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式传感器,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


1、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
传感器是一种设备、模块或子系统,其目的是检测环境中的事件或变化,并将信息发送给其他电子设备,通常是计算机处理器。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
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2、如何选用传感器
美食传感器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检测装置,传感器种类有很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类型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有不同的技术原理,当然它们的功能和应用领域也有会所差异,但是总的来说,所有传感器的组成部分都是相似的,它们都包括敏感元件、传感元件、信号调节转换电路和辅助电源等基本构件。传感器如何选型?传感器怎么用?和Maigoo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感器是什么国家标准GB7665-87《传感器通用术语》对传感器的定义为: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即,传感器是能够完成一定精确程度检测的测量装置。
传感器原理传感器工作原理十分简单,通过测量接受输入量之后,然后转化为输出量。其中,输入量可以是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输出量主要是电物理量,用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
简单点说就是非电学量(角度、速度、湿度、温度等)在经过传感器的检测之后,转化为电学量,从而方便进行测量、传输和数据处理。
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组成一般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有时还需外加辅助电源提供转换能量。详细>>
传感器有哪些类型根据输入物理量分类: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气敏传感器等。
根据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势式传感器等。
根据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
根据能量转换原理分类:有源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详细>>
传感器技术的功能传感器的主要功能就是“感”和“传”,通过传感器,可以拓展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所以传感器的功能也经常与人体的五大感觉器官相比拟:光敏传感器(视觉);声敏传感器(听觉);气敏传感器(嗅觉);化学传感器(味觉);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
传感器的应用传感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不仅在工业生产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行业都有传感器的身影,可以说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传感器。
身边常见的传感器有遥控器、照相机、多用电表等。详细>>
传感器的选择与使用传感器如何选型1、根据测量对象、测量环境选择
在进行测量工作之前,首先要对被测量的物体和测量时的环境进行了解,因为不同的被测物体、检测环境都会影响到传感器型号的选择。
2、根据传感器灵敏度选择
一般来说,传感器的灵敏度是越高越好的,与此同时,传感器的信噪比也应当较高,这样才能尽量减少从外界引入的干扰信号。
3、根据传感器的精度选择
精度是传感器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但是精度越高的传感器价格也会越贵,所以不必选择过高精度的传感器,满足测量系统的总体要求即可。
4、根据传感器的线性范围选择
灵敏度保持在定值的情况下,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大,量程也就越大,测量精度也就更准。
5、根据传感器的稳定性选择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的传感器,才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使用寿命延长的同时,也大大减小了测量时的难度。
6、根据频率响应特性选择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了它测量的频率范围,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越高,可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就越宽。
传感器怎么用不同种类的传感器使用方法各有差异,接下来Maigoo小编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传感器使用方法:
1、振动传感器
传感器探头接触被测物体,当模块有震动时,电流输出为低电平。
2、土壤湿度传感器
将传感器插在土壤里,然后导通两边的电路,当传感器检测到水的时候,电流输出为低电平。
3、触摸传感器
当传感器上的圆圈检测到有触摸时,电流输出为高电平。
传感器使用注意事项使用传感器时要注意传感器不能装在阳光直射或温度过高处;传感器的连接导线不能和电力线、动力线使用同一配线管或者配线槽;传感器接通电源后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进行检测,否则数据检测出来差异会比较大。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传感器技术将会朝着高精度、小型化、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化的趋势发展,不仅会涌现越来越多物性型传感器,而且化学传感器、采用了新工艺的传感器开发也会越来越实用。
3、气压传感器种类_不同种类不同作用
大家可能会对气压传感器这个词有些陌生,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既然是气压传感器说明它是根据气压的高低来控制传感器传出信息的,这个传感器的种类有很多,不仅仅只有气压传感器,还有光线传感器,声动传感器等等一系列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利用的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不仅科学原理先进而且设计巧妙,气压传感器也是分种类的,接下来小兔为您介绍它的分类。
气压传感器的分类
目前对传感器尚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但比较常用的有如下三种:
1、按传感器的物理量分类,可分为位移、力、速度、温度、流量、气体成份等传感器
2、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霍尔、光电、光栅、热电偶等传感器。
3、按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输出为开关量(“1”和"0”或“开”和“关”)的开关型传感器;输出为模拟型传感器;输出为脉冲或代码的数字型传感器。
关于传感器的分类:
1.按被测物理量分:如:力,压力,位移,温度,角度传感器等;
2.按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如:应变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3.按照传感器转换能量的方式分:(1)能量转换型:如:压电式、热电偶、光电式传感器等;(2)能量控制型:如:电阻式、电感式、霍尔式等传感器以及热敏电阻、光敏电阻、湿敏电阻等;
4.按照传感器工作机理分:(1)结构型:如:电感式、电容式传感器等;(2)物性型:如:压电式、光电式、各种半导体式传感器等;
5.按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形式分:(1)模拟式:传感器输出为模拟电压量;(2)数字式:传感器输出为数字量,如:编码器式传感器。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所具有相互关系。因为这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用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或以输入量作横坐标,把与其对应的输出量作纵坐标而画出的特性曲线来描述。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度、分辨力和迟滞等。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所谓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变化时,它的输出的特性。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常用它对某些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表示。这是因为传感器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容易用实验方法求得,并且它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与它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往往知道了前者就能推定后者。最常用的标准输入信号有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两种,所以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也常用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来表示。五、传感器的线性度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
在实际工作中,为使仪表具有均匀刻度的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的特性曲线、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就是这个近似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拟合直线的选取有多种方法。如将零输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的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或将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六、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y对输入量变化△x的比值。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如果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S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灵敏度的量纲是输出、输入量的量纲之比。
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1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200mV,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200mV/mm。当传感器的输出、输入量的量纲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提高灵敏度,可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灵敏度愈高,测量范围愈窄,稳定性也往往愈差。
传感器的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可能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的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的变化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当输入量的变化超过分辨力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的分辨力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产生阶跃变化的输入量中的最大变化值作为衡量分辨力的指标。上述指标若用满量程的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
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的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电阻应变片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灵敏度高(通常是丝式、箔式的几十倍)、横向效应小等优点。
压阻式传感器
压阻式传感器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材料的基片上经扩散电阻而制成的器件。其基片可直接作为测量传感元件,扩散电阻在基片内接成电桥形式。当基片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电桥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平衡输出。用作压阻式传感器的基片(或称膜片)材料主要为硅片和锗片,硅片为敏感材料而制成的硅压阻传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以测量压力和速度的固态压阻式传感器应用最为普遍。
热电阻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及与温度有关的参数。在温度检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这种传感器比较适用。目前较为广泛的热电阻材料为铂、铜、镍等,它们具有电阻温度系数大、线性好、性能稳定、使用温度范围宽、加工容易等特点。用于测量-200℃~+500℃范围内的温度。
传感器的迟滞特性
迟滞特性表征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间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通常用这两条曲线之间的最大差值△MAX与满量程输出F·S的百分比表示。迟滞可由传感器内部元件存在能量的吸收造成。
气压传感器多种多样,种类不同而且有些形状也不同,为了方便应用于实践,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改变传感器的形状和大小,它应用于很多行业,包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苹果手机里也有应用,现在只要是智能手机里基本上都有应用,只是气压传感器应用于苹果手机比我们的国产智能机晚早一点。小兔将气压传感器的种类也讲完了,大家都记住了吗?
4、温度传感器的四种类型及原理
温度传感器的四种类型及原理
温度传感器的四种类型及原理,传感器也慢慢的在发展与完善,它具有一定的转换能量的作用,在各行各业我们其实都能看到传感器的身影,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温度传感器的四种类型及原理。
温度传感器的四种类型及原理1
1、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可以良好的接触。它通过传导或者对流使之达到热平衡状态,从而使温度计的显示数值能直接表示被测对象的温度。
2、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互不接触,这种传感器一般用于测量运动物体、小目标和热容量小或温度变化迅速的对象的表面温度,也可用于测量温度场的温度分布。
3、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导体或者半导体的电阻值随其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温的一种传感器。对于不同导体(半导体)来说,温度每变化一度,电阻值变化是不同的,而电阻值又可以直接作为输出信号。
4、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接合而成的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热电效应,这种电动势叫热电势。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测量端,另一端叫做补偿端;
补偿端与显示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不同材质制作出的热电偶使用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它们的灵敏度也不相同。制作热电偶的金属材料必须具有很好的延展性,所以热电偶测温元件具有极快的响应速度,可以测量温度快速变化的过程
温度传感器的四种类型及原理2
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 A 和 B 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 T,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 TO,称为 自由端(也称参考端)或冷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如图 2-1(a)所示,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 贝克效应。
与塞贝克有关的效应有两个:其一,当有电流流过两个不同导体的连 接处时,此处便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的方向),称为珀尔帖效应;其二, 当有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导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相对于 温度梯度的方向),称为汤姆逊效应。
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热电偶的热电势 EAB(T,T0)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合成的。接触电势是指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此电势与两种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 及在接触点的温度有关。
温差电势是指同一导体或半导体在温度不同的两端产生 的电势,此电势只与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长度、截面大小、沿其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无关。无论接触电势或温差电势都是由于集 中于接触处端点的电子数不同而产生的电势,热电偶测量的热电势是二者的合成。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 a,b 之间便有一电动势差△V,其极性和大小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如图 2-1(b)所示。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 A 流向 B 时,称 A 为正极,B 为负极。实验表明,当△V 很小时,△V 与△T 成正比关系。定义△V 对△T 的微分热电势为热电势率,又称塞贝克系数。塞贝克系数的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组成热电偶的两种导体的热电特性和结点的温度差。
目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了 8 种类型的热电偶作为标准化热电偶,即为 T 型、E 型、J 型、K 型、N 型、B 型、R 型和 S 型。
2、热电阻的工作原理
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通过测量其阻值推算出被测物体的`温度,利用此原理构成的传感器就是电阻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主要用于-200—500℃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测量。
纯金属是热电阻的主要制造材料,热电阻的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①电阻温度系数要大而且稳定,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②电阻率高,热容量小,反应速度快。③材料的复现性和工艺性好,价格低。④在测温范围内化学物理特性稳定。目前,在工业中应用最广的铂和铜,并已制作成标准测温热电阻。
3、红外温度传感器
在自然界中,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由于它内部热运动的存在,就会不断地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 0、75~100μm 的红外线,红外温度传感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
SMTIR9901/02 是荷兰 Smartec Company 生产的一款现在市场上应用比较广的红外传感器,它是基于热电堆的硅基红外传感器。大量的热电偶堆集在底层的硅基上,底层上的高温接点和低温接点通过一层极薄的薄膜隔离它们的热量,高温接点上面的黑色吸收层将入射的放射线转化为热能,由热电效应可知,输出电压与放射线是成比例的, 通常热电堆是使用 BiSb 和 NiCr 作为热电偶。此外,
SMT9902sil 内部嵌入以 Ni1000 温度传感器和一小视角的硅滤片,使得测量温度更加的准确。因为红外辐射特性与温度相关,可以使用不同的滤镜来测量不同的温度范围。成熟的半导体工艺是产品小型化,低成本化。为了满足某些应用,红外传感器开口视角可以设计成小至 7°。
4、模拟温度传感器
常见的模拟温度传感器有 LM3911、LM335、LM45、AD22103 电压输出型、AD590 电流输出型。
AD590 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的电流输出型温度传感器,供电电压范围为 3~30V, 输出电流 223μA(-50℃)~423μA(+150℃),灵敏度为 1μA/℃。当在电路中串接采样电阻 R 时,R 两端的电压可作为输出电压。
注意 R 的阻值不能取得太大, 以保证AD590 两端电压不低于 3V。AD590 输出电流信号传输距离可达到 1km 以上。作为一种高阻电流源,最高可达 20MΩ,所以它不必考虑选择开关或 CMOS 多路转换器所引入的附加电阻造成的误差。适用于多点温度测量和远距离温度测量的控制。
5、逻辑输出型温度传感器
设定一个温度范围,一旦温度超出所规定的范围,则发出报警信号,启动或关闭风扇、空调、加热器或其它控制设备,此时可选用逻辑输出式温度传感器。LM56、MAX6501-MAX6504、MAX6509/6510 是其典型代表。
LM56 是 NS 公司生产的高精度低压温度开关,内置 1、25V 参考电压输出端。最大只能带 50μA 的负载。电源电压从 2、7~10V,工作电流最大 230μA,内置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6、2mV/℃,传感器输出电压为 6、2mV/℃×T+395mV。
6、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它采用硅工艺生产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其采用 PTAT 结构,这种半导体结构具有精确的,与温度相关的良好输出特性。PTAT 的输出通过占空比比较器调制成数字信号,占空比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式:DC=0、32+0、0047*t,t 为摄氏度。
输出数字信号故与微处理器 MCU 兼容,通过处理器的高频采样可算出输出电压方波信号的占空比,即可得到温度。该款温度传感器因其特殊工艺,分辨率优于 0、005K。测量温度范围-45 到 130℃,故广泛被用于高精度场合。
温度传感器的四种类型及原理3
一、温度传感器有哪几种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
(一)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
1、接触式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分与被测对象有良好的接触,又称温度计。
温度计通过传导或对流达到热平衡,从而使温度计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测对象的温度。一般测量精度较高。在一定的测温范围内,温度计也可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但对于运动体、小目标或热容量很小的对象则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常用的温度计有双金属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等部门。
2、非接触式
它的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互不接触,又称非接触式测温仪表。这种仪表可用来测量运动物体、小目标和热容量小或温度变化迅速(瞬变)对象的表面温度,也可用于测量温度场的温度分布。
最常用的非接触式测温仪表基于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称为辐射测温仪表。辐射测温法包括亮度法、辐射法和比色法。
非接触测温优点:测量上限不受感温元件耐温程度的限制,因而对最高可测温度原则上没有限制。对于1800℃以上的高温,主要采用非接触测温方法。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辐射测温逐渐由可见光向红外线扩展,700℃以下直至常温都已采用,且分辨率很高。
(二)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1、热电阻
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大多为负温度系数,即阻值随温度增加而降低。
温度变化会造成大的阻值改变,因此它是最灵敏的温度传感器。但热敏电阻的线性度极差,并且与生产工艺有很大关系。
热敏电阻还有其自身的测量技巧。热敏电阻体积小是优点,它能很快稳定,不会造成热负载。不过也因此很不结实,大电流会造成自热。由于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性器件,任何电流源都会在其上因功率而造成发热。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与电阻的积。因此要使用小的电流源。如果热敏电阻暴露在高热中,将导致永久性的损坏。
2、热电偶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中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其主要好处是宽温度范围和适应各种大气环境,而且结实、价低,无需供电,也是最 便宜的。电偶是最简单和最通用的温度传感器,但热电偶并不适合高精度的的测量和应用。
二、各种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1、热电偶传感器工作原理
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TO,称为自由端或冷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与塞贝克有关的效应有两个,其一,当有电流流过两个不同导体的连接处时,此处便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的方向)。称为珀尔帖效应。其二,当有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导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相对于温度梯度的方向),称为汤姆逊效应,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
2、电阻传感器工作原理
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通过测量其阻值推算出被测物体的温度,利用此原理构成的传感器就是电阻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主要用于-200—500℃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测量。纯金属是热电阻的主要制造材料,热电阻的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
(1)、电阻温度系数要大而且稳定,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电阻率高,热容量小,反应速度快。
(3)、材料的复现性和工艺性好,价格低。
(4)、在测温范围内化学物理特性稳定。
目前,在工业中应用最广的铂和铜,并已制作成标准测温热电阻。
3、红外温度传感器原理
在自然界中,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由于它内部热运动的存在,就会不断地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0、75~100μm的红外线,红外温度传感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