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LCD不能搭载屏下指纹识别?


原标题:谁说LCD不能搭载屏下指纹识别?
一、核心观点:LCD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已实现突破
传统认知中,OLED因自发光特性更易实现屏下指纹(UDFP),而LCD依赖背光模组导致技术难度大。但近年来,LCD屏下指纹技术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家厂商实现量产或技术验证。
二、LCD屏下指纹识别的技术原理与实现路径
技术难点与突破方向
红外光源替代背光:采用红外LED+红外摄像头,避开可见光干扰(如阜时科技方案)。
微棱镜/微透镜阵列:通过光学结构聚焦指纹反射光(如天马微电子专利技术)。
分区背光控制:仅在指纹识别区域点亮背光,减少散射(如TCL华星方案)。
背光干扰:LCD背光模组(导光板+LED)会散射指纹反射光,降低图像清晰度。
解决方案:
主流技术路线对比
技术路线 代表厂商 优势 劣势 红外方案 阜时科技、汇顶科技 兼容性强,成本较低 需额外红外模组,功耗略高 微棱镜阵列 天马微电子 透光率高,识别速度快 工艺复杂,良率较低 分区背光方案 TCL华星、京东方 无需改造背光模组 需精确控制背光分区,成本高
三、行业进展与量产案例
已量产技术
阜时科技:2021年发布LCD屏下红外指纹方案,已应用于传音、中兴等机型(如中兴Blade V2021 5G)。
天马微电子:2022年展示微棱镜阵列LCD屏下指纹技术,透光率提升至15%(传统方案<5%)。
技术验证与未来规划
京东方:2023年展示分区背光LCD屏下指纹原型机,识别速度<0.3秒,误识率<0.002%。
TCL华星:计划2024年量产搭载屏下指纹的LCD中端手机面板。
四、与OLED屏下指纹的对比
指标 | LCD屏下指纹 | OLED屏下指纹 |
---|---|---|
成本 | 低(模组成本约$3-5) | 高(模组成本约$8-12) |
识别速度 | 0.3-0.5秒 | 0.2-0.3秒 |
透光率 | 5%-15% | 30%-50% |
应用场景 | 中低端手机、车载显示 | 高端手机、折叠屏 |
结论:
LCD屏下指纹在成本和耐用性(无OLED烧屏风险)上更具优势,适合中低端市场。
OLED屏下指纹在识别速度和透光率上领先,仍是高端市场首选。
五、市场趋势与挑战
市场趋势
中低端市场渗透:2023年全球LCD屏下指纹手机出货量预计超2000万台(CINNO Research数据)。
技术迭代:未来将向全屏指纹识别(如TCL华星2025年规划)和活体检测(防伪造)升级。
挑战
用户体验:LCD屏下指纹识别速度仍慢于OLED,需优化算法。
供应链整合:需面板厂、指纹模组厂、芯片厂协同(如联发科已推出支持LCD屏下指纹的芯片)。
六、总结
LCD屏幕完全可以搭载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路径包括红外方案、微棱镜阵列和分区背光控制。当前技术已实现量产,但识别速度和透光率仍逊于OLED。未来,随着成本下降和体验优化,LCD屏下指纹将在中低端市场加速普及,而OLED则继续主导高端市场。
推荐关注:
阜时科技、天马微电子的最新技术进展;
联发科、高通等芯片厂商对LCD屏下指纹的支持情况;
传音、中兴等品牌的中端机型搭载案例。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