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毫米波雷达方案?毫米波收发机芯片实现介绍


原标题:你知道哪些毫米波雷达方案?毫米波收发机芯片实现介绍
以下是一些毫米波雷达方案及毫米波收发机芯片实现的介绍:
毫米波雷达方案
车载毫米波雷达方案
基于UMS公司推出的24GHz集成收发芯片的车载毫米波雷达方案。该方案由24GHz射频收发芯片、控制单元和CAN总线接口组成,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测距和测速功能。
使用76-81GHz频段的毫米波雷达方案,如恩智浦的TEF810x系列、TEF82xx系列和SAF85xx系列。这些方案采用CMOS工艺,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点,适用于短距、中距和长距雷达应用。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汽车防撞雷达、自适应巡航控制、盲点检测、车道改变辅助、偏离预警等。
典型方案:
工业毫米波雷达方案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机器人、仓储物流等领域的测距、测速和避障等。
特点:通常采用高频段(如76-81GHz)的毫米波雷达,具有高分辨率、远距离探测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智能交通类测速测距雷达方案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交通监控、车辆测速、闯红灯抓拍等。
特点:采用毫米波雷达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测速和测距功能,为交通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毫米波收发机芯片实现介绍
毫米波收发机芯片是实现毫米波雷达功能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雷达系统的整体性能。
芯片制造工艺
传统工艺:传统的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主要采用化合物半导体工艺,如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等。这些工艺在毫米波频段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成本较高。
硅基工艺:随着深亚微米和纳米工艺的发展,硅基工艺在毫米波频段的应用成为可能。硅基工艺具有成本低、集成度高的优点,逐渐成为毫米波雷达芯片的主流制造工艺。
芯片架构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将多个功能单元(如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毫米波信号的收发功能。
SoC(System on Chip):将雷达收发器与微处理器单元(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集成在一起,实现雷达系统的智能化和集成化。
典型芯片产品
UMS公司CHC2442:24GHz集成收发芯片,采用砷化镓工艺,具有高发射功率和低噪声系数的特点。
恩智浦TEF810x系列:基于40nm CMOS工艺的76-81GHz汽车雷达收发器芯片,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点。
恩智浦TEF82xx系列:第二代RFCMOS MMIC产品,集成了相位旋转器,输出功率更大,ADC采样率更高。
恩智浦SAF85xx系列:集成度更高的单芯片SoC产品,将雷达收发器与基于Arm Cortex-A53、Arm Cortex-M7内核和SRAM的雷达微处理器单元集成在一起。
毫感科技MVRA188:77GHz 8发8收4D成像雷达MMIC,采用CMOS工艺,具有高集成度和低成本的特点。
北京斯凯瑞利RC8088/RC9088:77GHz/92GHz毫米波雷达8T8R射频收发器芯片,集成了高精度发射相位移相器、可编程FMCW波形发生器等功能单元。
加特兰微电子Lancang-USRR SoC:基于Kunlun平台的60GHz 6发6收毫米波雷达SoC,具有低功耗、小尺寸和优秀的射频前端性能。
芯片设计挑战
功耗控制:毫米波收发机要求CMOS器件能工作在毫米波频段,对信号的灵敏度很高,因此需要较大的直流电流,导致功耗较大。
传输线效应:在毫米波频段,信号的波长接近或小于导线的长度,需要考虑传输线效应对信号传播的影响。
集成度与性能平衡:在追求高集成度的同时,需要确保芯片的性能指标(如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相位噪声等)满足应用要求。
总结来看,毫米波雷达方案和毫米波收发机芯片的实现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应用场景、芯片制造工艺、芯片架构、典型芯片产品以及芯片设计挑战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毫米波雷达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毫米波收发机芯片的性能也将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