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北上扩产"获国家大基金80亿力挺


原标题:中芯国际"北上扩产"获国家大基金80亿力挺
中芯国际“北上扩产”计划获得了国家大基金80亿元的力挺,这一事件的具体内容和分析如下:
一、事件背景
中芯国际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之一。面对全球晶圆代工产能紧张的背景,中芯国际决定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和客户需求。为此,中芯国际发布了“北上扩产”计划,并宣布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成立合资企业,从事发展及运营聚焦于生产28nm及以上集成电路项目。
二、事件详情
合资企业成立:中芯国际发布公告,中芯控股、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简称“国家大基金二期”)和亦庄国投订立合资合同,共同成立合资企业,总投资额为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亿元)。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其中中芯控股出资2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7亿元),国家大基金二期出资12.2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亦庄国投出资12.2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分别占注册资本的51%、24.49%和24.51%。
出资计划:各股东须于2020年12月31日前注入议定出资的30%,并须于2024年12月31日前付清议定出资的余下70%款额。
董事会构成:合资企业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其中三名董事由中芯控股提名,一名董事由国家大基金二期提名,一名董事由亦庄国投提名。
三、事件影响
股价上涨:受该消息影响,中芯国际A股周一盘中涨逾5%,最终收涨3.66%,市值达到4645亿元;H股盘中涨近8%,涨幅回落至3.57%,市值达到167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11亿元)。
产能提升:成立合资企业有助于中芯国际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精进晶圆代工服务,从而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将分两期建设,首期计划达成每月约10万片的12英寸晶圆产能。
资本支出调整:在被美国加强出口管制后,中芯国际将资本支出从二季度的67亿美元下修至四季度的59亿美元。但此次国家大基金的注资有助于缓解中芯国际的资本支出压力。
四、意义分析
国家支持:国家大基金二期的再次注资体现了国家对中芯国际及半导体产业的大力支持。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产业协同:中芯国际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国家大基金二期和亦庄国投的合作将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一步壮大。
市场机遇:随着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速发展,全球晶圆代工产能不足的情况预计将持续到2022年之后。中芯国际的扩产计划将抓住这一市场机遇,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中芯国际“北上扩产”计划获得国家大基金80亿元的力挺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这将有助于中芯国际提升产能、降低成本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对中芯国际的认可。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