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90纳米芯片,90纳米芯片的基础知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芯片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驱动着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的万物运行。而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持续微缩。在这一漫长的微缩化征程中,90纳米(nm)芯片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它不仅代表了当时芯片制造技术的顶尖水平,也为后续更先进工艺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什么是90纳米芯片?
“90纳米”这个术语,指的是芯片制造工艺中的特征尺寸(Feature Size),特指在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栅极长度(Gate Length),或者更宽泛地指代芯片上最小可制造的线宽。栅极是控制电流通过晶体管的关键结构,其长度越短,晶体管的开关速度就越快,功耗越低,同时在相同面积的芯片上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从而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强大的功能。
简单来说,90纳米工艺意味着芯片上的关键结构尺寸可以达到90纳米。作为参考,一根头发的直径大约是60,000到80,000纳米。因此,90纳米的尺寸是极其微小的,这充分体现了半导体制造技术的精密度。
90纳米芯片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意义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遵循着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18-24个月翻一番。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芯片制造商需要不断缩小晶体管的尺寸。在进入21世纪之初,半导体行业正从130纳米、180纳米等工艺节点向更小的尺寸迈进。90纳米工艺的成功量产,标志着半导体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为以下几个方面带来了显著影响:
性能显著提升: 更短的栅极长度意味着电子在晶体管中传输的距离更短,从而大大提高了晶体管的开关速度。这直接导致了处理器主频的提升,以及内存、图形处理器等其他芯片性能的飞跃。
功耗有效降低: 晶体管尺寸的缩小,也意味着工作电压可以随之降低,从而减少了芯片在运行时的能耗。这对于移动设备尤其重要,因为它能够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集成度大幅提高: 在相同的芯片面积上,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和功能单元。这使得芯片设计者能够实现更复杂的系统级芯片(SoC),将处理器、内存、图形处理单元等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颗芯片上,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和尺寸。
成本效益优化: 尽管研发和建厂成本高昂,但一旦工艺成熟并实现大规模量产,在单片晶圆上能够切割出更多的芯片,从而有效降低了单个芯片的制造成本。
推动新应用发展: 90纳米工艺的普及,使得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得以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字相机、早期智能手机、游戏机、高性能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等多种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90纳米芯片的制造工艺基础
芯片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工程,需要数百道工序在超净间中完成。90纳米芯片的制造主要依赖于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以下是其核心制造步骤的详细分解:
1. 晶圆准备(Wafer Preparation)
单晶硅生长: 芯片的基底是高纯度的单晶硅晶圆。首先,通过直拉法(Czochralski method)将熔融的高纯度硅缓慢拉出,形成圆柱形的单晶硅棒(Ingot)。
晶棒切割与研磨: 将硅棒切割成薄片,即晶圆(Wafer)。这些晶圆通常是圆形,直径有200毫米(8英寸)和300毫米(12英寸)等规格。切割后,晶圆表面会进行精细的研磨和抛光,以达到镜面般的光滑度,这是后续光刻工艺精度的基础。
晶圆清洗: 在进入制造流程之前,晶圆会经过极其严格的清洗,去除任何微小的颗粒和化学残留物,因为即使是纳米级的污染物也可能导致芯片失效。
2. 氧化(Oxidation)
在晶圆表面生长一层薄而均匀的二氧化硅(SiO2)绝缘层。这层氧化物可以作为栅极介质、场氧化层(隔离不同晶体管)或牺牲层。氧化过程通常在高温炉中进行,通过让氧气或水蒸气与硅表面反应来实现。
3. 光刻(Photolithography)——核心步骤
光刻是芯片制造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它决定了芯片上图案的精细程度。90纳米工艺主要使用深紫外(Deep Ultraviolet, DUV)光刻技术,波长通常为193纳米(ArF准分子激光)。
涂覆光刻胶(Photoresist Coating): 在晶圆表面均匀涂覆一层对紫外光敏感的液态光刻胶。
曝光(Exposure): 通过掩模(Mask或Reticle)(一个带有芯片电路图的透明板)将紫外光照射到涂覆光刻胶的晶圆上。光刻胶在曝光区域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正性光刻胶在曝光后会变得可溶。
显影(Development): 使用特定的显影液去除被曝光(或未被曝光)的光刻胶,从而在晶圆表面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
刻蚀(Etching): 利用显影后形成的光刻胶图案作为掩模,通过化学腐蚀(湿法刻蚀)或等离子体轰击(干法刻蚀)的方式,去除未被光刻胶覆盖的区域的材料,将图案转移到下方的薄膜层上。干法刻蚀,特别是反应离子刻蚀(RIE),在90纳米节点上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能提供更高的各向异性刻蚀(Anisotropic Etching),从而实现更陡峭的侧壁,这对于制造微小结构至关重要。
去胶(Photoresist Stripping): 清洗去除剩余的光刻胶。
光刻-刻蚀的循环会重复多次,以构建芯片的不同层结构,如晶体管的栅极、源区、漏区以及金属互连线等。
4. 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
通过将高能量的掺杂离子(如硼、磷、砷)注入到硅晶圆的特定区域,改变硅的导电类型和导电性能,形成晶体管的源区、漏区以及井区(Well)。离子注入的深度、浓度和位置都必须精确控制,以确保晶体管的电气特性符合设计要求。
5. 薄膜沉积(Thin Film Deposition)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需要多次沉积不同材料的薄膜,例如:
绝缘层: 如二氧化硅、氮化硅等,用于隔离不同的导电层和晶体管。沉积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
导电层: 如金属(铜、钨、铝)或多晶硅,用于形成栅极、互连线和接触孔。铜互连在90纳米节点上开始广泛应用,因为它比铝具有更低的电阻和更好的电迁移抗性,这对于高速信号传输和降低功耗至关重要。铜互连通常通过大马士革(Damascene)工艺实现,即先刻蚀出沟槽和孔洞,然后填充铜,再通过化学机械抛光(CMP)去除多余的铜。
6. 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CMP)
CMP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平面化技术。在多次沉积薄膜和刻蚀后,晶圆表面会变得不平坦。CMP通过结合化学腐蚀和机械研磨的方式,将晶圆表面磨平,确保后续光刻和沉积的薄膜层能够均匀和平坦,这对于多层金属互连的制造至关重要。
7. 金属互连(Metallization)
在完成晶体管的制造后,需要构建多层金属互连线,将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晶体管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通常会使用多达8-10层甚至更多层的金属互连。每一层金属之间通过绝缘层隔离,并通过**通孔(Via)**进行垂直连接。90纳米工艺广泛采用铜互连和低介电常数(Low-k)材料作为层间绝缘体,以减少信号延迟和串扰。
8. 钝化与封装(Passivation and Packaging)
钝化: 在所有电路层构建完成后,晶圆表面会沉积一层或多层保护层(通常是氮化硅或聚酰亚胺),以保护电路免受机械损伤、水分和化学污染。
晶圆测试(Wafer Probing): 在晶圆层面进行初步的电学测试,识别出有缺陷的芯片(Die)。
晶圆切割(Dicing): 将晶圆切割成独立的芯片单元(Die)。
封装(Packaging): 将合格的芯片单元固定在封装基板上,通过引脚或焊球连接到外部电路,并用塑料或陶瓷外壳进行保护。封装不仅提供物理保护,还负责芯片与外部世界的电气连接和散热。
90纳米芯片的关键技术挑战与创新
实现90纳米工艺并非易事,它伴随着一系列严峻的技术挑战,同时也催生了多项关键技术创新:
1. 光刻极限的突破
193nm浸润式光刻的萌芽: 尽管90纳米工艺主要使用干式193nm光刻,但为了达到更小的特征尺寸,业界已经开始研究**浸润式光刻(Immersion Lithography)**技术。该技术在物镜和晶圆之间填充高折射率的液体,从而有效提高了光刻系统的数值孔径(NA),使得在相同波长下能够刻蚀更小的特征。浸润式光刻在65纳米和45纳米节点上才大规模商用,但在90纳米时期已经开始了前瞻性研究。
光学邻近效应修正(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 OPC): 随着特征尺寸接近光刻波长,衍射效应变得更加显著,导致刻蚀出的图案与掩模设计图案不符。OPC通过在掩模上预先引入微小的失真来抵消这些衍射效应,确保最终在晶圆上形成的图案与设计一致。
离轴照明(Off-Axis Illumination, OAI)与相移掩模(Phase Shift Mask, PSM): 这些技术通过改变照明方式或利用光的干涉效应来增强分辨率和对比度,使得在现有光刻设备下能够打印更小的图案。
2. 新材料的应用
铜互连(Copper Interconnects): 如前所述,铜的低电阻率和高电迁移抗性使其成为90纳米及后续节点理想的互连材料。但铜难以直接刻蚀,因此需要采用复杂的**大马士革(Damascene)**工艺。
低介电常数(Low-k)材料: 随着芯片尺寸的缩小,金属互连线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导致它们之间的寄生电容增大,从而增加信号延迟和功耗。引入低介电常数材料作为层间绝缘体,可以有效降低寄生电容,提高芯片速度和能效。然而,低-k材料通常结构脆弱,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受损,这对工艺控制提出了挑战。
3. 晶体管结构优化
应变硅(Strained Silicon): 为了进一步提高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电子和空穴在硅中移动的速度),引入了应变硅技术。通过在晶体管沟道区域引入拉伸或压缩应力,可以改变硅的晶格结构,从而加速电子和空穴的移动,提升晶体管性能。
高介电常数/金属栅极(High-k/Metal Gate, HKMG)的预研: 尽管HKMG技术在45纳米节点才开始大规模应用,但在90纳米时期,业界已经认识到二氧化硅作为栅介质的物理极限(漏电流过大)。因此,对更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如HfO2)和金属栅极的探索已经展开,以解决栅极漏电流问题并提高晶体管性能。
4. 生产控制与良率管理
缺陷检测与控制: 随着特征尺寸的缩小,即使是极其微小的颗粒或缺陷也可能导致芯片失效。因此,需要更先进的缺陷检测设备和更严格的超净间控制。
计量学(Metrology): 对每个制造步骤中的关键尺寸、膜厚、材料成分等进行精确测量,以确保工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良率管理与优化: 复杂工艺导致良率成为关键挑战。需要通过数据分析、缺陷模式识别等方式,不断优化工艺参数,提高合格芯片的产出率。
90纳米芯片的主要应用领域
90纳米工艺的成功商用,为当时许多主流电子产品的性能提升和普及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个人电脑处理器: 英特尔(Intel)的Pentium 4 Prescott和AMD的Athlon 64等处理器系列都采用了90纳米工艺,实现了更高的主频和更强的浮点运算能力,推动了PC性能的持续发展。
游戏主机: 索尼(Sony)的PlayStation 3和微软(Microsoft)的Xbox 360等游戏主机的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部分采用了90纳米工艺,这使得它们能够提供更逼真的图形和更复杂的计算,极大地提升了游戏体验。
网络通信设备: 路由器、交换机、基站等网络设备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处理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也普遍采用了90纳米工艺。
数字电视与机顶盒: 90纳米芯片在这些设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用于视频解码、图像处理和系统控制,实现了更高清的视频播放和更丰富的功能。
数码相机与摄像机: 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和系统控制器等芯片采用90纳米工艺,能够处理更高像素的图像数据,并实现更快的处理速度。
早期的智能手机与移动设备: 尽管当时的智能手机远不及现在普及,但90纳米工艺已经开始应用于一些高端手机的处理器和基带芯片,为更强大的移动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服务器与数据中心: 高性能服务器处理器和专用加速器也受益于90纳米工艺带来的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支持了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
存储设备: 90纳米工艺也应用于NAND闪存和DRAM等存储芯片的制造,使得存储容量不断增加,成本持续降低。
90纳米在半导体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90纳米工艺节点是半导体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不仅是摩尔定律持续有效性的又一力证,更重要的是,它催生并普及了许多对于未来芯片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例如:
铜互连的广泛应用: 90纳米是铜互连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量产的重要节点。铜互连的成熟为后续更小的工艺节点(如65纳米、45纳米)的性能提升奠定了基础。
低介电常数材料的挑战与突破: 90纳米工艺推动了低介电常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解决互连线寄生电容问题,确保了芯片速度的持续提升。
光刻技术的不断演进: 为了克服90纳米的制造挑战,光刻设备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合作开发了OPC、OAI、PSM等多种光刻增强技术,这些技术至今仍在更先进的工艺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浸润式光刻的早期研究也为后续技术突破铺平了道路。
晶体管结构的演变: 应变硅的引入,以及对高介电常数材料和金属栅极的探索,都预示着平面CMOS晶体管的物理极限正在逼近,为后来的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等三维晶体管结构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总而言之,90纳米工艺是半导体行业从微米级向纳米级全面迈进的重要阶段。它标志着芯片制造的复杂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了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90纳米芯片的成功,为我们今天所享有的各种高性能、低功耗的电子产品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为后续半导体技术的持续进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每一次工艺节点的突破,都是人类智慧和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而90纳米无疑是其中一个光辉的篇章。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