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T携智能制造柔性解决方案亮相2021 AMTS


原标题:FFT携智能制造柔性解决方案亮相2021 AMTS
FFT(FFT GmbH & Co. KGaA)作为全球领先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提供商,在2021年携其智能制造柔性解决方案亮相了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AMTS)。以下是对FFT在此次展会上的详细展示内容的归纳:
一、FFT公司背景
FFT成立于1974年,是全球最早参与德国工业4.0标准的企业之一。
40多年来,FFT始终专注于汽车数字化领域,潜心钻研、默默耕耘。
FFT的主营业务是为戴姆勒、宝马、大众等一线车厂提供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交钥匙工程、客制化工程设计及各种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近年来,FFT的技术也已拓展到了新能源电池、金属加工及工业数字化等更多、更全面智能制造行业应用中。
二、FFT在2021 AMTS的展示内容
1. FFT smartTruck
技术特点:FFT创新性地将生产线化整为零,通过模块化生产单元技术(FFT smartTruck)把整条生产线分解为不同的标准模块,来解决当下白车身柔性化的生产问题。
生产模式:FFT smartTruck是离散的岛型单元生产,单一的岛工位被定义为标准模块。岛内为工业机器人作业区域,岛外为辅助物流作业区域。
柔性能力:根据车型柔性定义标准模块内装备切换方法,实现工程装备动态化。同时具有更短的开发周期和更长的服务周期,满足车型快速迭代周期需要,加速开发周期,把瓶颈降低到非标单元的设计上,缩短了研发周期,为客户降本增效。FFT smartTruck可以完全满足八个以上车型的柔性化生产需要。
双线切换:在完成柔性切换的过程中,不同于当下生产线内生产元素的切换方式,生产工位内除了车身零部件的物流输送及切换,同一时刻还存在有工程装备的物流输送,工程装备具有物流概念。装备在存放区域与作业区域间交换。正是因为物流线与装备线的双线切换过程,使得FFT smartTruck具有了更高的柔性能力。
2. 燃料电池装配线
应用领域:燃料电池因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燃料来源广泛以及可靠性高等诸多优势,在航天、无人机、及汽车等领域已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技术实力:FFT作为燃料电池装配线的全球供应商,已成功研发出年产能5万的模块化氢燃料电池装配线。FFT在关键生产工艺上有可靠的技术应用。
双极板制作:采用高性能的6步式冲压工艺,能适应从0.05到0.2毫米不等的不锈钢卷料的冲压。
双极板联结:采用激光远程焊接,能快速完成高质、可靠的焊缝。
涂布:采用PVD在线涂布,能有效提高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密封垫制作:采用在线浇铸的方式,能适应快速老化。
设计理念:凭借高度模块化和可扩展化的设计理念,并结合数字双胞胎/镜影技术,FFT装配线中的各关键工位能快速地重新组合,并提前进行重组后的虚拟联调和产能验证,以降低风险成本、缩短制造周期。
3. 数字化双胞胎
平台介绍:FFT面向智能工厂的数字化双胞胎解决方案创新平台是一个以设备为基础、数据为核心、业务为导向、服务为保障、技术为手段,创新、融合、互连、可视的生产管理运行平台和生产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双胞胎系统。
主要功能:打通目前现有各个管理系统,共享基础业务数据和设备实际运行数据,以适应汽车生产行业对于以设备为核心的运行、维护、维修的业务管理及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规划。主要功能包括平台硬件系统(轻量化载体)、数字孪生系统(简化产品线上对于产品的修改过程)、数字镜变系统(透明化的生产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更加专业的数据统计)。
技术优势:FFT的数字化双胞胎解决方案创新平台立足先进柔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建设,以虚拟现实理论为基础,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方法和实践,融合大数据分析、数字化双胞胎、云计算等技术并实现了自主创新。数字化双胞胎技术体系通过数据的不断迭代,模型的不断优化,构建“虚拟-现实”一比一的还原,开展系统的集成、验证和故障预测等,实现系统的健康管理,进而优化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生产力。
三、FFT的发展规划
FFT中国区CEO张长虹先生指出,对于FFT来说,开发新的创新产品是在市场上长期生存的必要条件。FFT将持续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新产品,进入汽车和通用工业的新业务领域。
作为FFT的母公司,翌耀科技秉承以创新为本,持续与客户共同研发,形成了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并制定全球标准。翌耀科技将利用自身积累横向拓展跨入动力电池、汽车电子、半导体等新行业,做大工业自动化业务规模。未来,还将扩展现有的激光、视觉、轻量化夹具等专有技术和标准产品序列,通过内生研发和外延并购打造卓越的智能装备和硬件产品,同时加快发展数字化和工业软件业务,为客户提供全维度覆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FFT在2021 AMTS上展示的智能制造柔性解决方案,包括FFT smartTruck、燃料电池装配线以及数字化双胞胎等,充分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技术实力。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