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放大器防止信号下冲的第二种方法


1. 有源反馈技术原理
传统跨阻放大器采用无源反馈网络(如电阻
有源反馈技术通过引入有源器件(如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构成反馈网络,可动态调整反馈特性,从而减小时间常数、抑制信号下冲。
2. 有源反馈技术的优势
动态响应快:有源器件可快速响应输入信号变化,调整反馈电流或电压,避免无源反馈的延迟。
带宽扩展:通过有源器件的增益和频率补偿,可提高跨阻放大器的带宽,减少高频信号失真。
下冲抑制:有源反馈可主动补偿信号下降沿的电荷积累,防止输出电压低于正常幅度。
3. 典型有源反馈结构
(1) 共源共栅有源反馈跨阻放大器
结构:在传统跨阻放大器基础上,将反馈电阻 替换为共源共栅晶体管对(如MOSFET)。
原理:共源共栅结构可提供高输出阻抗,减小反馈网络的寄生电容影响,同时通过晶体管的跨导( )动态调整反馈电流。
效果:显著提高带宽,减小信号下冲,适用于高速光通信接收机。
(2) 跨导-电容( )有源反馈
结构:用跨导放大器( )和电容 构成反馈网络。
原理:跨导放大器将输入电流转换为电压,并通过电容 反馈到输入端。通过调整 和 的值,可优化反馈特性。
效果:可灵活调整带宽和稳定性,适用于低噪声、高动态范围的应用。
(3) 运算放大器辅助有源反馈
结构:在反馈网络中引入辅助运算放大器,形成闭环反馈。
原理:辅助运放可快速补偿主运放的非理想特性(如有限带宽、压摆率限制),提高整体动态性能。
效果:显著改善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特性,减少下冲和过冲。
4. 有源反馈技术的设计要点
稳定性分析:有源反馈可能引入额外的极点或零点,需通过频率补偿(如密勒补偿、零极点对消)确保稳定性。
噪声优化:有源器件的噪声可能影响跨阻放大器的信噪比,需选择低噪声器件并优化电路结构。
功耗与面积:有源反馈通常会增加功耗和芯片面积,需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权衡。
5. 应用案例
高速光通信接收机:在10Gbps及以上速率的光接收机中,有源反馈跨阻放大器可显著减小信号下冲,降低误码率。
高精度传感器信号处理:在光电二极管、加速度计等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中,有源反馈可提高信号的线性度和动态范围。
6. 总结
有源反馈技术通过动态调整反馈特性,可有效解决传统跨阻放大器在高速信号处理中的下冲问题。其核心优势在于提高带宽、改善动态响应,但需注意稳定性、噪声和功耗的优化。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有源反馈结构,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性能。
责任编辑:Pan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