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产业总值到2025年将达万亿元,相关产业链一览


原标题:中国北斗产业总值到2025年将达万亿元,相关产业链一览
中国北斗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预计到2025年,其总产值将达到万亿元。以下是对中国北斗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的详细分析:
一、北斗产业总值预测
根据德邦证券研报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这一预测基于北斗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北斗产业发展的持续支持。
二、北斗产业链分析
北斗产业链涵盖了多个环节,包括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施建设、终端设备制造、应用服务等。以下是各个环节的简要分析:
卫星制造与发射
卫星制造:涉及卫星的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
发射服务:包括火箭制造、发射场建设、发射任务执行等。
中国已成功完成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建设,为北斗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面设施建设
地面运控系统:负责卫星的轨道计算、状态监测、指令发送等。
地面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些地面设施为北斗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必要支持。
终端设备制造
芯片与模块:是北斗终端设备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和处理卫星信号。
终端设备:包括导航仪、定位器、测量设备等,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测绘等领域。
截至2023年底,国产北斗芯片及模块累计出货量已超过4亿片,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各类终端产品社会保有量超过14亿台/套。
应用服务
行业应用: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等领域。
大众应用: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领域北斗支持率达到98%,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地图导航覆盖全国,日均调用量达万亿次。
北斗系统正在与5G、高分遥感、高精度视觉、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形成一批“北斗+”“+北斗”融合应用示范。
三、北斗产业发展趋势
规模应用不断深化
北斗系统正从体系建设转向规模应用,从技术推广转向产业赋能,从典型示范转向整体推进。
在交通、能源、自然资源、应急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北斗应用覆盖率超过90%。
产业链不断完善
北斗产业链已涵盖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施建设、终端设备制造、应用服务等各个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北斗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
国际化进程加速
北斗系统服务及相关产品已输出到13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多项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相继发布。
综上所述,中国北斗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果,预计到2025年总产值将达到万亿元。随着规模应用的不断深化、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北斗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