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资讯 >基础知识 > pc123光耦引脚图

pc123光耦引脚图

来源:
2025-07-01
类别:基础知识
eye 1
文章创建人 拍明芯城

  PC123光耦引脚图与详细解析

  光耦,全称为光电耦合器(Optocoupler或Opto-isolator),是一种将电信号通过光的形式进行传输的电子器件。它的核心功能是实现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同时确保信号的有效传输。这种隔离能力在许多应用中至关重要,例如在高压、高噪声或需要保护敏感电路的场合。PC123作为一款常见的通用型光耦,在电子设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其引脚图、工作原理、特性参数以及实际应用,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爱好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image.png

  PC123光耦概述

  PC123光耦通常采用直插式DIP(Dual In-line Package)封装,常见的有4引脚或6引脚封装。它内部集成了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晶体管(Phototransistor)。当输入端施加电压使发光二极管导通时,发光二极管会发出红外光。这个红外光照射到光敏晶体管的基极区域,使其产生光电流,从而控制光敏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通过这种光信号的传递,实现了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气隔离,避免了共地干扰或高压损坏。

  PC123系列光耦以其良好的隔离性能、较快的响应速度、较高的共模抑制比以及相对经济的成本,在开关电源、电机控制、家电产品、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简单的结构和易于集成的特性,也使其成为初学者入门光耦的理想选择。

  PC123光耦引脚图详解

  理解PC123的引脚图是正确使用光耦的前提。虽然PC123可能有不同的封装形式,但其核心的4引脚结构是最常见的。以下将详细介绍PC123的典型4引脚引脚图以及可能出现的6引脚或更多引脚的变体。

  4引脚PC123引脚图

  典型的4引脚PC123光耦引脚分布如下:

  引脚1:阳极 (Anode)

  引脚2:阴极 (Cathode)

  引脚3:集电极 (Collector)

  引脚4:发射极 (Emitter)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我们可以将这四个引脚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输入端(发光二极管侧)和输出端(光敏晶体管侧)。

  输入端(发光二极管侧):

  引脚1 (阳极 Anode): 这是内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在使用时,通常将输入信号的正极连接到此引脚。当施加正向电压时,电流从阳极流入发光二极管。为了限制流过LED的电流,通常会串联一个限流电阻。这个限流电阻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LED的发光强度,也间接影响了光敏晶体管的导通程度和光耦的传输特性。过大的电流可能会损坏LED,而过小的电流则可能导致LED发光不足,影响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引脚2 (阴极 Cathode): 这是内部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通常连接到输入信号的负极或地。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使LED发光。通过控制流过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我们可以精确地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进而控制光敏晶体管的导通状态。在许多数字信号传输应用中,输入信号通常是方波,通过控制方波的占空比和幅度,可以实现信息的编码和传输。

  输出端(光敏晶体管侧):

  引脚3 (集电极 Collector): 这是内部光敏晶体管的集电极。它通常连接到电源电压(VCC)或一个负载电阻。当光敏晶体管导通时,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在多数应用中,集电极会通过一个上拉电阻连接到电源,形成一个集电极开路输出。这种配置允许光敏晶体管作为开关使用,控制后续电路的通断。集电极的电压变化直接反映了光耦的输出状态。

  引脚4 (发射极 Emitter): 这是内部光敏晶体管的发射极。它通常连接到地(GND)。当光敏晶体管被光照导通时,电流从集电极流入,从发射极流出。发射极在电路中起着基准点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发射极也可以不直接接地,而是通过一个电阻接到地,形成射极跟随器或其他配置,以实现特定的电压或电流控制。

  6引脚PC123引脚图(常见变体)

  除了最常见的4引脚封装外,PC123系列也可能有6引脚的变体。这些额外的引脚通常用于增强性能或提供额外的功能,例如:

  引脚5:基极 (Base) - 未连接或NC (No Connection)

  引脚6:集电极 (Collector)

  引脚7:发射极 (Emitter)

  在6引脚封装中,通常会保留光敏晶体管的基极引脚。

  引脚1、2: 仍然是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

  引脚3、4: 通常是光敏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

  引脚5 (基极 Base): 这个引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通过外部连接到光敏晶体管的基极,可以对光耦的传输特性进行微调。例如,可以通过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一个电阻,来降低光敏晶体管的灵敏度,从而提高其抗噪声能力。或者,也可以通过向基极注入小电流,来略微加速或减缓光敏晶体管的响应时间。然而,在大多数通用隔离应用中,这个基极引脚通常是悬空的(NC,Not Connected)或者在内部已经固定好,用户无需外部连接。如果基极引脚是可用的,并且没有特殊需求,通常建议将其悬空,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引脚6: 有些6引脚封装可能将其中一个集电极引脚重复引出,或者提供一个内部未连接的引脚用于封装的兼容性。

  引脚7: 同理,可能是发射极的重复引出或其他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务必查阅特定PC123型号的数据手册,以确认其具体的引脚功能和封装信息。不同制造商的命名规则和引脚定义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PC123光耦工作原理

  PC123光耦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转换”这一核心概念。它巧妙地利用了光作为介质,实现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保持了电路的物理隔离。

  当一个电信号(通常是直流或低频交流信号)施加到PC123的输入端(引脚1和引脚2,即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时,如果电压方向正确且达到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通常为1.1V至1.4V,取决于具体型号和电流),电流便会流过发光二极管。这个电流会使发光二极管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这种红外光是肉眼不可见的,但其光强度与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成正比。

  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光穿过光耦内部的绝缘介质(通常是透明树脂或空气间隙),照射到位于同一封装内的光敏晶体管的基极区域。光敏晶体管是一种特殊的晶体管,其基极区域对光敏感。当红外光照射到光敏晶体管的基极时,会在基极-发射极结处产生光生载流子(电子-空穴对)。这些光生载流子等效于向光敏晶体管的基极注入一个微小的光电流。

  这个光电流,即使很小,也足以使光敏晶体管开始导通。根据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基极电流通过电流放大作用(通常用hFE或β表示),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产生一个更大的集电极电流。换句话说,光敏晶体管的导通程度由其接收到的光强度决定,而光强度又与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成正比。

  当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增大时,发出的光更强,光敏晶体管的基极光电流增大,从而导致集电极电流增大,光敏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减小,趋近于饱和导通状态。此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VCE)将接近于零。反之,当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减小或为零时,发出的光强度减弱或消失,光敏晶体管的基极光电流减小或消失,导致集电极电流减小或为零,光敏晶体管进入截止状态。此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VCE)将接近于电源电压。

  通过这种“光-电-电”的转换过程,PC123光耦成功地将输入端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将光信号转换回输出端的电信号。由于光传输过程中,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没有直接的电连接,因此实现了高电压的电气隔离,有效地防止了高压冲击、共模噪声干扰以及地回路引起的各种问题,从而保护了敏感的电子设备。

  PC123光耦主要特性参数

  理解PC123光耦的特性参数对于正确选择和应用光耦至关重要。这些参数决定了光耦的性能、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1. 电流传输比 (CTR - Current Transfer Ratio)

  CTR是衡量光耦传输效率的关键参数,定义为输出集电极电流(IC)与输入正向电流(IF)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CTR=(IC/IF)×100%

  例如,如果一个光耦的CTR是100%,这意味着当输入端流过1mA电流时,输出端可以得到1mA的集电极电流。CTR的范围非常广,从几十百分比到几百百分比甚至上千百分比。较高的CTR意味着在相同输入电流下,光耦能提供更大的输出电流,这对于驱动某些需要较大电流的负载非常有利,或者可以在输入电流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更强的输出控制。PC123的CTR通常在50%到600%之间,具体取决于型号和工作条件(如温度、输入电流等)。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CTR的温度特性,因为大多数光耦的CTR会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2. 隔离电压 (V_ISO - Isolation Voltage)

  隔离电压是光耦能够承受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最大瞬时电压,且在此电压下仍能保持电气隔离性能不被破坏。这个参数是衡量光耦隔离能力的重要指标。PC123系列光耦的隔离电压通常在2500Vrms到5000Vrms之间,这足以满足大多数工业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隔离要求。高隔离电压的光耦适用于高压系统,如电源、逆变器等,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可靠性。选择合适的隔离电压时,应留有足够的裕量,以应对系统中的瞬态高压。

  3. 输入正向电压 (V_F - Forward Voltage)

  输入正向电压是指当发光二极管导通时,其两端的压降。对于PC123,这个值通常在1.1V到1.4V之间(当IF=10mA时),与普通LED类似。在设计输入电路时,需要考虑这个电压降,并选择合适的限流电阻来控制流过LED的电流。

  4. 反向电压 (V_R - Reverse Voltage)

  反向电压是发光二极管在反向偏置时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如果施加的反向电压超过这个限制,可能会永久性损坏发光二极管。PC123的发光二极管反向电压通常较低,一般为5V左右。因此,在交流输入或有反向电压的电路中,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例如并联一个二极管来限制反向电压。

  5. 集电极-发射极击穿电压 (V_CEO - Collector-Emitter Breakdown Voltage)

  VCEO是指光敏晶体管在基极开路(或无光照)情况下,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这个参数决定了光耦输出端能够连接的最高工作电压。PC123的VCEO通常在30V到80V之间,具体取决于型号。在选择光耦时,确保VCEO高于输出电路的电源电压。

  6. 集电极电流 (I_C - Collector Current)

  这是光敏晶体管在导通状态下能够通过的最大集电极电流。PC123的典型最大集电极电流通常在50mA左右。这个参数决定了光耦能够驱动的负载能力。如果负载需要更大的电流,可能需要外部晶体管或继电器进行电流放大。

  7. 响应时间 (t_r, t_f - Rise Time, Fall Time)

  响应时间衡量了光耦从输入信号变化到输出信号稳定变化所需的时间。上升时间(tr)是从输出电压从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下降时间(tf)是从输出电压从90%下降到10%所需的时间。PC123的响应时间通常在几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对于高速数据传输应用,需要选择响应时间更短的光耦,例如高速光耦(通常集成达林顿管或肖特基二极管以提高速度)。对于开关电源等应用,响应时间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它会影响开关频率和效率。

  8. 共模抑制比 (CMR - 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

  共模抑制比衡量了光耦抑制共模噪声的能力。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地电位可能存在很大的瞬态共模电压差。光耦的隔离特性能够有效抑制这些共模噪声通过光耦耦合到输出端。高CMR的光耦在工业控制、电机驱动等噪声敏感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PC123的CMR通常在10kV/μs以上。

  9. 工作温度范围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光耦的工作温度范围是指其能够在规定性能参数下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范围。PC123系列光耦通常支持较宽的工业级温度范围,例如-40°C到+100°C或+110°C。在设计产品时,需要确保光耦在产品工作环境的极端温度下仍能可靠工作,并考虑温度对CTR等参数的影响。

  PC123光耦典型应用电路

  PC123光耦因其通用性和隔离能力,在众多电子电路中都有其用武之地。以下是一些PC123光耦的典型应用电路示例。

  1. 数字信号隔离传输

  这是光耦最常见的应用之一。例如,在微控制器(MCU)与外部高压或高噪声设备之间进行数字信号传输时,光耦可以提供有效的隔离。

  电路描述:

  输入侧: MCU的GPIO引脚通过一个限流电阻连接到PC123的发光二极管阳极(引脚1),发光二极管阴极(引脚2)连接到MCU的地。当MCU输出高电平(例如3.3V或5V)时,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出红外光。限流电阻R1的选择应确保流过LED的电流在规定范围内,通常为5mA到20mA,以保证足够的发光强度和延长LED寿命。计算方法为:R1=(VMCU_OUT−VF)/IF。

  输出侧: PC123的光敏晶体管集电极(引脚3)通过一个上拉电阻R2连接到独立的电源VCC_OUT(例如5V或12V),发射极(引脚4)连接到输出电路的地GND_OUT。当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光敏晶体管导通,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减小,输出引脚电压被拉低到接近GND_OUT。当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时,光敏晶体管截止,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电阻很大,输出引脚电压通过上拉电阻R2被拉高到VCC_OUT。

  信号传输: 这样,MCU的数字高低电平就被隔离地传输到了输出侧,实现了逻辑电平的隔离。输出端通常会连接到另一个微控制器、继电器驱动电路或其他逻辑电路。上拉电阻R2的选择会影响输出的上升/下降时间以及光敏晶体管的饱和程度。通常,R2在几百欧姆到几十千欧姆之间。

  2. 继电器驱动电路

  在许多应用中,微控制器等低功率设备需要控制高功率负载,如电机、加热器或电磁阀。继电器是实现这种控制的常用器件,而光耦可以作为微控制器和继电器之间的隔离驱动接口。

  电路描述:

  输入侧: 与数字信号隔离传输类似,微控制器的GPIO引脚通过限流电阻驱动PC123的发光二极管。

  输出侧: PC123的光敏晶体管集电极(引脚3)连接到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到继电器的工作电源V_RELAY。光敏晶体管发射极(引脚4)连接到继电器电源的地。

  保护措施: 在继电器线圈两端通常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如1N4007),用于在继电器线圈断电时,释放线圈中存储的能量,防止产生反向高压损坏光敏晶体管。

  工作原理: 当微控制器输出高电平,光耦导通时,光敏晶体管饱和导通,为继电器线圈提供电流,使继电器吸合,从而控制负载的通断。当微控制器输出低电平,光耦截止时,光敏晶体管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继电器释放。这种设计确保了高压继电器电路与低压微控制器电路之间的完全隔离,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3. 开关电源反馈隔离

  在隔离型开关电源中,为了稳定输出电压,通常需要从输出端采样电压并反馈给输入端的PWM控制器。由于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存在高压隔离,因此必须使用光耦来实现这种反馈路径。

  电路描述:

  输出侧采样: 从开关电源的输出端(隔离地)通过分压电阻网络采样输出电压。这个采样电压经过一个误差放大器(如TL431等精密并联稳压器或运算放大器),将输出电压的变化转换为一个控制电流。

  光耦驱动: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PC123的发光二极管阳极(引脚1),阴极(引脚2)连接到输出端的参考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大小,与输出电压的偏差成正比。

  输入侧接收: PC123的光敏晶体管集电极(引脚3)通过一个上拉电阻连接到输入端的电源(例如PWM控制器的VCC),发射极(引脚4)连接到输入端的参考地。光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压变化,反映了输出电压的波动。

  反馈至PWM控制器: 光敏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电压(或电流)作为PWM控制器的反馈信号。PWM控制器根据这个反馈信号调整其占空比,从而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最终稳定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这种隔离反馈机制是隔离型开关电源设计的核心,它确保了电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零点过零检测

  在交流电路中,有时需要精确检测交流电压的过零点,以便同步控制可控硅(SCR)或三端双向可控硅(TRIAC)等功率器件,实现软启动或无冲击切换。光耦可以用于构建可靠的过零检测电路。

  电路描述:

  输入侧: 交流市电通过高压限流电阻(通常是串联多个电阻以分担电压和功耗)以及整流桥(将交流转换为脉动直流)连接到PC123发光二极管的两端。当交流电压接近零点时,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非常小或为零。当交流电压远离零点时,电流增大,发光二极管导通。

  输出侧: PC123的光敏晶体管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连接到微控制器或逻辑电路的电源,发射极接地。

  工作原理: 当交流电压通过零点时,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降到很低,光敏晶体管截止,输出端通过上拉电阻变为高电平。当交流电压远离零点时,发光二极管导通,光敏晶体管导通,输出端变为低电平。通过检测输出端的这种高低电平跳变,微控制器就可以精确判断交流电压的过零点。这种方法提供了输入交流电源和低压控制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

  5. 脉冲信号隔离

  对于需要隔离传输高速脉冲信号的应用,PC123也可以发挥作用,尽管其响应速度可能不如专门的高速光耦。

  电路描述:

  输入侧: 输入脉冲信号经过电平转换和限流处理后,驱动PC123的发光二极管。

  输出侧: 光敏晶体管的输出连接到后续的接收电路。为了提高脉冲的上升和下降速度,有时会在光敏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一个加速电容,或者选择带有达林顿管输出的光耦。

  PC123光耦的选型与使用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和使用PC123光耦对于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1. 选型考量

  CTR需求: 根据输入电流和输出所需电流来确定所需的CTR范围。如果需要较大的输出电流驱动能力,可以考虑选择CTR较高的型号或使用带有达林顿管输出的光耦。

  隔离电压: 根据应用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最高工作电压和瞬态电压,选择具有足够隔离电压裕量的PC123型号。

  响应速度: 对于对信号传输速度有要求的应用(如高速数据传输),需要考虑PC123的响应时间。如果PC123的响应速度不够快,可能需要选择高速光耦。

  工作电压和电流: 确保PC123的输入正向电压、反向电压、集电极-发射极击穿电压以及最大集电极电流满足电路需求。

  封装形式: 根据电路板空间和焊接要求,选择合适的封装形式,如DIP-4、DIP-6等。

  工作温度范围: 确保光耦能够在产品预期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

  认证: 对于某些特殊应用(如医疗、汽车),可能需要选择具有特定安全认证(如UL、VDE、CSA)的光耦。

  2. 使用注意事项

  限流电阻: 在发光二极管的输入端务必串联限流电阻。这个电阻不仅限制了流过LED的电流,防止LED过流损坏,还控制了LED的发光强度,从而影响CTR。没有限流电阻是光耦常见损坏原因之一。

  输入电流: 确保输入电流在光耦数据手册规定的范围内。过大的电流会缩短LED的寿命,甚至烧毁LED;过小的电流则可能导致LED发光不足,光敏晶体管无法有效导通,影响信号传输。

  负载电阻(上拉电阻): 在光敏晶体管的集电极通常需要连接一个上拉电阻。这个电阻的选择会影响光耦的输出电压电平、输出电流以及响应时间。电阻值过小会导致光敏晶体管在导通时电流过大,甚至烧毁;电阻值过大则可能导致输出上升时间过长,并且对噪声更敏感。

  电源去耦: 在输出侧电源附近放置适当的去耦电容(如0.1$mu$F瓷片电容),以滤除电源噪声,确保光耦输出的稳定性。

  反向电压保护: 如果输入信号可能存在反向电压,应在发光二极管两端并联一个反向二极管(如1N4148),以防止反向电压损坏LED。

  共模噪声抑制: 尽管光耦本身具有良好的共模抑制能力,但在高噪声环境中,仍然可能出现共模瞬变电压。在设计PCB时,应注意输入侧和输出侧的地线布局,尽量减少它们之间的耦合面积,有时可以采用地平面分割。

  散热: 如果光耦在较高电流下长时间工作,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应考虑其功耗和散热问题,确保其工作温度在允许范围内。

  引脚悬空: 如果光耦存在未使用的基极引脚,通常建议将其悬空(NC),除非数据手册另有说明或有特定功能需求。

  PC123光耦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光耦也在不断演进,以适应更高速、更高效、更紧凑和更智能化的应用需求。

  1. 高速化

  传统的晶体管输出光耦(如PC123)的响应速度通常在微秒级别,这对于高速数据传输或高频开关电源而言可能不够。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高速光耦应运而生。它们通常采用肖特基二极管或集成逻辑门(如施密特触发器)作为输出级,甚至集成CMOS驱动器,以实现纳秒级的响应速度。未来,高速光耦将继续向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传播延迟和更小的抖动方向发展。

  2. 集成化与智能化

  未来的光耦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隔离器件,而是集成更多功能的“智能光耦”。例如,集成过流保护、过温保护、欠压锁定、故障诊断等功能,甚至将光耦与A/D转换器、D/A转换器、栅极驱动器或通信接口(如CAN、RS485)集成在一起,形成高度集成的隔离解决方案,从而简化系统设计,减少元器件数量和PCB空间。

  3. 小型化与高密度

  随着电子产品向更小、更轻、更薄的方向发展,光耦的封装也将趋向于小型化和高密度化。例如,更小的SOP(Small Outline Package)、SSOP(Shrink Small Outline Package)甚至QFN(Quad Flat No-lead)等表面贴装封装将越来越普及。同时,为了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多通道隔离,多通道光耦(如双通道、四通道)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 高性能与高可靠性

  在工业控制、新能源(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严苛应用领域,对光耦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极高。未来的光耦将继续提升其在高温、高湿、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此外,更高的共模瞬态抑制能力(CMTI)、更低的传播延迟偏差、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更严格的质量控制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5. 宽禁带半导体与新型材料

  随着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兴起,它们在电源转换和电机驱动领域展现出优越的性能。为了配合这些新型功率器件,未来可能会出现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的隔离器件,例如光耦的内部LED或光敏器件采用SiC或GaN材料,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温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耐压能力。同时,新的绝缘材料和封装技术也将被开发,以进一步提高隔离强度和长期可靠性。

  总结

  PC123光耦作为电子世界中的一款经典隔离器件,以其简单可靠的特性,在电气隔离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理解其引脚图、工作原理、关键参数以及典型应用电路,是电子工程师进行可靠电路设计的基础。从数字信号隔离到开关电源反馈,从继电器驱动到过零检测,PC123以其独特的光电转换机制,为不同电位或高压环境下的信号传输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桥梁。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光耦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速化、集成化、小型化以及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将是未来光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些进步将使光耦在更广泛、更复杂的应用场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继续在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电子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对于任何从事电子设计的人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光耦的深入了解都将是一项宝贵的技能。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标签: PC123

相关资讯

资讯推荐
云母电容公司_云母电容生产厂商

云母电容公司_云母电容生产厂商

开关三极管13007的规格参数、引脚图、开关电源电路图?三极管13007可以用什么型号替代?

开关三极管13007的规格参数、引脚图、开关电源电路图?三极管13007可以用什么型号替代?

74ls74中文资料汇总(74ls74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应用电路)

74ls74中文资料汇总(74ls74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应用电路)

芯片lm2596s开关电压调节器的中文资料_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原理图_电路图及封装

芯片lm2596s开关电压调节器的中文资料_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原理图_电路图及封装

芯片UA741运算放大器的资料及参数_引脚图及功能_电路原理图?ua741运算放大器的替代型号有哪些?

芯片UA741运算放大器的资料及参数_引脚图及功能_电路原理图?ua741运算放大器的替代型号有哪些?

28nm光刻机卡住“02专项”——对于督工部分观点的批判(睡前消息353期)

28nm光刻机卡住“02专项”——对于督工部分观点的批判(睡前消息353期)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