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焊原理


原标题:回流焊原理
回流焊(Reflow Soldering)是电子制造中用于表面贴装技术(SMT)的核心工艺,通过加热熔化焊膏中的焊料颗粒,使元器件与PCB焊盘形成可靠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其核心原理基于热力学相变和润湿作用,具有高效、高精度、适合自动化生产等优点。
一、回流焊的核心原理
1. 焊膏的组成与作用
焊膏(Solder Paste):由焊料合金粉末(如Sn63Pb37、SnAgCu无铅焊料)和助焊剂(Flux)混合而成。
焊料粉末:提供金属连接,熔化后填充焊盘与引脚间隙。
助焊剂:去除氧化膜、降低表面张力、促进润湿,防止焊接过程中再次氧化。
2. 回流焊的热过程
回流焊通过加热曲线(Temperature Profile)控制焊膏的熔化和冷却,分为以下关键阶段:
阶段 | 温度范围 | 作用 |
---|---|---|
预热区 | 室温~150°C | 挥发助焊剂中的溶剂,激活助焊剂活性,避免热冲击导致元器件或PCB损坏。 |
保温区 | 150°C~180°C | 均匀加热PCB和元器件,减少温度梯度,确保助焊剂充分活化。 |
回流区 | 183°C~240°C | 焊料熔化(Sn63Pb37熔点183°C,无铅焊料约217°C),形成金属间化合物(IMC)。 |
冷却区 | 快速降温 | 焊料凝固,形成可靠焊点,冷却速率影响焊点微观结构和机械强度。 |
3. 润湿与金属间化合物(IMC)形成
润湿:熔化的焊料在助焊剂作用下,与焊盘和元器件引脚表面形成小于90°的接触角,实现良好附着。
IMC形成:焊料与基材(如Cu)在界面处反应生成Cu6Sn5、Cu3Sn等金属间化合物,提供长期可靠性。
二、回流焊的工艺流程
焊膏印刷:
通过钢网将焊膏精确印刷到PCB焊盘上,焊膏厚度和形状影响焊接质量。
元器件贴装:
贴片机将SMD元器件(如芯片、电阻、电容)放置到焊膏上,依靠焊膏黏性固定。
回流焊接:
PCB通过回流焊炉,经历预热、保温、回流、冷却阶段,完成焊接。
检测与返修:
通过AOI(自动光学检测)或X-Ray检测焊点质量,对缺陷焊点进行返修。
三、回流焊的关键技术参数
1. 温度曲线优化
升温速率:预热区升温速率通常≤3°C/s,避免热冲击。
峰值温度:需高于焊料熔点20~30°C,但低于元器件和PCB的耐热极限。
时间高于液相线(TAL):焊料处于熔融状态的时间需控制在60~90秒,避免IMC过厚或焊点空洞。
2. 气氛控制
氮气保护:在回流焊炉中充入氮气(N₂),降低氧含量(<50ppm),减少氧化,提升润湿性和焊点质量。
3. 冷却速率
快速冷却(如2~4°C/s)可细化焊点晶粒结构,提高机械强度,但过快的冷却可能导致热应力或元器件开裂。
四、回流焊的常见缺陷与解决方案
缺陷类型 | 原因 | 解决方案 |
---|---|---|
立碑(Tombstone) | 元器件两端焊膏熔化时间不一致,导致一端翘起。 | 优化焊膏印刷均匀性,调整贴片精度,优化回流曲线(如延长保温区)。 |
桥接(Bridging) | 焊膏量过多或印刷偏移,导致相邻焊点短路。 | 优化钢网设计,减少焊膏量,调整印刷参数。 |
空洞(Void) | 焊膏中助焊剂挥发气体或氧化膜未完全排除。 | 提高氮气纯度,优化回流曲线(如延长TAL时间),使用低空洞率焊膏。 |
冷焊(Cold Solder) | 回流温度不足或冷却过快,焊料未完全熔化。 | 提高峰值温度,延长TAL时间,检查炉温均匀性。 |
五、回流焊的设备类型
1. 热风回流焊炉
原理:通过加热管加热空气,再由风机将热风循环至PCB表面。
优点:温度均匀性好,适合大多数SMT生产。
缺点:能耗较高,氮气消耗量大。
2. 红外(IR)回流焊炉
原理:通过红外辐射加热PCB和元器件。
优点:加热速度快,适合薄板或小批量生产。
缺点:温度均匀性差,易导致元器件热应力。
3. 汽相回流焊(VPS)
原理:利用高沸点液体(如氟碳化合物)的汽化潜热加热PCB,温度由液体沸点决定(如215°C)。
优点:温度均匀性极佳,适合高可靠性焊接(如军工、航空)。
缺点:设备成本高,液体需定期更换。
4. 选择性回流焊
原理:仅对需要焊接的区域加热,适合局部返修或混合组装(如SMT+THT)。
优点:节能,减少热应力。
缺点:速度慢,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六、回流焊的未来发展趋势
无铅化与低温焊料:
环保法规推动无铅焊料(如SnAgCu)普及,同时研发低温焊料(如SnBi)以降低热应力。
微型化与高密度组装:
适应01005元件、3D封装和系统级封装(SiP)的需求,优化焊膏印刷和回流工艺。
智能化与过程控制:
通过实时温度监测、机器学习优化温度曲线,提升良率和一致性。
绿色制造:
减少氮气消耗、开发无卤素助焊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七、总结
回流焊通过焊膏熔化与润湿实现元器件与PCB的可靠连接,其核心是温度曲线控制和助焊剂作用。
关键阶段:预热、保温、回流、冷却。
常见缺陷:立碑、桥接、空洞、冷焊,需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解决。
设备选择:根据生产需求选择热风、红外、汽相或选择性回流焊。
随着电子行业向小型化、高密度、绿色化发展,回流焊技术将持续演进,为先进封装和智能制造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