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期逾长?这些国产电源管理芯片来解围!


原标题:交期逾长?这些国产电源管理芯片来解围!
近年来,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经历了供需失衡的困境,导致交货周期显著拉长。这种交期逾长的现象不仅影响了终端产品的生产和上市,还对整个产业链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国产电源管理芯片企业积极应对,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为市场提供了有效的解围方案。
一、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供需失衡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长期由TI、PI、MPS等欧美企业主导,国内近90%的市场份额被进口芯片占据。然而,自2020年底开始,全球电源管理芯片供需失衡,交货周期持续拉长。TrendForce指出,部分型号的电源管理芯片交期已经拉长到50周以上,完全没有缓解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国外芯片厂商产能受限、供应链中断以及市场需求激增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国产电源管理芯片迎来发展机遇
在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国产电源管理芯片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些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在电源管理芯片的部分细分领域中技术已经可与海外巨头相拼。同时,本土化供应需求强烈,国产电源芯片的市场供应在逐步增加。
三、国产电源管理芯片企业表现亮眼
近年来,国产电源管理芯片企业营收表现亮眼。韦尔股份、芯朋微、圣邦股份、晶丰明源、上海贝岭、思瑞浦等本土厂商均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有重要布局。这些企业凭借优秀的产品性能和稳定的质量,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同时,国产电源芯片的畅销也使得这些企业实现了大幅盈利,部分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了翻倍甚至数倍增长。
四、国产电源管理芯片的优势
国产电源管理芯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实力: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国产电源管理芯片企业在部分细分领域中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相竞争的技术实力。
本土化供应:国产电源管理芯片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本土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成本优势:相比进口芯片,国产电源管理芯片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降低终端产品的制造成本。
产业链协同:国产电源管理芯片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发展。
五、结论
在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国产电源管理芯片企业凭借技术实力、本土化供应、成本优势和产业链协同等优势,为市场提供了有效的解围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产电源管理芯片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