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资讯 >基础知识 > 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

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

来源:
2025-06-27
类别:基础知识
eye 1
文章创建人 拍明芯城

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深度解析


LLC谐振变换器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开关模式电源拓扑,近年来在电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需要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低电磁干扰(EMI)的场合,如服务器电源、LED驱动、电动汽车充电桩以及电视机电源等。其独特的谐振工作模式使其能够在宽输入电压和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从而显著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并有效抑制开关噪声。本文将对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度剖析,从基本构成、等效电路、谐振工作模式、增益特性、软开关实现机制、以及设计考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image.png

1. LLC谐振变换器的基本构成与优势


LLC谐振变换器之所以被称为“LLC”,是因为其谐振腔通常由一个串联电感(Lr)、一个并联电感(Lm)和一个谐振电容(Cr)组成。这种独特的谐振网络是其实现软开关和高效运行的关键。


1.1 基本拓扑结构


典型的LLC谐振变换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全桥或半桥逆变器: 用于将直流输入电压斩波成高频交流方波电压,驱动谐振腔。全桥拓扑适用于高功率应用,而半桥拓扑则在成本和复杂度上更具优势。

  • LLC谐振腔: 核心部分,包含串联谐振电感Lr、谐振电容Cr和励磁电感Lm。其中,Lr通常是变压器漏感的一部分,或者额外增加的电感;Lm是变压器的励磁电感;Cr是外加的谐振电容。

  • 高频变压器: 用于隔离输入输出,并实现电压变换和阻抗匹配。变压器的漏感和励磁电感在LLC拓扑中扮演着关键的谐振元件角色。

  • 整流器: 将变压器次级侧输出的高频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通常采用全波桥式整流或中心抽头整流。

  • 输出滤波: 采用电感和电容组成的LC滤波器,用于平滑整流后的直流电压,降低纹波。

  • 控制电路: 根据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通过调节逆变器的工作频率来稳定输出。LLC变换器通常采用变频控制,而不是传统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


1.2 LLC谐振变换器的显著优势


LLC谐振变换器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得益于其以下几个显著优势:

  • 宽范围软开关(ZVS/ZCS): 在宽负载和输入电压范围内,LLC变换器能够实现原边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和副边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开关(ZCS)。ZVS消除了开关管的开通损耗,ZCS则降低了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显著提高了整体效率。

  • 高效率: 软开关特性使得开关损耗大幅降低,尤其在高频应用中,效率优势更为明显。此外,由于开关损耗的降低,开关管的发热量减少,可以减小散热器尺寸,提高功率密度。

  • 高功率密度: 由于工作在高频状态下,变压器和滤波元件的尺寸可以大大减小,从而使得整个电源模块的体积和重量显著降低。软开关特性也使得开关管工作在较低的应力下,进一步提升了可靠性。

  • 低电磁干扰(EMI): 软开关的实现使得开关瞬态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率(dV/dt和dI/dt)减小,从而有效抑制了高频噪声的产生,降低了对EMI滤波器的要求,简化了EMI设计。

  • 宽输入/输出电压范围: 通过调节工作频率,LLC变换器能够在较宽的输入电压和输出负载范围内维持高效运行和输出电压稳定。

  • 变压器磁芯利用率高: 在谐振模式下,磁芯工作在交流磁化状态,磁芯利用率更高,有助于减小变压器体积。


2. LLC谐振腔的等效电路与谐振特性


理解LLC谐振腔的等效电路及其谐振特性是掌握其工作原理的关键。


2.1 等效电路模型


为了分析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特性,通常将其简化为交流等效电路模型。变压器的励磁电感Lm可以看作与谐振电容Cr和串联谐振电感Lr并联,共同组成谐振网络。次级侧整流器和输出滤波可以等效为一个等效负载电阻Req

对于半桥LLC变换器,输入侧的直流电压源和半桥开关管可以等效为一个高频交流方波电压源Vin_eq,其幅值通常为Vin/2。对于全桥LLC变换器,等效交流方波电压源的幅值为Vin

因此,LLC谐振变换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可以简化为由一个交流电压源、串联谐振电感Lr、谐振电容Cr、励磁电感Lm以及等效负载电阻$R_{eq}$组成的RLC谐振网络。

Vin_eqLrCr(LmReq)

其中,等效负载电阻$R_{eq}$与输出电压$V_o$、输出电流Io以及变压器匝比n(原边匝数Np与次级匝数Ns之比,n=Np/Ns)有关。对于全波整流,

Req=π28n2Ro

,对于中心抽头整流,

Req=π22n2Ro


2.2 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


LLC谐振腔具有两个主要的谐振频率:

  • 串联谐振频率 (fr): 这是由串联电感Lr和谐振电容Cr决定的谐振频率。在fr点,LrCr的阻抗相互抵消,谐振腔呈现纯电阻特性。

    fr=2πLrCr1

  • 并联谐振频率 (fp): 这是由励磁电感Lm、串联电感Lr和谐振电容Cr共同决定的谐振频率。在fp点,励磁电感Lm与串联谐振网络(LrCr)并联谐振。

    fp=2π(Lr+Lm)Cr1

    由于Lm通常远大于Lr,所以fp通常略低于fr

除了谐振频率,LLC谐振腔的**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 Q)**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谐振腔的能量存储能力和损耗特性。对于LLC谐振变换器,品质因数通常与负载有关。在串联谐振频率fr处,等效品质因数可以定义为:

Q=ReqLr/Cr

Q值越大,谐振峰越尖锐,增益变化越剧烈;Q值越小,谐振峰越平坦,增益变化越缓和。合适的Q值是实现宽范围ZVS和良好增益特性的关键。


2.3 频率归一化与电感比


为了方便分析和比较不同参数的LLC谐振变换器,通常会对频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使用归一化频率 fn=fsw/fr,其中$f_{sw}$是开关频率。

此外,电感比 k 也是一个关键参数,定义为励磁电感与串联谐振电感之比:

k=LrLm

电感比k对LLC变换器的增益特性、软开关范围以及空载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常,选择合适的k值可以平衡效率和空载性能。


3. 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式与增益特性


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其在不同开关频率下的谐振特性。通过调节开关频率,可以改变谐振网络的阻抗,从而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3.1 增益特性曲线


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增益 M=Vo/Vin(或 Vo/(Vin/2) 对于半桥)是开关频率fsw、品质因数Q和电感比k的函数。其增益曲线通常在串联谐振频率fr附近达到最大值,且增益曲线在fr左右呈现不对称性。

典型的LLC增益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 低于串联谐振频率区域 (fsw<fr): 在这个区域,谐振腔呈现容性阻抗。随着开关频率的降低,增益会逐渐减小。在这个区域,励磁电感电流滞后于谐振电压,可以实现原边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然而,当频率远低于fr时,增益下降迅速,且励磁电流较大,可能导致ZVS条件难以维持,或者导致循环能量过大,降低效率。

  • 在串联谐振频率附近区域 (fswfr):fr点,谐振腔阻抗最小,谐振电流最大,增益接近于n(变压器匝比)。在该点,原边开关管和副边二极管都可以实现完全软开关。效率最高,且励振电流较小。通常LLC变换器在重载时会工作在接近fr的频率。

  • 高于串联谐振频率区域 (fsw>fr): 在这个区域,谐振腔呈现感性阻抗。随着开关频率的升高,增益会逐渐降低。在这个区域,励磁电感电流超前于谐振电压,同样可以实现原边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在轻载或空载时,为了维持输出电压稳定,开关频率会显著升高。


3.2 不同负载下的增益特性


LLC谐振变换器的增益特性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这主要通过品质因数Q的变化来体现。

  • 重载(Q值较大): 在重载条件下,等效负载电阻$R_{eq}$较小,导致品质因数$Q$较大。此时,增益曲线在fr附近会非常陡峭,增益对频率的变化非常敏感。这有利于在fr附近维持ZVS,但同时也意味着在很小的频率变化下就能产生较大的输出电压波动,因此对频率控制精度要求较高。

  • 轻载(Q值较小): 在轻载条件下,等效负载电阻$R_{eq}$较大,导致品质因数$Q$较小。此时,增益曲线在fr附近会相对平坦,增益对频率的变化不那么敏感。为了在轻载下维持输出电压稳定,开关频率通常需要显著升高,远离fr。在轻载下,虽然可以实现ZVS,但由于频率较高,循环能量增加,导致效率有所下降。

  • 空载: 在空载条件下,等效负载电阻$R_{eq}$趋于无穷大,品质因数$Q$趋于零。此时,LLC谐振变换器基本工作在励磁电感Lm与谐振电容Cr和串联电感Lr形成的并联谐振模式,输出电压主要由励磁电感上的电压决定。为了维持输出电压,开关频率会非常高,接近或超过并联谐振频率fp。在空载时,励磁电流是主要的循环电流,因此空载损耗主要由磁性元件和开关管的传导损耗决定。


3.3 变频控制


由于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是其工作频率的函数,因此其主要的控制策略是变频控制(Frequency Modulation, FM)。通过检测输出电压的变化,控制电路会相应地调整逆变器的工作频率:

  • 当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值时,降低开关频率,使增益升高,从而提升输出电压。

  • 当输出电压高于设定值时,升高开关频率,使增益降低,从而降低输出电压。

变频控制相对于传统的PWM控制,在实现软开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设计时,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开关频率范围,以确保在整个负载和输入电压范围内都能实现稳定的输出和高效的软开关。


4. 软开关实现机制


LLC谐振变换器最核心的优势之一是其在宽负载范围内实现原边开关管零电压开关(ZVS)和副边整流二极管零电流开关(ZCS)的能力。


4.1 原边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


ZVS的实现依赖于谐振腔的感性特性,即在开关管关断后,其漏源电压在导通前能下降到零。

以半桥LLC变换器为例,假设上管Q1关断,下管Q2即将开通:

  1. Q1关断后:Q1关断后,Q1的输出电容$C_{oss1}$和$Q_2$的输出电容$C_{oss2}$开始充放电。此时,谐振电流$I_r$(或励磁电流Im)的方向决定了电容充放电的方向。

  2. 储能电感放电: 为了实现ZVS,需要保证在Q1关断后,LrLm中的储能能够对$C_{oss1}$和$C_{oss2}$进行充放电,使得$Q_1$的漏源电压$V_{DS1}$升高,$Q_2$的漏源电压$V_{DS2}$降低。

  3. ZVS条件: 当$V_{DS2}$下降到零时,$Q_2$可以实现零电压开通。为了确保ZVS,需要在死区时间(dead time)内完成$C_{oss}$的充放电。死区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过短会导致ZVS失败,过长则可能增加传导损耗或导致振荡。

  4. 感性区工作: LLC谐振变换器通常工作在谐振频率fr的右侧(fsw>fr)或左侧但在励磁电感电流滞后于谐振电压的区域。在这两个区域,谐振网络整体呈现感性,使得励磁电流滞后于半桥中点电压。这种相位关系确保了在开关管开通前,励磁电流能够对开关管的输出电容进行充放电,从而实现ZVS。

  5. 轻载ZVS: 在轻载时,虽然负载电流很小,但励磁电流仍然存在,并且随着频率的升高,励磁电流的峰值会增加。只要励磁电流足以对开关管的输出电容进行充放电,就可以维持ZVS。这是LLC相对于其他谐振拓扑的一个显著优势,因为它能在很宽的负载范围内保持ZVS。


4.2 副边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开关(ZCS)


ZCS的实现主要发生在副边整流器。

  1. 电流自然降到零: 在LLC谐振变换器中,流过变压器次级侧的电流是交流谐振电流。当谐振电流过零时,整流二极管会自然关断,电流降到零。

  2. 避免反向恢复损耗: 传统硬开关变换器中,二极管在关断时如果电流没有降到零,会产生反向恢复电流,导致额外的损耗和EMI。而在LLC变换器中,由于电流是自然过零关断,因此几乎没有反向恢复损耗,大大提高了副边整流的效率。

  3. 宽负载范围ZCS: 副边整流二极管的ZCS可以在宽负载范围内实现,只要电流在关断时刻能自然降到零。这进一步提升了LLC变换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整体效率。


4.3 软开关对效率和EMI的贡献


软开关的实现对LLC变换器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 提高效率: 消除或大幅降低了开关损耗(开通损耗和反向恢复损耗),使得高频工作成为可能,从而减小了磁性元件和电容的尺寸。

  • 降低EMI: 由于开关瞬态的dV/dt和dI/dt减小,高频谐波成分得到抑制,电源的辐射和传导EMI特性得到改善,简化了EMI滤波器的设计。

  • 提高可靠性: 开关管工作在较低的应力下,结温升高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延长了器件的寿命,提高了电源的整体可靠性。


5. 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考量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LLC谐振变换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参数选择、变压器设计、控制策略以及保护功能等。


5.1 关键参数的选择


  1. 谐振频率frfp 通常选择fr作为标称工作频率,并确保在最大负载下能工作在或接近fr以实现最高效率。fp的设定则影响空载增益和轻载ZVS性能。

  2. 品质因数Q: 合适的Q值是实现宽范围ZVS和良好增益曲线的关键。通常,Q值在0.2到1之间。较大的Q值意味着更陡峭的增益曲线和更窄的ZVS范围,但可能在重载下有更高效率。较小的Q值则增益曲线平坦,ZVS范围宽,但效率可能略低。

  3. 电感比k=Lm/Lr k值对增益曲线和空载性能有显著影响。

    • k值较小(Lm相对较小): 增益曲线更陡峭,控制范围更窄,轻载效率可能下降。但可以减小变压器体积。

    • k值较大(Lm相对较大): 增益曲线更平坦,控制范围更宽,轻载效率较高,且空载时频率不需升得太高。但Lm过大可能导致磁芯饱和风险增加,且变压器体积可能增大。

    • 通常,k值选择在3到10之间,具体取决于应用需求。

  4. 死区时间(Dead Time): 死区时间需要足够长以确保开关管输出电容完全充放电实现ZVS,但又不能过长以避免不必要的体二极管导通损耗和循环能量。

  5. 谐振电容Cr 决定谐振频率和谐振阻抗。选择具有低ESR和高纹波电流能力的谐振电容。


5.2 变压器设计


LLC谐振变换器中的变压器不仅承担电压变换和隔离功能,其漏感和励磁电感更是谐振腔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励磁电感Lm和漏感Lr的精确控制: 变压器的设计需要精确控制漏感Lr和励磁电感Lm的值,使其满足LLC谐振参数的要求。这通常通过调整绕组结构(例如,交错绕法、分段绕法)和气隙来实现。

  2. 匝比n: 根据输入输出电压要求和标称工作频率下的增益来确定。

  3. 磁芯选择: 需选择高频、低损耗的磁芯材料,并根据功率和温升要求确定磁芯尺寸。

  4. 绕组设计: 考虑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采用利兹线或多股并绕线,以降低高频损耗。


5.3 控制策略


LLC谐振变换器主要采用变频控制,其控制环路通常是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闭环控制。

  1. 误差放大器: 监测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

  2. 压控振荡器(VCO): 根据误差信号调整输出脉冲的频率,驱动半桥或全桥逆变器。

  3. 频率限制: 为了避免空载时频率过高和重载时频率过低导致工作点进入硬开关区域,需要设定频率的上限和下限。

  4. 启动与保护: 软启动功能可以避免上电冲击。过压、欠压、过流、过温等保护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5.4 保护功能


  • 过流保护: 检测原边或副边电流,当超过设定阈值时关断变换器,防止器件损坏。

  • 过压保护: 监测输出电压,防止输出电压过高损坏负载。

  • 欠压保护: 检测输出电压或输入电压,在电压过低时关断,避免系统不稳定。

  • 过温保护: 监测关键器件(如开关管、变压器、整流管)的温度,防止热击穿。

  • 短路保护: 能够在输出短路时限制电流,保护电源本身。


5.5 其他设计考量


  • 电磁兼容性(EMC): 尽管LLC变换器EMI较低,但仍需进行合理的PCB布局,优化走线,并可能需要额外的EMI滤波器以满足EMC标准。

  • 热管理: 尽管效率高,但在高功率密度应用中,仍需进行有效的散热设计,如选择低$R_{DS(on)}$的MOSFET、优化散热器设计等。

  • 器件选型: 针对高频、高压、大电流的应用,选择合适的MOSFET、二极管、电容和磁性元件,确保其耐压、耐流和损耗特性满足要求。


6. LLC谐振变换器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LLC谐振变换器因其卓越的性能,在众多电源应用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展。


6.1 主要应用领域


  • 服务器电源和通信电源: 对效率和功率密度要求极高,LLC变换器是理想选择。

  • LED照明驱动: 对效率、体积和寿命有较高要求,LLC可以提供稳定的输出。

  • 电动汽车(EV)车载充电器和DC-DC变换器: 高效率和紧凑体积是关键,LLC能满足这些严苛要求。

  • 电视机和显示器电源: 对待机功耗和整体效率有严格规定。

  • 新能源发电(光伏逆变器、风力发电): 在高压直流母线和电网接口之间进行高效能量转换。

  • 医疗设备: 对电源的稳定性、可靠性和EMI有严格要求。


6.2 发展趋势


  1. 更高频率工作: 随着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如SiC MOSFET和GaN HEMT)的发展,LLC变换器有望工作在更高的开关频率,进一步减小磁性元件和电容的尺寸,提高功率密度。SiC和GaN器件具有更低的开关损耗和更快的开关速度,非常适合LLC的软开关特性。

  2. 更宽的ZVS范围和更高的轻载效率: 研究人员正致力于优化LLC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以在更宽的输入电压和负载范围内实现ZVS,尤其是在轻载下的效率提升。例如,多模式控制、数字控制算法的优化等。

  3. 多电平LLC: 为了应对更高电压输入的应用,多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如三电平LLC)正在兴起。它们可以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同时保持高效率。

  4. 集成化和模块化: 将LLC变换器的核心功能集成到单个芯片或模块中,简化设计,提高可靠性。

  5. LLC与数字控制的融合: 采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微控制器(MCU)实现LLC的数字控制,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控制算法,如自适应死区时间控制、频率抖动以降低EMI等,从而进一步优化性能。

  6. 多端口LLC: 针对多路输入/输出电源需求,研究多端口LLC变换器,实现不同能量流向的高效管理。


7. 总结


LLC谐振变换器凭借其独特的谐振工作原理,实现了在宽负载和输入电压范围内的软开关,从而在效率、功率密度和EMI性能上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对LLC谐振腔的深入理解、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以及精细的控制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其潜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源性能需求。

从基本构成到等效电路,从谐振特性到软开关机制,再到详细的设计考量,本文对LLC谐振变换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随着半导体技术和控制算法的不断进步,LLC谐振变换器无疑将在未来的电源技术发展中继续扮演核心角色,为各种应用提供更高效、更紧凑、更可靠的电源解决方案。其在更高频率、更宽ZVS范围、更高功率密度以及与数字控制的深度融合方面的未来发展,将使其在电源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持续推动电源技术的革新。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标签: LLC谐振变换器

相关资讯

资讯推荐
云母电容公司_云母电容生产厂商

云母电容公司_云母电容生产厂商

开关三极管13007的规格参数、引脚图、开关电源电路图?三极管13007可以用什么型号替代?

开关三极管13007的规格参数、引脚图、开关电源电路图?三极管13007可以用什么型号替代?

74ls74中文资料汇总(74ls74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应用电路)

74ls74中文资料汇总(74ls74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应用电路)

芯片lm2596s开关电压调节器的中文资料_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原理图_电路图及封装

芯片lm2596s开关电压调节器的中文资料_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原理图_电路图及封装

芯片UA741运算放大器的资料及参数_引脚图及功能_电路原理图?ua741运算放大器的替代型号有哪些?

芯片UA741运算放大器的资料及参数_引脚图及功能_电路原理图?ua741运算放大器的替代型号有哪些?

28nm光刻机卡住“02专项”——对于督工部分观点的批判(睡前消息353期)

28nm光刻机卡住“02专项”——对于督工部分观点的批判(睡前消息353期)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