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哪些可以改善电源噪声的方法吗?


原标题:你知道有哪些可以改善电源噪声的方法吗?
电源噪声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尤其在精密模拟电路、高速数字电路及射频系统中。噪声来源包括开关纹波、热噪声、1/f噪声、地弹噪声及外部干扰。以下从抑制源头、阻断传播、优化终端三个层面系统性阐述解决方案。
一、抑制噪声源头:优化电源设计
1. 开关电源噪声抑制
拓扑优化
多相交错并联:将多路Buck电路相位错开(如120°相位差),使开关纹波频率倍增且幅度抵消(如3相Buck纹波频率为单相的3倍,幅度降低58%)。
谐振转换器:采用LLC或CLLC谐振拓扑,实现ZVS(零电压开通)和ZCS(零电流关断),开关损耗降低90%,EMI降低20dB以上。
控制策略
扩频调制(SSFM):将开关频率随机抖动±5%(如100kHz±5kHz),使EMI频谱能量分散,峰值噪声降低10dB。
谷底导通(Valley Switching):在LLC转换器中,通过检测谐振腔电压谷底触发开关,降低开关损耗与噪声。
2. 线性电源噪声优化
基准源降噪
带隙基准+斩波稳零:通过斩波开关(如100kHz)将1/f噪声调制到高频,再经低通滤波滤除,噪声密度降低至10nV/√Hz@10Hz。
低温漂基准:采用自偏置基准(如ADR45xx系列,温度系数0.5ppm/°C),减少热噪声。
LDO降噪技巧
前馈电容补偿:在LDO误差放大器输入端并联10pF电容,提升高频PSRR(如1MHz处PSRR从40dB提升至60dB)。
Burst Mode禁用:在轻载时关闭突发模式,避免开关噪声(如LTC3895的强制PWM模式)。
二、阻断噪声传播:滤波与隔离技术
1. 输入/输出滤波设计
LC滤波器
二阶LC滤波:L=1μH,C=47μF,截止频率fc=23kHz,可抑制开关电源高频纹波(如100kHz纹波衰减40dB)。
CLC滤波器:增加第二级电容(如10μF),进一步衰减高频噪声(如1MHz处衰减>60dB)。
π型滤波器
共模抑制:L=10μH共模电感,CY=2.2nF×2,共模噪声衰减>40dB@150kHz。
差模抑制:CX=1μF×2,差模噪声衰减>30dB@1MHz。
2. 隔离与屏蔽技术
磁隔离
数字隔离器:采用ADuM540x系列(基于iCoupler技术),隔离电压5kV,共模瞬态抗扰度>100kV/μs。
隔离电源:使用反激式隔离DC-DC(如Vicor PI3546),输入输出隔离4242VDC,噪声耦合降低50dB。
屏蔽设计
电源线屏蔽:采用双绞屏蔽线(如Belden 8723,衰减<0.5dB/m@1GHz),外层接机壳地。
模块屏蔽:电源模块外壳镀镍铝材(厚度≥1.5mm),接地阻抗<5mΩ,屏蔽效能>80dB@1GHz。
三、优化终端负载:去耦与接地策略
1. 去耦电容布局
电容选型与组合
电容类型 典型值 作用频段 布局原则 钽电容 10μF~47μF <1MHz 靠近电源引脚,缩短走线 陶瓷电容 0.1μF 1MHz~100MHz 放置在芯片VCC/GND引脚对 高频电容 10nF >100MHz 采用0402封装,直接跨接在芯片引脚 电容并联等效模型
实际电容等效为C、ESL(等效串联电感)、ESR(等效串联电阻)串联,自谐振频率fSR=1/(2π√(LC))。
示例:0.1μF陶瓷电容(ESL=0.5nH)的fSR=712kHz,需配合10nF电容(fSR=7.1MHz)覆盖高频段。
2. 接地策略
单点接地 vs 多点接地
低频(<1MHz):采用单点接地(如星形接地),避免地环路噪声。
高频(>10MHz):采用多点接地(如PCB大面积铺铜),降低地线电感。
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割
磁珠隔离:在数字地与模拟地之间串联磁珠(如BLM18PG221SN1,阻抗100Ω@100MHz),抑制数字噪声耦合。
0Ω电阻桥接:在关键信号处用0Ω电阻连接,便于调试时断开。
四、典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1. 高速ADC供电
需求:电源噪声<1mVP-P,PSRR>80dB@1MHz。
方案:
输入端:π型滤波器(L=10μH,CX=1μF,CY=2.2nF×2)。
线性稳压:采用超低噪声LDO(如ADP1764,噪声4μVRMS)。
去耦网络:10μF钽电容+0.1μF陶瓷电容+10nF高频电容。
接地:模拟地与数字地通过磁珠隔离,ADC电源引脚附近铺铜。
2. FPGA内核供电
需求:瞬态响应<1μs,负载阶跃时电压跌落<50mV。
方案:
电源架构:多相Buck(如4相,每相25A,总电流100A)。
输出滤波:CLC滤波器(L=0.5μH,C=470μF×4)。
去耦:100μF钽电容+10μF陶瓷电容(每相1组)。
监控:通过I2C实时监测电压/电流/温度(如UCD9090A)。
3. 射频前端供电
需求:电源纹波<1mVRMS,避免干扰LO信号。
方案:
电池供电:先经开关电源预稳压(如TPS54331,效率95%),再接LDO(如LP5907,噪声3.8μVRMS)。
屏蔽:电源线采用同轴电缆(外导体接地),模块外壳接机壳地。
滤波:在LDO输出端增加LC滤波器(L=100nH,C=10μF),截止频率1.6MHz。
五、关键测试与验证方法
测试项目 | 设备与参数 | 合格标准 |
---|---|---|
输出纹波 | 示波器(带宽≥1GHz,探头×1衰减,接地环路<1cm) | <1%额定电压(如5V系统<50mV) |
电源抑制比(PSRR) | 网络分析仪(如E5061B)+注入变压器,频率范围10Hz~10MHz | >60dB@1kHz,>40dB@100kHz |
传导发射(CE) | LISN(线性阻抗稳定网络)+频谱仪(如R&S ESW),频率范围150kHz~30MHz | 符合CISPR 32 Class B限值 |
负载瞬态响应 | 电子负载(如IT8511A),负载阶跃10%~90%,上升/下降时间<1μs | 过冲<5%,恢复时间<50μs |
六、总结与建议
优先级排序:
一级优先级:滤波设计、去耦电容布局、接地策略。
二级优先级:电源拓扑优化、屏蔽技术、噪声监测。
器件推荐:
超低噪声LDO:ADP1764(4μVRMS)、LT3045(0.8μVRMS)。
高性能滤波器:TDK MLCC电容(X7R/C0G)、Würth共模电感(744223)。
隔离器件:ADuM540x数字隔离器、Vicor PI3546隔离电源。
避坑指南:
电容自谐振陷阱:避免在电容自谐振频率点使用(如0.1μF陶瓷电容在712kHz时阻抗最大)。
磁珠误用:磁珠仅对高频噪声有效,低频噪声需用电感滤波。
接地环路:严禁用示波器探头地线直接夹电源线(会形成大环路天线),应使用接地弹簧或短地线。
通过系统性应用上述方法,可将电源噪声降低至μV级,满足精密测量、高速通信及射频系统的严苛要求。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