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资讯 >基础知识 > 什么是uln2001,uln2001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uln2001,uln2001的基础知识?

来源:
2025-06-18
类别:基础知识
eye 1
文章创建人 拍明芯城

ULN2001 达林顿晶体管阵列:深入剖析与应用

ULN2001 系列达林顿晶体管阵列是电子领域中一种极其常用且功能强大的集成电路,尤其在需要驱动中等电流负载的应用中,它的身影无处不在。从简单的继电器驱动到复杂的步进电机控制,ULN2001以其卓越的性能和便捷性,赢得了工程师们的广泛青睐。理解ULN2001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电气特性以及典型应用场景,对于任何从事电子设计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image.png

1. ULN2001 的基本概念与概述

ULN2001 是一种高压、高电流达林顿阵列,通常包含七个独立的达林顿晶体管对。这里的“达林顿”指的是达林顿连接(Darlington Connection),它是一种特殊的晶体管连接方式,由两个双极结型晶体管(BJT)串联而成,目的是显著提高复合晶体管的电流增益(βhFE)。传统的单个BJT在某些需要大电流增益的应用中可能显得力不从心,而达林顿对则能将两个晶体管的电流增益相乘,从而获得极高的复合电流增益,使得一个很小的基极电流就能控制一个非常大的集电极电流。

ULN2001 的核心优势在于它将多个达林顿晶体管集成到一个单一封装中,极大地简化了电路设计并节省了PCB空间。此外,每个达林顿对都集成了输入电阻和输出钳位二极管,进一步增强了其鲁棒性和易用性。输入电阻用于限制输入电流,保护驱动电路,而输出钳位二极管(也称为续流二极管或飞轮二极管)则用于耗散感性负载(如继电器、线圈、电机等)在断开时产生的反电动势,从而保护达林顿晶体管本身免受高压尖峰的损害。

ULN2001 系列有多个成员,如ULN2001、ULN2002、ULN2003、ULN2004等,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输入电阻的配置,这使得它们能够与不同类型的逻辑电平(如TTL、CMOS、PMOS)兼容。例如,ULN2003是最常见的一种,其输入电阻设计使其能直接兼容TTL和5V CMOS逻辑,而ULN2001则通常用于PMOS/CMOS应用。尽管名称和具体输入电阻值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共享相同的达林顿阵列结构和核心功能。

2. 达林顿晶体管的原理与优势

为了更好地理解ULN2001,我们首先需要深入探讨达林顿晶体管的原理。

2.1 达林顿连接的工作原理

一个达林顿晶体管由两个NPN或PNP晶体管级联组成。以NPN达林顿对为例,第一个晶体管(Q1)的发射极直接连接到第二个晶体管(Q2)的基极,并且Q1的集电极通常也连接到Q2的集电极(或连接到其电源轨,视具体实现而定,但在ULN2001中它们是共享集电极的)。当一个小的基极电流流入Q1的基极时,Q1被导通,其集电极电流作为Q2的基极电流。由于Q2的电流增益,这个“放大过的”基极电流又被Q2进一步放大,最终在Q2的集电极产生一个非常大的电流。

数学上,如果Q1的电流增益为 β1Q2 的电流增益为 β2,那么整个达林顿对的复合电流增益 βtotal 大致为:

βtotalβ1×β2

由于单个晶体管的 β 值通常在几十到几百之间,两个晶体管相乘后,复合增益可以达到数千甚至上万。这意味着即使从微控制器或其他低功耗逻辑电路获得的微弱电流,也能有效地驱动需要数安培的负载。

2.2 达林顿晶体管的优势

  1. 高电流增益: 这是达林顿连接最显著的优势。它使得低功率驱动电路能够控制高功率负载。

  2. 简化电路: 由于高增益,驱动达林顿对所需的输入电流极小,这意味着可以直接从微控制器或其他逻辑门输出驱动,无需额外的预放大级,从而简化了电路设计。

  3. 较小的饱和电压降(对于某些应用): 虽然达林顿对的总饱和电压降会略高于单个晶体管,因为它包含两个PN结的电压降,但在驱动大电流时,相对于其处理的功率,这个电压降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4. 宽工作范围: 达林顿对可以处理相对较大的电压和电流,使其适用于各种功率应用。

2.3 达林顿晶体管的局限性

尽管优势显著,达林顿晶体管也有其局限性:

  1. 较高的饱和电压降: 达林顿对在完全导通(饱和)时,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的电压降 VCE(sat) 会高于单个晶体管。这是因为饱和电压降至少包含两个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降 VBE(on)。对于NPN达林顿对,其饱和电压降约为 VCE(sat)Q2+VBE(on)Q1,或者简单近似为两个二极管压降(约1.2V至1.4V)。这个较高的饱和电压降意味着在导通时会有更多的功耗,因此在大电流应用中需要注意散热。

  2. 开关速度较慢: 由于内部晶体管的存储效应和电容,达林顿晶体管的开关速度通常比单个晶体管慢。这使得它们不适合高频开关应用,但对于继电器、步进电机等较低频率的应用则完全足够。

  3. 温度稳定性: 达林顿对的基极-发射极电压降会随温度变化,这可能需要额外的温度补偿电路,但在ULN2001这类集成芯片中,这通常已被内部设计所考虑。

3. ULN2001 的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

ULN2001 通常采用DIP(双列直插)或SOIC(小外形集成电路)封装。以最常见的DIP-16封装为例,其引脚分配和内部结构是理解其工作方式的关键。

3.1 内部结构

ULN2001 内部包含七个独立的达林顿晶体管对,以及相应的输入电阻和续流二极管。每个达林顿对的发射极都连接在一起,共同引出到芯片的一个公共发射极引脚(通常是GND)。集电极则通过独立的引脚引出。续流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到每个达林顿对的集电极,另一端则连接到一个公共的COM(公共阴极)引脚。

简化内部结构图(概念性):

            +---------------------+
           |                     |
  IN1 o----| [R_IN] --|>|--[Q1]  |----o OUT1
           |          |         |
           |          |         |
  IN2 o----| [R_IN] --|>|--[Q2]  |----o OUT2
           |          |         |
           |          |         |
  ...      |          |         |   ...
           |          |         |
           |          |         |
  IN7 o----| [R_IN] --|>|--[Q7]  |----o OUT7
           |          |         |
           |          |         |
           |         COM (公共阴极,接负载正极)
           |          |         |
           |          V         |
           +---------------------+
                 |
                 |
                 GND (公共发射极)

图示中,[R_IN] 表示内部输入电阻,|>| 表示达林顿晶体管对。每个达林顿对的集电极连接到对应的输出引脚(OUTx),发射极连接到公共接地引脚(GND),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公共COM引脚,阳极连接到达林顿对的集电极。

3.2 引脚功能(以DIP-16为例)

引脚编号名称类型功能描述
1IN1输入第1路达林顿对的基极输入端。通过内部电阻连接到达林顿管基极。
2IN2输入第2路达林顿对的基极输入端。
3IN3输入第3路达林顿对的基极输入端。
4IN4输入第4路达林顿对的基极输入端。
5IN5输入第5路达林顿对的基极输入端。
6IN6输入第6路达林顿对的基极输入端。
7IN7输入第7路达林顿对的基极输入端。
8GND电源公共接地端。所有达林顿管的发射极连接到此引脚。
9COM输出/控制续流二极管的公共阴极连接点。通常连接到感性负载的电源正极。
10OUT7输出第7路达林顿管的集电极输出端。
11OUT6输出第6路达林顿管的集电极输出端。
12OUT5输出第5路达林顿管的集电极输出端。
13OUT4输出第4路达林顿管的集电极输出端。
14OUT3输出第3路达林顿管的集电极输出端。
15OUT2输出第2路达林顿管的集电极输出端。
16OUT1输出第1路达林顿管的集电极输出端。

重要说明:

  • 输入电阻: 每个输入引脚(INx)都通过一个内部串联电阻连接到达林顿晶体管的基极。这个电阻的具体值是ULN2001系列不同型号(如ULN2001, ULN2002, ULN2003, ULN2004)的主要区别。例如,ULN2003通常具有2.7kΩ的串联基极电阻,使其能与TTL和5V CMOS电平直接兼容。ULN2001则有不同的输入电阻配置,使其适用于不同的PMOS/CMOS逻辑。

  • 续流二极管: 所有达林顿对的集电极都通过一个续流二极管连接到COM引脚。这个COM引脚对于驱动感性负载至关重要。当感性负载的电流被切断时,线圈中储存的能量会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电压可能高达数百伏。续流二极管提供了一个旁路路径,将这个反向电流引导回电源或地,从而防止高压尖峰损坏达林顿晶体管。在使用电阻性负载时,COM引脚通常直接接地或悬空(某些应用下)。但在驱动感性负载时,必须将COM引脚连接到感性负载的电源正极,以便续流二极管能正常工作。

4. ULN2001 的电气特性

了解ULN2001的电气特性对于正确设计电路和选择合适的型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参数:

4.1 额定值(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这些是器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的极限值,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损坏。

  • 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VCE): 通常为50V。这意味着它可以驱动高达50V的负载。

  • 集电极电流 (IC): 单路通常为500mA,总电流可能高达2.5A(所有七路之和,但需要注意散热)。虽然单路最大瞬态电流可达600mA,但持续电流不应超过500mA。

  • 输入电压 (VIN): 通常为30V。

  • COM引脚电压 (VCOM): 通常与集电极-发射极电压相同,为50V。

  • 功耗 (PD): 封装允许的最大功耗,取决于封装类型和环境温度。在大电流应用中,散热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 工作温度范围: 通常为-20°C至70°C(商业级)或更宽(工业级)。

  • 存储温度范围:

4.2 直流电气特性(DC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这些参数描述了器件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的性能。

  • 输入电压(导通/截止):

    • 高电平输入电压 (VIN(ON)): 保证达林顿对导通所需的最小输入电压。对于ULN2003,通常在2.5V左右(输入电流1.3mA)。对于ULN2001,这个值会根据其内部电阻配置有所不同,但它通常与所设计的逻辑电平兼容。

    • 低电平输入电压 (VIN(OFF)): 保证达林顿对截止所需的最小输入电压。通常在1V或更低。

  • 输入电流 (IIN):

    • 在指定输入电压下的输入电流。这是评估驱动电路(如微控制器引脚)是否能提供足够电流的关键参数。

  • 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 (VCE(sat)): 达林顿对完全导通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降。如前所述,这个值会高于单个晶体管,通常在1V到1.6V之间(在集电极电流500mA时)。较高的 VCE(sat) 意味着在导通状态下会有更多的功耗 (Pdiss=IC×VCE(sat)),因此在驱动大电流时需要注意散热。

  • 集电极截止电流 (ICE(off)): 当达林顿对截止时,流过集电极的漏电流。理想情况下为0,但实际中会有微安级别的漏电流。

  • 输出钳位二极管正向电压 (VF): 续流二极管的正向压降,通常为0.7V到1.2V。

  • 电流增益 (hFEβ): 虽然数据手册通常不直接给出整体 hFE 值,但其高电流增益是其本质特性。在某些操作点,它可能达到1000或更高。

5. ULN2001 的典型应用

ULN2001 因其高电流驱动能力、集成度以及内置续流二极管的特性,在各种应用中都非常受欢迎。

5.1 继电器驱动

这是ULN2001最经典的应用之一。微控制器或逻辑门通常无法直接驱动继电器线圈,因为继电器所需的电流通常远超其输出能力。ULN2001作为接口,将微弱的逻辑信号放大为足以驱动继电器的电流。

电路连接:

  • 微控制器的GPIO引脚连接到ULN2001的INx引脚。

  • 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到外部电源(通常是继电器额定电压,如12V或24V),另一端连接到ULN2001的OUTx引脚。

  • ULN2001的GND引脚连接到系统地。

  • 关键点:ULN2001的COM引脚必须连接到继电器线圈的电源正极。 当ULN2001的输出从导通变为截止时,继电器线圈会产生反向电动势。如果没有续流二极管,这个高压尖峰会损坏ULN2001。COM引脚连接到电源正极,使得续流二极管在反向电动势产生时导通,将能量回馈到电源或通过二极管本身耗散,从而保护ULN2001。

5.2 步进电机驱动

ULN2001 是驱动小型双极性或单极性步进电机的常用选择,尤其是那些电流需求在500mA以下的步进电机。由于ULN2001有七个输出,可以轻松驱动两相(四线)或四相(五线/六线)步进电机。

单极性步进电机驱动:

单极性步进电机通常有五根或六根引线,其中一根或两根是公共电源线。其余引线是线圈的端点,通过ULN2001接地。通过按特定顺序激励这些线圈,可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

  • 步进电机的公共引线连接到外部电源(通常是步进电机的额定电压)。

  • 步进电机的各个线圈引线连接到ULN2001的OUTx引脚。

  • ULN2001的INx引脚连接到微控制器,通过控制这些引脚的高低电平,按照步进顺序激励相应的线圈。

  • ULN2001的GND引脚连接到系统地。

  • 同样,COM引脚需要连接到步进电机的电源正极,以提供续流保护。

5.3 LED 阵列/数码管驱动

当需要驱动大量LED或数码管段时,如果它们所需的电流超过微控制器引脚的直接驱动能力,ULN2001可以作为理想的电流放大器。

  • 微控制器的GPIO引脚连接到ULN2001的INx引脚。

  • LED阵列的共阴极(或数码管的段)连接到ULN2001的OUTx引脚。LED的阳极(或数码管的公共阳极)通过限流电阻连接到电源。

  • ULN2001的GND连接到系统地。

  • 对于纯电阻性负载如LED,COM引脚可以接地或悬空,因为它不需要续流保护。然而,为了通用性,将其连接到电源正极也无害。

5.4 小型直流电机驱动

对于一些小型直流电机,如果其电流需求在ULN2001的承受范围内,ULN2001可以作为单向开关驱动。如果要实现双向驱动,则需要使用H桥电路,此时ULN2001可能作为H桥中晶体管的驱动器,而不是直接驱动电机。

  • 微控制器的GPIO引脚连接到ULN2001的INx引脚。

  • 直流电机的一端连接到外部电源,另一端连接到ULN2001的OUTx引脚。

  • ULN2001的GND连接到系统地。

  • 对于直流电机这样的感性负载,COM引脚必须连接到电源正极,以提供续流保护。

5.5 其他感性负载驱动

除了继电器和电机,ULN2001 还可以驱动其他各种感性负载,如螺线管、电磁阀、蜂鸣器(线圈型)等。只要负载的电流和电压在ULN2001的额定范围内,并且是低频开关应用,它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6. ULN2001 的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ULN2001的稳定可靠运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6.1 散热问题

虽然ULN2001的单路最大电流可达500mA,但当多路同时导通并承载大电流时,芯片的整体功耗会显著增加。芯片的功耗主要来源于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VCE(sat))导致的损耗:

Pdiss=i=17(ICi×VCE(sat)i)

较高的功耗会导致芯片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超过其最大允许结温,将可能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永久损坏。

  • 计算功耗: 根据实际负载电流和数据手册中的 VCE(sat) 值估算总功耗。

  • 散热措施: 在多路同时工作在高电流时,可能需要考虑在PCB设计上增加散热铜箔面积,或者对于更高电流的应用,考虑使用带散热片的封装,尽管ULN2001通常是小功率应用。

  • 避免长时间高电流: 尽量避免所有通道长时间以最大额定电流工作。如果需要长时间大电流驱动,考虑使用额定电流更高的驱动器,或者采用并联方式(虽然ULN2001内部已经并联了晶体管)。

6.2 输入信号兼容性

ULN2001系列的不同型号设计用于兼容不同类型的逻辑电平。

  • ULN2003: 最常见的型号,其内部基极电阻约为2.7kΩ,非常适合与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和5V CMOS逻辑直接接口。当输入为高电平(例如5V)时,会产生足够的基极电流使达林顿对饱和导通。

  • ULN2001: 通常设计用于PMOS/CMOS应用,其输入电阻值可能不同,以确保在不同的输入电压下仍能获得合适的基极电流。在连接到微控制器或其他逻辑器件之前,务必查阅具体型号的数据手册,确认其输入电压和电流要求是否与您的驱动源兼容。

  • 确保足够的输入电流: 尽管ULN2001具有高增益,但仍需要一个最小的输入电流来确保完全饱和导通。微控制器的GPIO引脚通常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

6.3 COM 引脚的正确连接

这是使用ULN2001驱动感性负载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 驱动感性负载(继电器、电机、电磁阀等): 必须将COM引脚连接到感性负载的外部电源正极。这样做是为了利用芯片内部的续流二极管。当达林顿管关闭时,感性负载中储存的能量会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这个电动势会通过续流二极管回流到COM引脚所连接的电源,从而保护达林顿管不被高压击穿。

  • 驱动电阻性负载(LED、电阻性加热元件等): 对于纯电阻性负载,理论上COM引脚可以悬空或者接地。但为了通用性和防止潜在的误操作,通常建议在所有情况下都将其连接到负载的电源正极,或者至少连接到系统电源的正极,这样可以确保即使将来负载类型发生变化,保护机制也依然存在。

6.4 接地和电源旁路

  • 良好的接地: 确保ULN2001的GND引脚与驱动电路和负载的GND正确连接,以避免地线噪声和回路问题。

  • 电源旁路电容: 虽然ULN2001不是高速数字芯片,但在其供电电源(如果使用外部VCC连接到COM引脚或用于负载)附近放置一个0.1uF的陶瓷旁路电容和/或一个10uF的电解电容,可以帮助稳定电源,滤除高频噪声,尤其是在驱动感性负载时,这有助于抑制电源线上的尖峰。

6.5 并联输出

ULN2001允许将多个达林顿对的输出并联起来,以驱动更大的电流负载。例如,如果需要驱动一个1A的负载,可以将两个ULN2001通道的输入和输出并联起来(IN1和IN2连接到同一个驱动信号,OUT1和OUT2连接到负载)。当并联使用时,总电流限制会提高,但仍需确保总电流不超过芯片的总额定电流和散热能力。在并联输出时,对应的输入也应并联。

6.6 开关速度

如前所述,达林顿晶体管的开关速度相对较慢。这意味着ULN2001不适合需要高速开关的应用,例如高频PWM电机调速或高频开关电源。对于这些应用,MOSFET或其他高速晶体管驱动器是更好的选择。但对于继电器、步进电机等较低频率(通常在几百赫兹以下)的应用,ULN2001完全可以胜任。

7. ULN2001 与其他驱动器的比较

在选择驱动器时,ULN2001并非唯一的选择,但它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具有独特的优势。

7.1 与独立晶体管(BJT/MOSFET)的比较

  • 独立BJT: 如果只需要驱动少量负载,或者对电流增益有更高要求但又不想使用达林顿管时,可能会考虑使用独立的BJT。然而,为了达到ULN2001的驱动能力,可能需要多个独立的BJT,并且需要为每个BJT配置基极电阻和续流二极管,这将增加元件数量和PCB空间。

  • 独立MOSFET: MOSFET在低饱和电压降和高开关速度方面优于达林顿晶体管,尤其适合高频PWM和需要低功耗的应用。然而,MOSFET通常需要专用的栅极驱动器来确保快速开关和最小化开关损耗,并且对于感性负载,也需要外部续流二极管。ULN2001的集成度使其在简单应用中更方便。

7.2 与专用电机驱动芯片的比较

对于复杂的步进电机或直流电机控制,如需要精确的电流控制、微步进、反转功能等,通常会选择专用的电机驱动芯片(如L298N、DRV8825等)。这些芯片通常集成了H桥、PWM控制器、保护电路等,功能更强大,但成本也更高。ULN2001则更适合简单的开/关控制或单向驱动,且价格低廉。

7.3 与其他阵列驱动器的比较

除了ULN2001系列,还有其他类型的达林顿阵列或晶体管阵列,例如ULN2803(八通道)或更高电流的阵列。选择时主要考虑通道数量、最大电流/电压以及输入兼容性。

8. ULN2001 的发展与变种

虽然ULN2001作为经典的达林顿阵列长期存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变种和替代方案。

  • ULN2001A/B/C/D: 这些后缀通常表示不同的封装形式(如A代表DIP,D代表SOIC)或者生产工艺的微小改进,核心功能保持不变。

  • ULN2002/ULN2003/ULN2004: 前文已提及,这些是ULN2001系列的不同成员,主要区别在于输入电阻的配置,以适应不同逻辑电平的接口。ULN2003是最常用且与TTL/5V CMOS兼容的版本。

  • ULN2803/ULN2804: 这些是八通道的达林顿阵列,与200x系列类似,但提供了更多的输出通道,适用于需要更多独立驱动的应用。

  • 源型输出驱动器: ULN系列是“汇点”型(Sink)驱动器,即输出端连接到地,负载连接在电源和输出之间,当输出导通时电流从负载流向芯片。与之对应的是“源型”驱动器(Source),例如UDN2981系列,它们的输出端连接到电源,负载连接在输出和地之间,当输出导通时电流从芯片流向负载。在某些应用中,源型驱动器可能更合适,取决于负载的连接方式。

9. 故障排除与常见问题

在使用ULN2001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 负载无法正常驱动:

    • 检查输入信号: 确认驱动ULN2001的信号电压和电流是否符合数据手册要求。输入电压是否足够高以确保达林顿对完全导通?

    • 检查电源: 负载的电源是否正确连接,电压是否稳定?

    • 检查ULN2001的GND连接: 确保GND引脚正确接地。

    • 检查负载本身: 负载是否损坏或接线错误?

    • 电流过大: 负载电流是否超过ULN2001的单路或总电流额定值?如果电流过大,芯片可能会过热或损坏。

  • 芯片发热严重:

    • 电流过大: 检查负载电流。如果多路同时工作在大电流下,很可能超过了芯片的散热能力。

    • 饱和电压降: VCE(sat) 会导致功耗。确保没有长时间工作在接近最大电流的极限条件。

    • 驱动不完全: 如果输入信号不足以使达林顿对完全饱和,它将工作在放大区,导致更高的功耗和发热。

  • 感性负载驱动时损坏:

    • COM引脚未连接或连接错误: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确保COM引脚正确连接到感性负载的电源正极,以便续流二极管发挥作用。

    • 感性负载的反电动势过高: 如果反电动势超过了ULN2001的击穿电压,即使有续流二极管也可能损坏。这种情况较少见,除非负载非常特殊。

  • 输出始终导通或截止:

    • 输入信号问题: 检查输入信号是否卡在高电平或低电平。

    • 芯片损坏: 可能是芯片内部达林顿对损坏,导致永久性导通或截止。

    • 虚焊或短路: 检查PCB上的连接是否有虚焊或短路。

10. 总结

ULN2001系列达林顿晶体管阵列是一款成熟、可靠且成本效益高的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中低功率的开关和驱动场景。其集成的达林顿晶体管、输入电阻和续流二极管,极大地简化了与微控制器或其他逻辑电路的接口,使其成为驱动继电器、步进电机、LED阵列以及其他感性或电阻性负载的理想选择。

理解其高电流增益的原理、内部结构、关键电气参数以及正确的应用注意事项,特别是COM引脚的连接和散热管理,是充分发挥ULN2001性能并确保电路可靠性的关键。尽管它在开关速度和饱和电压降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其适用的领域内,ULN2001仍然是电子工程师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ULN2001以及类似的多通道驱动器将继续在各种智能设备和控制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标签: uln2001

相关资讯

资讯推荐
云母电容公司_云母电容生产厂商

云母电容公司_云母电容生产厂商

开关三极管13007的规格参数、引脚图、开关电源电路图?三极管13007可以用什么型号替代?

开关三极管13007的规格参数、引脚图、开关电源电路图?三极管13007可以用什么型号替代?

74ls74中文资料汇总(74ls74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应用电路)

74ls74中文资料汇总(74ls74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应用电路)

芯片lm2596s开关电压调节器的中文资料_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原理图_电路图及封装

芯片lm2596s开关电压调节器的中文资料_引脚图及功能_内部结构及原理图_电路图及封装

芯片UA741运算放大器的资料及参数_引脚图及功能_电路原理图?ua741运算放大器的替代型号有哪些?

芯片UA741运算放大器的资料及参数_引脚图及功能_电路原理图?ua741运算放大器的替代型号有哪些?

28nm光刻机卡住“02专项”——对于督工部分观点的批判(睡前消息353期)

28nm光刻机卡住“02专项”——对于督工部分观点的批判(睡前消息353期)

拍明芯城微信图标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拍明芯城”

下载客户端,随时随地买卖元器件!

拍明芯城公众号
拍明芯城抖音
拍明芯城b站
拍明芯城头条
拍明芯城微博
拍明芯城视频号
拍明
广告
恒捷广告
广告
深亚广告
广告
原厂直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