接(如戴尔塔端接或AC端接),但通常会增加功耗。具体端接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信号的速度、传输距离和布线特性。
6.5 扇入/扇出考虑
扇出能力: 74LS244本身具有很高的扇出能力,可以驱动多个TTL或CMOS输入。然而,需要确保其输出驱动的负载总电流不超过其额定最大输出电流。
扇入限制: 虽然74LS244的输入是标准的TTL输入,但也要注意其输入驱动的源器件的扇出能力。一个74LS244的输入可以被一个标准TTL输出驱动。
6.6 功耗与散热
尽管74LS系列是低功耗肖特基,但在驱动大负载或在快速开关频率下工作时,仍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在环境温度较高或封装尺寸较小的情况下,需要关注器件的功耗和散热。通常情况下,对于DIP封装的74LS244,不需要额外的散热器,但在紧凑设计或极端工作条件下,应进行热分析。
6.7 静态电荷保护
所有半导体器件都对静电放电(ESD)敏感。在操作和安装74LS244时,应采取适当的ESD防护措施,例如佩戴防静电腕带、使用防静电工作台和工具。
7. 与其他相关器件的比较
在数字逻辑设计中,有许多与74LS244功能相似或互补的器件。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芯片。
7.1 74LS245:八路双向总线收发器
主要区别: 74LS245是双向的,而74LS244是单向的。74LS245有一个方向控制引脚(DIR),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流动(A到B或B到A),并且也有一个使能引脚(G)。
应用: 74LS245是构建微处理器数据总线的首选,因为它允许CPU读取和写入数据到同一条总线。74LS244更适用于单向数据流,如地址总线、信号缓冲或输出端口驱动。
选择: 如果你需要双向数据传输,选择74LS245;如果只需要单向缓冲或驱动,74LS244更合适,因为它更简单,且通常引脚更少(尽管244和245都是20引脚)。
7.2 74LS373/74LS374:八路三态锁存器/触发器
主要区别: 74LS373(锁存器)和74LS374(D型触发器)不仅具有三态输出,还具有数据存储功能。锁存器在使能信号有效时透明地传递数据,并在使能信号无效时锁存数据。触发器在时钟沿触发时将输入数据存储起来。
应用: 这些器件用于需要数据缓冲和数据保持(锁存或寄存)的场合,例如将CPU的地址总线分时复用以驱动多个外设,或者作为并行端口的输出寄存器。
选择: 如果你需要缓冲的同时还需要存储数据,那么选择74LS373或74LS374;如果仅仅是缓冲和驱动,74LS244就足够了。
7.3 74LS541:八路三态缓冲器(单使能)
主要区别: 74LS541与74LS244非常相似,但通常只有一个使能引脚,控制所有的八个缓冲器。
应用: 如果你不需要独立控制两组缓冲器,74LS541可能是更简洁的选择,因为它节省了一个使能引脚。
选择: 取决于你对使能控制的粒度需求。如果需要两组独立的使能,选择74LS244;如果一个使能就够,74LS541更简洁。
7.4 74HCT系列与74HC系列(CMOS版本)
主要区别: 74LS是TTL系列,而74HC/HCT是CMOS系列。
TTL(LS): 速度相对较快,但功耗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静态时),输入驱动电流较大。对输入悬空敏感。
CMOS(HC/HCT): 功耗极低(尤其是在静态时),输入阻抗极高,允许更大的扇出。输入悬空时可能不稳定,需要外部上拉或下拉电阻。74HCT系列是电平兼容的CMOS,可以与TTL电平直接接口。
应用: 在对功耗敏感或需要驱动更多负载的现代设计中,CMOS器件(如74HC244或74HCT244)通常是更受欢迎的选择。
选择: 取决于系统对速度、功耗和电平兼容性的要求。如果现有系统是TTL为主,或者需要其特定的驱动能力,74LS244可能仍然是合适的。对于新设计,通常推荐使用CMOS版本。
8. 74LS244 的发展与现代替代
尽管74LS244在数字电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新的逻辑系列和更集成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
8.1 逻辑系列的发展
从早期的标准TTL到后来的LS(Low-power Schottky)、ALS(Advanced Low-power Schottky)、AS(Advanced Schottky)、S(Schottky),再到更现代的CMOS系列如HC(High-speed CMOS)、HCT(High-speed CMOS, TTL-compatible)、AC(Advanced CMOS)、ACT(Advanced CMOS, TTL-compatible)、F(Fast)、LVC(Low Voltage CMOS)等,逻辑器件在速度、功耗、驱动能力和电源电压方面不断优化。
74LS244属于74LS系列,这是一个非常成熟且成本效益高的系列。然而,在现代设计中,如果对功耗有严格要求,或者需要更低的工作电压,或者更高的速度,通常会选择更新的CMOS或BiCMOS逻辑系列。例如,74HC244或74LVC244是74LS244的CMOS替代品,它们在相同功能下通常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宽的电源电压范围。
8.2 更高集成度的替代方案
随着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微控制器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普及,许多传统的逻辑门和缓冲器功能可以被集成到这些器件中。
FPGA/CPLD: 在FPGA或CPLD中,设计师可以自定义内部逻辑,实现复杂的缓冲、总线控制和数据流管理,而无需使用多个分立的74LS244芯片。这减少了电路板空间、功耗和物料清单。
微控制器/SoC: 现代微控制器和SoC(系统级芯片)通常具有内置的GPIO(通用输入输出)引脚,这些引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驱动能力,并且可以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实现缓冲或控制功能。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可以直接驱动外设,甚至通过内部配置来实现简单的总线仲裁。然而,如果需要驱动大量负载或长距离传输,或者需要非常高的驱动电流,分立的缓冲器仍然是必要的。
8.3 74LS244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
尽管有新的替代方案,74LS244及其同类产品在某些领域仍然保持着其价值:
成本效益: 对于批量生产或成本敏感的应用,74LS244仍然是一种非常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易于使用: 作为分立器件,它易于理解和调试,适用于教育目的、原型开发或简单的功能扩展。
成熟可靠: 74LS系列器件经过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特定场景: 在一些传统工业控制系统、遗留系统维护或对特定电气特性(如TTL电平兼容性、特定驱动电流)有严格要求的场景中,74LS244仍然是首选。
9. 总结
74LS244作为一款经典的八路三态缓冲器/线路驱动器,以其独特的特性在数字逻辑电路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核心优势在于提供八个独立的非反相缓冲通道,并具备强大的三态输出能力。这种三态输出允许器件在总线系统中共享资源,有效地解决了总线竞争问题,是构建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外设接口的关键组件。
它被广泛应用于:
总线驱动与隔离: 增强总线信号的驱动能力,并实现多设备共享总线的仲裁。
数据缓冲: 隔离不同电路块之间的数据流,提高信号的完整性。
扇出增加: 当一个信号需要驱动多个负载时,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
外设控制: 扩展微控制器/CPU的I/O能力和驱动电流。
在设计和使用74LS244时,必须注意其电气特性,包括电源电压、输入/输出电平、传播延迟和最大电流限制。特别重要的是正确使用去耦电容来抑制电源噪声,并确保所有未使用的输入引脚都被正确处理,以避免不稳定的逻辑状态。
虽然现代技术提供了更高集成度和更低功耗的替代方案,但74LS244凭借其成本效益、易用性和可靠性,在许多经典和新兴的数字设计中仍然是工程师工具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对于任何从事数字电路设计和维护的工程师来说,都是一项基本且宝贵的知识。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