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推出POI站控专家 成就“现场级”智慧配电终端


原标题:施耐德电气推出POI站控专家 成就“现场级”智慧配电终端
施耐德电气推出的POI(Power Operation Intelligence)站控专家系统,是针对配电终端(如开关站、环网柜、箱变等)设计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旨在通过“边缘计算+物联网+AI”技术,实现配电设备的自主监测、故障预判和协同控制,推动传统配电终端向“现场级智慧化”转型。以下从技术架构、核心功能、应用场景及行业价值展开分析。
一、技术架构:实现“现场级”智慧化的三大支柱
POI站控专家系统通过“端-边-云”协同架构,将智能感知、边缘计算与云端管理深度融合,形成以下技术闭环:
智能终端层(端)
硬件:集成高精度传感器(如电流互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智能断路器(如Masterpact MTZ)、边缘控制器(如EcoStruxure Micro Grid Advisor)。
功能:实时采集电压、电流、谐波、设备温度等数据,支持本地协议(如Modbus、IEC 61850)与云端通信。
边缘计算层(边)
毫秒级响应:对短路、过载等故障进行本地快速隔离,避免事故扩大。
自主决策:根据用电负荷动态调整配电策略,优化能效。
平台:基于施耐德EcoStruxure架构的边缘控制终端,内置AI算法库(如负荷预测、故障诊断模型)。
能力:
云端管理层(云)
系统:EcoStruxure Facility Expert(配电资产管理平台)+ Power Advisor(能效分析工具)。
功能:远程监控设备状态、生成运维报告、预测设备寿命,支持跨站点数据对比分析。
二、核心功能:从被动运维到主动预防的升级
POI站控专家系统通过以下功能,实现配电终端的智慧化转型:
功能模块 | 技术实现 | 行业价值 |
---|---|---|
故障自诊断 |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流/电压波形分析,识别设备老化、接触不良等10类典型故障 | 将故障定位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减少停电损失30%以上 |
能效优化 | 通过负荷预测算法动态调整无功补偿,降低线损 | 典型场景下(如工业园区)年节电率可达5%-8% |
健康度评估 | 构建设备健康指数(HDI)模型,综合温度、振动、历史故障数据 | 提前3-6个月预警设备退役需求,避免非计划停机 |
安全防护 | 部署零信任架构,通过边缘网关实现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 | 满足等保2.0三级要求,防范网络攻击导致配电系统瘫痪 |
协同控制 | 支持多台智能终端联动(如环网柜与变压器),实现分布式能源接入优化 | 提升微电网新能源消纳率至95%以上,支持“双碳”目标 |
三、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
工业园区配电终端升级
故障自诊断准确率达92%,年停机时间减少120小时;
通过能效优化算法,年电费降低45万元。
场景:某汽车制造厂需管理20个环网柜、50台智能断路器,传统运维依赖人工巡检。
部署POI后:
城市轨道交通配电站改造
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的预测性维护,将设备寿命延长20%;
边缘控制器实现故障本地隔离,避免单点故障引发全线停电。
场景:某地铁线路需监控50个箱变,传统系统无法实时预警设备过热。
部署POI后:
新能源微电网协同控制
通过AI算法动态分配功率,新能源消纳率提升至98%;
云端平台实现多站点能效对比,优化运营策略。
场景:某风光储一体化电站需协调10台逆变器、5台储能电池与电网互动。
部署POI后:
四、行业价值与竞争优势
对用户的价值
降本增效:减少人工巡检成本50%以上,设备寿命延长15%-30%;
安全可靠:故障响应速度提升10倍,停电损失降低40%;
绿色低碳:支持新能源接入,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
与竞品的差异化优势
全栈能力:从硬件(智能终端)到软件(边缘AI)再到云端(资产管理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开放生态:支持Modbus、DNP3、IEC 61850等主流协议,兼容第三方设备;
本土化适配:针对中国电网特性(如高谐波、三相不平衡)优化算法模型。
五、未来展望:配电终端智慧化的三大趋势
AI深度融合
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在边缘端实现模型持续优化,无需依赖云端大算力。
数字孪生应用
构建配电终端的虚拟镜像,模拟故障场景并验证控制策略,提升运维安全性。
5G+边缘计算
利用5G切片技术保障低时延通信,支持无人机巡检与AR远程协作。
六、总结
施耐德电气POI站控专家系统通过“边缘智能+云端协同”架构,重新定义了配电终端的智慧化标准。其核心价值在于将传统“被动响应”的运维模式升级为“主动预防+自主优化”的新范式,适用于工业、交通、新能源等多场景。随着能源互联网与“双碳”目标的推进,POI系统将成为企业构建韧性电网、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David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