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动汽车零速换挡抖动控制策略优化分析


原标题:基于电动汽车零速换挡抖动控制策略优化分析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率提升,用户对车辆舒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零速换挡抖动问题成为技术攻关重点。本文从抖动成因、控制策略优化及实车验证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零速换挡抖动成因分析
电动汽车在静止状态下换挡时,驱动电机与减速器通过花键联结,换挡瞬间电机转速波动引发传动部件啮合冲击。具体表现为:
花键反转啮合:D挡与R挡切换时,电机花键带动减速器花键反向转动,齿间打齿、咬齿现象导致剧烈抖动。
扭矩加载梯度过大:原控制策略中,蠕行扭矩加载梯度较高,齿间冲击力被多级放大,加剧电机转速波动。
机械部件刚性耦合:驱动电机、减速器、传动杆等部件的刚性连接放大了振动能量传递。
二、控制策略优化方案
针对抖动成因,提出阶梯形扭矩请求模式与扭矩响应精度优化策略,具体包括:
阶梯形扭矩加载
方法一:执行D挡时,扭矩从0加载至0.5 N·m(维持100 ms)后升至1 N·m;执行R挡时,扭矩从1 N·m降至-0.5 N·m(维持100 ms)后降至0 N·m。
方法二:执行D挡时,扭矩以每30 ms加载0.2~0.4 N·m(维持50 ms)后升至1 N·m;执行R挡时,扭矩从1 N·m降至-0.5 N·m(维持50 ms)后以每30 ms下降0.1 N·m至0 N·m。
扭矩响应精度提升
MCU扭矩响应精度优化至±0.1 N·m,确保扭矩加载的平滑性。
VCU扭矩请求逻辑调整:当请求值<1 N·m时,按1 N·m或-1 N·m请求;≥1 N·m时,响应精度保持±0.1 N·m。
三、实车验证与效果评估
通过实车测试验证优化策略的有效性,结果如下:
抖动抑制效果
方法一:电机转速波动降幅约20%,R挡抖动较D挡更剧烈。
方法二:电机转速波动降幅达40%,D挡与R挡抖动改善幅度相近,优化效果显著。
工况适应性
优化策略适用于零速换挡全工况,尤其对R挡切换场景的抖动抑制效果突出。
控制逻辑稳定性
阶梯形扭矩加载策略避免了扭矩突变,确保换挡过程的动力连续性。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阶梯形扭矩加载与响应精度优化,零速换挡抖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电机转速波动显著降低,整车舒适性显著提升。未来可进一步结合模型预测控制(MPC)理论,提升换挡过程的抗干扰能力,为电动汽车多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