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PCB设计中的14个常见错误


原标题:工程师PCB设计中的14个常见错误
在PCB(印制电路板)设计中,工程师可能会遇到多种常见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影响电路板的性能、可靠性和制造成本。以下是工程师在PCB设计中可能遇到的14个常见错误:
一、原理图设计错误
ERC报告管脚没有接入信号:
可能原因:创建封装时给管脚定义了I/O属性,但元件或放置元件时修改了不一致的grid属性,导致管脚与线没有连上;或者创建元件时pin方向反向,必须非pin name端连线;最常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工程文件。
元件跑到图纸界外:
可能原因:没有在元件库图表纸中心创建元件。
创建的工程文件网络表只能部分调入PCB:
可能原因:生成netlist时没有选择为global。
二、PCB布局与布线错误
网络载入时报告NODE没有找到:
可能原因:原理图中的元件使用了PCB库中没有的封装,或者使用了名称、pin number不一致的封装。
DRC报告网络被分成几个部分:
表示这个网络没有连通。可能是在布线过程中出现了断路或未连接的引脚。
焊盘重叠:
可能导致重孔,在钻孔时因为在一处多次钻孔导致断钻及孔的损伤。多层板中,在同一位置既有连接盘又有隔离盘,会导致隔离、连接错误。
图形层使用不规范:
如元件面设计在Bottom层,焊接面设计在TOP层,造成误解。在各层上有很多设计垃圾,如断线、无用的边框、标注等。
字符不合理:
字符覆盖SMD焊片,给PCB通断检测及元件焊接带来不便。字符太小会造成丝网印刷困难,太大会使字符相互重叠、难以分辨。
单面焊盘设置孔径:
单面焊盘一般不钻孔,其孔径应设计为零。如果设计了数值,在产生钻孔数据时,此位置会出现孔的坐标,导致问题。如果单面焊盘须钻孔,但未设计孔径,在输出电、地层数据时软件将此焊盘作为SMT焊盘处理,内层将丢掉隔离盘。
用填充块画焊盘:
这样虽然能通过DRC检查,但在加工时不能直接生成阻焊数据。该焊盘覆盖阻焊剂不能焊接。
三、PCB制造与工艺错误
电地层既设计散热盘又有信号线:
正像及负像图形设计在一起,容易出现错误。
大面积网格间距太小:
网格线间距小于0.3mm时,PCB制造过程中图形转移工序在显影后容易产生碎膜造成断线,增加加工难度。
图形距外框太近:
应至少保证0.2mm以上的间距(V-cut处0.35mm以上),否则在外型加工时会引起铜箔起翘及阻焊剂脱落,影响外观质量(包括多层板内层铜皮)。
外形边框设计不明确:
很多层都设计了边框,并且不重合,造成PCB厂家很难判断以哪一条线成型。标准边框应设计在机械层或BOARD层,内部挖空部位要明确。
四、其他常见错误
走线及通孔之间的间隙过小:
这可能导致酸陷阱孔,增加加工难度和成本。
散热走线未能正确连接到覆铜或平面:
这会影响电路板的散热性能。
元件放置不当:
关键元件(如电源、地线、高速信号线)未放置在最佳位置,可能导致信号干扰、电磁兼容性问题和热管理问题。
走线不连续或宽度选择不当:
走线断裂会导致信号完整性问题,而宽度选择不当则可能影响电流密度和电阻。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工程师在PCB设计过程中应仔细核对原理图、规范布局与布线、注意制造与工艺要求,并遵循最佳实践。同时,使用专业的PCB设计软件和工具也可以帮助减少错误并提高设计效率。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