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保护失效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电路保护失效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主要的一些原因:
一、设备或元件故障
微型保险丝(或其他保护装置)损坏:
保险丝老化、过载熔断后未及时更换,或使用了不合适的保险丝(如规格不匹配、质量不合格等)。
继电器、断路器失灵:
继电器触点粘连、接触不良,断路器操作机构故障、气压或液压降低、直流电源消失、跳闸线圈断线、操作回路故障等。
元件质量问题:
继电器、接触器、开关等元件内部存在缺陷,如绝缘老化、触点磨损等,导致保护动作不可靠。
二、人为因素
检修不当:
定检过程中存在缺漏项,定检不充分;定检时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或未能及时恢复,未能正确将检修设备与正常运行设备隔离,或定检结束未能按要求将回路端子连接好。
操作不当:
进行现场定值整定时,未能按照正确流程投退相关压板;漏整定相关设备参数,如CT变比和控制字。
维护不到位:
对本体接线盒、端子箱等户外设备的防潮防小动物等措施的执行不到位,使相关二次设备受损或绝缘老化加速等。
三、外部环境因素
电磁干扰:
电力系统中的高频率非电信号可能对继电保护设备触发造成干扰,致使继电保护装置失效或出现错误动作。
温度过高或过低:
环境温度超出设备正常工作范围,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元件损坏。
湿度过大:
湿度过大可能导致设备内部结露,引起绝缘下降或元件腐蚀。
粉尘污染:
粉尘可能覆盖在设备表面或进入设备内部,导致散热不良、接触不良或元件损坏。
四、设计或配置问题
整定值不合理:
整定值设置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保护在故障时拒动或误动。
二次回路设计不当:
二次回路接线错误、标识不清或未采取抗干扰措施等,可能导致信号传输错误或保护失效。
元件选型不匹配:
元件的额定值、类型或性能与电路要求不匹配,可能导致保护动作不可靠。
五、其他原因
绝缘失效:
线路设置复杂,强弱电交叉布置,导致线路信号干扰问题突出,可能产生静电效应,使继电保护装置表面吸附大量粉尘,焊点被污染后导致电子元器件之间形成通路,最终由于绝缘失效而使电力系统发生短路等事故。
原件损害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中有十分复杂多样的配置和原件,当原件损坏时,会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例如,互感器饱和的问题,当电力系统输电量不断增加时,可能会出现电流短路的情况,从而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造成影响和破坏。
综上所述,电路保护失效的原因涉及设备或元件故障、人为因素、外部环境因素、设计或配置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特定原因。为了保障电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
责任编辑:Pan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